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老宅门”:从百年颜料大王故居,到最美共享公寓

壹点关注◎苏州老宅

苏州有着许多百年、甚至是千年的老宅。这是最有故事的地方。每一次的易主,都留下了每一代主人生前的痕迹。

每座老宅,都像是一坛尘封在地里的美酒,打开的那一刻,像是无法抑制的醇厚香味,扑面而来。

嘉园,位于苏州人民路,北寺塔南约两百米。曾是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的叔祖、民国“颜料大王”贝润生的宅子,始建于乾隆年间,面积3200㎡。曾做过钱币博物馆,而后易主。

正是这样一座富有传奇历史的苏州老宅

如今在一位日本建筑师的手上得以改造

赋予其全新的生命和意义

视频来源:一条

苏州嘉园的古今转变

百年老宅成共享公寓

嘉园老宅被改造了拥有15个房间的公寓,公寓叫做“有熊”。

有熊是上古黄帝时期的部落名,这个名字也寓意着一种部落式的共享生活。

和普通的公寓相反,有熊公寓极致的压缩了住房空间,放大了共享空间的面积。

3200㎡的空间,1800㎡被做成了共享空间,包含院子、共享厨房、书房画廊、酒吧、健身房。

还有一个共享的泡池。与他人共浴,同衣服一起脱下的,还有人的身份、阶级。这样的泡汤方式被称作“汤道”。

原先苏州园林特有的暗红色漆色,被改成了黑色。同样也是传统大漆工艺做出来。

“有熊”在苏州老城的生活区里,从高处的庭院,抬头就可以看寺塔。

后门是一个水码头,有一条小河流过。从窗户可以看到最普通的苏州日常,人们坐在河边、巷口聊天、做家务。

有熊公寓的设计者觉得:这是他最喜欢的一处地方。

建筑师青山周平

北京胡同走出的日本“网红

有熊公寓的设计者青山周平,是一位在北京生活多年的日本建筑师。

让人们真正了解到他,是来自于家装改造节目《梦想改造家》。

青山周平作为参与改造的首位外籍设计师,却遭遇了非常棘手的挑战——改造史上最小学区房。

总面积加起来约40㎡的学区房里,住着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和小女孩全家三代五口人。

而让住户颇为头疼的是,自己和老伴、女儿、女婿都是“重量型”体型,这样一来房屋拥挤的问题显得越发严重。

青山周平想保留这种家庭成员间的独有亲密感的同时,也让每个人都有独立的空间。

最终在一系列“化腐朽为神奇”的设计下,“史上最小学区房”的改造工程顺利完工。

而后在《梦想改造家第二季》,青山周平再次出手,改造40㎡奇葩户型房。

整个房子依两面外墙而建,呈L形布局。一面是大院建筑物的外墙,另一面则是胡同的外墙。这间不足40㎡的屋子就被两面墙夹在最窄处只有1.3米宽,室内最高处不足3米的区域。

整间屋子采光严重不足,墙面脱落,胡同的外墙,开裂的情况十分严重,屋顶漏水更是常见。

青山周平在与老张一家共同生活一天之后,通过对家中每个人实际需求的了解,用人性化的设计进行改造

将原本潮湿阴暗的过道房,变成了洒满阳光,空气清新,满足一家六口居住的房子。

生活在北京胡同多年的青山周平,在做了众多极致的小空间改造后,一直在思考城市里的家的概念。

青山周平认为:通过空间共享,房子会越来越小,但是家却可以越来越大。所以,房子的大小并不意味着家的大小,更不是决定幸福的标准。

作为新的挑战,这位日本设计师将清代老宅,改造成了具有共享生活的公寓。

青山周平希望客人们“能从自己的房间里走出来,产生新的交流”。

公寓、书店、艺术

苏州老宅的今生转变

得益于历史的恩赐,苏州的许多老宅能够得以保存下来。和嘉园一样,在经过巧妙的改造之后,苏州老宅又以另一种模样,呈现在大众面前。

“潘宅⇔初见书房”

这所宅第久已存在,远在潘家第九代祖先潘麟兆于康熙五六十年间经商家境渐裕而置卫道观前之前。

潘宅礼耕堂坐落于苏州市平江路卫道观前三号的潘宅礼耕堂,虽距繁华的观前街只有咫尺之遥,却有难得的幽雅静谧。

潘宅如今开了一家书房,名曰初见书房。人们在这里静静地品茶看书,是否只为等心中那位有缘人的出现。

“丁宅⇔王晓慧艺术馆”

丁宅位于大儒巷6位于大儒巷6号,这个仅存四进的清代建筑,其梁架结构具有明代风格。

丁宅民国时期主人叫丁春之,是苏州早期民族资本家的代表之一。他主持创办了苏州第一家民办电厂——苏州电气公司。

根据修缮后的丁宅改成“王小慧艺术馆”。既有明代建筑的古朴之美,又有当代艺术的特殊魅力,尤其是馆内的灯光设计,和王小慧的艺术作品完美融合。

“洪钧故居⇔平江名人馆”

沿着平江路悬桥巷朝西走,你会看到一幢保存较为完好的清代建筑,它就是清同治戊辰科状元、兵部侍郎洪钧的故居。

洪钧故居现部分建筑改建成了平江名人馆,在馆内展出了数十位在历史街区出生或生活过的名人事迹和相关物品,开设了中国科举制度展和“金榜题名”互动区域。

潘祖荫故居⇔花间堂”

苏州望族潘氏,世代门第显赫,状元、探花、翰林、举人,享有“天下无第二家”之誉。

潘祖荫,清咸丰探花,官至军机大臣,赏太子太保衔,晚年退居苏州,得堂兄潘祖同住所,仿祖父潘世恩北京御赐第宅规制,作北方四合院格局。

现在的潘祖荫故居已经改建成为精品酒店,取名花间堂。

此堂运用正宗工法,对古宅精心修缮,无论是木作、瓦作还是油漆作,都严格遵从古建筑的营造法式,一柱一廊皆有渊源,一砖一瓦皆有来历。

“全晋会馆⇔昆曲博物馆”

全晋会馆是清乾隆三十年山西钱业商人创建。后毁,为山西丝茶商人重建。会馆沿街门厅三间,门前八字墙,门两侧上方各有一座鼓吹楼,门内戏楼由戏台及东西厢看楼组成。

中国昆曲博物馆就坐落于全晋会馆内。馆内有苏州地区最精美的古戏台。原全晋会馆大殿内建造了一室内戏台,使大殿成为一室内戏厅。

那么,这些穿梭在古今变化间的苏州古宅

你最中意的是哪一座?

视频及部分图片素材来源于微信公众号一条

其余相关素材来源于网络

Hash:9fbe99bc9dd8cb33ba438027cb974a79a08ecee9

声明:此文由 壹点苏州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