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宝地 · 七官堂

七官堂位于石门县磨市镇商溪河的朝阳村,靠溪边,占地面积40余亩。南面有五凤插天,西面有商溪河谷佳景,北面有小山排龙塔,东有三星拜月。地理先生说朝阳村是船形地,所建之屋就是运宝物的船舱,又称“七官堂”。

有关“七官堂”的记载,覃波先生的《贵在七官堂,道台郑协吾》是这样讲的:郑南琰家族不知传了多少代,传到“武”字辈这一代。武字辈有个老二叫郑武桔,先娶了一个老婆覃氏,生了两个女儿,未生一个男孩,父亲心急如焚,怕断了香火。一日,一相师经过此地在溪边休息,发现郑武桔家一火手姑娘(佣人)在溪边洗衣,看了一眼便说“别看这个人只是火手姑娘,可一肚子秀。”武桔的父亲听在心里,过后仔细考问这位姑娘,此姑娘读书识字,并写得一手好字,便决定让武桔娶来做小。武桔娶小后一下生了7个儿子,取名叫郑纯略、郑绘略、郑绥略、郑絪略、郑纪略、郑綖略、郑缮略。郑武桔喜上眉梢,从小让孩子们念书。

清朝道光、光绪年间,一家七个儿子除郑绘略早逝之外,其余6人都在外做官。郑纯略,清朝朝议大夫官职;郑绥略,清朝候县丞;郑絪略,广西分县历任勒援文林郎;郑缮略,清朝候县丞;郑綖略,字冠成,号遂齐,廪贡生,钦加员外郎,衔户部福建山西司主事。郑纪略,即郑协吾,清道光壬子科举人,任钦盐运使,司衔山东即补道,赏戴花翎,历任聊城清城、清平、郓城阳谷等县。

有六个儿子做官,“七官堂”还差一个官!不急。有一年的春节,正月初一一大早,一只猫头鹰在堂屋的神龛上“挖孔,挖孔……”地乱叫,郑武桔心里闷闷不乐,便去找一位算命先生圆话。那位先生掐一掐手指,略一沉思说“恭喜大人,你家今年有一个儿子要登科,你看那猫头鹰不是‘登科、登科……’那样叫吗?”郑武桔一听,这个话圆得好,心里暗喜,但马上又犯嘀咕,我家七个儿子,一个早逝,六个在外做官,再没有儿子呀。算命先生马上说:“不是你儿子,就是你女婿,反正今年有大喜事。”过了两天,家住磨市罗家坪的女婿覃章德给岳母拜年。岳母看到女儿女婿回来很高兴,于是搭梯子去取腊肉,要女婿帮她扶好梯子,覃章德看到岳母上了梯,拘于礼节把头一偏,岳母的腿子正好从他头上摆过,弄得覃章德满脸羞红。岳母说“你这个伢儿,怕什么,老娘打个尿胯,你都要当县官。”正是那年覃章德中举当了县官。就这样商溪朝阳村每年逢年过节都有七顶轿子进出郑武桔家,久而久之人们把他们居住的地方叫做“七官堂”。

“七官堂”中郑纪略在石门最有名,与覃远琎、黄碧川二人并称石门西北乡三位“晚清重臣”。郑纪略,号协吾。生于道光二年二月十六(1822年),一生娶了三个老婆,第一位夫人覃氏,系西北乡覃远琎之女,诰封夫人,只为他生育了三个女儿。第二个是澧洲城唐荣阳的姑姑,没有生育儿女,后在桐梓溪开当铺。第三位是在山东为官时娶回的胡氏,为他生育了二子二女。

有一年,有一段黄河决堤,皇上要派人去治理,束手无策。有几个人看到郑协吾办事有能力,对他们威胁很大,想方设法要加害郑协吾,奏请皇上,派郑协吾去。郑协吾得信后,心中拿不定主意:去吧?那堤治不了皇上要问罪;不去吧那是抗旨,更要问罪。郑协吾左右为难,把这事同身边的管家说了,管家略一沉思为他鼓气说“郑大人,你放心接旨,没有办不了的事。”

郑协吾带领治黄大军日夜兼程奔赴黄河,眼看汹涌的黄河水祸害老百姓,他焦虑万分,一边安抚老百姓,一边在临时搭起的帐篷里运筹帷幄。他想出一个办法,命令手下去买船只,购麻袋,用麻袋装上石头、沙子,将船沉到决堤处,终于把决堤堵住了,并修复了大堤。皇上知道后大喜,奖励黄金万两,同时提升他为道台,从此商溪郑氏家族更加富裕

“七官堂”至今仍保留着断壁瓦硕,但“七官堂”已经发展到1300多人,大学生50多人。

文/唐明哲 覃波 图/胖哥哥

磨市商溪名人 · 治黄清官郑协吾

Hash:ec3dbdf21d89cdccede62ba2ce87025777185105

声明:此文由 掌上石门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