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喜这个革命老区的故事你知道吗?历经风雨,依旧令人动容!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开创未来

历史是过去,但历史从来没有过去。在闻喜陈家庄这块热土,留下了一处处红色记忆……

革命遗址——河东的“西柏坡

闻喜县郭家庄镇陈家庄位于县城西北15公里处的稷王山麓,全村由陈家庄、翟崤庄、皇府庄和杨家庄四个自然村组成。10个居民组,1168人,耕地面积4800余亩,分布在56个磨盘岭上。主要农作物为小麦。陈家庄村是具有光荣传统的革命老区村,1937年8月,金长庚在该村建立了河东特委联络站,并成立了陈家庄村党支部,是运城农村共产党组织建立较早的村庄之一。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陈家庄村曾是中共稷麓三区区政府、中共闻喜地下县委、稷簏县委、县政府、太岳三地委、三专署、大岳军区三分区司令部等党政军领导机关所在地,期间嘉康杰、柴泽民、金长庚等革命先辈曾在这里运筹帷幄,出生入死,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传奇故事。陈家庄及周围村庄的广大干部群众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参军参战,筹粮筹款,踊跃支前,这里一度成为稷王山革命根据地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被誉为红色堡垒村,河东“西柏坡”。

初心之路——革命的火种

初心是火把与征程,初心是理想和信念。战争年代,陈家庄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忘初心,坚定信念,为晋南甚至是全中国的解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

“不到陈家庄,不算到解放区;不到赵家门(陈家庄的一条巷),不算到陈家庄”,这是新中国成立前在晋南解放军中流传甚广的一句民谚,这句话足以说明陈家庄的地位和作用。

长夜漫漫峨眉曙光

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4.12”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陈家庄籍反封建斗士崔斗臣先生坚持宣传民主进步思想,与河东特委负责人裴丽生、嘉康杰等频繁接触,为党做了大量工作。1934年初,河东党组织遭到敌人破坏,与上级失去联系。在这极端困难的时刻,嘉康杰、金长庚等河东党的领导人继续坚持斗争。1936年5月,嘉康杰与金长庚隐蔽于峨嵋岭上陈家庄村,住在翟崤庄杜子良家,化名李子静,昼伏夜出,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在陈家庄村介绍李建文、赵文昌、李福囤、赵云炎等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在李建文家建立了河东特委联络站。

日寇侵华铁蹄践踏

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938年3月3日,日寇占领闻喜县城,烧毁房屋,抢劫财物,奸淫妇女,滥杀无辜,犯下了馨竹难书的滔天罪行。在陈家庄村杀害了无辜村民崔申华、赵元胜、仇合群、赵天恩等10余人,在陈家庄大窑崖顶杀害了我党地下交通员、共产党员孙兴华,同日又杀死该村游击队员赵虎虎。1944年7月29日,日寇抓捕崔斗臣无果,遂逮走其长子崔青,杀害于闻喜县城。

稷麓烽火发展武装

1937年冬,陈家庄村组织了“红枪会”。次年春,以“红枪会”会员为骨干组成抗日自卫队。1938年3月,仇辅臣受嘉康杰、金长庚指示,在陈家庄组建了抗日游击队。1939年12月“晋西事变”后,柴泽民率领八路军康杰支队活动于稷麓山区,消灭了国民党第三军的一个搜索连。1941年8月,以宋振山为支队长的抗日游击第九支队,活动于陈家庄、上丁、下丁ー带。1942年3月,樊马义第三次带领五大队深入稷麓,建立了以陈家庄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1945年3月22日,太岳五分区司令员孙定国率55团进驻陈家庄,消灭了入侵我解放区的阎顽匪军和还乡团,巩固了稷麓革命根据地。

抗日反顽建立政权

1942年夏至1947年7月,中共稷麓县委会曾驻扎陈家庄村。1943年7月,稷麓县抗日民主政府在陈家庄村成立。抗日战争胜利后称稷麓县民主政府,直至1947年6月20日稷麓县撤销,陈家庄又复归闻喜县四区,仍为区政府所在地。

东明珠指挥中心

1945年7月,太岳三地委、三专署及太岳三分区司令部,在柴泽民、金长庚、王墉率领下,从中条山夏县奇峰村迁驻陈家庄。1946年6月,蒋介石派胡宗南部进犯晋南,地委、专署被迫转移至中条山。次年4月初,晋南战役开始后,太岳三地委、三专署、三分区司令部又返回陈家庄村,领导全区工作,成为解放全区的指挥中心。1947年12月28日运城解放后,党政军机关才分期分批迁往运城。

直至今日,陈家庄还保留有过去的太岳三地委三专署、司令部、宣传队、教导队、监狱、电台、报社、军服厂、印刷厂、银行、医院、总机、公安局等32个单位的旧址,保存有柴泽民、金长庚、王墉等革命前辈住地。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陈家庄革命旧址

