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向海到乐清|寻找非遗美食,黄檀硐古村|听雨落在石板上的声音
在温州乐清,在大海的边上,藏着一条非常低调的美食街,要不是当地的朋友带去,真的找不到这条美食节街,芙蓉麦饼,番薯黄夹、姜酒红糖麻糍、鸡灯丸、灯盏糕……一走进非遗美食街,各式美食的香味扑鼻而来,鹅头颈馄饨、芙蓉麦饼、夫妻酥、特色番薯黄夹、长山公凉茶……在短短几十米长的小街上,一家家富有特色乐清味道的特色美食可谓琳琅满目,吸引了不少食客驻的眼球。
芙蓉麦饼:肉、咸菜、蛋花、葱……揪一个拳头大小的面团,包入满满的馅料,再用擀面杖擀平,放入锅中煎。芙蓉麦饼是乐清的特色小吃,冬兰麦饼较有名气,为了满足更多食客的需求,第二家分店就开在这条非遗美食街里。乐清有20余种特色美食在这里都能吃得到,非遗美食街把所有的这些散落在乡村各地的美食集中到了这里。
红糖麻糍看着挺普通的但是撒上的黑芝麻和白芝麻为这碗麻麻糍增色了不少
建议去的朋友一定要饿着肚子去,因为我们是吃过中饭去,所以很多美食只能看不能吃。如果你肚子饿的话,可以先吃胖子烧饼,再点一份豆腐婆婆的豆花。如果还没饱,恭喜你可以点一份网红油条麻糍。
章鱼小丸子Q弹的球外面撒上海苔条,丸子也非常的有创新一个球里面都是一些切碎的章鱼,吃起来真是有一种特别的味道。让你感觉就像吃西餐里面的精致点心一样。
两种颜色不同的麻糍颜值也是非常非常的高,看着就有一种食欲。
网< a href='/techan/22770' target=_blank>红麻糍真的是期待油条和麻糍混合的味道是怎么样?作为油条和糯米的忠实粉丝,一定要尝尝。糯米包油条也是非常的赞,吃起来真的是特别精致,特别有味道。黑芝麻,白砂糖,花生碎包裹着的麻糍和油条。每一口又香又脆又糯,满足你的味蕾。把普通的食物做成了工艺品。
油煎萝卜丝饼里面加入了4个咸蛋黄,然后切成4份,每个里面都有一个咸蛋黄,乐清人就是喜欢这样,在传统基础上来一个创新,这也是美食的与时俱进吧。
三鲜面也是乐清的非常特色的美食之一。门口进来左边第一家是老婆馄饨店,店内只制作两种小吃——馄饨、瓦头锦。其中瓦头锦又被人称为鹅头颈,这一称呼的来历并非食物本身的形象,而是在物资匮乏的那个年代,它在一次偶然中被一位巧妇创造出来时,家中的孩子趴在灶台上歪着脖子,无限地垂涎这道美食,那样子就如同一只只鹅伸长了脖子,因此得名“鹅头颈”。是吃的实在是太多了,所以这个鹅头颈没有尝试。
这条非遗美食街的亮点之处,是浓缩了乐清、温州甚至其他城市的非遗美食,把这些接地气的老字号聚集在一起,让市民可以一站逛完全部。来这里,吃的是美食,品的是文化。
最后我们晚上还吃了清江的三鲜面,里面的跳跳鱼和小黄鱼特别的好吃,当然还有Q弹的海虾。
住在乐清的乡野田间
黄檀硐古村位于乐清市一个山旮旯里,始建于宋代宝庆年间,因山坡有一片黄檀树林,又黄檀树林上面的悬崖峭壁有一洞穴,故名“黄檀硐”。这个古村始建于宋代历经像是在温州还是乐清的一个卢姓官员举家搬迁到了这里。因为避世至今村落全貌基本保存完整。
这里的房子大都用块石砌墙,厚重、结实,木制架构,古朴天然。整个村子没有新建一幢砖混结构的新房,依旧透露出古朴、清雅的气息。
村落内建筑大多为有几百年历史的古民宅,极具明清建筑特色,还有少量宗祠、宗教建筑。民居多为三合院,蕴含着木石的天然本色。
院落的建筑主体多坐北向南,两侧为厢房或辅房;院墙多为原始石块叠置而成,有花式纹理,浑厚、封闭;建筑单体门、窗开启一律面向各自院内,院落大门有门楼并有石雕或石刻;建筑材料都是山里的原木、山石及少量的砖和白灰。
