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研学|关中—四关之中的“天府之国”
我们经常会听到“天府之国”的说法。“天府之国”专指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地方。“天府之国”一般指四川省的成都平原。可是,很多人并不知道,早在战国时期,关中平原就有“天府之国”的美誉了。关中,处于四关之中:东有函谷关,可通关东;东南有武关,
沃野千里的关中平原
通关县东城门楼外景
可通荆(jīng) 楚;西南有大散关,可通巴蜀(shǔ);西北有萧(xiāo)关,可通西北。后来又增加了东面的潼关和北面的金锁关。道教始祖老子是从函谷关进入关中,来到秦岭北麓(lù,山脚下)的周至县楼观台讲授《道德经》的;刘邦是从武关进入关中接受秦王子婴投降的。险峻的关隘(ǎi) 好像忠诚的武士,拱卫着关中平原,再加上陕北高原和秦岭两道天然屏障,使关中成为易守难攻之地。
从神话传说和考古发掘来看,关中是华夏古文明最重要的发化祥地之一。这里有百万年前的蓝田人和数十万年前的大荔人,有读仰韶(sháo)文化(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典型代表一半坡文化。 西安半坡、临潼姜寨和宝鸡斗鸡台等地是我国原始农业的发祥地,形成了最早的农耕、房屋建筑、织布、制陶等生产技术。在关中,还出现了最早的文字符号。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黄帝的盛人原集在一起居佳的地方)和陵墓也都在关中地区。关中是宁族居地愧的中华文明的摇篮。
关中自古被誉为形胜之地。《史记》记载,关中地区土天,河流纵横,气候温和,物阜(fù,多)民丰,加上易守欢难攻,可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从周、秦开始,关中地区就县人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经济上,关中地区人口众多、生产发达、物产丰富,人们衣食无忧。地势上,关中处于黄河中游对关东用兵顺流而下,势如破竹;它又在四关之中,易守难攻这不仅有助于秦灭东方六国,完成统一大业,而且成为汉高祖刘邦建立汉王朝的一大有利条件。唐代更是在这里把封建社会的发展推到了顶峰。周、秦、汉、唐相继在关中中部的丰、镐(hào)、咸阳、长安建都,正是看中了关中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优势。
唐朝之后,由于政治中心的转移和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关中的生态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经济发展相对缓慢。
新中国成立后,关中地区走进发展的新时代,成为国家重商洛要的工业基地和粮食生产基地,教育科技也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改革开放以来,关中社会经济迅猛发展, 取得了巨大的成就。2009年,国务院正式批准了 《关中一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 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 关中地区将又一 次踏上发展的快车道。
函谷关函谷关,位于河南省灵宝市北15千米处,紧靠黄河岸边。因关在峡谷中,深险如函(装东西的封套)而得名。函谷关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是我国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是东去洛阳、西达长安的咽喉,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函谷关不但是一-处军事重地,也是古代中原腹地与西北地区分化、经济交流的要道。
函谷关遗址
大散关大散关亦称散关,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南大散岭,为周朝散国之关隘故名散关。这里山势险峻,层峦叠崎因其控制南北交通要冲、川陕咽喉”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据史料统计,大散关曾发生战役70余次。楚汉相争时,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就从这里经过。三国时曹操西征张鲁,亦经由此地。
大散关遗址
武关武关,位于陕西省丹凤县东南35千米处,历史悠久,远在春秋时即已建立设置,命名“少习关”,战国时改为“武关”。汉唐时期,它是京都长安东南的雄关要塞。武关关城建筑在峡谷间的一块高地上, 北依少习山,南临武关河,依山傍水,雄伟险绝。
萧关
萧关,为古代西北边境著名关隘。秦汉帝王出巡,汉唐文人出寒,都与萧关有缘。关于萧关的方位尚存争议,大体位置应在宁夏固原县东南」萧关不是一个独立的关塞,而是一个构筑完整的立体防御体系。萧关古道还是丝绸之路的一部分,对于院右(iong you,陕西、甘肃的界山一说山以西的地方) 人民安居乐业、发展经济、交流文化、繁荣商贸、方便交通皆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Hash:b9fc06d65429eb326093eb673c1e3d0514cb5c76
声明:此文由 西安研学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