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开地名密码,解读千年永宁,勾起几多乡愁——黄城地名亘古今

■夏吟

地名,不是一个简单的名字或称呼,三两字中,意蕴万千。透过地名,我们能感受到一个地方的地理历史文学民俗等各个方面所展现出的博大精深的文化。让我们沿着官河古道沿线地名的轨迹,解开地名密码,解读千年永宁,唤起根植于我们心中的乡土情怀。

古道沿线的唐宋坊巷

唐上元年间,在永宁江南岸的温黄平原上,筑起了一道土城墙,这是黄岩最早的城墙。宋代被大水冲毁,后知县范仲温主持重筑泥心石面墙。明代,城墙又一次毁于倭寇,知县汪汝达自愿减少俸禄用以修筑城墙,并开了五座城门,冠以镇海、应秀、迎熏、液金、拱辰五个吉祥的名字。城墙外有东官河、南官河、永宁江、西江、金带河环绕,城墙内街巷河网纵横交错,构成典型的江南乡城镇风格。

嘉定年间黄岩县治图

唐宋时期,居住区大多称“坊”,也有部分俗呼街巷;商业区则称为“市”。古代城区坊市名大多与地理环境和氏族徙居等因素有关,许多是以名人居住或朝廷御赐的牌坊得名。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县令范世文在邑城建清镇、钦贤、仁风、新罗四坊,是志书记载的城内最早的坊名。至嘉定十年(1217),县令陈梦建又先后建起梯云、庆善、丛桂、景贤、孝行、教善等十七个坊。一个个坊名向我们透露出,这是一个崇文尚贤、充满人文气息的江南小城镇。打开黄岩老城区地图,一个个有着深厚文化内涵的街巷坊名呼之欲出。

清镇坊,即行书巷,原位于现在的西城街道。因巷中原八角井,曾称“八角井巷”。又因有善行书的进士居此,俗呼行书巷。黄岩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历代书画名人辈出。宋谢克家,元陈立善父子,明曾铣、黄绾,清喻长霖、朱劼成等,他们文武兼修,既能挥毫泼墨,又有家国情怀。因此,有好几条坊巷直接以书法字体命名。梯云坊,位于今东城街道,亦以杨似云、叶应辅两人中进士得名。杨似云善草书,叶应辅善行书,故又名草行巷,今称草巷。

钦贤坊,宋熙宁中因有徐姓贤良之士居之,故名,后名钦贤巷。孝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美德之一。黄岩民风淳朴,历代涌现出许多重义尚贤之士。不仅有志书记载了他们的贤孝事迹,还以坊巷地名的形式使他们的事迹得以流传千古。著名的孝子如北宋进士杜垂象的孙子杜谊,余元卿、郭琮等。孝行坊,今寺后巷,就是因郭琮的孝行得名。南宋大儒徐中行的儿子徐庭筠,也是有名的孝子,朱熹诗赞徐氏父子“道学传千古,东瓯说二徐”。

仁风坊,位于今东城街道,以古代官方设置的驿站仁风驿而得名。仁风驿原名永宁驿,南宋乾道三年(1167)改仁风驿,明洪武年间易名丹崖驿。又因有澄江馆,俗呼馆驿巷。明代进士符验居于此,他为官有德政,人称“符青菜”。

新罗坊,位于今柏树巷。五代时新罗国人居之,故名。唐末五代,兼并战争频仍,吴越国钱镠明智地选择保境安民,施行发展经济政策,努力开拓海上交通商贸。黄岩是吴越国对新罗国通商的主要基地之一,新罗商人在县衙东设立新罗会所。宋熙宁九年,范仲温子范世文建新罗坊。今巷内尚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清代徐昌积宅,其宅院为城内现存规模较大的三透九明堂建筑

景贤坊,因理学名人林鼐、林鼒兄弟俩居此得名。林鼐,南宋进士,与其弟林鼒同为朱熹门人、台州大儒。宋代儒学永嘉学派的代表人物、浙东学派的集大成者叶适,少年时随父在温州、黄岩间颠沛,也曾在这里住过,和林鼐、林鼒兄弟俩结为好友。林鼐死后,叶适为其写墓志铭。景贤坊又名道义巷(淘泥巷),据传清廷入主中原时,强迫汉民剃发易服,黄岩一批士人不肯剃发,在这里群体跳入中支河,以示抗衡,巷以此名。道义巷今改名青年路,以1958年青年突击队为修路主力而名。

明清以后的街巷人家

明清以降,随着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许多商业店铺沿街而建,坊市逐渐被街巷取代。南北走向的大街(今劳路)、天长街和东西走向的道义巷(今青年路)、横街以及东禅巷、司厅巷、直下街这些经纬线,成就了黄岩“三十六街七十二巷”之美名。

