文化遗存丨古塔系列与福清千年古邑尘封的往事
▲▲▲
位于福清市龙山街道瑞云社区利桥街南侧,始建于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竣于万历四十三年(1615),费时10年。由叶向高之子、府丞叶成学与知县凌汉聊募捐鸠工,名匠李邦达负责设计施工。
传说卜基之日,五色云自太保山来覆其上,烂漫辉映,故塔建成后名为“瑞云塔”。
瑞云塔用雕琢精致的花岗石砌建而成,塔高34.6米,七层八角,仿木构楼阁式,底基为单层八角须弥座,周长24米。
第一层北面开门,塔门额竖匾上镌刻“凌霄玉柱”四个遒劲大字,其余七面设佛龛。第二至第七层两面开门,六面设佛龛。各层转角倚柱成海棠状,并有曲尺形登临石阶,供游人拾级而上。
柱顶斗拱二层,叠涩出层檐,檐面浮雕瓦垅,顶为葫芦塔刹。塔身内外每层皆有浮雕,内容丰富多彩,有武士、比丘、罗汉、菩萨、力士等浮雕和佛教故事图案,还刻有花卉、龙、麒麟、狮子、鹿、凤凰、奔马、兔、猴、鹤等飞禽走兽浮雕共四百多幅,大小不一,大的高达1.5米,小的只有20厘米,这些浮雕千姿百态,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原来每层进出口处左右均有两尊精雕细凿的守门神,现仅存第一层入口处两尊,这两尊守门神披坚执锐,威武雄壮。更为别致的是,每层八角檐端各坐镇一尊镇塔将军,共48尊,大小、披挂、神情都相似,端庄肃穆,俯视下界,平添了几分神秘气氛。1965年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龙山祝圣宝塔
位于福清市龙江街道下梧村水南,又名“水南塔”。建于宋宣和元年(1119),建炎三年(1129)遇台风而垮塌,仅余下四层,绍兴十一年(1141)修复。后因年代久远再次毁坏,明代再次修缮。
塔高约22米,仿木构楼阁式用花岗岩砌建,七层八角,下有须弥座,座径5.4米,周长14.8米,转角用倚柱,柱头用斗拱出锛。塔下四层为北宋建筑,上三层为明代建筑,风格迥异。第一层塔门口置两尊浮雕武士。
塔腹系直筒式,一至四层,石级呈螺旋状,盘旋而上,古朴庄重,属北宋建筑风格;五至七层,双向开方形门,塔内曲尺形石阶直达塔顶,属明代建筑风格。塔壁各面设佛龛,龛内各坐浮雕像一尊。现在龙首昂、塔檐、佛像等石刻大部分已损坏。1981年2月公布为福清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
位于福清市上迳镇上迳村东南侧塔山之巅,明万历二十年(1592)建,八角七层楼阁式石塔,通高25.3米,须弥座。
底层东南设门,二至六层各设两门,塔门处有两尊石雕镇塔将军。一、三、五、七层门旁均镌刻“大方广佛华严经,大乘妙法莲华经”、“愿四海宁谧,愿五谷丰登”、“愿天常生好人,愿人常行好事”等联句。
各层有均平座、腰檐,六面设佛龛并内置佛像。塔壁有各种浮雕和镂雕,转角圆柱上刻捐资人姓氏及捐资数。1981年2月25日,列为县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相传,明朝万历年间,上迳村林氏有十八家子弟漂洋过海谋生,18年未归,18位望夫心切的贤妻合议捐银造塔,望夫归来,每晚轮流上塔点灯,为海上行船导航。年复一年,终不见夫君归舟,相继抱恨死于塔上,故后人又称为“望夫塔”。
位于福清市东张水库老蛇山上,始建年代不详,为明代石塔建造风格。
塔为八角七层仿楼阁式,高约26米,塔廊宽0.65米。须弥座呈“工”字形,雕有鲤鱼、麒麟、荷花等图案。
塔门口有两尊石雕武士,高1.35米,宽0.60米,威严肃穆。原塔内每层均安放石雕观音佛像,现已全部失窃。第三层门顶置阴刻“紫云宝塔”石匾,第七层塔壁上凿刻“梵天清吹”。塔的周围有石柱、石狮等。近年,两尊守塔神及大部分佛像接连失窃。1981年2月公布为福清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
位于福清市三山镇泽岐村东侧海滩,面海而立,又名“泽岐塔”,明嘉靖二年(1523)建,崇祯七年(1634)重修。
该塔为八角七层楼阁式实心石塔,原高约17米,底座每边长1.9米。塔心用条石交叠垒砌,卵石塞缝。二层塔壁上刻“凌霄玉柱”。塔壁设有佛龛,内雕数尊佛像。塔向东南倾斜15度左右,又称“斜塔”。
2000年8月,古塔因台风连降暴雨而倒塌,现仅剩二层,残高约5米。1981年2月公布为福清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整理自《史迹福清》
完
Hash:9c0d485a9a7a7a15bde4582613e66d06e5eb3b9c
声明:此文由 福清市文体局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