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图县:悠悠辽河水,从此入辽宁

一脉春潮逐岁月,几重秋水载沧桑。

辽河流域山川俊秀,辽河文明历史悠久。辽河,辽宁人民的母亲河,是从哪里开始哺育辽宁儿女的呢?

铁岭昌图县长发镇王子村福德店。

福德店东西辽河交汇处。刘佳华 摄

在这里,发源于河北内蒙古的西辽河与发源于吉林省的东辽河汇合为辽河干流;在这里,悠悠辽河水开始在辽宁境内奔流,滋养着这一方美丽的土地。

“辽河干流之源”。刘佳华 摄

溯流而上,站在这“辽河干流之源”旁,既有感于辽河流域历史文化的源远流长,也沉醉于眼前的碧波潋滟、绿意盎然:辽河水奔流不息,河滩植被覆盖,两岸绿树整齐排列,远处碧空如洗,偶有水鸟飞过,动静之间尽显自然之美。

这份美丽,凝结着许多人的努力。

昌图县辽河长发岸坎整治前后对比。

福德店“辽河干流之源”治理前后对比。

昌图境内辽河干流流经长发、后窑、大四家子、通江口四个镇,沿岸居民约2.6万户10.26万人。近年来,铁岭市、昌图县不断加大对辽河的保护力度,辽河昌图段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野生动物、植物种类明显增多,辽河干流生态带已经形成,辽河源地区2015年被评为“国家湿地公园”。

封育辽河滩地是治理和保护辽河的重要方式之一。昌图段辽河干流总长64.35公里,主行洪保障区面积4.3万亩,已全部退耕还河,自然恢复生态,形成了辽河保护区生态廊道。今年,在原封育基础上,增加封育面积2.65万亩,全面畅通防洪生态廊道。辽河干流昌图段河滩地植被覆盖率达到100%。

铁岭市辽河源头展示馆。资料图片

“多年以前,河水污染严重,鱼虾绝迹,两岸有的地方被种上玉米,有的地方直接裸露泥土砂石,一到刮风天,风沙很大,有时甚至看不见十米外的人。”昌图县水利事务服务中心副主任李云龙振奋地讲述着辽河的转变,“现在,我们一共对6.95万亩滩地实施封育,水质明显好了,由原来的劣五类变为常年稳定在四类,生物多样性明显恢复,鸟类越来越多,植物有近180种。”

不只是封育,在辽河治理保护工作中,昌图县共实施19项工程,共完成投资7760万元,包括福德店潜坝清淤工程、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防洪治理工程、河岸带修复与贯通工程、辽河管理路水毁修复工程、后窑镇太平山古渡口工程、辽河源景区垂钓园旅游开发项目及源头区生态综合治理项目等,并且每年对堤防及管理路等基础设施进行维修养护。通过一系列治理保护,污染物大幅减少,水环境、水生态明显改善。

福德店辽河岸边一隅。刘佳华 摄

今年,昌图县还实施“千亩花海”“ 千亩绿洲”“ 十里长廊”等河道绿化项目,累计完成河道绿化面积4475亩。其中,“十里画廊”河道绿化项目,从辽河源头到太平山古渡下游段辽河路两侧栽植了15公里的绿化苗木,共栽植馒头柳约12万棵。河道绿化项目的实施,既改善了太平山古渡周边的自然环境,也形成了一道风沙防护林。

“哪想到能建设得这么好!我现在天天来!”58岁的昌图县长发镇三合村村民赵武站在太平山古渡口,回忆起这里以前的模样,“以前,河水有无染,有臭味,死鱼漂上来,鸟也不往这飞”。辽河的变化让老赵打开了话匣子,兴之所至,他还拿出随身携带的口琴,吹奏起了《我的祖国》,一条大河波浪宽,老赵心里很舒坦。

太平山古渡口,赵武吹奏起口琴。刘佳华 摄

一旁,一身自行车骑手服装的于明伟为老赵鼓掌叫好,他是后窑镇双山村村民,今年59岁,和赵武曾是同学,沿河骑行至此,见记者们围着老赵,也过来凑凑热闹,他笑道:“环境确实变好啦!我们有一伙儿骑友,专门沿着辽河岸边骑行。”

太平山古渡口。资料图片

太平山古渡口位于昌图县后窑镇,始建于辽金时期,是辽河沿岸最古老的渡口之一。近年来,为打造辽河沿岸景观节点,昌图县实施太平山古渡口项目,并在古渡周边进行绿化美化,安排专人进行看护,维护古渡卫生环境。

太平山古渡口牌楼。刘佳华 摄

如今,古渡边已无桨声船影,却有了更多欢声笑语。住在附近的村民们,来这里散步遛弯、跳广场舞,已将这里当作“后花园”。

为加强辽河保护区的管理,明确管理职责,昌图县还制定实施了目标责任制管理考评办法以及巡护员工作制度,下发《昌图县辽河保护区管理局环境监察与综合执法网格化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形成了“网格化”长效机制,强化各项管理措施,巩固治理保护成果,保障辽河保护区生态安全、水质安全、行洪安全。

Hash:08ab3c5d4c727e1f9c3ac8c2e9ea83deb5603e28

声明:此文由 人民资讯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