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著名的摩崖石刻,爱书法的你真该去看看!
据冯云鹏《金石索》曰:“就其山而凿之,曰摩崖。”
前辈先贤对摩崖石刻的论述,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专指石刻文字;一种认为包括石刻文字和造像。
在中国,许多风景名胜区保存着重要的摩崖石刻,分布在山东、陕西、云南和福建等处;字体包括篆、隶、楷、草、行等;内容涉及范围很广,包括文学、人物生平、历史、医药和水利等方面的内容。
陕西
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位于中国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河东店镇,由褒斜道遗址、石门遗址和石门石刻组成,1961年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71年建设石门水库后原址没入水下,仅“石门十三品”等十七方摩崖石刻搬迁至汉中市博物馆内。
《石门颂》整拓
褒斜道上的石门(石门隧道)是中国最早的人工隧道,长16.5米,宽4.4米,南口高3.45米,北口高3.75米。石门内及附近有东汉至明清时期的摩崖题刻百余方,统称石门石刻,其中最著名的石门十三品包括《鄐君开通褒斜道碑》、《石门颂》、《石门铭》等十三通汉魏时期石刻。
西峡颂摩崖石刻,位于中国甘肃省成县,为一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类型为石窟寺及石刻。
西峡颂摩崖石刻的历史年代为东汉。按石刻上的字,该石刻的名称应为西狭颂,但文物部门在有关文件上都称其为西峡颂。
慈孝沟“采皇木”摩崖位于中国湖北省竹溪县鄂坪乡慈孝沟,2006年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慈孝沟原称“刺小沟”,明嘉靖年间因在此采得巨型楠木,并运抵北京营建皇宫,故被赐名慈孝沟。
摩崖石刻刻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崖壁长8米,宽8米,幅面高1.7米,宽1.8米,竖排阴刻楷书九行七十三字:“采采皇木,入此幽谷,求此不得,于焉踯躅;
采采皇木,入此幽谷,求之既得,奉之如出;木既得矣,材既美矣,皇图巩矣。嘉靖戊午蒲月七日,光化知县福人廖希夔撰典史华亭瞿华笔”。
浯溪摩崖石刻,位于湘江西岸与浯溪交汇处,距湖南省祁阳县城西约2公里。江边崖岸上刻有书画诗文词题486处。
自唐以来三百多位著名人物在此题词刻诗,有元结、颜真卿、皇甫湜、黄庭坚、秦观、李清照、米芾、范成大、沈周、顾炎武等。
湖南
大云山“三战三捷”摩崖石刻
1942年8月,抗日战争已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期,时任第九战区副司令长官兼二十七集团军总司令杨森,由临湘县县长王翦波陪同上大云山检查布防。
他们行至黄梁伞,回想起湘北抗战和长沙三次会战中死难的将士,决定在大云山刻碑纪念。
于是选择大云山隆兴宫外一块巨大石壁,由杨森亲笔题词,请来40名石匠花了两个月时间,将石壁凿成90平方米的平面——“三战三捷”四个大字,每字占2平方米。
左边镂刻了64个注解文字:“倭寇侵我中国,在湘北相持五年,中经大举犯长沙三次,赖民众协力,将士用命,都予击溃。国人正精诚团结,矢志澄清,泐石共勉。杨森题。大中华民国三十一年十二月。”
三战三捷摩崖石刻是中国爱国官兵抵御外侮的历史见证,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但由于碑刻长期以来处于自然环境中,未做任何遮拦防护与措施,岩体渗水严重,已经引起大范围的石材风化。碑刻本体在风吹、雨淋、阳光直接照射等自然环境因素下,也有较大损坏。
石门洞摩崖题刻位于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高市乡石门洞风景区内月洞旗鼓山处。唐代时,石门洞被列为道教三十六小洞天之第十二洞天。
摩崖分布于旗鼓山16处,月洞64处,碑刻25通,是浙江省内摩崖题刻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其中南朝宋2处、唐4处、宋31处、元6处、明22处、清16处、民国4处、当代1处,另17处待考。
正、隶、魏、行、草、篆书各体皆备。题刻者有谢灵运、郭密之、沈括、阮元、陆毅、王崇铭、郭沫若等,大部分保存完好。
