览城•鉴悟 | 宋朝生活美学:享受每一个小确幸,把日子过成诗!

“与盛唐相比,(宋)时代精神已不在马上,而在闺房;不在世间,而在心境……心灵的安逸享受占据首位。不是对人世的征服进取,而是从人世的逃遁退避;不是人物或人格,更不是人的活动、事业,而是人的心情意绪成了艺术和美学的主题。”

李厚泽《美的历程》

史家陈寅恪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如果可以自由选择穿越时光,很多人表示想穿越到宋朝,因为,那时的人们过着焚香、品茗、插画、挂画的高品质的诗意生活。

宋代被认为是中国传统社会中文人的黄金时代,在赵宋皇室的影响和推动下,由文化官僚、专职画师、闲散文人共同组成的宋代文人,承魏晋六朝以山水诗为先导的士大夫文化,吸收唐代禅学精义,掀起了文人画的浪潮,确立了士大夫阶层的地位,并由对绘画的审美扩大到园林、居室、器用、品鉴、收藏等领域,一改汉唐以来金银奢靡之色,追求极简之美,形成了品调高雅的造物艺术。

清明上河图

宋朝的文人除了读书之外,还可以很悠闲,可以很潇洒,安坐于竹林花障掩映下的厅堂,焚一炉香,沏一壶茶,随着悠扬的古琴声,暂时忘却尘世的烦恼。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人文气息最浓厚的时代,一如宋诗之于唐诗的区别。宋人在休闲生活之中融入了更多的政治和社会内容,将“格物致知”的精神发扬到极致,四般闲事寄托了当时士大夫阶层和文人们事业和精神追求水乳交融的境界,在积极进取和清净淡泊间找到平衡,以致中庸。

马远《踏春图》

宋人将焚香、点茶、挂画、插花称为生活四艺,四艺合一展现了宋代文人雅士的生活美学。而这些生活方式需要承载的器物——茶器、酒器、花器、香器、文房等,也都在宋朝被赋予了“雅”的品格。

宋人风雅

焚香

中国焚香的历史悠久,历代流传下来的《香谱》不计其数,但古人《香谱》记载的焚香用的香为经过“合香”方式制成的各式香丸、香球、香饼或香的散末,而非今日普遍流行的线香。

焚香

古人焚香往往是借助炭火使用香炉焚烧,而且要尽量减少烟气,让香味低回悠长,久久不散。

焚香炉

要达到这种效果需要极其繁琐小心的方式,首先要把特制的小块炭墼烧透,放在香炉中,然后用特制的细香灰把炭墼填埋起来。再在香灰中戳出些孔眼,以便炭墼能够接触到氧气,不至于因缺氧而熄灭。

在香灰上放上瓷、云母、金钱、银叶、砂片等薄而硬的“隔火”,最后将香丸、香饼放在隔火板上,借着灰下炭墼的微火烤焙,缓缓将香芬挥发出来。

隔火熏香

燃烧过程中还需要随时观火势大小,否则“香烟若烈,则香味漫然,顷刻而灭”,也算不得成功的。因此红袖添香也不是人人能够胜任的,需要对各种香料的性状、燃烧状况、温度变化都了如指掌才能够锦上添花,而非暴殄天物。

香文化到宋代发展到鼎盛,篆香和隔火熏香在贵族阶层非常流行,通过眼观、手触、鼻嗅等品香形式,对香料进行全身心的鉴赏和感悟,品香与艺术、生活完美结合。

篆香

苏轼、黄庭坚、李清照、陆游、辛弃疾,这些声名赫赫的大文豪,同时也是香文化发展的重要推动者,留下了很多咏香诗词,让后世可以一窥宋朝文人焚香的情景。

点茶

“点茶”、“点汤”这两个茗事术语最早出现在宋代,本义是指茶、汤的调制,即煎煮沏泡茶汤的技艺。点茶,是宋代流行的吃茶方式。

宋人点茶最讲究时机,水一定要烧到微沸初漾的时候冲点到茶具中才最好,水太老或太嫩都不能达到理想效果。

《文会图》宋人点茶

如果说,唐代的煎茶重于技艺,那么宋代的点茶更重于意境。为了将茶叶和水更好的交融在一起,需要打茶,所使用的工具称为“茶筅”,大部分用竹制,也有金、银、铁等较贵重的材质。

