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美成都》之拜访李家钰将军故居

周末无事,母亲又没出去打牌,于是趁此休闲之机,顶着指标超300的雾霾,专程前往李家钰将军故居,踏访了这位人民敬仰的将军的官邸。

李家钰将军故居位于成都市文翁路前街92号,是民国时期的建筑,自然富有那个时代的特色,而且当时的成都公馆,由于处于中国被迫开放的变革时期,西方文化鱼贯而入。因此,当时成都有钱人修建住宅,既保存有川西建筑的独特风格,也开放性地吸纳了西方文化的建筑元素,比如欧式风格的拱门,这在我拜谒李劼人故居时,看到的建筑也或多或少地融入了这一文化元素,包括与李公馆比邻而居的王泽俊公馆,同样是那个时期的产物。客观地讲,我是比较偏爱这个建筑风格的,因而一走近李家钰将军故居,东西方文化交融的特色建筑,一下子把我的眼球抓了过去,也深深地把我的心吸引了过去。

古色古香的李家钰将军故居,是一栋一楼一底建筑,第一层共有三个房间,最右边的一间比较小,将军使用的时候是专供家佣煮饭的,现在已被作为四川省委老干部活动室,使古老的建筑得到了充分地利用。我看到挂在门上的掉牌,弄得特别地干干净净,而且金色的字儿特别耀眼,似乎这活动室里,还激荡着将军疆场杀敌的英勇之气。中间的房间特别大,它是李家钰将军接人友人的客房,也相当于普通民居的堂屋。而今,这里被一居民所住。我们去时,大门紧锁,我很想从门缝里瞧瞧,看看里面的布设到底如何,当我轻轻地推门时,吱呀的声音惊动了房内的主人,大爷轻轻地把门打开半页,从里面探出个头来,用比较异样的神情望着我。看他那双眼睛,不用言语,就是在询问我们有何事,也许是心理学读得较多的缘故,我急忙上前解释道,大爷,我们是来拜谒将军故居的。

大爷这才变得自然起来,知道我们既不是亲人,也不是来干扰他们生活的旁物,就是简简单单的游客而已。于是特别有礼貌地给我们介绍了番:这是李将军的故居,但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因将军故居位于省委老干部局宿舍内,也就自然地归属省委老干部局,单位领导便充分地利用了起来,把故居分给了单位的职工。由于整个故居上下两层,其中老干部活动没有场地,就把最外面的一间作为了活动室,中间的一间就分给了他。二楼屋子比较成型,本来就是将军家的住房,一共有四间,就分给了两家人。因此,现在的将军故居,一共住进去了三家人。大爷在介绍情况时,我也有意识地探望了下屋内,其正在收看中央电视台的节目,屋内就特别地简陋,就几件普普通通的家具,其他毫无什物。于是我问大爷,那楼上的房间怎么样呢?他告诉我们,住户分到后,也只做了地板等简单的装修,其他都保持了将军官邸的原样。

听了大爷的介绍,知道二楼已作为民居,自然没有参观的必要,于是我和母亲绕着公馆转了一圈。母亲看到建筑既有川西建筑特色又有西方文化融入,特别是青砖碧瓦依然显得精致无比,便对故居小巧精致的美赞过不停。而我并没有欣赏这些,毕竟看到过不知多少这类建筑,倒是对基层政府保护李家钰将军故居的做法,感到特别欣喜和高兴,因为我一直支持认同对文物的活态保护,那样不仅有利于文物不受白蚁等侵蚀,而且使历史遗存得到了有效的开发利用。倘若把继续实施把文物圈起来的模式,表面上看是比较重视,把文物尤其那种精神得到了延伸利用,但实质上却是一种资源的极大浪费,因为它本应利民的基本作用被遗弃了。不过,也有让我失望的地方,就是居住进去的业主,缺失与将军官邸相匹配的修为。当然,我绝对不是说官阶,那是不可能的事,而是说那种爱护环境的情怀,以及传承将军精神内核的东西。为何有如此的感慨呢?因为现在的故居有点脏,譬如故居客厅前的过道上,摆放着一张乒乓球台,我意想是给来这里活动的人准备的。抑或是这些人雅兴顿然消失了,抑或是这些常来的人不来了,而今的乒乓球台积满了灰尘,似乎有数月没人打扫了。当然,这是最基本的要求,更高的要求应该继承弘扬将军精神,使其真正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正如我们在汪家拐街道调研时,工委书记辜静同志介绍的比较好,她们这届领导班子,准备打造将军故居,同时把将军弟弟故居打造成党史教育基地。我想,那将军的精神也就可以得到更好弘扬了。

准备离开将军故居时,看到沿梯边长着两株铁树,坚挺地立在那里,既有力道又有精神,使我联想到了出生于蒲江的李家钰将军,其风骨不正如这铁树一样吗!不仅有着不屈不饶的铮铮铁骨,而且还有着救民族与危亡的担当精神。因此,我极度希望进住的业主,能把将军的精神传递、故事弘扬,至少要使这故居能够看到代表将军的元素。那么,我们活态传承历史文化的责任,也就得到很好地体现了。于是,参观完将军故居,感情喷涌而出:民族危亡在旦夕,将军铁骨架支体;肉身腐而润万物,精神丰腴育民力。公馆存史万人仰,活态保护成民居;不识青山忠烈义,后生文赞开新局。

Hash:4da74bd26f1e9265f44389236c6347629877a2b5

声明:此文由 西部新文艺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