1963年3月11日列入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福建
九日山是位于中国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丰州镇的一座山。其中,九日山摩崖石刻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宋朝,九日山达到全盛并有三十六奇景。这一时期的石刻也记录了当时每年在这里举行的“祈风祭祀”。九日山东西两峰摩崖共留存北宋至清代的题刻75方,以宋刻居多。
古人云:“(九日山)山中无石不刻字。”1988年1月,九日山摩崖石刻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龛岩摩崖石刻位于中国广东省罗定市苹塘镇谈礼村榃阳龙龛岩洞室内的石壁上,是广东现存年代最早的摩崖石刻。
龙龛岩是一个石灰岩峰林边缘的一座孤峰下面的溶洞。唐武德四年(621年),永宁县令陈普光在龙龛石室辟立道场。
冠军大将军行左豹韬卫将军上柱国颖川郡开国公陈集原撰写道场铭并序,武周圣历二年(699年)镌刻在洞内岩壁上,距地表3米,宽113至115厘米,高76至80厘米,全文1238字,分41行,每行20余至30余字不等,楷书,除二、三字剥蚀外,余皆可辨。
铭序中使用了十一个武则天新创文字,此外还大量使用了六朝碑版俗字,对文字学研究有重要价值。
广东
七星岩摩崖石刻位于中国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七星岩风景区内,共有摩崖石刻531处,主要集中在石室岩和玉屏岩。2001年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东肇庆七星岩摩崖石刻
李邕 端州石室记
七星岩摩崖石刻有汉、满、西班牙等多种文字,汉文有篆、隶、楷、行、草等不同字体,字大者逾丈,小者仅半寸。
石刻内容多为诗词歌赋。年代最久远且最著名的石刻是唐开元十五年(727年)李邕书《端州石室记》,其他著名的书写者有李绅、包拯、张显祖、俞大猷、屈大均、朱德、叶剑英、陈毅、郭沫若等。
山东
泰山摩崖石刻
泰山摩崖石刻是中国文化史中的一枝奇葩,它不仅仅是中国书法艺术品的一座宝库,而且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珍品。
历代帝王到泰山祭天告地,儒家释道传教授经,文化名士登攀览胜,留下了琳琅满目的碑碣、摩崖、楹联石刻,而泰山摩崖石刻是名山之最。
泰山石刻源远流长,自秦汉以来至建国后,上下两千余载,各代皆有珍碣石刻。泰山石刻现存1800余处,其中碑碣800余块,摩崖石刻1000余处,大体分布为岱庙157块,岱麓215处,登山东路576处,岱顶258处,岱西80余处,岱阴44处,灵岩寺400余处,神通寺100余处。
山东
圣经山摩崖石刻
圣经山摩崖石刻位于葛家镇西于村北圣经山上。山巅一巨石,似刀斫斧削,一半滚落30米外,一半似新月屹立,高5米,宽15米,地处威海文登圣经山风景区。
山东
日照摩崖石刻
日照摩崖石刻发展到现在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栩栩如生的日照石刻,精湛的雕刻技艺,无处不反映出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智慧。
雕刻在河山悬崖上的巨字“日照”,其中“日”字高20米,宽17.5米;“照”字长、宽各25.5米,1993年被吉尼斯评为“世界上最大的摩崖石刻”。
山东
云门山摩崖石刻
青州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有着丰富多彩的摩崖石刻艺术作品,且年代久远,种类齐全,数量众多。
玲珑山、云门山、驼山、仰天山等多处摩崖石刻,在山东闻名遐迩,如玲珑山的郑道昭魏碑题刻、云门山大“寿”字,驼山大佛等,都是青州摩崖石刻中的珍品。
云门山寿字高7.5米,宽3.7米,单是寿字下面的寸字就有2.3米之高,故当地人有“人无寸高”之说。
独秀峰摩崖石刻
据统计,广西桂林拥有世界现存数量最多、种类最齐全的摩崖石刻,上面记载着古代文人骚客对桂林山水的赞美。
独秀峰石刻约有96件,分布在山的四周,南麓太平岩及西面登山道至山项一带,以读书岩周围较集中。
明代,独秀峰划入靖江王府御花园内,内有往复宗室摩崖石刻20余件,也是研究靖江王历史的实物资料。“桂林山水甲天下”,最早也是出自这里——
