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文化。揭阳市锡场镇这座祠堂背后的文化信息很励志

创建于明代的古村,他的名字叫“彬琪”,潮汕人称之为“边墘”,这里村前屋后水系纵横交错,古村风貌依旧,村容整洁有序,社区精心打造的“法治文化主题公园”成了村民们学法懂法的理想场所。今天的《最美是家乡》,我们就一起来了解这个古村的历史和时代的文明 彬琪经联社隶属锡场镇东仓社区,全村常住人口约2000人,均为黄姓族人聚居,他们是北宋潮汕先贤黄稹公第四子道宝公的后裔。

彬琪黄氏族人 黄壁东:彬琪的祖先黄道宝是勖斋公的第四儿子,“彬琪”原是“碑墘”,因为这个“碑”跟“边”的潮州音同音,“墘”与“琪”是谐音,所以雅称就是“彬琪”。

来到彬琪,理事会的老人们带我们来到他们的祠堂——黄氏宗祠

彬琪黄氏族人 黄壁东:黄稹公是宋代进士,根据《揭阳县志》记载,他做过循州、汀州、梅州、潮州、漳州五个地方的知州,我们这个黄氏宗祠也是为了纪念勖斋黄稹公而建的。

从建祠碑记得知,黄氏宗祠是2004年才兴工建设,2006年建成。那么彬琪黄氏此之前为什么没有祠堂呢?原来黄氏族人创居彬琪后,人口比较少,经济也不发达,因此没有足够的能力营建祠堂。

彬琪黄氏族人 黄潮龙:祖先来这里创建彬琪,到新中国的时候我们才400多人,因为人非常穷,全部都是以劳动来换生活。

彬琪黄氏先祖道宝公原居玉陇,后来其子孙先迁居磐溪都营浦,即现在的榕城西郊社区境内,大约在明朝年间迁居彬琪。

彬琪黄氏族人 黄壁东:祖先创祖从营浦搬来彬琪之后,就创了这个公厅。

彬琪黄氏族人 黄瑞和:这个祖厅是全寨都共有的,解放前祭祖就在这里祭,后期因为地方比较窄,就搬到那边大花珵。

新中国成立后,彬琪黄氏族人人口快速增长,多达一千多人,各房参加祭祖的代表也明显增加,祖厅已无法适应新形势的发展。

彬琪黄氏族人 黄岳松:大花埕没办法容纳七个寨的人过来,只能进去二三十人,其他人都在外面。

为敦亲睦族,团结内外族人共建美好新家园,已经富起来的彬琪黄氏族人商议着营建祠堂。

彬琪黄氏族人 黄岳松:我们开始要建祠堂就号召村民,村民开会,老人就全都答应签名,开始的时候只有3.5万元兴建祠堂,号召村民捐款。

新营建的祠堂面阔三开间,左右两火巷并配后包,建筑格局为两进一天井兼拜亭,工程于2006年10月建成,落成当年恰好由彬琪黄氏主持祭祖。

彬琪黄氏族人 黄岳松:我们整个祠堂建设资金整体才50万元,两排巷厝20万元,落成和祭祖共花近90万元。

黄氏宗祠座西向东,后厅悬“炽昌堂”堂匾,寓意繁荣昌盛,并以此告诫黄氏子孙传承先祖美德,爱国爱家。

彬琪黄氏族人 黄壁东:我们的勖斋公因为他本身做过官,他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教育子孙后代的理念,他号召七个房的厅堂都悬挂“炽昌堂”,这个炽昌堂就是根据“仁义忠信智诚廉”这几个字的宗旨,然后教育子孙后代应该勤俭生活,知书识理,崇德象贤,读书报国,遵纪守法。

Hash:21f78cb7bcdb567ad1f54b027634587327e50999

声明:此文由 潮汕身边事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