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祠堂渐行渐远,曾经的封建残余,今天有必要让人们重新拾起,并发展恢复吗?
导读:家谱祠堂渐行渐远,曾经的封建残余,今天有必要让人们重新拾起,并发展恢复吗? 一、家谱祠堂渐行渐远,曾经的封建残余,今天有必要让人们重新拾起,并发展恢复吗? 二、瓶窑镇的历史文化 三、晋祠是哪个历史人物的祠堂? 四、陈姓祖祠在哪里 五、刀客家族的女人祠堂在哪儿拍的
一、家谱祠堂渐行渐远,曾经的封建残余,今天有必要让人们重新拾起,并发展恢复吗?
很有必要。任何事物都是变化的,家谱祠堂也在变化,现代家谱、祠堂早已不是所谓的封建残余。家谱的很早,魏晋隋唐时期,谱牒盛行,与国家选官制度相结合,所以士族门阀控制者国家政治,谱牒是辨别身份的证据之一,甚至需要国家出面组织编纂。宋以后,随着科举制度盛行,庶民之家开始撰修族谱,族谱虽然还是宗法制度的产物,但其逐渐走向普通之家,成为与国史相对的“家史”的一部分。祠堂亦是如此,在宋代只有官员才能有家庙,到明清以后,庶民之家都可以建祠堂。
新中国成立以后,曾多次将谱牒与地方史志相比,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后,谱牒更多是记载一个家族的历史文献,而祠堂也逐渐变成公共的活动空间。再者,所谓的封建残余是和封建时期宗族相勾连的产物,像封建时期宗族控制着大量的族产、族长等有着很大的族权,但现在宗族早就没有了固定的族产,族长也没有任何权利控制任何族人,所以宗族的性质也就发生了变化。也正因此,族谱等这些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优良的家风等这些宗族因素也恰恰正是我们今天所倡导的。
说封建也就罢了。还残余。咱们华夏文明所剩骨血不多啦。目前太多不土不洋的群体,属于祖宗文化迷失者,再也读不懂祖宗的经典了,比如:吃着美国汉堡,说着英语,星巴克优雅喝着咖啡,一开口反对中医,再一开口周易是迷信。又说佛教外来宗教,我道教弟子必须反对。他们,她们,好多人高学历。是祖国的栋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文化,没有自己的信仰,没有祖宗基业,拿什么去征服世界,凝聚人心呢?关于迷信,老夫的态度是,是人迷信,而非祠堂迷信,每个人都要有一颗中道的心,去评判祖宗文化。
二、瓶窑镇的历史文化
古陶窑遗址
瓶窑镇西五里的毛园岭村鸡笼山发现的古陶窑遗址,镇南十里的长命村马金口和鸽宝山发现的古陶窑遗址,据考证均在西汉中期至东汉初期。
青瓷窑址
长命村石山下的古窑址据考证是西晋时的青瓷窑址。
在瓶窑镇境内的反山、汇观山、莫角山、吴家埠等地相继发现距今4700—5000年的良渚文化遗址,出土大批的陶器、玉器、稻谷、丝绸等良渚先民的遗物。镇西十里的彭公岭古为防弓岭,相传为防风古国的堤塘。 《太平寰宇记》说亭市村人悉作大瓮,今人谓之浙瓮。宋代亭市山南麓建窑烧制陶瓶,始称窑山,亭市村因此得名瓶窑。
《瓶 重建真寂禅院记》中说:“瓶窑其地俗朴民俭,自农桑外多以埏埴为业,故市廛与陶穴相望如栉比。”
三、晋祠是哪个历史人物的祠堂?
晋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25公里的悬翁山下、晋水源头,是山西第一名胜。这里山环水绕,古木参天,近百座楼台亭阁、殿堂榭桥掩映在苍林之中。有圣母殿、铁人、鱼沼、飞梁、圣母楼、难老泉、叔虞祠等,宋彩塑侍女像、难老泉与周柏、隋槐为晋祠“三绝”。晋祠为纪念周初晋国开国诸侯叔虞(周武王次子)的祠堂,始建于北魏,后屡经修葺变迁,至北宋大圣年间(1023年~1032年)追封叔虞为汾东王,并为其母邑姜修建了一座圣母殿。圣母殿是晋祠中建筑最精、规模最大的建筑物,殿内“圣母”居中而坐,这位“圣母”就是叔虞与周成王之母、武王之妻、姜子牙之女邑姜,圣母两侧彩塑有42尊宋代侍女立像,形态各异,生动如真人。飞梁是国内现存同类建筑的孤例。殿两侧为难老、善利二泉。难老亭为北齐天保时建,明代重修,为八角攒尖顶。泉水常年不断,水温17℃,清澈见底。祠内贞观宝翰亭中有唐太宗撰写的御碑《晋祠之铭并序》。
四、陈姓祖祠在哪里
陈氏祖祠位于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西部,华美社区老寨前,临练江边,祠堂坐东向西,建筑面积731平方米,三厅两天井。是贵屿镇陈氏祭祀祖先的场所。祠堂记录着家族的辉煌与传统,是家族的圣殿。作为家族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象征与标志,具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和历史价值。
2017年贵屿陈氏祖祠入选汕头市文物保护单位。
五、刀客家族的女人祠堂在哪儿拍的
是在山西王家大院拍摄的。王家大院坐落在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城东12公里处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静升镇。王家大院是中国最大的民居建筑之一,也是山西最大的一座保存完好的建筑群。王家大院距离平遥古城35公里,是清代民居建筑的重要代表。王家大院在2006年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Hash:0e98b9707268ba95637f14491132a36b06c60df7
声明:此文由 佚名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