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华,还藏着一处文物保护点?
藏着一处文物保护点
它是红色地标
也是光华大学现存唯一遗址
这个红色打卡地你猜到了吗?
这背后又有什么故事呢?
跟着小编来“阅读”老建筑
……
建 筑 简 介
标签:藏在东华大学校园里的“文物保护点”
地点:东华大学校友之家(延安西路1882号)
建筑风格:中式建筑
建筑承载大事记:1925 年“五卅”惨案后,圣约翰大学校长卜舫济强行阻止学生组织声援斗争,6月3日发生爱国学生“离校”事件,学生家长王省三、许秋帆、张寿镛等捐地捐钱另建大学,取名光华大学,1926年9月迁入新校址。占地面积60亩,后发展为100余亩,建筑面积约1万余平方米,除教学楼外,还建有独立的礼堂、科学馆等。“淞沪战争”中校舍大多被毁,仅剩约286平方米的一间平房。现为东华大学校址。
(长宁区文物保护点——光华大学遗址)
东华大学校友之家作为光华大学现存唯一的遗址,是校园里历史最悠久的建筑。光华大学这所声名鹊起的著名学府,如今仅剩下一间约286㎡的平房,见证着往昔办学的辉煌盛景。
光华大学现存唯一遗址(改造前历史照片)
(圣约翰大学六三事件现场)
1925年“五卅”惨案后,圣约翰大学校长卜舫济强行阻止学生组织声援斗争。6月3日,553名学生和19名华裔教师愤然离校,筹谋收回教育权,创办一所中国人自己经办的大学。
1925年9月开学时租借霞飞路(现淮海中路)时的校址
然而上海寸土寸金,创办新校谈何容易。艰难困顿之际,学生王华照家长王省三捐出自家大西路(现延安西路)百亩地块作为新校用地,许体钢的父亲许秋帆捐赠5000元,张悦联的父亲、沪海道尹张寿镛捐赠3000元作为办学经费后,又向社会发行建筑公债、赴南洋募捐筹集几十万元作为创校经费,就这样仅花了1个月时间就成立了光华大学。
1925年9月开学,大学及中学部共收离校学生和新生970余人,课程编制均参照国内著名大学建设,如此规模和速度堪称学界奇迹。
(光华大学大西路校址模型)
(1926年落成的大西路校门 张龙 摄)
1926年9月迁入新校址,校区占地面积60亩,后发展为100余亩,建筑面积约1万余平方米。
1937年8月13日,“淞沪抗战”爆发,11月中旬光华大学大西路校舍沦为战区,惨遭日军炮火焚毁,按1946年币值计算总计损失达30亿元。
(光华大学校门)
(华东纺织工学院1951年的校门)
1947年,私立上海纺织工业专科学校搬迁至此旧址办学,后经院系调整,1951年,华东纺织工学院(东华大学前身)在该址成立。
(该建筑当时曾作为实验室使用)
这间平房一度作为东华大学的实验室使用,有校友回忆说,上世纪五十年代,在这座房子里做“静电纺纱”试验和研究,为新中国纺织工业的发展作贡献。后来随着学校教学实际的调整,这间平房处于闲置。2011年东华大学建校60周年之际,在机制79级校友及由机制79级何志平任董事长的中国华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的共同捐资下,修建校友之家,这间平房又承载了新的功能,焕发出新的光彩。
(东华大学校友之家)
(校友之家内布置的来自校友的心意)
北京、苏州、常州、甘肃等地校友会,杭州、西藏、安徽各地校友,六九、七〇、九二、九七等届校友们赠送的字画、挂毯装饰等,在这并不算大的一方天地里精心摆放,随处可见校友对母校的拳拳之心。69届校友李振中感慨道:“ 光华的建校历史遗迹,承载着中华民族反击外来侵略的史实和精神,我们东华人将努力弘扬和继承。”
在党领导的五卅运动中,光华大学诞生并烙上鲜明的爱国主义印记,成为弘扬民族自尊、躬行教育救国的象征。可见,光华大学在跻身堪称“民族脊梁”的一流学府时,也融入了红色基因。如今我们的国家,早已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方校址,再也没有了硝烟弥漫、动荡不安,取而代之的是母校与学子之间深深的牵挂和羁绊。
这一方土地上的“光华精神”
值得我辈铭记和学习
未来,精彩的故事
等着我们书写,加油!
来源:东华大学校友会
综合自新民晚报、上海长宁官微等
责编:陈新星
Hash:c5f5c58e954cb7f417d6ca0745f7f3503a4f3f4e
声明:此文由 锦绣东华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