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游孤峰上居然有一座望夫塔,还有动人传说
仙水溪畔的高望山
(俗称塔山)
上有座石塔丽影,
曰“望夫塔”。
以往常常路过仙榜路,总要瞪眼找寻回望山巅怆然孤立的望夫塔,对这个走过唐风明雨的标志性古建,心中总有一种莫明的敬畏,毕竟它是千年时光的浓缩。
这冷寂的悠悠古塔令我百思不解的是,近年来竟成为仙游恋人们的祈福地。这个周末,偷得浮生半日闲,来塔山邂逅触摸沉甸甸石塔蕴藏的爱情密码。驱车直抵紫溪畔的后南溪村,不一会儿就顺畅驶到近半山腰的“凌烟洞”,又沿着逶迤的盘山公路蜿蜒而上,10来分钟后来到了半山腰石砌而简陋的“将军亭”,在尽头停好车坐看海拔八百五十七米的塔山颠,望夫塔遥不可及。
“孤峰一点望夫塔”。拾级而上,幽静雅致,恍如方外之地,沿路奇岩怪石,松树萧森,绿茵馥郁。“兔耳”“牙笏”“相公石”“元宝石”“九鱼洞”等胜景,无不惟肖惟妙,让人目不暇接而又怦然心动。最令人称奇叫绝的是动静相宜在此观的“风动石”,形如圆鼓,矗立在斜卧的石盘上,山风飒然时,好似摇摇颤颤,摆动不已,但用力撼之,却安如泰山。
在酣畅淋漓地沿着斑驳古石道登跋中,鸟鸣清脆,虫声亲切,深入心灵与骨髓,阵阵松涛中若隐若现的主峰突兀眼前,巍峨神奇,一鼓作气登顶穿过一个刻有“桃源深处”字样的古寨石门,顿时别有洞天,念兹在兹的石塔悠然可见,一块县级文保的石碑直立路旁。
就在这山巅石塔的正下方,竟然还藏着全石结构、上下依山两层递进的古刹塔山寺。此寺系汉元帝时始建,当时这高望山本叫凤天山,意为飞凤朝天,历经沧桑屡建屡废,最后一次毁于二百年前,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民众集资重建,而寺后的望夫塔就如熠熠生辉的凤冠。站在寺前极目四望,青山逶迤,天高云淡,一览无余的东乡平原,坦荡如砥,阡陌纵横,田园错落,美不胜收!
一睹寺后莆田市海拔最高的石塔——望夫塔,果然突兀雄壮,浑厚挺拔,石构圆形五层八角楼阁式,顶部盖以石雕瓦,正中串叠石饼和葫芦顶,塔门前有“恭祝今上皇帝”的石刻残碑,彷佛诉说着它的沧桑历史……相传始建于唐代,北宋时碧溪郭氏在旗山建立“崇寿祠”,因石塔有碍风水而被拆,只留塔基。明清时亦几建几毁,现塔为与凤天寺一同以原形制复建,每层有石制的挑檐,每层均有门窗,可层层远眺。看似因条石砌筑做工粗犷,但仍不失古朴幽雅,雄姿长在,依然耐看呢。
于是沿着塔内壁出挑石块螺旋的陡窄石梯,扶壁迂回拾级而上,登顶沿着挑檐绕着圆形塔身环视,立体画卷呈现,但见悬崖连连,如履薄冰,极目俯视,一望无垠的高山草甸、碧绿泛蓝的水库、玉带蜿蜒的高速路和纵三线尽收眼底,还有平畴绿野上新村厂房扎堆的东乡平原,阡陌街市,一派迷人的风光尽收眼底,真乃妙不可言!
塔基四周还散布着10多丛高山茶,心情顿觉宁静与安然。原来,塔山地势险峻,早晚云雾缭绕,所产茶叶香气高锐,曾被宋时的主持契行选为贡茶,禀明塔山胜迹及周氏香娘贞洁事迹,赐下至今尚存的“恭祝今上皇帝”石碑,且香娘被褒封为“塔山夫人”。可望着塔下榜头美景,慨叹这“天上塔山,人间仙境”的胜景同时,又心生纳闷:此塔为何又叫“望夫塔”呢?
流传千年的凄美传说,才成为令人神往的圣地。相传古时仙游东乡平原的榜头一带是汪洋大海,塔山就在依北的海边,山下住着一对恩爱夫妇。一天,丈夫林坐良出海捕鱼,临行约定明年梅花开时就回家,可是其夫一去多年未归,其妻周香娘天天爬上山头去看。为了能看更远,她每天垒块石头,最终垒石成塔。一天,她目睹着丈夫的船就要到岸,却又掉头驶去。原来,丈夫看到石塔,误以为不是家乡。香娘喜极生悲,纵身跳海自尽。民间也将此塔称作“望夫塔”,音义“旺夫”。
正如明贡士林允升诗云“此塔曾传为望夫,朝朝拾级自踟蹰。怀人长共云航缈,雨落空山泪滴珠。”作为榜头最为久远的标志性建筑,到过榜头的人,估计都会到这里来看看的,不必说看那朝日初起的霎霞缭绕,或看那夕照之际的云蒸雾蔚,都是一种极美的享受,更别说还有千年之后女主人公亘古不变的一腔期翼化成了一尊执着、千年相思……
作者:今报通讯员 陈国孟 文/图
编辑:余立凡 审核:蔡晨晖
Hash:768cd71e8f073f1d265e89a3e8f22e642c5abb2d
声明:此文由 仙游今报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