上街,因地处五洞桥之西(西为上)而名,古称“西桥”。古代许多豪门大族居住在此,有宋皇室赵氏家族、西桥王氏、西桥蔡氏等。一代名儒应恕、被崇祯皇帝赐额“清介第一”的吴执御,亦居西桥。清末著名学者陈瑞畴也居于此,他是王棻的五大弟子之一,举人,曾任教九峰书院与清献书院。他的宅院门联曰:“学礼学诗门第,半村半郭人家。”很好地诠释了他的真实人生。

肇泽池巷,位于西城街道,巷以池得名,古称赵宅池。据传,这一带宋、元时是中原南迁的宗室赵氏家族开发的居住地之一。赵氏一族中进士达多人,使黄岩人文历史在南宋时达到鼎盛辉煌。赵师渊、赵师雍等人都是朱熹门人,赵氏和朱熹还是儿女亲家,赵师夏娶朱熹长孙女为妻。至明代,赵家衰落,西桥蔡氏迁居这一带。蔡氏一族出了多个进士和知府,蔡氏宗祠建于池南侧,迄今还有遗存。清代,蔡氏家族衰落外迁,宅院卖与江家。江氏扩建宅院,并改门前的赵宅池为肇泽池,开启了江家繁衍兴盛的模式。江家兄弟一门忠烈,肇泽池原建有“兄弟忠烈坊”。中营外委江腾蛟,在鸦片战争定海保卫战中战死沙场。其弟江潜蛟,黄岩镇标下中营千总,在清同治三年剿匪时殉国,赠云骑尉世职。江腾蛟子江若幹,举人,曾任龙岩知州。江潜蛟子江若樑,举人,袭世职。“旧时王谢堂前燕”,春来秋去,不知主人频繁替换。透过池塘宅院名字的变更,我们看到了往日朝代兴衰,庭院易主。江若干宅迄今保存完好,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陈瑞畴故居旧貌 叶晨曦 摄

城区地名的命名特征

天长南路旧景

黄岩古城,地名的出处可谓是丰富多彩,有的以文雅取胜,有的因俚俗可爱,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以自然地理实体命名。襟山带水的自然地理环境,使得境内许多地名都离不开山脉、河流等自然地理实体,如方山居、九峰新村、钟山新村、印山路等皆以山得名,西江新村、双江小区、金带路等均因河流得名。

以姓氏或地理位置加始迁祖姓氏命名。由于古代多战乱,黄岩交通闭塞,相对来说偏安一隅,历史上经历了晋室东迁、五代时自闽赣徙族而来、宋室南渡等几次大的人口迁徙。方位加聚族姓氏的命名方法,充满了历史人文气息。如毛弄头里,因毛姓聚居得名;汤家里,因汤氏族居名。

以集市贸易命名。黄岩历史悠久,先民们逐水而居,活跃在永宁江两岸,历有经商传统。除了新罗坊,早在宋《嘉定赤城志》中就有天长市、大井头市等集市记载。老牛场头,位于山亭街北侧。清末民初时,黄岩牛市闻名,湖州嘉兴宁波等地均有人到此贩牛。

以祥瑞、希冀或充满幻想、诙谐幽默的民间故事传说命名。此类命名,往往表达了人们的良好愿望和精神寄托。永宁街,以古永宁县得名,寓意永远安宁。荔枝街,本是一条寻常小巷,因有蔡缸爿修荔枝街的民间故事闻名遐迩。斗鸡巷,传说古时有蜈蚣长如扁担,经常伤害民众,于是镌雕石鸡镇之,故名。

以民间神庙、祭祀场所命名。黄岩的宗教文化源远流长,早在三国吴赤乌年间就有了寺庙和宫观。寺庙、宫观既是人们宗教信仰的皈依之地,又是历史文化的汇聚之所。城西的定光观,是县城见于史志最早的道教宫观。西街,古称拱秀坊,以定光观有赤光改名翔光坊。西街南侧的鸣钟巷和振鼓巷,均因古代定光观置钟鼓之地而得名。西街北侧的后巷,因位于定光观之后而得名。当代中科院院士、“北斗卫星创始人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陈芳允为后巷人。

水利交通设施、人工建筑命名。古城水环城,城绕水,房前屋后,小河流淌,明月橹声灯影,极富江南水乡情韵。桥梁是城中百姓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众多以桥为名的地名应运而生,如东禅桥、三板桥、南浮桥里等。

以物产和花木命名。黄岩自古盛产蜜橘,乳柑唐代即列为贡品。体现橘文化特色,以橘命名的地名有桔乡、桔源、桔洲等;以花木命名的地名遍布城区各地,梅园、迎春、海棠等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高尚的精神追求。

随着城市的发展,有些地名历经千年传承至今,有些已在历史长河中流失。但这些勾起人们几多乡愁的名字,早已镌刻进我们的心中,像一盏盏明灯,指引着我们回家的路。

转自:今日黄岩

Hash:179b3a49e8e963d4f7aff3cd8327647d727196c3

声明:此文由 黄岩南城街道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