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驻地讲党史丨第一讲:十三无名烈士碑

我在驻地讲党史

National Day

百年党史催人奋进,驻地故事令人动容。为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充分盘活驻地红色资源,讲好身边党史故事,洛阳市消防救援支队发起了“我在驻地讲党史”主题讲述活动。广大指战员深入挖掘驻地党史故事,用动情的讲述推动党史学习走心走深走实。

今天,今天的讲述者是洛阳市偃师消防救援大队政治指导员朱领才,他要为我们介绍的是位于佛光峪的十三无名烈士纪念碑,下面就让我们共同聆听这段动人心弦的党史故事。

大家好,欢迎大家收听洛阳消防“我在驻地讲党史”第一期节目,我是洛阳偃师华夏西路消防救援站政治指导员朱领才,今天,我要为大家介绍一个红色景点,讲述一段惊心动魄的战斗故事。

在洛阳府店镇佛光村,有一座特殊的纪念碑,碑上写着“抗日十三无名烈士纪念碑”,碑后有十三个没有名字的墓碑,纪念在76年前那场战斗中牺牲的十三名不曾留下姓名的抗日英雄。而这段悲壮的战斗故事,还要从佛光峪特殊的地理位置说起。

佛光峪是嵩山抗日根据地的中心,是偃师、登封、巩县、伊川的连接枢纽,群众有“一盘碾,转三县”之说。

1944年春,抗日战争逐步取得胜利,残暴的日军负隅顽抗,集中5万兵力疯狂进攻河南。是年5月9日,日军以4万人的兵力围攻洛阳,5月25日,洛阳沦陷。

1944年9月5日,中共北方局书记、一二九师政委邓小平和参谋长滕代远,传达了党中央的决定,命令皮定均为司令员,徐子荣为政委,组建“豫西抗日先遣支队”,挺进豫西,建立豫西抗日根据地,沟通华北的八路军与中原新四军。这支队伍后被称为皮徐支队。

1944年12月30日夜,皮徐支队三团由巩县西进,三十五团从登封白栗坪北上。根据判断,袭击佛光峪,外围的日伪军一定会赶来增援。所以,司令员皮定均、政委徐子荣部署三团的几个连埋伏在了佛光以北的九龙角山上,阻击从偃师县城和缑氏方向来的日伪军。偃师县独立团400多人在西南山地配合作战,阻击从登封来援之日军,三十五团担任主攻。

凌晨一点,二连突击排摸掉了日军的哨兵,八连偷袭开始。突击班的战士翻墙进入据点后,悄悄地爬上屋顶,揭开瓦片,向日军住宿的屋内甩手榴弹和打冲锋枪。与此同时啊,二连三排在寺院东北角的院墙上用地雷炸开了一个大洞,突进院里,一边猛打,一边架起梯子登上北楼,占领了楼上的制高点。日军受到突如其来的打击,仓皇逃命。

寺院内的50多个日军被歼灭了。这时候,外出“扫荡”的50多个日军听到据点里剧烈的枪声,马上赶回来增援。王诚汉团长立即命令撤出战斗。他自己带领八连迅速占领了村后一座叫骆驼骨堆山的山头,日军紧接着也往上冲,战斗非常激烈,双方在山上拼起了刺刀。有的战士刺刀拼弯了,就用石头砸,日军发起几次进攻都没有成功

袭击佛光峪的战斗进行了一整天,共歼灭日伪军100多人。日军两天后,不得不撤掉了佛光寺的据点。此次战斗,八路军牺牲13名战士。为纪念抗战死难的烈士,佛光山区群众把这十三名烈士埋在了一起,并树立了一块墓碑,也就有了今天的十三无名烈士纪念碑。

烈士无名,功勋长存。十三名抗日勇士虽然没有留下姓名,却留下了传唱后世的英勇事迹,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英雄,为了人民而献出生命的英雄。!

作为一名生在和平年代的消防员,我没有机会像革命先烈一样,在枪林弹雨中冲锋,更不会不能留下姓名。但是,我仍然可以在每一次群众需要的时候勇敢冲锋,无论浓烟烈焰、无论洪水汹涌,我始终能以一名党员的身份保证,我将永远刀山敢上、火海敢闯、召之即来、战之必胜!

清明将至,在这里让我们再次缅怀革命先烈,向十三无名烈士致敬

Hash:b8636c5054a953225fd58aa78e36807961bdcfb9

声明:此文由 发现洛阳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