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潮汕还有这样一个教

点击

潮阳和平人杨瑞德创立的德教,如今已盛行于东南亚各国,是以道为主的宗教。德教的宗教活动场所称为“阁”。在阁中,德教供奉老子(道教的太上老君,即道德天尊),左右两侧奉祀柳春芳和杨筠松等师尊。在前面供奉称为玉皇天尊、关帝、吕祖。另外,还设有道济师尊(济公)和观世音的拜殿。具有明显的五教合一的趋势。即儒教的忠恕,道教的崇德,佛教的慈悲,基督教的博爱,伊斯兰教的慈恕。一些学者甚至用“新加坡马来西亚的华人宗教”等字眼来描述德教,将其做为当代华侨社会最重要的宗教和文化现象加以研究。但我以为要完整地理解德教,还得回到它的母体上来,那就是潮汕民间的多神崇拜和在宗教信仰上的实用性倾向。

根据泰国紫真阁出版的《德教起源》一书的介绍:“整个近代德教史,始于关圣帝在甲子年(1924年)受禅登极;1939年,通过沙盘柳笔的圣谕传达,首创德教会紫香阁于中国广东潮阳,奠下今日德教会组织模式及拓展途径。”沙盘柳笔又称扶乩,是用柳棍儿在沙盘上画出字句来作为神的指示,属于道教巫术的一种,一般被认为是迷信活动。可能是由于这一缘故,德教在潮汕本土解放后就不再被提及。

然而从宗教和文化的角度来看,德教实在是一种综合性和开放性的宗教。以崇拜对象来说,五教教主(儒、道、释、耶、回)、道教神谱中的神仙和潮汕民间信仰的诸神都被纳为崇拜对象,都能够被恭请前来降鸾指示一切。比如询问疾病有华陀祖师和白云道长前来指示,风水则有杨乩松和何野云,超度则有观音菩萨和大峰祖师,诵经则有济公活佛,教育又有孔子,总之是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在这些普天神祇中,最高的主神却不是玉皇上帝而是关圣帝。有关玉帝辞职,关帝在甲子年登极的说法其实来源于上世纪二十年代一本叫《洞冥宝记》的小册子。德教接受这种说法,可能与信徒多为商人有关,因为关帝也同时被商界奉为财神。

德教的宗旨是“以德教民,积善累德”,昔年在汕头设立紫清阁、紫和阁等机构的同时也设立过善堂和学校,这一点与大峰祖师庙是很相似的。1947年开始传至泰国,设立紫辰阁;1952年又传入新马,不久台湾日本美国、澳洲也都有其踪迹。总括来说,当今全球有德教组织200余个,马来西亚约占一半,泰国占三分之一。这些组织都能够坚持宗旨,广做善事,因而得到所在国和华侨华人的欢迎。

德教是起源于中国广东潮汕地区、流传并发扬于东南亚华人中的一种新兴的民间宗教。自20世纪30年代末德教初创到现在,以“阁”或“善社”等为单位的、经政府合法注册的德教会组织,在新、马、泰三国已达至约二百个,“德友”数以万计,成为凝聚华人振兴传统道德、倡办慈善福利事业、交流信息、合作互助、增进友谊的重要宗教组织。

在德德社诸佛仙尊中,为什么济公具有如此突出的地位呢?其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

其一,德教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几个不同的派系,有紫系、济系、振系、明系和赞化等。其中,紫系和济系是影响最大的两个系,拥有众多的德教会阁和信众。在这两个系中,拥有目前德教中最优秀的乩手,他们的扶乩活动在德教中享有很高的声誉。而济公活佛恰恰是济系的主坛师,也是紫系的主坛师之一。主坛师是德教在设坛扶鸾时所迎请的驾鸾降谕的主要神灵,作为主坛师,济公当然要经常前来,神灵贯柳,乩示圣训。而德教的许多大小事宜,都经常采取设坛扶鸾的方式,祈请仙尊指示,济公就必然经常奔走于各地,答疑解惑,抚危济困。

其二,济公的平民形象,其平易近人、打抱不平、扬善惩恶的品格,是其受到德教信众崇拜敬奉的内在原因。济公生于南宋绍兴十八年 (1148)年左右,卒于嘉定二年(1209)。浙江天台人,俗姓李,原名李心远,字湖隐,号方圆叟。十八岁在临安(今浙江杭州)灵隐寺出家,师从该寺住持瞎堂慧远法师,法号“道济”,后移住净慈寺。据说他为人“狂而疏,介而洁”,被人们称为“济颠僧”。济颠得到了人民的崇敬、喜爱,成为了他们感情的寄托,希望的化身”。甚至与观音菩萨相比,济公也有其独到之处,“观世音菩萨是在世人受诸苦恼时,一心称名,才“有求必应”;而济颠和尚则不同,他具有儒家“兼济天下”的人世之志,常是主动为世人排忧解难”(文正义《解读济颠》)。德教倡导的基本教义,如“以德化民”、“济世扶危”等,与济公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其三,德教是发源于中国广东,广泛流传于东南亚华人中的新兴宗教,其信众绝大多数都是当地的华人、华侨及其眷属。虽然德教标榜五教同宗,天下一家,但这实际上是为了适应东南亚各国的宗教文化环境而采取的一种策略、一种变通,如泰国奉佛教为国教,马来西亚是伊斯兰教国家,新加坡推行宗教平等,中国传统的儒、释、道和基督教、伊斯兰教甚至印度教在那里都有信徒。倡导五教同宗,可以使德教这一新兴宗教在当地取得合法的地位。而实际上,德教的基本教义,宗教仪式,他们所推崇的伦理规范,所崇拜的神灵,毫无疑问是中国传统宗教的混合体,是儒、释、道三教合一的中国民间宗教的一种。因此,明清以来在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的关公、济公、吕祖、观音等各路神仙自然成为德教所崇奉的主要神灵。

