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门销烟,清朝的炮台与英国差距大吗?

虎门,是广东东莞的一个镇,远古时代,这里还是茫茫大海,如今地势比较高的一些岗峦,当时就是浮于海上的小岛。那时候,东江(珠江水系干流之一)就在这里入海,而向南延伸的山脉,就好似一条胳膊一般,将那些个江河泥沙回环沉积。岁月久远,加以潮汐的助力,便慢慢淤积成了一块陆地。

正因为这个缘故,虎门这一带的山丘,没有一座高山峻岭,至高者不过一百米,其余便往往不过二三十米。

阿娘鞋岛,又叫威远岛。因为岛的形状,在广东人看来,就好似阿娘给你做的一只鞋。

为什么叫威远岛呢?因为岛的地理位置,当时的大清官府,觉得这里是南国的门户,不论是西洋南洋人,不论是英吉利阿拉伯人,都会打这里来。所以大清便在这里设置了几个炮台!

康熙五十六年,这里便兴建了第一座炮台,叫做威远炮台,即南山炮台。嘉庆二十年,又在南山炮台的西北处,修筑了镇远炮台

到了鸦片战争爆发前夕,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钦差大臣林则徐、两广总督邓廷桢,三个曾在教科书上闪亮登场的大官,又在岛上修建了靖远炮台、蛇头湾炮台以及鹅夷炮台,组成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

关天培的殉国地点,就在靖远炮台之上。

1841年初,当英国人的军舰沿着珠江进逼广州之际,关天培曾自诩海防牢不可破,而且这一点,也得到了大清朝廷的认可,甚至虎门还一度有大清朝第一海防之称。

如果从大清自己这边看的话,这种自诩不能说完全没有理由:第一道防线沙角、大角炮台,第二道上下横档岛的横档炮台、永安炮台。而且这第二道防线的东侧,也就是珠江主航道,两边都是山,山上全是炮台。西边是巩固、蕉门炮台,东边就是威远、靖远、镇远炮台。

而且不光是炮台造得恰到好处,大炮也不少啊!《筹办夷务始末》说,当年琦善曾到此巡查。巡查数据是三道防线一共有两百门大炮,不光是数量,质量也好,单是五千至八千斤的巨炮就多达十几门。

甚至清兵也没有仗着炮多就大意,他们还在珠江江面设置了大量排链、木桩、堆石。譬如说头一个,那可是两条大铁链,一条长309丈,安装有36个木排。另一条372丈,安装44个木排。这气势、这派头,那英夷来了,不用说真摆开阵势打,吓都给吓趴了。

而且关天培还真没马虎眼,他是真下功夫了,沙角、大角,就是为后方防御提供信号。炮声一响,真正的防御,那都在后头呢!珠江两侧的密集炮火及江面上的各种路障,就会将英军彻底困在此处。

但是大清朝如此自诩的炮台防御体系,在那会的《澳门月报》眼里,简直就是一个笑话!他们说,这样的炮台以英国人的火力,一小时就能铲平了。

确实如此,当英军在下横档岛登陆,随即在岛上架设重炮之际,虎门的命运,便几乎已经注定。随即英军便攻击上横档岛,炮声一响,清兵便遁了,谁会真的和大炮过不去啊?随即英舰开始攻击威远诸炮台,三个小时之后,硝烟散去,关天培已然殉国。

当然不能说大清朝的守军不尽忠职守,事实上在上横档岛,就有两百五十名清军死在英军炮火之下,正是目睹他们的惨状,其余清兵才望风遁逃。

英国人,并不是第一次拜访虎门。200年前,当中国还是明朝,一个叫威德尔的英国人,就带着一支船队来到了这里。

1636年,同样是虎门的阿娘鞋岛,中国守军与大英帝国的舰队正面相对。

巨舰之上,威德尔扯下圣佐治贸易旗,升起英国国王的军旗,这就是宣战的意思。而虎门这边的大明守军,鸣炮示警。

英国舰队又继续深入内河,明朝的广州府,立即派出三条战船,用火炮和火箭攻击英舰。

英国人撤了,不能说是打不过,似乎是不愿意就此撕破脸皮。

撤到虎门一带,他们又不甘示弱,放火烧毁了大明的三条帆船,还跑到一个镇上,抢了三十头猪。

最终,是英国人退回澳门,请葡萄牙人出来做中间人,而后进行双方谈判。结果是英国人给大明朝写了一份保证书,英国人拿了2800两白银出来,赔偿大明国在虎门的损失。

至于大明,则表示愿意谅解,并允许英国人完成此次在广州的贸易之后和平离境。所以当年的这一次明英冲突,谈不上是战争,仅仅是冲突而已。

而这件事,发生在鸦片战争两百年前。两百年后,当英国海军再度来到虎门,发现自己面对的天朝大国,居然还不如以往。

两百年前的明朝官员,对西方的突然入侵,确实准备不足,但他们并没有惊慌失措,而是从容应对,既不贸然升级事端,也没有望风鼠窜。

两百年后的大清官兵,同样面对西方的入侵,事实是比明朝的前辈还不如,他们居然会认为英国人的腿不能打弯,“腿足裹缠,结束严密,屈伸所不便,若至岸上更无能为。”

要知道早在明朝,南下的华商便已经与英葡荷等国人接触,两百年前明朝人就不会如此无知。

而且大清朝在虎门搭建的炮台,都属于裸露式圆形炮台,远落后于同时代的西方掩蔽式堡垒炮台,根本就无法抵挡大炮巨舰的攻击,而且敌军登陆突击队包抄侧翼,轻易就能将其攻破。这一点在炮台竣工之际,就有外国人跑过来指出,结果关天培置之不顾。

守不行,攻就更不行了,大英的舰炮,能连续发射,射程远及十里之外。而大清呢?造的炮低劣到清兵放一炮之后,要等许久才敢再放,因为怕炮膛炸裂。大英的炮弹,击中目标后就爆炸,炮弹则是实心弹,大体上也就是一颗大铁球。

也就是说,两百年前,英帝国确实还不敢对大明朝十分造次,明朝的应对又十分有效。而两百年后呢,大清的中国已经远不如当日大明的中国,如何应对经历了工业革命,国力爆发式猛涨的英国呢?

Hash:b47312ae7c0b2b4f481e6b50151e0edb73bee2c9

声明:此文由 地图帝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