秋天开始下雨,月季花绽放得正浓。而石头里的苔藓也因为秋雨的滋润长得很好。山石都保持着它们天然的本色,一副桀骜不驯的样子,古民居高高低低坐落在狭长的山坡上,因势而造,随周边山势的走向而在峡谷里蜿蜒。
现在正是芙蓉花绽的时候,插在罐子里的花给这里的石头老房子带来了新的气息。狗吠深巷中鸡鸣炊烟的乡村画卷。这里没有都市的繁华与喧嚣,给人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放松。品尝这种闲适自在的味道,透着一股淡淡的古朴,确是古村古宅独有的味道之一。
入住这家民宿,下垟大宅里充满着旧时光的味道,在此客居小隐,坐怀青山绿水之间的坦荡和从容。就像这里的山水随时随地落入一户人家,不声不响却绵绵不断悠悠长长。
坐在这里你会发现,在这里能找回另一个自己。旅行不只为看风景,更多的是走一段新的行程,去聆听一个新故事,感受一份别样的生活,认识一群新朋友。
在这里可以和陌生的朋友一起。在篝火边上唱着卡拉OK,跳着欢快的舞,人与人之间的陌生感慢慢的消失。。。更容易接受一个陌生人作为你的朋友。
这个村子里的人都姓卢,也就一百多家。这本书是这里一个中学生写的,是一位 小姑娘,也是这座宅子老板的女儿。她用她的视角讲了她和这个村子的故事。如果你有机会到这里来,可以翻看这本书。一定可以知道小姑娘眼中的这个村子,和它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这次作为篝火晚会互动中拿到的礼品也是非常的惊喜。
围在篝火前面,人们不再惧怕陌生人。
该唱的唱,该跳的跳,不用拘束自己。
这里的厨师也是蛮厉害的,能够烧出色香味俱全的大餐。这里是爆炒望潮,望潮其实和小章鱼小墨鱼差不多。或许只有当地人才能分得清楚。
糯米麻糍被用油炒过了,感觉吃起来特别香。做成这样小小的一颗一颗吃起来也更加的方便。
浙江乐清黑暗料理之一~黄酒蛋羹,黄酒加白酒加红糖和鸡蛋枸杞,再加一味不知名的,类似于党参的神秘东西。味道真是一言难尽驷马难追。闻着就是一种特别的味道,最终还是鼓起勇气尝了几口,吃起来比闻起来更容易接受。
鸡蛋肚片青椒红椒在大厨的手里变成一盘又美味又鲜的下饭菜
据说这是村里人酿的米酒口感非常的好,可惜不会喝酒,无法尝到它的美。
这个村子里100多户人家,富农和地主大概就有四五十家,原来他们都是考印染起家的,这100多户人家在最旺盛的时候,周边有7000亩土地是归他们的。可见当时是多么的富有。
雨纷纷,旧故里草木深,我听闻,你始终一个人;斑驳的城门,盘踞着老树根,石板上回荡的是再等。雨纷纷,旧故里草木深;我听闻,你仍守着孤城,城郊牧笛声,落在那座野村,缘分落地生根是我们。
当年这些菲种植和买卖靛青赚了钱以后在各地置办家产,当然村子里也是造了大房子,所以土匪这些会盯上会来抢劫之类的,然后他们这里就造了石头房子,造了石头的寨门来抵御外来侵略。
这种蓝色的布就是当地特别有名的靛青 染料应之而成。这种染料也是这个村子的发家之宝。
到一定的时间还会在村里或者家里打麻稵,老爷子手里的锤可不是木头的哦。
一圈人围在一起都争抢着吃热乎乎的麻稵吃,又软又糯,泡在红糖水里可好吃了。
村里的1A景区-免费的哦
黄檀硐古村位于乐清市城北乡境内一个山旮旯里,始建于宋代宝庆年间,因山坡有一片黄檀树林,又黄檀树林上面的悬崖峭壁有一洞穴,故名“黄檀硐”。
吃完早饭天气很不错,所以决定到村子里转一转。再到村子里的一个瀑布去看看,那里是1A景区。但是是免费的呀!在这三清水秀的地方有免费的景点。听着鸡叫起床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啊!
