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被影视剧忽悠平和“廉正公”后人带你看真实的圣旨

转载请注明出处,文末带二维码,否则视为侵权

大山无言,历史有声

闽粤交界的平和县长乐乡,青山耸翠,碧岫堆云。大山无言,历史有声。

240年前,一代“廉正公”曾萼在这群山环绕的隐居处,解组归田。

当县令 不走寻常路

公元1721年,曾萼出生在后来被乾隆帝赐封 “文武世家”的平和县九峰黄田村

▲黄田村(摄影:杨城彬)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39岁的曾萼到广东恩平县出任知县。

一路轻车简从、风尘仆仆,到了恩平县城,曾萼一声“stop”,两个随从一脸懵圈。

“暂时先住在驿部了,看看情况再去县衙。”

这……这县令不走寻常路啊。

▲俯瞰农桑寮(曾萼隐居处)

第二天一早,曾萼正在街上转着,突然来了三个大摇大摆的人,挨个轮着收取霸王“管理费”。摊主惟命是从,生怕换来拳打脚踢。

▲农桑寮山上

原来这伙人开设赌场,巧立名目敲诈勒索,百姓连续三次告到衙门,奈何官官相护,没有结果。曾萼火速回驿馆收拾东西到县衙上任,第一件事情就是对欺行霸市的地方恶霸进行清理整治。

▲村中天井

曾萼在恩平县主政5年,前后共在广东7个地方当过县令,5个地方任过知府。为官生涯,累积了庞大的粉丝后援团。离开恩平县时,百姓“肩相摩,趾相错,父母子弟饯别郊外”,大家手举“清官为民”的牌匾,为曾萼疯狂打call。

▲曾萼廉洁公正图

在今天的广东恩平市,当年曾萼建造的熙春塔(上世纪80年代原址修建)依然矗立江畔,成为恩平市八景之一。

▲熙春塔

陪审法 专治各种不服

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曾萼在恩平当县令期间,有俩兄弟争夺田产,三任县官都断不清,闹得不可开交。曾萼得知情况后,认为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完全可以调解。

不过,曾萼也不着急审判,只是说了一些手掌手背的道理,并让俩兄弟在衙门里“陪审”了一个月。看到曾萼断各种案子公正、廉洁,弟弟主动说要把田地让给哥哥,而哥哥也说,家人已经同意让给弟弟。看到兄弟和好,曾萼把田地判为书田共同耕耘,把每年的收入用于奖励积极上进的学子。

▲记者采访场景

够硬气 治不了你算我输

乾隆执政期间,中国版图的抛物线又达到了汉唐以来最高点。以乾隆的眼界,明朝1557年被葡萄牙租借的澳门始终是一块心病。

▲廉正公祠门联

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的一天,乾隆皇帝召见曾萼,开门见山地说:“澳门是我们中国领土,所有外国人都必须遵守大清律法,这个重任交给你。”就是这一天,曾萼升任清王朝第九任广州海防同知(也称澳门海防军民同知)。

▲曾萼办公图

彼时,葡人贿赂广东海防官员,以货船遇风浪为借口,上岸搭棚暂住。在受贿官员的姑息下,又得寸进尺用砖瓦建筑固定房屋居住,数年之间聚落成村。曾萼抵达澳门时,遇到两个葡萄牙人买东西叽里咕噜不交钱,最后趾高气昂扬长而去。看着外国人在自己国土上耀武扬威,曾萼穿上官服,决定打一打这些人的嚣张气焰。贿赂没用、软磨硬泡没用、威逼利诱也没用,捕快迅速捉拿了几个骄横跋扈的外国人带到衙门。惊堂鼓一响,曾萼一拍案,平日里无法无天的外国人早已吓得腿软,表示要补交货款,不再重犯。

▲聚顺堂简介

廉正公 乾隆两道圣旨褒奖

▲村前稻田

蜜柚山林

平和县志》中记载:曾萼在庚辰年(公元1760年)为恩平县令,甫六月,兴利除弊,民称“廉正公”。晚年,曾萼向朝廷请求告老还乡,乾隆皇帝特赐御用黄龙伞一把以作嘉奖。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乾隆连颁两道诰封圣旨,褒奖时任恩平知县曾萼的祖父、祖母及其父母育子之勤、教子之功,为国为君培养了一位“古循良吏,今孝友人”的廉正官员。此圣旨至今仍保存完好。

