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州金河寺

高耸入云的小五台山位于蔚县境内,它不仅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美的自然风光,而且在历史上还是一处著名的佛教圣地。金河寺就位于小五台山西台北麓 ,背靠高山,面临金河,满山苍翠,风景十分秀丽。金河寺以河命名,故名金河寺。金河寺在小五台众多的寺院中,是一座历史悠久,有史可考的名刹,以建筑宏伟,名僧辈出而著称,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这座寺院历经沧桑,时废时兴,天灾兵燹 ,破坏惨重,寺院已按照明代宣大巡抚罗亨信所记碑文进行恢复。

出西金河口村行至金河口,沿着崎岖山间石径入峪,行至约一公里处,小路边耸立一块自然巨石碑,为明代正统八年《金河寺修路碑记》碑文由宣大巡抚罗亨信(广东东莞人)明正统五年所 撰文 ,碑文为端庄秀丽的楷书。撰文并收入罗亨信所著《觉非集》中,碑文记载了北魏至明代金河寺演变史。

从碑文中获知,古往今来,随着佛教的传播,帝王的崇建,高僧的懿行,金河寺经历了三次大的兴盛时期,碑文中载,又按《清凉传》记:“西五台大孚寺亦北魏文帝建,金河之创,实与之同时。”据碑文记载,昔如来灭度,文殊师利东涉赡州,曾游此山,欲就说法,化导群迷。后觉其地狭隘,不足容众善,因往西五台清凉山,启建道场。召集诸天拥护,已成盛会。然而佛祖所过,灵迹长存,神光屡现,有足感人,登览者多塔其上。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477——499),有僧宝普贤相台东五十里,四山回合,中有旷墟,天然禅窟。乃创伽蓝大刹,以延奉师利香火于其中。北魏时该寺就有明确的佛教活动记载。

辽代小五台山属辽国疆土,因此金河寺成了皇家活动区域,成为辽五台。据明成化《山西通志》卷五《古迹?6?1寺观》记载:“金河寺,在蔚州东南八十里东五台山下,河中碎石为金,故名金河寺,据辽统和(983——1012)间建。”辽代的金河寺规模也很宏大,从发掘的清代寺院分析,明代所建的毗卢阁出土了成排的辽代八角莲花大柱础,规模十分雄伟,辽代金河寺极有可能建在第五级台地上明代的毗卢阁上。这里背山面水,金河环绕。辽圣宗,道宗都亲临该寺,据《辽史?6?1本纪十三》记载:“辽宗圣耶律隆绪统和十年(992)九月癸卯,游幸五台山金河寺饭僧。”清宁九年(1063)七月,道宗幸金河寺。“帝王两次游幸的背后,明显有帝王巡边的军事目的。辽代崇信佛教,圣宗、兴宗、道宗三代最为兴盛。两位辽王均亲亲临该寺。因此,辽金河寺名声显赫,高僧云集,留单僧众多达300多人,其中不乏丹青巨擘,佛学名流。辽代高僧道 的代表作《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就撰写于金河寺:另一高僧行均”寓金河而载辑,九仞功绩,五度炎凉,完成了名著《龙龛手镜》。更有高僧讲轮法衡为一代书林名家,他的存世作品《陀罗尼经幢》书与辽大安三年六月二十二日,书体刚柔相济,为辽代书法珍品(辽代书法作品在我国书法史上存之甚少)。所以此幢也弥足珍贵。此幢原在定安县,现在县城玉皇阁保存。由此可见辽代金河寺堪称一方名刹,高僧云集的佛教重要圣地。

辽代之后,有僧智满,义聪等相继修营,后来又毁灭于王朝末世的动乱。延自明初,金河寺又已荒废,明宣德元年至英宗正统五年(1440)的十五年间,懿然,清忍师徒历经艰辛,二次重建金河寺,也是金河寺历史上第三次兴盛时期。。明代的金河寺坐东南,面西北,位于五级台地上,规模宏大。历经十五年寺院告峻后,内侍太监王振上奏英宗 赐名“金河禅寺”,复赐大藏经宝一藏。这部大藏经为《永乐北藏》。它是明成祖朱棣下令在北京开雕的宫廷大藏经。开雕于永乐十九年(1421年),完成于英宗正统五年(1440年),共收藏经162部6361卷,分作636涵。这部藏经庋藏在寺内,成为镇寺之宝。这次兴建不但得到司礼监王振的襄助运筹,而且从重修碑碑阴所刻的助缘信官中看出,即有朝中显宦,又有地方军政要员,如永平太长公主,镇朔将军总兵武定候郭炫,参将朱谦、纪广,蔚州卫知州耿信,同知黄忠,千户扬斌,蔚州卫指挥赵源等。迄至明代隆庆间寺复破败荒芜,蔚州一些军政要员又加捐资重修。

由明至清废者五,火焚者三,至清顺治六年复遭灾厄,寺焚僧散,遂成煨烬。1943年侵华日军纵火将其焚毁,可惜一座名刹,千百年来历经无数次兴废,数十代人惨淡经营,竟最终化为灰烬。

金河寺的布局风格也很独特,据说金河寺曾将钟、鼓楼建在南崖山,隔金河与佛殿相辉映,据民间传说山门远在山西, 这传说有据可考,罗氏在明代重修碑中记载了,山门之外,一涧其深无底,架木为梁,名曰“天桥”,西有陡崖,濒于河岸,高百十丈,曰舍身台。还有传说该寺厨房壁崖有水滴流,下以石釜相乘,日夜滴答,四五十僧人饮之不溢,三百僧人食之不竭,不满不溢不断不竭,是金河寺之奇迹也。

(文中图片为金河寺重建后的佛事活动

Hash:de866c738072f2aa5bb18fa6994773967c0cf0d6

声明:此文由 蔚县旅游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