作者王正功(1133-1203),字承莆,四明(浙江宁波)人。少小苦学,喜诗文。庆元六年(1200)任广南西路西提点刑狱公事。
嘉泰元年(1201)最早概括提出“桂林山水甲天下,玉碧罗青意可参”赞美桂林山水的千古名句。这帧石刻由此成为桂林诸多石刻中的珍宝。
“南天一柱” 刻于独秀峰东面,是清朝康熙年间,广西布政使黄国材在独秀峰所题,单字径约一丈,是桂林2000余帧摩崖石刻中字体最大的石刻。
独秀峰自古以来就是人们求福求寿的灵山宝地,宋朝时期曾被宋高宗赵构御赐名为“福寿山”,自此之后上至达官贵人,下至黎民百姓,纷纷来到这里为自己和家人祈福求寿,并因此留下大量的福寿碑刻,目前保存下来最有代表性的寿字碑刻有三处,分别位于独秀峰的山顶、山腰和山脚,人们将这三个寿字合称为“天地人齐寿”。
其中最具代表的当属人“寿”——刻于独秀峰南面,为光绪年间拥有至高无上权利的慈禧皇太后所题,故被称为“人寿”。
慈禧皇太后六十大寿之期,亲笔写下此寿字赠给广西巡抚张联桂,张联桂回桂后,命人将此寿刻于独秀峰南麓,预祝慈禧“寿比南山”。
广西
叠彩山摩崖石刻
叠彩山计有摩崖石刻230余件,以明清石刻为多,保存较为完整。主要分布在风洞、瞻鹤洞、木龙洞及登山道旁,以风洞最集中,碑挨摩挤,琳琅满目。
叠彩山石刻涵盖隶、篆、真、行、草等各体书法,字径大小不一,内容丰富多彩,以诗文为主,多为描绘桂林山水形胜兼及风景建筑、教育、宗教、政治、绘画艺术等方面,可称得上是桂林地方文化的百科全书。
陈毅元帅游览叠彩山时,曾经发出的那句令桂林人自豪的感言“愿作桂林人,不愿作神仙”就题刻在叠彩山风洞上。
广西
伏波山摩崖石刻
伏波山的摩崖石刻造像多集中在还珠洞。在伏波山南麓,洞顶低覆,仅一人多高。洞内光线幽暗,似深不可测。
洞内现存石刻100余件,造像36龛239尊。举目望去,洞内石壁上,摩崖殆遍,触目皆是石刻造像。
这些题刻记录了古人游览还珠洞的情景,或三五甚或十余人相邀约,宴饮、饯别于此,或携家带口三伏天避暑来游,或中秋月夜,一人独酌于斯。
最有价值的是宋代米芾的自画像和题名。米芾(1051-1107)的诗书画俱佳,书法行草自成一体,与苏轼、黄庭坚、蔡襄齐名,同被称为宋代四大书法家。
米芾自画像高0.45米,全身立像。栩栩如生,飘洒自然。像左旁有米芾儿子米友仁的题跋,跋曰:“先南宫戏自作此小像,真迹今归于御府。”
米芾作品,真迹存世不多,就是石刻墨本也非常罕见。这件题名石刻,笔法秀丽潇洒,骨力深藏。
画像线条简洁流畅,神态自然,大有呼之欲出之感。此米芾自画像和题名,堪称桂林石刻中的精品为还珠洞增添了几许人文色彩。
广西
龙隐岩&龙隐洞石刻
龙隐岩和龙隐洞内石刻众多, 洞中唐宋石刻近百,后人有“摩崖殆遍,壁无完石”之叹。著名的“桂海碑林”也就是在这里。
其中有全国罕见的碑刻《平蛮三将碑》、《元祐党籍碑》等和张浚、张孝祥、范成大、朱希颜、曾布、石曼卿、康有为等著名学者诗人写桂林山水的诗文翰墨,以及众多精美的摩崖造像。
龙隐岩位于桂林七星公园内月牙山的西南麓,它的北侧是著名的龙隐洞,在岩和洞的前面,小东江日夜不停地蜿蜒流淌着。在宋代,这里是大小官员和文人墨客荟萃的地方。
宋代由于朝廷重心难移,南来桂林的官员和文人雅士较唐代急剧膨胀,游山玩水的趣味更加浓重,他们不再满足于唐代文人那样仅仅游走于山水间,他们要雁过留声,留名山水,因此极其喜好“到此一游”的题名题记了。
绝大多数的桂林摩崖石刻都集中在旅游风景名胜区内。那些碑碣或摩崖石刻于桂林山水间,沉静而生动地记载着他们在桂林的足迹,让游客领略到桂林历史文化的博大浩瀚。“看山如观花,游山如读史”,这是人们对桂林摩崖石刻的礼赞!
摩崖石刻
不仅有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史料价值,
还是名人书法的记录,
具有珍贵的艺术价值。
同时,
这些不同年代、不同民族文字的摩崖石刻,
或富于天然之意趣,
或体量巨大、气势恢弘,
为秀美的自然风景增添了深厚的人文内涵。
秀丽的美景,精湛的书法,
在饱览中国大好河山的同时,
还能领略艺术的气息,
爱书法的你真该去看看!
综合自网络;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告知!
这几条鱼竟然值两亿?没错,这是第一件过两亿的青花瓷器
袁世凯进贡给慈禧的“中国头号古董车”,奔驰公司欲高价收购遭拒!
尘封1200年的古寺,发现之后,立刻成了“第一国宝”!
Hash:63bc0cbe94fe1ab5934dd5b83f1aa93d06c12a3f
声明:此文由 大臻艺术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