黄檀硐古村勾勒出的是一幅“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然而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村里的年轻人也待不住,都基本上往县城里搬走,基本上是人去楼空,却又无奈的事情。
也许只有饱经沧桑的古榕树、斑驳的青石板小路、石墙青瓦的老房,村头潺潺流过的小溪,还有古朴陈旧的老房子,才能亲历过她古稀沧桑的岁月吧!
古村落地处山谷底部,环村皆山,悬崖峭壁。这里可以真正的做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除东南西北各设一处寨门外,别无途径可以进入。这种全封闭的地理位置,使得这里至今仍旧保持着一股世外桃源的韵味。
这一趟走下来,感受到这里的生活自然宁静。一切都显得宁静平和,有一种让人空灵的感觉和穿越时空的错觉。
到大自然呼吸一下这里的空气,的确实能够让身心放松,让身体出汗。回归到一个人本该有的样子。
走路和时间大概十几分钟就可以看到这个小小 瀑布。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里有个瀑布,或许流淌了千年百载或许就是这个村子的龙脉。黄檀硐古村,一起听雨声,落在石板上的声音。
自驾路线:杭州出发——上杭甬高速——转上三高速——转甬台温高速——乐清出口下——乐成街道北门蜈蚣桥——城北方向(乐北线)——黄檀硐(沿路均有指示牌)
水库游步道-和大自然一起呼吸
这里把天,把山,把水,把游步道变成了一体。成为了十里湖山中雁荡风光带。
这里的环湖不到一圈下来大概有十几公里,骑自行车是最爽的,也是最好的运动,当然如果你走路的话也可以走个半个湖特别是在秋天秋高气爽的时候,几个朋友一起走,说说话会感觉很轻松。
这里已经成为了跑友们的网红打卡地
这里是夕阳下的钟钱湖水库大坝,湖边空气特别好,清风习习,绿道这边还有很多卖水果的摊贩,这些都是本地的村民空着也就来买一点好吃的,像甘蔗糕点之类的。也算是为游客服务吧。
很多附近的游客都是特地开车到这山上来这里来看风景来跑步来呼吸新鲜空气。
这里还是越轻的一级水源保护区,所以环境非常的好,也引来了白鹭之类来这里栖息和觅食。
北塘现代农业观光园
北塘现代农业观光园记得以前也来过,当时正在建设中,只能看到它的雏形,想不到这次又到了这里这里可是和当年完全不一样了,到处是繁花似锦。
这里看去朦朦胧胧的,就像一团软绵绵的粉色的云一 样。
人在花丛中,感觉是又好看又浪漫。
在这里拍几张照片也是节假日的一大幸事
这里不光晴天可以看花,雨天也可以看花,因为从木头的栈道上走过去,不会湿到鞋子,不会沾上泥巴,是一个全天候的赏花的地方,这里会根据季节不同种不同的花,一年四季可以看到不同的花,也是非常棒的事情。
花海的另一面也是温州雁荡的山脉,这里的山就是雁荡特色的山体。
Hash:12b15f846b91b35f7cafb77d2a27f9c454046375
声明:此文由 钥匙找锁的旅行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