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活!群众富! 乡村美!一张文化旅游新名片脱颖而出~

“当年我父亲三兄弟就是在这里挖出来的四羊方尊。”6月12日,晴空万里,骄阳似火,黄材镇龙泉村的古稀老人姜运梅带着记者爬上转耳仑山腰,来到 80多年前父亲姜景舒和兄弟一起挖出四羊方尊的地方。

四羊方尊从这里出土

1938年4月里的一天,姜景舒、姜景桥、姜喜桥兄弟三人正在转耳仑挖地准备种红薯,劳作间突然听到“哐”的一声,与锄头碰撞石头发出的声音明显不同。 三兄弟清理干净周边的泥土后,发现是一件浑身墨绿色、带有4只卷角羊头样的金属器物(后称:四羊方尊)。

当地学生在查看四羊方尊、象纹大铜铙出土点“微展览”石碑。

“那个东西很重,里面分上下两层,各能装一斗谷子。”姜运梅从父亲口中得知,家人们在查看“宝贝”的时候,不小心从器物上敲下来手掌心大小的一块碎片,姜景舒赶紧捡起收好。

黄材镇万利山货号的老板张万利得知后,以400光洋的价格向姜家兄弟购买四羊方尊,经过层层盘剥,姜家最后仅得248光洋。 从那时起,沉睡了近3000年的四羊方尊开始了它跌宕起伏的旅程。

四羊方尊经由张万利之手,以1万光洋的价格被出售给长沙的古董商赵某等人,其后被政府截获没收,交由湖南省银行收藏保管。1938年下半年,湖南省银行西迁沅陵县躲避战乱,运输车队遭日军空袭, 四羊方尊碎成20多块,被丢弃在湖南省银行仓库的一只木箱内,十多年无人问津。

1952年,周恩来总理派人追查四羊方尊的下落,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专家蔡季襄在中国人民银行湖南省分行的仓库中,找到了四羊方尊碎片。

1954年4月,文物修复大家张欣如被调至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同年5月,他接到修复四羊方尊的任务, 开始埋头潜心修补,终于在两个多月后让四羊方尊重现真容。

1959年,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四羊方尊被调往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今国家博物馆前身),从此安定下来。

后来,湖南省博物馆又在炭河里、张家坳先后收到两件珍贵的青铜器——兽面纹提梁卣和兽面纹分裆鼎,这也促成了时任湖南省博物馆考古部主任高至喜的宁乡调查之行, 炭河里遗址由此被揭开神秘面纱,名震华夏

“那块碎片被我们家珍藏了30多年,后来听说省博物馆的人在打听四羊方尊的事,父亲他们就把四羊方尊的发掘经历向省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说了, 后来还把珍藏的残片捐给了国家。”姜运梅一边介绍,一边拿出捐献证书给记者看。

姜运梅在四羊方尊出土位置展示捐赠证书。

几十年弹指一挥间,姜运梅已经77岁了,也是一名有着5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但他身体依然硬朗。“我还走得动,以后会经常来打扫卫生,搞好维护,希望大家多来这里看一看、玩一玩。”在姜运梅心中, 四羊方尊出土点承载着家族的荣誉和骄傲,如今更是肩负起村民奔向美好生活的新希望。

“四只羊”拉动乡村振兴车轮

“四羊方尊出土点保护和展示项目落成,龙泉村又增加了一处新的旅游景点。项目交给村上管理,将助力龙泉村实现‘农旅兴村’的目标。”仪式上,龙泉村党总支书记姜才良高兴地说。

龙泉村自然风光奇特,人文资源丰富。近年来,该村秉承“旅游兴村、农旅发展”的思路,打造发展了龙泉漂流、龙泉户外运动、天龙大峽谷等旅游项目,以及大沩茶海、楚源猕猴桃等现代农业项目;村级基础设施得以全面改善,路畅水清景美的村貌,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感受乡村魅力。

四羊方尊出土点如今成为了村民休闲的好去处。

“今后,龙泉村一定将四羊方尊出土点管理好、维护好,并积极对外推介,引来更多游客,带动当地农副产品销售,助力乡村振兴。”姜才良表示。

“炭河里遗址管理处坚持‘让文物活起来’的理念,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文旅融合发展之路, 四羊方尊出土点保护和展示项目就是一个创新之举。”炭河里遗址管理处副主任熊胜介绍,近年来,在各方支持下,炭河里遗址管理处相继完成炭河里青铜博物馆主体及陈展、文化长廊景观、遗址本体保护展示、四羊方尊出土点保护与展示等工程。其中,炭河里青铜博物馆自2016年开馆以来,累计接待游客300万余人次,让广大游客身临其境体验了四羊方尊等青铜重器、炭河里遗址的历史故事和非凡魅力,极大地促进了当地旅游业、住宿餐饮、农副产品销售等产业的发展, “炭河里”也成为宁乡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一张响亮名片

“微展览”助推文物保护利用

“对重要文物,我们争取上级政府和部门的支持,努力保护好、利用好,比如何叔衡同志故居、炭河里遗址等;对一般文物,我们开展乡村文物‘微展览’,把每一个文物点背后的故事挖掘出来,树碑立传,这对促进乡村文化振兴、精准扶贫、文物保护利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市文旅广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乔生介绍, 宁乡文物数量众多、种类丰富、特色鲜明,包括青铜文物、历史文物、革命文物、红色文物、乡村文物、宗教文物等,几乎涵盖历史上的各个时代。

蓝天白云下,青山环绕的炭河里青铜博物馆。

据悉,近年来,宁乡文物部门依据最小干预、最大保留的文物保护原则,合理规划、有序开展文物“微展览”,迄今为止已完成100余处文物“微展览”。市融媒体中心开辟“沩水春秋”栏目,对宁乡各处的名人故居、伟人故里、古桥、古建筑、古遗址、古传说、古驿铺等进行深度挖掘,用声音和画面生动再现。 并经常性通过各村(社区)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文物知识,真正让百姓知晓宁乡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推动形成全民参与、共享的文物保护新局面。

(来源:融媒体记者李向 朱佳 统筹:刘静 编辑:向雷红 校对:文艺芳 校审:苏健 刘石江)

►宁乡又上湖南日报了,这次还是一版头条,因为……

►6月底前别忘了做这件事!否则可能最高被罚1万元

Hash:72a00f0906fda1ab080171d6e744f8fadff9ad84

声明:此文由 长沙生活家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