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建国|金河寺的传说

文/任建国

建于河北蔚县五台山大峡谷中的金河寺远近闻名。据《辽史·本纪十三》记载:“辽宗圣耶律隆绪统和十年(公元992年)九月癸卯,游幸五台山金河寺饭僧。”清宁九年(公元1063年)七月,道宗幸金河寺。由于两位辽王均亲临该寺,金河寺因此而名声显赫,吸引了众多高僧云集,最多时留单僧众达300多人,其中不乏丹青巨擘,佛学名流。辽代高僧道殿法师的代表作《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就撰写于金河寺;而另一高僧释行均也是“寓金河而载辑,九仞功绩,五度炎凉”地在金河寺完成了他的名著《龙龛手镜》。

金河寺之所以闻名遐迩,不只是有辽圣宗耶律隆绪与辽道宗耶律洪基到此行游过,还有清朝圣祖康熙皇帝曾到这里寻找父皇顺治的传说,使金河寺更加的神秘莫测了。

这个美丽的传说是这样的:说是康熙皇帝登基理政后,为了体恤民情,了解民意,他经常扮作平民到各地微服私访,从中掌握了不少的治国安邦之道,深得民心。然而在私访中,每当看到那些平民百姓们夫妻和睦、父子相随、合家欢乐的情景,他心里就很是羡慕。想想自己虽然是万人之上,至高至尊的皇帝,反而不如人家平民百姓生活过得有滋有味。特别是想起自己八岁时就丧失了父亲,即使是八岁以前,于亲生父亲见面的机会也是很少的,以至于现在连父亲的模样也回忆不起来,心里就特别的难过。这天,康熙皇帝早朝以后回到后宫,忽然心血来潮,蓦地又想起自己没亲近过亲爹的苦衷,便禁不住嚎啕大哭起来。哭声惊动了后宫所有的嫔妃、太监等,他们纷纷前来请安,还以为是自己没有伺候好圣上哩。可问了半天,皇上就是不说话,众人一时间都手足无措,谁也弄不清皇上到底为啥伤心。直到孝庄太皇太后闻讯赶来才弄明白,原来是皇上想爹啦。为了劝解皇上,孝庄太皇太后眼含热泪诉说道:“孙儿不必太忧愁伤感。人各有志,汝父虽说是因出天花驾崩了,这只是对外的宣称,其实不是,他是一心向佛而弃位出走,皈依佛门,出家为僧了,现今一直在山西台山上诵经修身,食素养性。皇儿不妨前去寻访,你们父子便可相认,以叙离别之苦。”康熙听后龙心大悦,第二天便放下手头所有奏疏和文卷,辞别太皇太后,只带领几个亲信和扈从,风尘仆仆地奔五台山寻找亲爹去了。

正值暮春时节,离开繁华的京城闹市,一路上风和日丽,柳绿花红。康熙皇帝的心情甚是愉快,似有出笼鸟的感觉。只几天时间他们便来到了佛教圣地五台山。来到塔院寺,便看见寺院方丈率领几名僧人站在寺院门外迎候。康熙走近前说明来意后,寺院方丈双手合十说:“阿弥陀佛,实在对不起,先皇如今已不在此院,望圣上到东五台山去寻找吧。”康熙很是纳闷,便问道:“这东五台山在什么地方?”方丈说:“东五台也就是小五台山。在直隶蔚县的东面,与上谷郡相接,离京城也就五百里路程,您怎么舍近求远呢。”“唉!朕不知道啊!”康熙没好气地长叹一声,便又率领扈从们向直隶蔚县奔去。一路上他心里却想着:先父这是怎么回事?早先是放着皇帝不做,偏要出家当什么和尚,而如今却又不在四海闻名的佛教圣地五台山诵经拜佛,却到了名不见经传的小五台山,真是令人不可思议。这样一路想着,只两天时间便跑到了蔚县境内。远远望去,只见小五台山五峰挺拔,山峦叠翠,山岚氤氲,云缠雾绕,一派山光水色的盛景。真是松柏笼寺院,钟声惊飞鸟。看到如此美妙的景致,康熙下了轿子,辞别众扈从只身信步向山中的金河寺走来,这金河寺因金河直穿寺院而得名,而金河寺又是统领山中众寺院的主寺。进了寺院山门,康熙正目不暇接地望着院中美景,就听不远处传来一阵男女的嬉笑声,正待回头看时,猛不防一串水珠溅在脸上,抬头一看,只见一个小姑娘正与一个小伙子在金河边上撩水嬉戏。康熙见状心里好不懊恼,暗忖:寺院乃佛门圣地,怎能容忍女流之辈亵渎。想着便猛地从怀里掏出一支金镖照那女子当胸掷去,只听那女子“哎哟”一声便没了踪影。康熙也没回头便转身向寺院深处走去。这里的响声早已惊动了金河寺的和尚,寺中主持能行法师领着侍者、监侍等僧人将康熙接进寺中客房,能行住持捧来用金河水泡制的香茶敬上。康熙落座后接过茶水喝了一口后便说明了来意。不知是能行住持想试试当朝皇上的悟性,还是有别的什么原因,听康熙一说便推辞道:“真是不巧,近来小僧偶染脚疾,难以相随圣上左右,望圣上自己到各处寻找去吧,贫僧就不能一同前往了,多多告罪。要不就让小的们把令尊找来与您一叙?”康熙心想:看来这住持是想为难我哩。这样也好,没有他领着我还不照样能寻到爹。况且父皇一听他的皇儿今日亲自来找他了,他还能不出来见我吗?于是便说:“既然如此就不麻烦长老了,让我自己去找吧。”能行住持就将康熙送出客房。经过正殿时,康熙偶一抬头,发现观音菩萨坐前的玉女像当胸插着一支金镖,心中甚是气恼,怒而责问住持:“佛门乃行善之地,何方劣徒竟敢镖伤神像!”能行住持见状本想点明,但又一想毕竟是当朝皇帝,怎能不给面子而让其下不来台呢。于是便指着玉女像对康熙说:“吾皇近前细瞧镖上印记便知端详。”康熙跨前一步细瞅,却见镖把上清清楚楚铸着“康熙”二字,不由得满脸通红,但又怕给和尚们留下话柄,于是干脆来了个背着牛头不认账,连声骂道:“岂能如此,混账、混账!”随行的寺僧们被他逗得哭笑不得,连忙双手合十,齉着鼻音应道:“善哉(山贼)、善哉(山贼)。”康熙听了也不好怪罪,急 身出了金河寺,又到东南西北中五个台上的寺院中寻找亲爹去了。

