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信仰找到归属 宁夏是中国有名的回族聚居地,宁夏伊斯兰文化

让信仰找到归属 宁夏中国有名的回族聚居地。在南部固原吴忠一带,男人都戴着小圆帽,女人则用长巾蒙住脸,尖顶穹盖的清真寺随处可见。

尽管他们身处半干旱之地,却十分爱好洁净。他们就是富有伊斯兰信仰的、独具风情的回族人。 回族与伊斯兰教密不可分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回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回族人有共同的宗教信仰——伊斯兰教。

宁夏之所以成为回族聚居之地,是由于这里地处东西方交流之枢纽地带,十分便于伊斯兰教的传播和进入。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入,揭开了中国回族历史的第一页,对于中国回族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回族形成历史在宁夏源远流长,最早可上溯至唐代初期。

伊斯兰最初在中国的传教,是由唐初时期来华的穆斯林商人以通商的形式完成的。唐朝初年,都城长安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穆斯林商人的身影。

由于这时来华的多为商人,所以他们多居留在交通沿线的商业中心。如唐朝首都长安和内地城市洛阳开封;沿海港广州泉州杭州扬州等地。这部分被称为“蕃客”的穆斯林与当地汉人通婚,繁衍成“土生蕃客”、“四世蕃客”、“五世蕃客”……构成了早期的“回回先民”。

这些回回先民为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以至对回回民族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由于汉代丝绸之路的开通,宁夏地处丝绸之路要冲,来往于中原西域的各国商人,不绝于道,其中大食人、波斯人及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占有很大的比重。

7世纪中叶,由于阿拉伯哈里发帝国的向东扩张,使伊朗、中亚地区讲伊朗语的人逐渐改奉伊斯兰教。讲伊朗语的穆斯林也被视为阿拉伯人,他们在唐代文献上被统称为“大食国人”。《旧唐书·大食传》中载,“永徽二年始遣使来贡。

自云有国已三十四年,历三主”。 古丝绸之路十分漫长,为了经商方便,他们中有部分长期在宁夏留居下来,成为这里最早的一批回族先民。据史载,唐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爆发,有大食、回纥出兵助唐平叛。叛乱平息后,其中的一些大食人、回纥人留居此地,成为另一批回族先民。北宋西夏时期,大食及西域诸国的“回回”贡使、商人非常活跃。

元朝时期,由于元统治者蔑视汉人,成为西域回族人大量进入中国的时期。那时,元朝廷曾签发大批中亚、阿拉伯、波斯的军士、工匠、商人进住宁夏。西夏地区的蒙古宗王阿难答及其所率的15万部众之大半皈依伊斯兰教,进一步壮大了该区域的穆斯林队伍。

《明史·西域传》载:“元时回回遍天下。”可见,回族人及其宗教是在元朝得到发展壮大的。13世纪末,包括宁夏在内的西北地区成了我国回族最大的聚居地区,并逐渐形成了“大分散、小集中”的地域特点。修建于明代嘉靖年间的永宁县纳家户清真大寺,就是当时回族人丁兴旺、经济发达的真实反映。在清代前期,宁夏回族已有相当规模,乾隆四十六年(1781),“宁夏至平凉千余里,尽系回庄”。到了近代,宁夏回族大部分集中在固原、吴忠等地区。 回回人都是穆斯林信徒,他们在宁夏这个地方早已扎下了根,找到了精神的归属。

凡有回族聚居的村镇,都建有清真寺,有的还不止一座。著名的教堂包括同心清真大寺永宁纳家户清真大寺、银川南关清真寺、银川中大寺、固原上殿坊清真寺、银川大寺等。同时,在回族地区可见带有苏菲主义色彩的道堂或拱北,它们是苏菲派教众们的宗教活动场所。 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回族人既引进了阿拉伯世界的伊斯兰文化,也逐渐形成了宁夏回族自治区独具特色的回族风情。

Hash:76b28f9ad2d5ce68137b2f66b745f74ca2015fc0

声明:此文由 去西部旅行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