七大之后(7月),中共太岳五地委、五专署和第五军分区机关由中条山区的夏县曹家庄、赵村一带相继搬迁到闻喜县的陈家庄。从1946年至1948年,太岳三地委在陈家庄,根据中共中央和晋冀鲁豫中央局的指示,领导全区人民,配合晋冀鲁豫野战军和太岳军区部队,解放了全区,配合了中央军委及晋冀鲁豫军区的内外线作战。

中共太岳三地委旧址位于闻喜县郭家庄镇陈家庄村中。1945年7月至1947年7月,时为太岳三地委书记兼三分区政委的柴泽民同志率太岳三地委、三专署、三分区驻扎在陈家庄村,太岳三地委在此院办公,柴泽民同志居南房。在此期间,太岳三地委带领晋南全体军民支援部队作战,发展农业生产,开展土地改革,反奸清算,减租减息,使晋南地区率先得到了解放,成为支援解放西北西南的可靠后方。

此院为中共太岳三地委于1947年6月创办的机关报《晋南报》社的驻地,报社每7—10天出1份报纸,极大地促进了晋南地区的人民解放战争和土地改革。

此院为太岳三分区电话局工作人员居住和维修电话的场所,距此院不远的巷口有电话局总机室,现仅存西房1座。

河东特委地下联络站旧址位于闻喜县郭家庄镇陈家庄村东部。1938年至1945年间其曾为中共闻喜地下县委和河东特委的秘密联络站,先后接待安排过柴泽民、金长庚、席荆山、杨作杰等河东地区党的领导干部。1945-1947年又成为太岳三分区宣传队的驻地。

太岳三分区司令部旧址位于闻喜县郭家庄镇陈家庄村中。创建于民国九年(1920),是抗日战争期间被日军杀害的村长赵维瑶之宅。1945年7月至1947年7月,中共太岳三地委、三专署、太岳第三军分区驻扎在陈家庄村,此院为太岳第三军分区司令部办公场所,太岳三分区在此期间参加了晋南战役、闻夏战役等著名战役。

太岳三分区作战部旧址位于闻喜县郭家庄镇陈家庄村北部。此院为太岳三分区作战部办公场所,太岳三分区在此期间参加了晋南战役、闻夏战役等著名战役。

晋南土改会议旧址俗称陈家庄大窑,位于闻喜县郭家庄镇陈家庄村中。1943年4月,面临蒋介石反共高潮和阎锡山“晋西事变”的危险,条西地委书记柴泽民在大窑中部署了当时的对敌斗争工作。1945年12月,稷麓县委在大窑中召开党政军干部会议,部署反歼反霸、减租减息工作。1946年4月,稷麓县委在大窑前召开万人大会,沉痛悼念“四八”烈士。1947年,在晋南战役开始的4月初,太岳三地委在大窑中召开了稷麓县委“陈家庄会议”,开展晋南的土改运动和前方大反攻。陈家庄大窑亲历并见证了老区人民艰苦卓绝、前仆后继,与日本侵略者和蒋阎反动派殊死斗争的壮烈场景。

2009年12月,陈家庄被中共山西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山西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2013年6月,被中共山西省委党史办命名为“山西省党史教育基地”。

2015年7月,陈家庄被中共运城市委党史研究室命名为“运城市党史教育基地”。

2016年6月,“中共太岳三地委陈家庄旧址”被列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开创未来

老一辈革命家用理想和信念为陈家庄人民群众铸造了一座红色堡垒,把共产主义的火把在老区人民心中越烧越旺,促使老区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在实现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砥砺初心,继往开来。

初心激发使命,使命呼唤担当,担当开创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陈家庄新一代共产党人也应迈上新时代的征程,把握新机遇,迎接新挑战,答好时代之卷。

解放后,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陈家庄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柴泽民、杨作杰、樊马义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关心指导下,党支部和村委会带领广大干部群众继续发扬“不畏艰险、不怕牺牲、顽强拼搏、勇往直前”的稷麓精神,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扎实苦干,使革命老区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初心是责任与担当,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砥砺前行的精神力量。陈家庄村广大干部群众在支村委的带领下,初心不改,信仰高擎,坚持“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建设,激励全体党员在学习中实干争先,在服务群众中主动作为,为建设最美陈家庄勇往向前。

如今,老区人民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为把家乡建设成为“农林科技示范村、红色旅游景点村、生态环境文明村、休闲娱乐度假村”这一宏伟目标而继续努力奋斗。

来源:闻喜县组工之家

Hash:804f32d198c685486e5dc37f209b860ed65aeec3

声明:此文由 闻喜老乡俱乐部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