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军事地理及重要古关隘军事分析(十三)

佛刘清漳两岸昨天

[前言]本文共分为四大部分:1.中国古代军事地理概述;2.中国历代新兴王朝从西向东、从北向南进行战争统一的历史;3.中国历代新兴王朝,从西向东、由北向南进行战争统一的原因分析;4.中国重要古关隘军事分析。由于能力有限,水平不高,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和认知力有未逮,错误和不足定在所难免,恭请各位方家批评指正,本人不胜感谢!

(三)古代关隘概述

关隘概述

(全国主要关隘分布图)

关(關),形声字,从门,门内有闩,其本义是门闩。主要指“闭合”“关口”等意思。《墨子•备城门》:“门植关必环锢。”引申为关门。晋陶潜《归去来兮辞》:“门虽设而常关。”由关门的关,引申为关口。

隘,形声兼会意字。本意是狭窄、狭小,《古诗十九首》:“相逢狭路间,道隘不容车。”《诗经大雅•生民》:“诞置之隘巷,牛间腓字之。”引申指险要处,《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晋•左思《蜀都赋》:“一人守隘,万夫莫向。”因此,关隘是指险要的关口,是在交通要道或重要津渡设立的防务设施,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军事防御和控制交通,也是征收赋税的重要设施。

2.关隘的兴衰与变迁

关隘设置的历史源远流长,周代时就已经在国境、交通要道及城门设关,并配备有专门掌关的官员。国家设关的最初目的是为了通商旅,征赋税,并没有与险要、军事、战争等结合起来,后来随着战争的频繁及规模的不断扩大,关才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和功能,成为了抵御敌人的重要设施,关隘的大量设置,始于战争频发生的春秋战国时代,从这一方面来讲,关隘即是战争的产物,同时又因为战争的不断发生和发展才得以更加完善。

春秋战国时期的关隘最著名的莫过于令伍子胥一夜白头的昭关了。战国时除了著名的“天下九塞”外,还有其他的一些重要关隘,如楚国东设有符离塞、西设有扦关、西南设有厉塞、南设有无假关。

秦汉时期,关中地区东设函谷关、西设散关、南设武关、北设萧关,号称秦汉四塞。汉代在西北北部设立了玉门关阳关、五阮关、天井关壶关等重要关隘。东汉定都洛阳后,在京城的四周设置了虎牢关函谷关、伊阙关、孟津关。至唐代,各州郡府县,修筑了许多关隘,据统计全国共有166处关隘。

北宋时,在北部的边境线上设置了淤口关、益津关、瓦桥关、岐沟关和高阳关。

明朝始创天子守国门,特别注重关隘的设置和维护,因此明代是关隘修筑的高峰期,最著名的例子是山海关居庸关。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大部分关隘大都是这一时期修筑或重新维修的,基本形成了我们目前所看到的全国关隘的结构和布局。

清朝倡导以德治天下,边关稳因,海晏河清,康乾盛世时,大量拆毁关隘。清后期国势衰弱,为防止太平天国及捻军起义,才开始注重关隘的维修和修筑,如同治年间重新修筑了雁门关

千年风雨,沧海桑田,有的关隘虽然名称一样,但位置却发生了变化,如函谷关、玉门关及萧关等;有的关隘虽然位置没有变化,但名称却在不断地变化,如紫荆关,东汉时称五阮关,北魏时称子庄关,宋代称金陂关;有的关隘虽然名称和位置没有变化,但角色和功能发生了变化,如嘉峪关,在明代既是边关、是抵御外敌入侵的重要关隘,又是进行边境贸易的重要之处。到了清代,嘉峪关成为了内地关隘,防御功能基本消失了,成为了征收赋税、检查往来客商及贸易的重要关卡。

3.关隘特点

通过对中国古代重要古关隘、津渡的考察和了解,关隘一般有以下特点:

①凭险而立:自古以来,所有的关隘、津渡无一不是凭借山势、水势,依险而立,所处位置莫不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之地。

②具备一定的基础设施:一般的关隘都建有城楼,大型的关隘一般建有关城,其配套设施往往有主楼、偏楼,中城、外城等,并逐渐发展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城镇。

③交通与军事想结合:关隘、津渡所处之地无一不是交通要冲,关隘设立的最初目的是为了稽查犯人、贸易交往、征收赋税,随着战争的发生和发展,关隘又成了兵家必争之地,形成了无关不守、无关不兵的局面,关隘的重要性也日益突显。

④多分布于北方和边境地区:关隘的分布地区以北方居多,即今日陕西山西河北等地居多。江浙、广东广西等地相对较少。其次是边境地区较多,如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宁夏甘肃四川云南贵州等地较多。

⑤与政治密不可分:关隘的重要功能是用于抵制和防守,秦汉时的咸阳长安;东都洛阳;宋都开封;元明清三代时的北京,可以说在京师的四周无一不是关隘众多、雄关漫道。

4.关隘的类型

①内关:所谓内关,是以我们今天的地理概念而讲的,是指处于我国境内内地的关隘而言的。在我国古代,诸侯林立,大小国并存,某关隘对某国来讲是边关,在今天来讲,就成了我国的一个内关。因此本文所讲的内关、边关均以我国今天的疆域概念来划分。

②边关:边关是相对于内关而言的,即边疆地区的关隘。由于时代的发展,边疆历史沿革的不同,边防关隘的确定差异就很大,按照业内公认的说法,一般以古长城为界,把沿古长城一线的关隘称为边关。如阳关、玉门关、嘉峪关、山海关居庸关等。