茶筅

经过茶筅用力的打击,茶水就会慢慢出现泡沫。沫饽和水纹出现的快慢是衡量茶优劣的重要标准,若沫饽洁白,且水纹晚露而不散者为上。

点茶法是中国古代茶道的代表之一,对亚洲许多国家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是对日本抹茶道影响最深。

插花

宋朝经济繁荣,文化艺术迅速发展,插花艺术也获得普及与进步,成就辉煌,举国上下插花之风亦然盛行。《洛阳牡丹记》有载:“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每到春天都要举行盛大的花会和插花比赛,热闹非凡。

牡丹

受理学影响深重的宋代,其清雅、隽秀的时代气质,反映到花卉文化中,形成了精细描绘,以花抒写理性的主流。插花不仅追求怡情娱乐,更注重理性意念。

在形式上、内涵上则倾注作者的思想,意趣及品德节操,不像唐朝那样讲究富丽堂皇的形式与排场,而注重花品、花德及寓意人伦教化的表现。

讲究构图

在构图中,讲究线条美,常以梅花、腊梅等枝条来插制,出“清”、“疏”,形成清丽疏朗而自然的风格。因而,许多文人士流为逃避现实而退隐于山水之间时,寄情于山水花草之间,以表心意。

花篮

其实,“生活四艺”,是观照内省的禅喜,是期待未来的憧憬,是对当下生活的珍惜,是对美好日子的注视。这“四艺”把日常生活提升至艺术境界,亦把艺术境界变成生活日用,且充实着人们的内在涵养与修为,实则开创了人类生活美学、生活品位的新境界。

生活四艺

中国传统美学在宋代达到顶峰,现代美学讲究极简,早在宋代,人们就追求极简。宋朝摒弃唐朝花花绿绿的风格,追求圆、方、素色、质感,提炼出朴素纯色之美,在瓷器上体现得最为极致。

宋代青瓷是宋代美学特有的典范,也是陶瓷美学的一个划时代时期,这一时期南北方各窑之间风格迥异,令后人一目了然。

青瓷

汝窑,官窑的“汁水莹润如堆脂”,钧窑像天空般湛蓝的天兰釉,龙泉青瓷的粉青,梅子青等,都巧夺天工般地引起人们对美的遐想。

汝窑山羊石榴尊

有一种说法认为北宋官窑就是汝窑,因为古老黄河多次发生水灾,考证难度大,我们姑姐不纠结这个问题。宋微宗执着朝政时,信奉道教,道学崇尚自然含蓄,淡泊质朴的审美观。

龙泉窑印花梅瓶

汝窑青瓷釉色淡青高雅,造型讲究,不以纹饰为重。其次龙泉窑,龙泉窑是继越窑发展起来的瓷窑,创烧于北宋早期,至南宋前发展,进而形成独特风格,使青釉品种达到了很高的境界,釉色青中泛黄或泛灰。

粉青釉是南宋中期开始烧制而成,稍后至元代前期,胎薄釉厚的梅子青釉烧制成功,使龙泉窑达到鼎盛。

南宋 龙泉粉青釉龙瓶

西方学者将宋朝誉为“中国绘画和陶瓷的伟大时期”,而现代发现的古代陶瓷遗址中,宋代窑址也占据了“大半江山”。宋朝瓷器整体呈现出一种极简主义美学,清素淡雅、纯净细腻。

宋朝比当代更知道什么是美,什么是生活。财经作家吴晓波说:跟汉朝比,宋朝无内乱;跟唐朝比,宋朝更繁华舒适;跟明清比,宋朝更开放平和;跟当代比,宋朝没有空调、汽车和青霉素,也没有含三聚氰胺的牛奶

如果可以选择穿越到古代,你是不是也会选择传统美学黄金时代的宋朝呢?

采编自:遇见东方

免责声明:图文皆来源于网络,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涉及侵权或对版权有所疑问,请后台联系小编,我们会尽快处理,感谢支持!

谢谢阅读,喜欢请点“赞”,分享请转发“…”

Hash:539c8a2a47bc70de80aa6101c9f73600fb104e57

声明:此文由 书香满溢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