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平县:美丽乡村遍地开 山里山外产业兴
文/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石含开
自2013年起,黎平县开始建设美丽乡村,截止日前,全县已有258个村落成功创建美丽乡村。美丽乡村的建设,不仅改变“脏乱差”面貌美化乡村环境,还因特色产业、乡企助力让农民增收致富,给农村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
优美环境暖心田
德凤街道构洞村2017年被评为黔东南州级生态示范村,自开始加大美丽乡村建设以来,村容寨貌让人刮目相看。
6月6日,记者走进构洞侗寨,还未进村,便被周边一条长约1.3公里的蜿蜒水泥道路所吸引,道路两旁绿树成荫、挺拔林立。走近寨子,经过一座约30米的石拱桥后,侗族特色的吊脚楼屋舍俨然可见,村道巷道干净平坦,几十盏路灯整齐划一、格外抢镜,清澈见底的溪流从村口缓缓流过,倒映着美丽青山、古老花桥,构洞村旧貌变新颜,环境的优美温暖心田。
“以前是泥巴路,下雨就积满水,走都难走,脏兮兮的,现在不管落雪还是飘雨,都好走。”说起村子的变化,村民潘大娘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
“村里路好走了,又有路灯,在花桥上乘凉,住着蛮舒服。”村民陆阿姨告诉记者,老家环境好、空气好、邻里乡亲又和谐,因此不想进城和子女一起生活。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许多村民对美丽乡村建设表示强烈支持。自建设美丽乡村后,不少外出打工的村民选择回村创业、建新房。
“村里环境好了,道路硬化好了,比城里舒服多。”常年在深圳务工的村民陆喜甚是开心,他前年盖好了新房,接下来准备在家里发展稻田养鱼,带领家乡父老乡亲发展致富。
“除了财政资金支持,村里的村民们也积极捐资建设村里各种基础设施,如花桥、鼓楼、古井等。”据村主任石宏帮介绍,2016年该村道路已全部实现硬化,村村寨寨的道路上都安装了路灯,并建有垃圾焚烧池、活动室、停车场等。下一步要丰富乡村文化内涵、保护传统村落,同时发展特色产业、打造乡村旅游。
特色产业助增收
美丽乡村建设,发展乡村旅游,用特色产业及习俗“造血”助农增收。
6月7日,记者在永从镇三龙侗寨采访了解到,九龙、中寨、罗寨三个村落组成的三龙侗寨如今,罗寨搞林下经济生产,在水果树下喂养鸡、鸭、鹅等;中寨发展花卉种植产业,种植荷花、梨花等10多种品种,种植面积也逐年增加;九龙家家户户种植钩藤,钩藤年产量每户可卖到5000元块左右;整个三龙侗寨发展侗族大歌传习、侗族民间刺绣,传统村落摇身变成旅游乡村,村民每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近1万元。
“这个蛋叫龙旺蛋,大概意思是希望我们三龙各方面都兴旺发达。”负责人吴平香指着刚从养殖场带来的鸡蛋介绍说,龙旺蛋是三龙侗寨特产,也是黎平县的名蛋。自2012年带头成立合作社建立养殖场后,发展势头越来越好,龙旺蛋业养殖场也成为黎平县最大的蛋鸡规范化养殖场。日前养殖场的蛋鸡存栏有4.5万羽,日产蛋4万枚以上,年产值达306万元,实现利润56万元,带动贫困户20户50余人脱贫。
传统古村落三龙侗寨
产业是基础,发展是关键。三龙还走出了一条“刺绣文化产业带动大产业”的发展新模式,使手工刺绣成为助农增收的特色产业之一。2015年始,县妇联在当地组织开展“锦绣计划”妇女手工刺绣培训后,附近四方八里的近百名精准扶贫户家庭妇女因刺绣实现了增收。
“我们这里的妇女各个会刺绣,我绣一条腰带就能卖四五百块钱,一套服装可以卖几千块钱。”中罗村妇女吴发妹每年通过手工刺绣,为家里带来可观收入。
作为侗族大歌发祥地之一,三龙侗寨至今保存着侗歌、侗戏、侗款、侗族建筑等十余项文化遗产,成为周边县区远近闻名的“歌窝”。虽地处偏远山区,但当地2013年就被评为中国传统村落,2015年已实现村公路硬化。借助黎平“百里侗寨”旅游发展契机,如今,三龙侗寨每年还开展四耶歌会、关秧门、侗族大歌节等活动传承民族文化,吸引不少游客慕名前往。
企业入驻促发展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除了当地政府及部门支持外,各大企业的纷纷入驻,也促进了当地村民就近就业、共谋发展,助农村经济腾飞发展。
2015年以来,每逢瓜果成熟时,中潮镇“七彩田园”生态观光农业园总是人山人海。经营田园的负责人吴长霖告诉记者,七彩田园日前种植葡萄面积50多亩、草莓50多亩、西瓜100多亩,其中草莓一直供不应求,年产值达120余万元,解决当地村民就业30余人,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132户。
七彩田园葡萄长廊
“土地大都是租用村民的,工人也是村里的农户。”吴长霖说,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这样不仅能盘活闲置土地,还能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每天有100块的工钱,还有免费午饭吃,很不错。”村民王大叔常在田园里务工,每月3000元的工资足够家里日常开销,让他十分满意。
“用3年的时间,在全镇的13个村种植西瓜,实现村产业全覆盖。”吴长霖希望,未来将七彩田园打造成为生态观光农业园,让村民收益叠加。
七彩田园附近的中潮镇廖湾村,因茶叶发展而被评为黎平县茶叶示范村。在该村的侗乡福茶业加工厂里,只见几名妇女正埋头晒茶制茶。忙着赶货的李梅花大姐在厂里工作了4年,她说每月工资平均3000元左右很满意,有了这个茶厂,忙时在到厂里就近工作,不忙的时候还能上山采茶。
“茶厂的员工和茶农多数来自本村,也有的是附近村子。”侗乡福总经理王绍礼说,3年前,参与制茶的工人仅有两三名,看到效益后很多村民都来学习制茶,现在工人也增加了不少,下一步准备扩大规模制茶厂,发展茶旅体验。
侗乡福茶厂内的制茶工人
美丽乡村建设,使黎平县村村寨寨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人居环境得到大幅提升,不仅让黎平县农村群众感受到了生活水平不断在提高,还有效助力各族村寨实现民族文化、生态农业、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如今,许多普通农村已变得干净整洁、美丽宜居,幸福生活在黎平县各村寨已成为现实。
“让群众生活得有幸福感和获得感,这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黎平县生态文明办负责人表示,贫困落后的山清水秀不是美丽乡村,只有产业兴旺才是真正的美丽乡村,美丽乡村建设永远在路上。
Hash:969dc3d7b97c7f5d1e36d1d14fd25c487b245741
声明:此文由 时速黔沿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