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堂中山》(四) 体现北欧建筑风格的中山堂——江门中山纪念堂

本期将向大家介绍

体现北欧建筑风格的中山

江门中山纪念堂

江门中山纪念堂位于江门市蓬江区中山公园内。历史上,孙中山曾几度进出江门从事革命活动,江门华侨也多次为孙中山的革命事业捐款。1928年,第4军12师师长香翰屏组织建立中山公园管理委员会,决定建筑中山纪念堂及中山图书馆,并由工务局绘就图纸。1929年,新任江门市长严博球为建筑纪念堂制定筹款办法。当年7月动工,1930年元旦落成。

▲1928年,香翰屏组织筹建的中山公园管理委员会决定建筑中山纪念堂及中山图书馆,总体预算为16000余元,并已绘就图纸,规模宏伟。图为《广州民国日报》1929年1月4日的报道。

▲1929年7月下旬,江门中山纪念堂开工建设。8月,香翰屏、严博球曾视察中山纪念堂等市政建设。图为《广州民国日报》1929年8月6日的报道。

▲1930年1月1日,江门市举行中山纪念堂落成典礼及各界祝捷大会。图为《广州民国日报》当天的报道。

▲江门中 山纪念堂旧影

江门中山纪念堂坐北向南,长38米,宽25米,建筑面积950平方米,为砖、木和角钢金字架混合结构。红墙绿瓦,前门为凸出的多角形门亭,采用北欧建筑风格,典雅壮观。内部为剧院设计,有放映室、舞台、化妆间和观众席。

▲大门口原挂有民国时期江门驻军首长香翰屏书写的“中山纪念堂”匾额,现匾额为江门书法家黄兆纪书写(1950年维修时替换)。

▲纪念堂正门入口处有一尊孙中山半身铜像,为2009年大维修时新增。

▲纪念堂内部大厅为剧院设计,有放映室、舞台、化妆间和观众席。舞台两端手书“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十二个大字,为2009年大维修时,由书法家临摹孙中山真迹后,再采用雕塑技术雕刻

▲大厅上有精致阁楼,现为展览陈列场所。

江门中山纪念堂建成后,受战火洗礼,破坏严重。解放后,人民政府于1950-1951年、1965年、1980-1981年、2009年对其进行了四次重修。民国时期、解放初期,中山纪念堂曾是江门各界人士集会及重要会议召开之所,成为江门80多年历史的见证,2010年被定为广东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5月28日,江门中山纪念堂举行了孙中山先生铜像揭幕仪式。

▲1950-1951年,江门镇完成对中山纪念堂的首次修缮改造,并将顶部原工字钢梁结构改为钢筋水泥结构。图为纪念堂修理工程瓦面剖面图。

▲2009年,江门市政府斥资450万元对中山纪念堂进行全面维修,包括对局部外墙砼柱、墙基、柱基进行了加固处理,并重修了二层走廊砼梁、板和瓦面,翻新了清水墙等,铺设了地板砖,将土瓦更换成琉璃瓦,恢复彩色玻璃、天花板和水电线路等。图为维修图纸。

▲1950—1966年为江门市政府会场,其中1950年9月江门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在此召开。图为纪念堂开会旧影。

▲作为江门80多年历史的见证,2010年5月10日,江门中山纪念堂被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2012年5月28日,江门中山纪念堂举行了孙中山先生铜像揭幕仪式。由孙中山孙女孙穗芳赠送的孙中山铜像采取立姿造型,全铜铸造,连基石高3.8米。铜像基石设计成八角型,分三层镌刻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格言与孙中山的革命思想。

下期我们将继续精选部分内容为您呈现

敬请期待!

与我们互动

分享您对本展览意见和建议

Hash:c75c0526e9d9686929c4568ba298c6e85292e10c

声明:此文由 广州市中山纪念堂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