③津关:津关是指江河上的关隘要冲。在古代的江河之上,常设有津要,发挥着与陆地关隘相同的功用。毋庸质疑,津关以南方居多。

海关:海关是指中国古代去海外的海上关隘。海关的功能一是征税,二是稽查进出海关的行人。

(二)华北、华东地区的关隘

山海关

山海关又称榆关、渝关、临闾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15公里处,是明长城东部关隘之一,素有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东有山海关、中有镇北台、西有嘉峪关)、“天下第一关”“边郡之咽喉,京师之保障”之称,与万里之外的嘉峪关遥相呼应,闻名天下。

山海关的城池,周长约4千米,整个城池与长城相连,以城为关。全城有四座主要城门,并有多种古代的防御建筑,是一座防御体系比较完整的城关,以威武雄壮的“天下第一关”箭楼为主体,辅以靖边楼、临闾楼、牧营楼、威远堂、瓮城,东罗城等建筑。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筑城建关设卫,因其依山襟海,故名山海关。山海关位于明长城东端,是明长城唯一与大海相交汇的地方。向北是辽西走廊西段,地势险要,为古碣石所在地,所以史家又称其为"碣石道"。关城北燕山,南连渤海,冀辽在此分界。

山海关是关内关外的分界线,是明朝京师的重要屏障。明宣德年间曾在此特设兵部分司署,为明兵部的唯一分设机构,具有独特的军事与政治价值。自其设立至明朝覆灭,二百多年间,共有九十位兵部分司主事在此任职。

山海关距离北京大约280公里,而且两地之间的地形以利于骑兵冲杀的平原为主。正因为山海关的特殊地理位置,关乎明王朝京师的安全,所以,从明朝中后期开始,山海关逐渐赢得了“天下第一关”的称号。这不仅指山海关地处万里长城最东端,更表明了它扼守辽西走廊、护卫华北平原的重要价值。山海关及其建筑在明朝为防止东北女真族的崛起和元朝的残余势力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隋开皇三年(583年),筑渝关关城。唐贞观十九年(645年),唐太宗征高句丽,自临渝还。五代后梁乾化年间,渝关为契丹所取,薛居正指出:“渝关三面皆海,北连陆。自渝关北至进牛口,旧置八防御兵,募士兵守之,契丹不敢轻入。及晋王李存勖取幽州,使周德威为节度使,德威恃勇,不修边备,遂失渝关之险。契丹刍牧于营、平二州间,大为边患。”宋宣和末年,渝关为女真所得。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中山王徐达奉命修永平、界岭等关,带兵到此地,以古渝关非控扼之要,于古渝关东六十里移建山海关。

山海关长城历经洪武、成化、嘉靖、万历、天启、崇祯六朝修筑,耗用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前后用二百六十三年时间,建成了七城连环,万里长城一线穿的军事城防系统。

明末李自成与吴三桂在此激战。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山海关。民国十一年(1922年)夏,直、奉军阀大战于石河西岸,1924年秋再战于山海关外的关家坟、威远城、姜女庙一带。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日寇占领山海关。1945年9月,八路军冀热辽部队配合苏联红军攻占并解放了山海关城。194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了山海关保卫战。

山海关

黄洪宪

长城古堞俯沧瀛,百二河山拥上京。

银海仙槎来汉使,玉关秋草戍秦兵。

星临尾部双龙合,月照平沙万马明。

闻道辽阳飞羽急,书生急欲请长缨。

重登山海关城楼

孙承宗

甲胄诗篇少,乾坤戎马多。

幻仍看海市,壮拟挽天河

塞上人先老,山头月奈何。

群雄骄语曰,一剑几经过。

宿山海关

函可

重关犹未度,破衲早生寒。

大海依然险,危峦空白攒。

乡书万里绝,鼓角五更寒。

敢望能生入,回头仔细看。

山海关

魏源

严城当子夜,百道起边声。

岛屿天风起,如闻鸭绿兵。

塞上曲 送王元美

李攀龙

燕山寒影落高秋,北折榆关大海流。

马上白云随汉使,不知何处不堪愁。

出榆关

戚继光

前驱皆大将,列阵尽元戎。

夜出榆关外,朝看朔漠空。

山海关

纳兰性德

雄关阻塞戴灵鳌,控制卢龙胜百牢。

山界万重横翠黛,海当三面涌银涛。

哀笳带月传声切,早雁迎秋度影高。

旧是六师开险处,待陪巡幸扈星旌。

(2020.7.5-11.11)

附录:

参考书目

1.李楠编著.中国古代关隘.中国商业出版社.2015

2.何力编著.正在消失的中国古文明古道古关隘.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2

3.顾祖禹著.读史方舆纪要.中华书局.2008

4.裴松之著.三国志.中华书局.2012

5.亚瑟•亨•史密斯著﹒李明良译﹒中国人的性格﹒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6.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2011

7.许倬云著﹒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上海文艺出版社,2006

8.班固著.后汉书.中华书局.2010

9.17.伯兰特•罗素著﹒戴玉庆译﹒罗素自选文集﹒商务印书馆,2006

10.沈德潜著.古诗源.中华书局.1978

11.计六奇著.明季北略.中华书局.1984

光明涉县人。

清漳两岸编辑团队

顾问:谈歌

主编:佛刘

编辑:曾澍致 巴蜀布衣 赵老师

驻站作家(排名不分先后):

陈自鹏 温江水 温健康 李晓玲 窦光明 李亮 孙琳 江志强 赵经纬 李光清 常忠魁 李新县 韩冬红 吕国防

驻站摄影师:赵建永

请附上作者简介、照片、电话、微信、通信地址。照片请制作成100K左右,以附件发送,千万不要粘贴在word 文件中,也不要直接粘贴在邮件中。7天内没发出又没接到回复的稿件请另投。

【窦光明专栏】把根留住

Hash:9335aef324d96cfdcde9dad2fa1d5807dc202aa7

声明:此文由 清漳两岸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