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济阳文物考古纪实

(一)原始社会时期的文化遗址

(1)玉皇冢,又名玉皇寺。位于原店子乡店子街南二百五十米处。南北六十四米,东西七十七米,总面积四千九百二十八平方米,中间呈台形,采集到的标本,有红陶钵残片、红陶锥形足、凿形足、柱形足、骨箭头、骨矛、石刀、石镰残片等。根据标本判断,该处属于原始社会时期大汶口文化类型遗址。一九七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山东省(一九七七)一二二号文件指定,列入山东省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

(2)颜家遗址。位于原垛石镇颜家村西一百米处,南北长八十四米,东西宽七十米,总面积五千八百八十平方米。文化层低于地面,因此,原无人知道。后来挖沟筑路,文化层才暴露出来。采到的标本,有浅褐陶锥形鼎足,摩光米黄色器物口沿,还有一块手制陶片,陶质坚硬,外皮赭色,上涂淡黄色,画有黑灰色的平行线,是一种少见的彩陶,根据以上标本分析该处暂定为龙山文化类型遗址。待彩陶确定后,时代上推。

(3)邝冢遗址。化于原庙廊乡邝家村西南二百米处。《济阳县志》民国版记载: “邝家西北距邿城三里。世传此冢为 邿王点将台。邿于春秋鲁襄公十三年灭国”。 《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中: “邿城”在山东济阳城西二十五里,相传为邿国。遗址南北长一百三十八米,东西宽一百二十二米,总面积一万六千八百三十六平方米,部分呈台状,最高点达四米。一九七九年曾试掘一条长二米,宽一米,深二点三五米的探沟。 出土的文物,有灰陶三足盘( (残)、浅褐陶凿型足、石铲、石刀、穿空石铲等。据标本分析判断,该处属于龙山文化遗址。

(4)刘台遗址。位于姜集乡刘台村西三百米处。东西长一百五十二米,南北宽一百三十四米,面积二万零三百六十八平方米。中间呈台形,故当地人叫“平顶山”。采集到的标本,有骨箭头、铜箭头、石镰、蚌镰、陶网坠、陶磢、蛋壳陶。根据标本判断,该处属于山东龙山文化遗址。

(5)张沟遗址。位于原辛集乡张沟村东北七十米处。南北长四十九米,东西宽四十七米,面积二千三百零三平方米。一九七九年曾试掘一条长二米、宽一米、深二点六五米的探沟。出土文物有骨箭头、骨笄、蚌饰、石镰、石斧残片、红陶甗足、红陶鬶足等。根据以上标本判断,该处属于龙山文化遗址。

(6)霹雳冢遗址,又名平陵冢。位于店子乡淮里庄西南一百二十米处。东西长五十一米,南北宽四十八米,面积二千四百四十八平方米。采到的标本,有石刀、石镰、半月双孔石刀残片。判断为龙山文化遗址。

(二)奴隶社会时期的文化遗址

(1)杨家遗址。位于原曲堤镇小杨家村西三百米处。东西长三十五米,南北宽二十八米,面积九百八十平方米。原来遗址高于地面,一九七0年,挖渠筑堤时被推平,现已成粮田。采到的标本有红陶、灰陶、鬲足、鬲口沿、红陶钵残片、红衣陶、黑衣陶残片等。特别引人注意是一块灰陶口沿,上面有一陶文,释为“酉”。北大高明教授准备列入“陶文合集”中,依据标本判断,该处属于商周文化遗址。

(2)洪岑寺遗址。位于原庙廊乡东坡崖村东北二百三十米处。东西长三十四米,南北宽三十二米,面积一千零八十八平方米。大部高于地面一至二米。采到的标本,有灰陶、褐陶、红陶鬲足、鬲口沿,石刀残片,骨匕残片等。故定为商周遗址。

(3)小李遗址。位于原索庙乡小李村西北二百米处。南北长一百二十六米,东西宽九十米,面积一千一百三十四平方米。中间横穿临济公路。从暴露的剖面土层看,文化层矮于耕土层。采到的标本有石锤、石斧、陶纺轮、陶网坠、红陶灰陶鬲口沿、鬲足等。依据标本判断属于商周遗址。

(4)洼子遗址。位于原垛石镇洼子街东南四百米处。南北长八十二米,东西宽五十六米,面积四千五百九十二平方米。中间横穿大寺河,河南城关镇赵胡村所有,河北为原垛石镇洼子街所有。因为是地下遗址,原未有人知道。一九七0年挖大寺河时,遗址被挖破,文化层、遗迹、遗物才暴露出来。采到的标本,有红陶、灰陶、绳纹鬲足、鬲口沿等。该处特点附加堆纹陶片较多。依据标本判断,属于商周遗址。(待 续)

(据《济阳文史资料》)

Hash:13b86db0df045e3a5b2a48ff092aa886a5a12947

声明:此文由 新济阳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