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口的这座祠堂,见证了一个村庄几百年的“兴”路历程!

千岛湖的汾口镇赤川口村,有一座浙江文物保护单位余氏家厅,名为“象贤堂”,俗称祠堂。整座建筑规模宏伟,保留有众多匾额,堪为赤川口村的历史博物馆

象贤堂

象贤堂,整个组群由“科甲传芳”坊、门厅、“象贤堂”组成,坐东朝西,面宽15.50米,纵深24.65米,占地面积385.80平方米。

“象贤堂”的由来

十四都赤川口余氏由十都宋京村迁居而来。明朝初,宋京(松林、宋村)余梦魁六世孙余思宽,娶泮塘(毛家)毛氏,子三文璁、文瑁、文广。侧室王氏,子一文京。四子文广,生于广东官府,小字广东。余思宽卒于任上,家无余资。

余文广始居祖居屋基,于宏治戊申(1488,56岁)迁居石川象山脚下,即今赤川口。余文广为赤川口余氏始迁祖,余思宽为始祖。余文广生有四个儿子:镜、鈱、铖、鐩。镜生仕清、仕洪。仕洪,乙未正贡,娶今枫树岭镇上江村江氏,生四子:乾元、乾亨、乾利、乾贞。乾利出继仕清。

赤川口与宋京隔山而居,距离十里。祭祖不便,即于明朝隆庆年间建筑小宗祠世美堂,为大四房(即镜、鈱、铖、鐩)所同,左宗右社,凡蒸报尝享皆于是乎在焉。继后,余仕洪于嘉靖戊申年(公元1548年)八月始建象贤堂,于壬子年(公元1552年)三月落成。初为仕洪一房子孙讲礼之地。后世美堂倾圯,祭祖敬宗活动也在象贤堂举行,实际上成为赤川口余氏宗祠。

“科甲传芳”坊

系门厅木结构檐坊,三开间重檐歇山顶屋面,通面阔11.80米,脊高9.8米,上由牛腿斗拱承挑出檐。木雕艺术型七踩平身科明间两组,南北次间各一组。

明间下额枋上镂空雕双狮戏绣球,次间下额枋雕刻凤凰和神兽,刀法娴熟,技艺精湛,具有浓郁的地方文化色彩。

宗谱

赤川口村现存清朝光绪念七年修纂的《遂安萝蔓余氏宗谱》,详细记录了“象贤堂”营造、重建和屡次修缮的过程。

如今斑驳的封面和落满灰尘的宗谱,必定经历了多年的风霜。

匾额

象贤堂,不仅建筑本身宏伟,美轮美奂,更具历史价值的是保存了九块匾额,彰显余氏辉煌的人文历史和荣耀的功名勋业。

门厅中间“四世柏台”匾:由明朝万历三十五年吏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朱赓为余惟宾、余思宽、余仕洪、余乾贞立。

门厅左侧“祖孙进士”匾:此匾由浙江提刑按察司按察使李维祯于万历二十八年为进士余思宽、余乾贞立。余思宽、余乾贞为祖孙。

门厅右侧“兄弟登科”匾:此匾为同年由李维祯为嘉靖丙午科亚魁余乾亨、嘉靖丙寅科副车(乡试副榜贡生)余乾元、隆庆丁卯科文魁余乾贞兄弟立。

象贤堂正中为“忠节”匾:清朝乾隆二十年浙江严州府知府吴士进为宋省元余梦魁题立。余梦魁,字梧叔,松林(宋京)人。

左侧“进士”匾:由翰林侍读学士奉训大夫兼修国史卢陵曾棨为永乐乙未进士余思宽立。

右侧“进士”匾:由巡按浙江御史谢廷杰为隆庆戍辰科三甲第一百四十八名进士余乾贞立。

版权归淳安发布所有,转载须告知!

供稿:旅委

照片:余新苏、赵捷

责任编辑:姜毅坚

Hash:e135f370ab42be77f82260f5f35c03d6376ab08e

声明:此文由 淳安发布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