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邢台红色基因 ——热土篇⑬| 昔日谱写抗战壮歌今朝发展日新月异
盛夏时节,记者来到冀南红都南宫市,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精神,所到之处,感受到南宫处处生机勃勃,发展日新月异。
在引导员的带领下,记者参观了位于南宫市的冀鲁豫边区省委旧址、冀南军区旧址和冀南四地委机关旧址,倾听当年军民英勇的抗战故事。
冀南军区旧址
红色政权领导军民奋勇抗战
跟着引导员,来到南宫市鲍家街中段路南5号。这里有一处建筑古老而沧桑,处于保护中。这里就是南宫市冀鲁豫边区省委旧址。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八路军一二九师东进纵队按照党中央的战略部署,于1938年2月8日进驻南宫,统一领导冀鲁豫边区军民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发展抗日武装,反顽讨逆,恢复创建基层党组织,培养抗日军政干部。1938年4月20日,冀鲁豫边区省委(后改为冀南区党委)在此成立,李菁玉任书记,于光汉任组织部长,马国瑞任宣传部长,领导冀南、鲁西、豫北105个县的党组织,为党培养了一大批抗日干部,为取得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1939年1月,冀鲁豫边区省委迁离。
根据冀鲁豫边区抗日局势,为培养更多的基层党政军的领导干部,边区省委决定开办冀鲁豫边区省委党校。冀鲁豫边区省委党校第一期培训班于1938年4月在南宫普济桥开办。第二期于6月在南宫西街旧县政府院内开办。
引导员介绍,冀鲁豫边区抗日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敌后领导创建的重要根据地之一。它随着对敌斗争形势的变化而曲折发展、壮大,1945年初成为敌后最大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创立和大革命时期,共产党人就开始在冀鲁豫边区活动,并建立了组织。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组织在艰难曲折中发展,领导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多次开展声势浩大的革命斗争,影响深远。
南宫市冀南军区旧址位于南宫市凤岗办事处保安村,距南宫城4公里。
1938年,八路军一二九师东进纵队在徐向前、宋任穷、陈再道、刘志坚等同志的领导下,不断发展壮大东进纵队和地方武装,并相继成立了各级抗日组织。
1938年4月27日,冀南军区在此成立,宋任穷任司令员兼政委,文建武任参谋长,王光华任政治部主任,下辖五个军分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徐绍恩,政委李林;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周光策,政委余品轩;第三军分区司令员宋树权,政委周发田;第四军分区司令员余伦胜,政委王心高;第五军分区司令员葛桂斋。这对返顽讨逆,发展壮大根据地以及粉碎日军第一、二次大规模“扫荡”提供了坚强的军事保障,为夺取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1939年1月迁离。
南宫市冀南四地委机关旧址位于南宫市仓后街南侧,是南宫市目前保存最为完好规模最大、使用时间最长的一处红色遗址。
1944年5月,根据战略形势发展的需要,为便于统一领导和进一步扩大抗日根据地,中共中央北方局决定成立中共中央冀鲁豫分局,统一领导冀南、冀鲁豫两个区党委,之后又将两区合并为冀鲁豫边区。1945年8月,中共中央再度调整区划布局,决定成立晋冀鲁豫中央局,邓小平任书记,8月20日,晋冀鲁豫中央局和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决定重新恢复冀南行政区建制。
11月,冀南行政公署、冀南军区亦先后恢复建立,原行政区划也进行了调整,将原来的6个地委专署改设为5个,其中原二、四地委专署合并为四地委专署,下辖南宫、柏乡、隆平、尧山、宁南、新河、威县、广宗、平乡、南和、任县、巨鹿12个县委、县政府,江明任地委书记,肖一舟任专员,王蕴瑞任分区司令员。地委机关在新任书记江明率领下进驻南宫县城开展工作,先驻县城北大街华兴公烟草经销处(现八路军一二九师东进司令部旧址),后迁仓后街天主教堂,于1949年8月迁邢台。
南宫市冀南环保家具产业园工人在加工板材。(河北日报记者 赵永辉摄)
实施“人山”战略开展平原游击战
1938年底到1939年,驻华北日军对冀南抗日根据地进行两次大规模的“扫荡”。冀南党政军及时决策,撤出城镇转入乡村,动员军民破路挖沟、拆城破寨,改造平原地形,通过平原游击战争与敌周旋,粉碎敌人“大扫荡”。
善于依托山区、林地游击作战的八路军初到冀南,有许多不适应。主要是平原无山不好隐蔽自己,敌人的快速部队不好对付等。针对这种情况,一二九师师长刘伯承说:“平原没有山,要造‘人山’。这山就是群众,有群众就有山。”“人山”思想是一二九师首长的集体主张。但是,在平原地区怎样创造“人山”,采取什么办法造“人山”,是副师长徐向前根据冀南的地理民情,借鉴自己在南方苏区开展武装斗争经验的基础上,撰写的《开展河北的游击战争》一文中提出的,后经宋任穷的积极贯彻落实,“人山”战略思想在冀南抗日斗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他发端于冀南中心南宫,实践于冀南抗日根据地,推广到敌后各平原抗日根据地。“人山”战略思想是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具体化、通俗化、形象化,是对毛泽东军事理论的重大贡献。
