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老照片,揭露百年吉林的真实面目
吉林市寿山仙人洞的出现,表示早在两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吉林市便有人类踏足。夏商时期,吉林的古代民族便与中原有贡纳关系来往。
清朝时,在此处设立“吉林将军”,属于清朝设立的“柳条边墙”的外面。
1931年,日军侵占吉林,曾在此大肆掠夺、破坏。
到了1954年,吉林省政府迁出了吉林市,改去了长春。
吉林的位置,是一个“过渡带”,即由长白山过渡到松嫩平原,这也就是说,吉林的地势比较复杂,环境也比较多样。
它的名字,也曾经历过变化:在魏晋时期,这里名叫“秽城”,曾是夫余国的王城。到了明朝永乐年间,明朝政府在吉林设置造船基地。辽东都指挥使,骠骑将军刘清先后三次到吉林市造船运粮,并在松花江边山崖的石壁上刻字留念,即阿什哈达摩崖石刻,吉林从此得名“船厂”。
直到公元1673年,此地因为不知是造船之地,所以改名为“吉林乌拉”,即“沿江的城市”的意思。康熙年间,简称“吉林”。
在这里,道、佛、儒皆有,满族、朝鲜族等等多民族都居住在此,到了冬日,便可一起观赏美丽的雾凇。
让我们翻开相册,看一看美丽的吉林。
本文作者:顾返予;审核:陈少鹄
1913年的吉林都督衙门。
1920年的临江门,本名为“大西门”。
1925年的东莱门前,马拉着一车的东西。
1925年文庙西墙,文庙这座建筑十分具有传统美感。
1925年松花江上的摆渡,那时没有桥梁,渡江只能靠坐船。
1926年的北山公园,雾凇极美。
1928年的德胜门前,几个孩子正好奇地望着镜头。
1928年的吉林省议会。
1930年的日本寻常高等小学,是日军对吉林的教育侵略。
1930年的河南街西端,有当时时髦的“同芳照相馆”。
1932年的吉林文庙,大人带着孩子前来。
1934年的北山药王庙,很多人来拜。
1935年的河南街西端,两旁店铺林立。
1935年,孩子们围着玩具摊子。
1935年,北山庙会上,有人卖着人偶。
1935年北山庙会上,女子穿着时髦的旗袍。
1937年的合兴隆百货大楼,大楼高耸,十分有气派。
1938年的吉林警察厅,这是伪满时期的恶霸。
1939年的吉林北山。
1939年的北大街,是当时最繁华的地方,路上有日军在巡逻。
1940年的北山滑雪场。这真是得天独厚的环境。
1943年巴虎门里路西的吉林监狱。
1962年,孩子们坐着“小冰爬犁”,这是独属于东北孩子的快乐。
1979年,吉林造纸厂冰球队和吉林化工机械厂冰球队正在比赛,人们在一旁观战喝彩。
20世纪80年代,人们正在等车。
20世纪80/90年代,老奶奶正在“摸鸡蛋”,辅助小鸡尽快出生。
20世纪80/90年代,读书的孩子们。
吉林的厨房有另一个名字为“外屋地”,摆放着各种杂货。
吉林人家正在晾晒红艳艳的辣椒。
当时的人们穿得有一些布鞋子还是手工做的。
吉林的秋收。
吉林有个习俗,在“二月二”这一天,要用火燎猪头吃。
冬日赶车的“车老板子”,脸上刻满风霜。
1939年的南大马路,路上有黄包车。
一般打井都在外面,吉林却是在家里面。
吉林的冬天十分寒冷,可以借此冻一冻豆包。
老人们正在用“玻璃锤子”逗孩子,还有一些孩子趴在窗外看呢。
吉林的冬日不仅有雾凇,还有“冰溜子”。
吉林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一个大柜子,柜子下面藏着很多大白菜。
20世纪80/90年代吉林商业大厦,人流如潮。这是当时吉林市的商业中心。
20世纪80/90年代的吉林大桥,这是吉林市极其重要的交通大桥。
本文配图全部来源于网络,部分照片作者与来源不详,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Hash:c3aa19ef50cc32be8ad3196c28f2f0628dd330e1
声明:此文由 中国企业新闻观察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