康熙皇帝独自在山中各寺院转来转去地转了一天,直转游到日头西沉也没碰上个像他父亲样的和尚。当来到中台的普寿寺院时,进到寺院里一看,寺内鸦雀无声,当院站着个满脸灰尘、光头赤脚、身着破旧僧服、手拿扫帚的老和尚。老和尚见他进来对着他呲牙咧嘴地笑了笑,脚下不知什么时候写了个斗大的“父”字。康熙看了后自作聪明地想:莫不是这和尚出家多年,动了红尘之念想家啦?待我回到金河寺后向能行住持说说,送他还俗算了。这么想着也没说什么就转身出了普寿寺,下山回金河寺去了。等他刚进到金河寺时,还未走进主持住的山房,就见住持的随从大和尚满脸笑容地迎出来,开口便问:“圣上可见到令尊了吗?”康熙悻悻地回答说;“没寻见。”能行住持闻声迎出来笑道:“普寿寺院中那位扫院和尚不就是令尊大人吗?圣上怎么没看见?”康熙猛然醒悟,随即忙又掩饰说:“唉,刚才朕只顾观赏如画的山景了,想必是错过了机缘,来日定能找到的。”住持听罢便不多问什么,只好点头称是。

第二天一早起来,康熙仍然不带亲信和扈从,独自一人继续去寻找父亲。可寻了一整天转了几个寺院也没见半点踪影,他也不好意思去请求能行住持让父亲出来与他见面,只好硬着头皮寻找。这样寻来寻去已经过了两三天。这天,当他走到一片松柏林子里时,看到里面有几间草房,走到近前看见一个头戴僧帽、身披袈裟的火工长老正烧火做饭。这个火工长老闻声从小窗户探出头来,眼泪汪汪地瞅了他几眼,没吭声就又做饭去了。康熙心下不忍,暗暗责怪能行:诺大个小五台山僧众寺多,为啥偏叫这等老朽之人干活呢?真是有失公允,待朕见到他定为这个长老评个理。边想着就边迈步离开了这片松柏林。等康熙回到下榻处刚坐下,能行住持又欢眉喜眼地走来道喜说:“圣上这次父子可团圆啦?”康熙摇了摇头,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说:“唉!还没找见呢,怎么能说团圆呢。”能行失声惊叫道:“林中那位烧火的长老不就是令尊吗?”“啊?这……”康熙听后大吃一惊,后悔不迭,心中一阵惭愧,到这时只好厚着脸皮要求能行随他去找。能行岔开话头问:“太皇太后准许吾皇出来几日?”“十日。”康熙答。“今天已经几日了?”“七日了。”康熙答。这时能行郑重其事地对康熙说:“人常说国不可一日无主。圣上是该回去的时候了。令尊既然一心向佛,其志已坚,不再生俗念凡想,怎么能与吾皇共叙家常,再诉骨肉离别之苦呢?就请圣上今晚好好休息一宿,明日起驾回朝吧。”说完能行主持就辞别康熙,合掌退出。康熙听了这一席话,心中不禁一阵恓惶,一时竟默而无语。

当晚,康熙入睡后,梦中就见那位胸前插着金镖的玉女笑眯眯地对他说:“你这人好不讲理,怎么能随便投镖伤人呢?你太无聊了,不在朝中理政到这深山古刹中寻什么老子呢。还给你这支镖吧。”说着照他当胸就扔将过来。康熙大骇,惊了一身的冷汗。醒来一看,手中攥的正是自己那支金镖。他一时心中纳闷,不知这真是玉女还给他的呢?还是寺中僧人帮他捡回来的?天亮后,康熙自感没趣,便辞别寺中众僧人带领众扈从怏怏地回到京师。自此以后,他再也不提寻爹这事了,而是专心致志地琢磨着治国之道和钻研起学问来,不但将国家治理得稳定安康,河清海晏,并且学有所成,最后竟鼓捣出一本流传于后世的《康熙字典》来,至今让人称赞不已。

作者简介

任建国,笔名:舰舸、渔舟人、仁在江湖。号:渔舟才子。男 二十世纪50年代末出生于河北省蔚县白乐镇。一直从事文秘、宣传工作,曾在乡镇、县直行政部门工作多年,退休前供职于河北开滦集团。自1982年开始业余文学创作,已在全国各类报刊发表小说、散文、诗歌、民间文学等作品50余万字,有多篇(首)作品入选各种选本和作品集,著有文学作品集《笔尖下的人生》、长篇武侠小说《飞狐侠女》,出版长篇历史小说《蔚州传奇》。系中国煤矿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曾获全国煤矿文学“乌金奖”等奖项。

Hash:d6d89d16c47ac19d11c96b12ba293cb0c2bd5e47

声明:此文由 大好河山悦读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