造人民群众之“山”。“我们要在平原地开展游击战争,就必须把广大的人民造成‘人山’。”徐向前副师长是“人山”思想的倡导者,更是实践者。他把深入群众、了解群众当做头等大事,每到一地都像普通战士一样为老乡挑水扫院子、问寒问暖唠家常,与广大人民群众建立了鱼水情深的感情。冀南广大人民群众也正是和像徐向前副师长一样的八路军干部战士接触中,深刻地认识到八路军是真抗战,共产党是大救星。特别是在冀南大地面临历史上罕见的旱、涝、蝗、霍乱自然灾害和日本鬼子烧杀掠抢灭绝人性的残酷斗争中,八路军主力也没有离开冀南大地,没有离开冀南人民,而始终与广大冀南人民同甘苦共命运。冀南人民在党的宣传教育、影响和感召下,抗日情绪异常高涨,以自己的血肉之躯,在平原上铸就了一座摧不垮、打不烂的钢铁长城和坚固堡垒,演绎出一幕幕鱼水情深的历史活剧。在抗战的残酷环境中,每当八路军和冀南党政干部遇到危险的关键时刻,冀南根据地人民都会以大山般的胸怀挺身而出,千方百计进行掩护和救援。老大娘认走“儿子”,青年妇女认走“丈夫”,青壮年认走“兄弟”,孩子认走“爸爸”,让子弟兵隐藏于人民群众之“山”中。中顾委原常务副主任宋任穷说:“1943年,天灾人祸,加之敌人反复疯狂大‘扫荡’,冀南根据地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即便如此,我们冀南党政首脑机关和主力部队也没有离开冀南半步,这是‘人山’力量的支撑,我们永远不能忘记根据地人民的牺牲和恩情。”
创造自然环境之“山”。“游击队要巩固和发展自己,并进行机敏灵活的动作,其主要条件是取得广大人民的拥护与帮助。”冀南,一望无际的大平原,没有森林和山体做依托,极有利于敌人的汽车、坦克、骑兵等快速部队行动。为了坚持平原游击战争,粉碎敌人的“铁壁合围”,冀南军民展开了挖道沟、挖地道,改造村形的大规模群众运动。男女老少齐上阵,纷纷投入到抗日救亡中来。挖道沟,男人去破路,女人去送饭。白天汗流浃背,晚上挑灯夜战。冀南全区共挖道沟5万余公里。
1943年春,敌人出动日伪军2000余人,在平乡地区“扫荡”“清剿”数日,八路军的小部队、武工队和地方干部进入地道与敌人周旋,没有受到任何损失。改造村形,就是把一个村子内的几个方向的街道口或胡同口堵起来,另辟通道,并将村内一些院落贯通,在适当地方构筑隐蔽的射击口。这样,一个村子就变成了一个地上堡垒。敌人来“扫荡”,军民可以随时进入地道,村子就变成了一座“无人村”。这是冀南广大军民在冀南大平原上,用血汗凝成的一条条、一道道、一座座“人山”。“人山”无处不在,冀南已成为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人山”思想不仅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至今依然闪烁着时代的光芒。
红色力量激励前行脚步
“这些红色资源是南宫的宝贵资源,我们不仅要保护好、传承好,教育后人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还要利用好这些红色资源,成为激励我们实现高质量赶超发展的伟大力量。”南宫市文体部门相关负责人说。
在南宫,52处红色旧址星罗棋布。每到清明节、抗战纪念日等,南宫各界人士都会自发前往红色旧址、冀南烈士陵园、冀南革命斗争纪念馆等地接受红色教育。一茬又一茬的南宫人,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传。
今年“七一”前夕,南宫市第二中学13名“小小讲解员”,在各班级巡回讲解冀南平原抗战故事,“红色革命故事周”活动高潮迭起。冀南烈士陵园与南宫市教育部门对接,经常发起“小小讲解员”招募培训。目前,全市共有“小小讲解员”50多名。
如今,刘伯承在一二九师东进纵队司令部亲手栽下的海棠树傲然挺立。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百年建党新征程,海棠树下铭初心”微党课常在这里开讲,一些党员干部兼职讲解员,向现场参观的各界人士讲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冀南战斗和生活的故事。
微党课、红色故事会、红歌赛、红色诗歌朗诵会……“七一”前后,南宫各类线上红色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本地原创剧目《海棠花开》受观众热捧。今年清明祭英烈线上直播活动,吸引了8万多名党员干部和学生在线追思。
冀南红色研学基地将在两个月内建成并完成展陈,建设冀南红都文旅融合实验片区……南宫市正在积极培育“旅游+”特色旅游新业态,打造“冀南红都、多彩南宫”旅游品牌。
据悉,今年上半年,南宫市项目建设逆风起势,新开工项目13个,新签约项目9个,同时全力办好各项民生实事。今后5年,南宫市将围绕“冀南红都”“绿美水城”“经济强市”3个定位,着力打造北方最大的优质冬桃示范基地,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毛绒纺织产业基地,打造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
南宫湖公园进行四星级改造提升
记者手记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冀南各地相继沦陷,日军所到之处,大肆烧杀淫掠。为挽救民族于危亡之中,党中央决定,在冀鲁豫边区开辟抗日根据地,冀鲁豫边区省委(后改为冀南区党委)、冀南军区、冀南四地委先后在此成立。根据地始终坚持人民战争的群众路线,建立了独一无二的“人山”思想理论,把广大的人民群众造就成游击队的“人山”,确保冀南根据地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这是个伟大的创举,是冀南广大军民用血汗凝结的一座“长城”,充分显示了人民的伟大力量。
追忆红色记忆,传承红色精神。当年抗战军民的英勇顽强、不屈不挠、不怕牺牲的伟大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在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披荆斩棘,负重奋进,自强跨越,赶超发展,谱写出无愧于时代的精彩华章。
文图:邢台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黄再生
视频:张晨宇 王双霞 南宫台
海报:田龙彪
编辑:刘国栋
Hash:dbb49d1f8b629999413ea674129558d93ed3bd16
声明:此文由 京津冀消息通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