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蒋介石的同班同学,黄埔军校的实际创建者,却出家为僧
提起黄埔军校,大家都知道它的创立者是孙中山,校长是蒋介石,国民政府正是凭借着创建黄埔军校,招揽全国的优秀青年,最终打败了各路军阀。
其实,在黄埔军校的历史上,还有一位重要的人物一直鲜为人知,就是王柏龄,堪称黄埔军校实际上的创建者。
王柏龄1889年出生于江苏扬州,18岁时考入了保定陆军速成学堂,也就是保定军校的前身。正是在保定陆军速成学堂,王柏龄遇到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谁呢?蒋介石。
王柏龄比蒋介石小两岁,但两人分到了一个班,成为同班同学。之后,两人又一起被选派到日本留学,在东京振武学校,两人仍然是同班同学,并一起加入了同盟会。这样的关系,自然非同一般。
武昌起义爆发后,王柏龄回国参加革命,一直坚定地追随中山先生,从辛亥革命到二次革命,再到护法、护国战争,表现得都很不错,还被请到云南陆军讲武堂当了高级教官。
1923年,蒋介石邀请老同学王柏龄到广州。由于王柏龄多年的军校生涯,再加上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功臣的身份,孙中山在筹备黄埔军校的时候,很自然就想到了王柏龄。
(图:王柏龄(右)与孙中山、蒋介石、何应钦合影)
在黄埔军校筹备委员会的名单中,王柏龄的排名仅次于蒋介石,担任教授部主任,请注意,副主任是我们的叶帅。当时,因蒋介石要陪伴在孙中山身边,还担任粤军参谋长,忙得抽不开身,所以,在黄埔军校的创办、招生以及学员训练过程中,王柏龄才是实际上的负责人,出力甚多。
王柏龄作为同盟会元老、蒋介石的密友,而且还是黄埔军校的筹建者,用现在的话说,是要靠山有靠山,要资历有资历,以后的发展可以说是无可限量。
但事实上,王柏龄的人生巅峰很短暂,短短几年后就淡出了国民党的军界、政界,成了一个闲人。那么,王柏龄是如何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碎呢?
其实,王柏龄办学校还行,但打仗可以说是一塌糊涂,而且这个人品行也不好,做事很没底线,没几个人喜欢他。
第一次东征期间,在国民革命军生死攸关的时刻,身为教导二团团长的王柏龄却临阵脱逃,丢下部队跑了,差点导致全军覆没。
临阵脱逃可是大罪,按理说不枪毙也得撤职,但王柏龄到底是关系户,不仅没有任何处分,反而还高升了,担任第一军副军长兼第一师师长。要知道,这支部队可是蒋介石嫡系中的嫡系,中下层军官是清一色的黄埔毕业生,足见老蒋对他的厚爱。
但是,王柏龄到底不是打仗的料儿,北伐战争开始后,王柏龄作为第一军副军长带兵出征,结果在南昌战役中,王柏龄由于轻敌,部队溃败,而他自己再次脚底抹油,导致第一军群龙无首,惨遭大败。
南昌战役后,第一军的黄埔精英损失惨重,国民党内一片叫骂声,蒋介石也顶不住压力,最终只能将王柏龄撤了职。
从那以后,蒋介石也不敢再重用这位老同学了,就将他调离部队,安排了一个每月能领600大洋的闲差。
而王柏龄也很知趣,知道自己能力有限,赋闲之余经常去拜佛。后来,王柏龄干脆辞掉了所有职务,拜了印光法师为师,潜心皈依佛门,做了和尚。
(图:印光法师)
1942年,王柏龄在成都去世,终年53岁。毕竟曾是国民党的台面人物,他去世后,国民党军政要员都送来挽联,场面很轰动。
值得一提的是,王柏龄的职场失意,也成就了另一个人,就是何应钦。
早年的王柏龄与何应钦,堪称蒋介石的左膀右臂,而且在东征之前,王的地位还高于何,但无奈王柏龄总打败仗,而何应钦却捷报频传,还几次在危难之间救了蒋介石。这么一对比,老蒋自然知道谁更值得重用了。
除此之外,王柏龄在筹备黄埔军校期间,经常抽烟喝酒,不务正业;而相比之下,何应钦生活比较自律,工作也勤奋,甚至为了工作直接住到黄埔军校里,这让蒋介石对他的印象也非常好。
无能者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把优秀者衬托得更加优秀,对王柏龄的好感渐渐消失之后,蒋介石开始重点提拔何应钦,使其一度成为国民政府的二号人物。
历史客栈作者:威廷根施坦因
有趣味、有思维、有品位的“三味”历史,请关注微信公众号:mashaohua108
Hash:e98f0362a65b22d5f7f011567971388cc4bb1050
声明:此文由 历史客栈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