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迹探寻丨小镇古县衙上建起的博物馆,可与苏博相媲美

美国盲人作家海伦·凯勒就曾说,“假如给我有视觉的一天,我将向过去和现在的世界匆忙瞥一眼,我想看看人类进步的奇观,那变化无穷的万古千年,这么多的年代,怎么能被压缩成一天呢?当然是通过博物馆。”

曾几何时,博物馆还是老学究们才会去的地方,即使普通人去逛逛也只是为了拍照和发圈。但如今,以故宫博物院为首的全国十几家顶尖博物馆先后活络了起来,拉开了博物馆的新时代。

关键是在青年人间也开始流行起了“博物馆热”。相对于名山古迹而言,想感受一座城市的日升月落,参观当地的博物馆反倒更好。

“徽”字拆开,便是山水人文。

说起徽州之源,不得不提及绩溪,曾经那个“ 养在深闺”待人识的绩溪博物馆,今天,就让徽徽带你一探究竟~

绩溪

徽州之源自在绩溪

绩溪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汉代称之为华阳镇,南朝梁大同元年(535年)设良(梁)安县唐朝永泰二年(766年)置绩溪县,属江南西道歙州,宋宣和三年(1121)改歙州为徽州,以绩溪有徽岭、徽溪及大徽村而名。

由此,“徽州的徽、安徽的徽,均源于绩溪之徽岭、徽溪、大徽村”之说也不胫而走。

数千年以来,绩溪与徽属其他县一起,共同经历了远古文化时期、山越文化时期、新安文化时期和徽州文化时期。

绩溪是徽州“一府六县” 之一,为徽文化的重要发源地,素有着“无徽无成镇,无绩不成街”的美誉 。

古往今来,绩溪涌现了许多名人,“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胡适、中国第一位女农学家曹诚英、“红顶商人”胡雪岩徽墨大师胡开文,明朝兵部尚书胡宗宪、“两弹一星”功勋程开甲院士等诸多人士皆出于绩溪。

故绩溪以“邑小士多,代有闻人”著称于世。

绩溪乃中国徽菜之乡、中国厨师之乡、中国徽墨之乡、中华民俗文化之乡、国家徽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北京奥运火炬传递接力城市等。

如果想要了解一座城,就要了解这座城市历史人文,而了解绩溪这座古老县城的最佳地点就是“绩溪博物馆”。

博物馆

文化之源由此可鉴

如果说,这个世界上有一处地方,能够让你在一瞬间既能见证到人类智慧的高级,也能让你遇到人类生命的渺小,那这个地方,一定是博物馆。

“博物馆”这个概念,起源于西方,公元前290年埃及亚历山大博学园中的“缪斯神庙”,被认为是西方最早的“博物馆”。

南通博物苑

博物馆在一个国家里的意义不仅是单纯的文物展示,而是承担起一个精神上的“武道场”责任,连接起本土文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后来我国博物馆之父张謇秉着“教育救国”的理念,1905年在南通创办了中国第一座公共博物馆——南通博物苑,就此开启了中国博物馆史教育的先河。

苏州博物馆

说到博物馆,暂且先说下苏州博物馆,相信很多人都曾去过苏博,它是由世界华人建筑大师贝津铭老爷子设计建成的,苏博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充满文艺范的几何形态的建筑风格,让很多人赞誉为中国最美博物馆之一。

然而在安徽有一座绩溪博物馆,可以说是一座可与苏州博物馆相媲美的博物馆。

绩溪博物馆

绩溪博物馆,占地约15亩,为安徽最大的县级博物馆。

这座博物馆的设计师也大有来头,为中国建筑设计院总建筑师、国际知名的建筑设计大师李兴钢,北京奥运会主场馆鸟巢文化中心、中国首个博物馆小镇安仁古镇都是由他设计,绩溪博物馆也可以说是他最得意的作品之一。

整个场馆结合了绩溪的地理环境、徽派建筑、聚居古村落及周边的山水风景,置身其中,绩溪的精华似乎都可以在这里领略到。

绩溪博物馆

折顶拟山留树做庭

绩溪博物馆坐落在老城区的中心地段,最初这里是历史上的古县衙和老县政府所在地,后来县政府搬迁,这里也就闲置了下来,后来决定建立一座博物馆以让更多的人了解绩溪、认识绩溪。

绩溪博物馆整体颇具徽派风格,“折顶拟山”和“留树做庭”是博物馆两个重要的设计做法。

这里保留了粉墙黛瓦,屋顶有意模仿连绵起伏的群山,与远处的山峦相呼应。

为了保留原有的树木景观,在其中穿插了多个庭院、天井和街巷,走进这里就犹如走进一座徽州古镇。

除了粉墙黛瓦外,这里还有一处钢架玻璃结构的天井。

站在天井下抬头望去,天空仿佛被那一块块的玻璃切成了一片片不同的形状,白云在玻璃上流动着,看着看着整个人都愣神了,像是盗梦空间,神秘而又新奇。

绩溪博物馆的展陈方面主要由山水之形(绩水徽山厅)、人文之神(人文绩溪厅)、商道之气(商道绩溪厅)、民俗之风(风土绩溪厅)、艺术之韵(徽韵绩溪厅)、菜肴之味(徽味绩溪厅)六个部分组成。

点面结合、由表及里的向人们展示了绩溪悠久的山水自然之魂魄和历史文化之沉淀。对于游客而言,这里无疑是了解、认识绩溪最佳的地方。

绩溪博物馆收藏有査士标《行书草堂记十二条屏》、太平天国木印、吴昌硕观所尚还读书、黄宾虹无诸台上月长明、 张善孖万竹潇潇烟雨中、胡适系列书信对联,及大量珍贵的古徽州容像、古徽州契约文书、古徽州宗族谱牒、古徽州砖木石三雕。

对于徽徽来说,最钟情的当属徽派建筑,徽派建筑以砖木石为原料,以木为构件,加上各种构架的组合,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我国古代建筑工人的技艺之高超。

在这里就展示有徽派建筑的结构,有门楼、格窗、立柱、梁托、爪柱、雀替、梁架等。

而那精美的木雕砖雕石雕更是一座徽派建筑的灵魂所在,有着“徽派三雕”之称。

尤其是那些精美的镂空浮雕和圆雕,有的镂空层次甚至多达十多层,亭台楼榭、人物走兽、花鸟虫鱼集合在一幅雕刻之中,看起来错落有致、层次分明且玲现剔透,而那人物走兽更是栩栩如生,让人不得不惊叹古人的高超技艺。

门外,万物生长,时代在此进步

门内,斗转星移,历史在此解封

时间被打破,空间在重组

......

博物馆,让我们在熟知中观映未知

Hash:4676659d432a1fe1b1e07638a2982fc95b7715cf

声明:此文由 物华徽州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