▲资料影印本

自乾隆五十二年(公元1781年),曾萼携眷搬到离家30公里之外的农桑寮隐居以来,曾萼后裔已传至第11代,寂静的山村里至今还居住着400多个后人。花甲之年的曾祥庆四兄弟是曾萼的第九代孙,圣旨分别由兄弟收藏。

▲圣旨打开

▲圣旨完整图

这两张圣旨均为黄绢丝绸所制,已呈淡黄色,长度为180厘米,宽度为30厘米,装圣旨的锡罐外表雕有栩栩如生的腾龙图案。圣旨正文从右向左以汉、满两种文字竖排而写,落款日期分别盖有11厘米见方的玉玺大印。

▲圣旨瓶上的龙

▲圣旨瓶封字

手持珍贵的圣旨,带着祖辈的荣耀光芒,生活在农桑寮的曾萼后代裔孙,不管是在村里耕田种植,还是在外谋生创业,都接受了较高文化程度教育,并始终遵循着曾萼的遗训——清廉公正、持家有道、勤奋好学、为人谦逊。

▲后人站于家庙门口

或许,正如当年曾萼在隐居的“望云楼”题写的联语一样,“望重岳山齐家治国,云轻富贵解组归田”,曾萼希望无论世事如何变迁,曾氏后人都能始终心怀苍生、淡泊名利,沉稳坚定,以一颗淡然的心深情地俯视大地。

▲绿树掩映的村庄

·本文采访特别鸣谢:广东省恩平市政协、平和县纪委监委、平和县委宣传部、平和广播电视新闻中心、平和县志办、曾氏后人

广东省恩平市政协文史科主任许金远:

恩平至今已经1798年(历史),在漫长的封建朝代,执掌恩平政事的官员成百上千,但恩平老百姓至今津津乐道的是乾隆年间两度在恩平当知县的曾萼。曾萼为官清廉,被誉为“廉正公”;他勤政爱民,为百姓办了许多实事;他兴建的熙春塔,250多年来,多次进行重修,这体现了老百姓对廉政勤政、对恩平发展有建树的曾萼县令的纪念和褒扬。

曾萼

(1721-1797)

字丽元,号清溪,平和县九峰人,乾隆十六年(1751)辛未科进士。曾萼曾任恩平等县知县和罗定等州知府(今广东省惠州潮州佛山一带)。曾萼为官公正清廉、政绩斐然,因此被乾隆皇帝敕封为 “奉政大夫”,民称“廉正公”。

人文地理

黄田村(摄影:曾凤荣)

地理位置

曾萼故居所在地,黄田村(旧名皇田村)位于九峰镇西南角,三面环水背靠大龙山,“面山秀出文峰锐,襟水环流玉带宽”写出了黄田的地理特色,全村客家话与闽南话混同存在。

风景

村内保留了龙见楼、咏春楼、衍庆楼等6座土楼,上围家庙、上老家庙、上墩家庙、聚顺家庙等11座家庙,百年私塾敦仁堂、最老村规民约“上围合约禁碑、霞楼合约禁碑”、八卦井、古龙树王、三品按察使土地庙、明清古巷沟渠、碑刻字画等名胜古迹

文化风俗

每年,村里举行三品按察使土地庙、城隍庙等民间节庆信仰活动,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古村落。

名人

黄田村明清时期出了3位进士、21位举人,乾隆皇帝赐封为“文武世家”。除曾萼外,还有曾逊渊于嘉庆年间例授文林郎。

欢迎提供采访题材,材料请发邮箱gdbxw@126.com

●享听漳州创文章欢迎转载

●转载须在文章开头声明来自公众号享听漳州

●未按此规定转载将追究法律责任

Hash:0107326e34c0774f23689005ff14599c4db3d8cb

声明:此文由 享听漳州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