众所周知,扶乩是一种流行于民间的迷信活动。但是,对德教而言,“神道设教,乩示圣训”,则是“德徒之崇高信仰”,“乃道德教育之工具”,“神人相通之道径”(郭良锡著,《认识德教》,第35页)。济公等德教诸佛仙尊的乩谕被誉为“玄柳宏音”、“沙鸾天书”,是广大德友信受奉行的圣典。通过对德教及其济公崇拜的考察,可以看出,其中既有宣扬鬼神迷信等荒诞愚迷的一面,又有弘扬和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美德的积极内容。

德教会

新加坡、马来西亚华人宗教慈善团体。1939年创建于广东潮汕地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传到香港和东南亚地区。自称崇奉世界五大宗教教义,即儒教的忠恕,道教的崇德,佛教的慈悲,基督教的博爱,伊斯兰教的慈恕。

主要从事慈善事业,如开设免费诊所,救济穷人,开办孤儿院等。1952年在马来西亚怡保市成立第一个德教会,称为济德阁。1954年在新加坡成立紫新阁。其后成立的德教会均分别冠以"紫"字或"济"字,并据此分为紫系和济系两大派。1956年,紫系8个德教会在怡保市举行会议,决定在新加坡成立南洋德教总会,同时以马来西亚联合邦德教联合会之名在马来西亚注册。1985年,马来西亚德教联合会会长为黄锦添。当年马来西亚有61个德教会,新加坡有5个德教会。

德教南传之后,还在组织和仪式上做了很多改革,其会阁一般都是现代建筑,宽敞明亮,仪式简单,仅设茶果等素食,不祭肉类,不烧金纸;其分支济系会阁干脆将三跪九叩的礼拜仪式改为鞠躬礼,紫系和赞系会阁则对德友不分肤色,不分种族,因而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隗芾教授在研究潮汕民间信仰时曾经指出,潮人是深知造神玄机的,需要什么就创造什么。德教的产生和发展正好印证了这一观点。

潮汕怎么解释乩童现象人的德教是个什么样的教派?

------德教是起源于中国广东潮汕地区、流传并发扬于东南亚特别是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华人中的一种新兴的民间宗教.------根据泰国紫真阁出版的《德教起源》一书的介绍:“整个近代德教史,始于关圣帝在甲子年(1924年)受禅登极;1939年,通过沙盘柳笔的圣谕传达,首创德教会紫香阁于中国广东潮阳,奠下今日德教会组织模式及拓展途径。”沙盘柳笔又称扶乩,是用柳棍儿在沙盘上画出字句来作为神的指示,属于道教巫术的一种,一般被认为是迷信活动。可能是由于这一缘故,德教在潮汕本土后就不再被提及。 ------- 然而从宗教和文化的角度来看,德教实在是一种综合性和开放性的宗教。以崇拜对象来说,五教教主(儒、道、释、耶、回)、道教神谱中的神仙和潮汕民间信仰的诸神都被纳为崇拜对象,都能够被恭请前来降鸾指示一切。比如询问疾病有华陀祖师和白云道长前来指示,风水则有杨乩松和何野云,超度则有观音菩萨和大峰祖师,诵经则有济公活佛,教育又有孔子,总之是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在这些普天神祗中,最高的主神却不是玉皇上帝而是关圣帝。有关玉帝辞职,关帝在甲子年登极的说法其实来源于上世纪二十年代一本叫《洞冥宝记》的小册子。德教接受这种说法,可能与信徒多为商人有关,因为关帝也同时被商界奉为财神。 --------德教的宗旨是“以德教民,积善累德”,昔年在汕头设立紫清阁、紫和阁等机构的同时也设立过善堂和学校,这一点与大峰祖师庙是很相似的。1947年开始传至泰国,设立紫辰阁;1952年又传入新马,不久台湾、日本、美国、澳洲也都有其踪迹。总括来说,当今全球有德教组织200余个,马来西亚约占一半,泰国占三分之一。这些组织都能够坚持宗旨,广做善事,因而得到所在国和华侨华人的欢迎。 --------德教南传之后,还在组织和仪式上做了很多改革,其会阁一般都是现代建筑,宽敞明亮,仪式简单,仅设茶果等素食,不祭肉类,不烧金纸;其分支济系会阁干脆将三跪九叩的礼拜仪式改为鞠躬礼,紫系和赞系会阁则对德友不分肤色,不分种族,因而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来源 |慧来藏工作室

Hash:575178084125093ff6babe848d035379914c3fc6

声明:此文由 柴房汇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