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背溪文化“太阳人”石刻
长115厘米,宽20厘米,厚12厘米
“太阳人”石刻图案刻在一块长方形石条上,石质坚硬,两面平整。用写意的手法雕刻出一位身材修长、两手下垂、双足分立的神人。神人头顶上刻有23条光芒的太阳,人像腰部两旁分别刻画星辰。这幅图案是目前在我国境内发现最早的一件新石器时代的太阳崇拜图像。
延伸阅读:
太阳神石刻
上海世博会上,三峡秭归的太阳神石刻国宝的展出,不仅是中国文化曙光的绽放,也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回顾祖先、巡礼人类文明的历程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从全国挑选了8件国宝展览。在中华大地上,空间的横轴从东京开封府的《清明上河图》到西安秦陵一号铜车马,时间的纵轴从新石器时代楚文化的太阳神石刻到明代针灸穴位铜人。中国馆是以“四大发明”和科技水平历程为主轴来挑选展品的。其中太阳神石刻是我国境内发现最早的一件新石器时代的太阳崇拜物,距今约7000年。它是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1998年发掘秭归郭家坝镇东门头古城遗址时出土的各类陶、石、铜、瓷、玉等近400件文物中最重要的发现,属于城背溪文化时期的遗存。
太阳神石刻的发现,颇显意外。1994年6月,为制定长江三峡工程秭归县淹没区地下文物保护规划报告,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调查发现了东门头遗址。1998年10月中旬由湖北省文物考古所的孟华平担任领队的东门头考古队抵达工地,11月3日,在东门头遗址东北部的江滩断壁地带,孟华平利用正式发掘的空闲时间到东门头遗址周边的断壁地带巡查,采集到城背溪文化时期的釜、钵、支座等陶器残片,证明了在7000年前人类就在那留下了生活的足迹。第二天,孟华平和湖北天门市博物馆的徐梦林来到现场,在乱石杂草中仔细搜寻,希望找到城背溪时期的文化堆积。时至中午,当孟华平坐在文化层附近的一长条形石块上吸烟休息时,对面的徐梦林突然说:“华平,石块上好像有字!”合二人之力将所坐的石块翻转的一瞬间,他们惊呆了!石块上赫然凿刻着造型古朴的太阳人图像。该石块为长条形灰色砂岩,长105厘米,宽20厘米,厚12厘米。太阳人图像腰部两旁分别刻画了星辰,头上方刻画了23条光芒的太阳。“太阳”刻画工整、圆润,人物头部略小于太阳,形状尖而瘦弱,身躯为一向下的倒三角形,人物面部表情凝重,似祈祷歌颂太阳造福万众子民。整个石头经过精心打磨,表面平整,长条形四周打制规整匀称,凿刻痕迹与图像古朴怪异,具有厚重的原始宗教特点。太阳人石刻的发现迅速传到湖北省文物局,于是,发掘城背溪文化的遗存成为新的工作内容。遗憾的是,与太阳人石刻相关的遗存并没有发现,尽管缺乏太阳人石刻的层位学依据,但是根据对该区域遗物的时代,特别是附着物与城背溪文化石器、陶器上的附着物相关因素的分析,太阳人石刻的年代无疑可归于城背溪文化时期。与附近的大溪文化遗址发现的人面玉饰、柳林溪遗址发现的透雕人像相比,太阳人图像显得更加原始,是中国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太阳人石刻,隐约透露出原始宗教、太阳崇拜的某些信息,为研究当时原始社会的宗教、艺术、文化和社会性质提供了宝贵资料。
关于对太阳神崇拜的遗迹,考古学家发现了先民们留下的许多岩画遗迹都充斥着大量表现太阳神的绘画,这与三峡秭归太阳人石刻有异曲同工之处。在我国岩画中太阳符号的样式很多,有的只画一个简单的圆圈,有的圆圈又有一个圆点,有的加上放射状的短线,以表示四射的光芒。还有一种人性化的太阳神符号,那是在人面像的周围放射着光芒,是表现太阳神的。如云南沧源岩画中所绘的太阳神符号被赋予神的威力,在一个圆圈的四周画出许多光芒,代表太阳。其中站立一人,两臂平伸,一手持弓,一手执短兵器,双脚出于太阳的圆圈之外。太阳神崇拜是具有母题性的原始艺术创作,分布地域相当广阔,说明我国早期社会的共同性。中国文字是象形文字,文字作为文化现象的载体,在一些文字中也保存了太阳神崇拜仪式,其本身惟妙惟肖地记录了当年的文化现实。如“皇”字和“昊”字极为相像,“皇”和“昊”两字,在上古正是用来表现太阳神的两个尊称。古文字学家王国维先生说,“皇”字金文像日光放射之形。而“昊”字,日在天上。天、大二字在古文字中常通用,而大与人在古代又是同一字,从字形上看,“昊”字就是头顶着太阳的人,即是神,皇和昊二字是远古日神祭祀仪式的象形字。楚人崇拜太阳,“楚”字的金文是日照森林状,楚人奉火神祝融为祖先,祝融就是日神和火神,是开天辟地者,太阳神及信仰又包含着创世的含义。
新石器时代三峡秭归的太阳人石刻是具象的绘画艺术,也可以说是一种抽象的符号,表明了先民们对太阳神的崇拜,可称之为太阳神石刻。宗教学家麦克斯·缪勒认为:“一切神话均源于太阳。”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也说过,凡是阳光照耀到的地方,均有太阳崇拜的存在。在我国许多地区的神话传说中,太阳神一直非常活跃,后羿射日、夸父追日都与太阳神崇拜有关,他们时而表现为民除害的射日英雄,时而表现为饱经磨难的英雄弃子。太阳神石刻反映了一种天文现象,亦反映了一种人文现象,它与农业文明也直接联系在一起。古代定居的农耕民族或部落意识到太阳运行的规律以及太阳与四季的联系,人类赖以生存的农作物的生长离不开阳光的照射,他们视太阳天体为活物,视其为他们的生命之神。后羿射日某种程度上被认为是农业抗旱的需要,《淮南子·本经训》中有“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民无所食”的记载,即为抗旱发生之缘由。
太阳本身的重要性使早期先民把它视为神灵。太阳神崇拜早在新石器时代产生。除了中国三峡秭归的太阳神石刻,古墨西哥人经历了所谓“四个太阳”的古老时代。太阳神率先诞生,体现了其创世神话中最重要的一次经历。上古时代北欧先民诺斯人把众神之名加诸日、月、昼、夜等,并为之分配职权,令其主管早晨、上午、中午、下午、傍晚、午夜、夏与冬及四季变化。在美洲,印第安人通过被埋在地下的种子长出来以至于开花结果这一现象感受到了大地创造了生命力,他们把太阳视为活的精灵。尼罗河流域的先民意识到日月运行与四季更替的联系,日神信仰也早在几千年之前已经产生。大约同样古老的玛雅人最初也崇拜日神及其他自然神,中美洲玉米文明部落都是太阳的崇拜者。
太阳神崇拜在中国和西方均有,说明太阳在古代人们心目中的重要性。上海世博会上,三峡秭归的太阳神石刻国宝的展出,不仅是中国文化曙光的绽放,也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回顾祖先、巡礼人类文明的历程。
Hash:f8eee269b5e18e5efb653458953589c876b29b57
声明:此文由 叨叨三国事儿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