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这座古亭,因欧阳修的千古名篇闻名天下,被誉“天下第一亭”

位于安徽滁州西南约5公里的琅琊山,自然风光秀美,文化底蕴浓厚,千百年来一直是达官显宦、文人名士的雅聚之地,素有“皖东第一名胜”、“蓬莱之后无别山”的美誉。然而琅琊山的风光虽然可与“蓬莱仙境”相比,其知名度却远不及山脚下的醉翁亭

醉翁亭距琅琊山景区入口处仅900多米,整个建筑群总面积不到1000平方米,却布局紧凑别致,亭台小巧独特,拥有多处互不雷同的景观建筑,堪称琅琊山森林公园最吸引游人的一个主景区。值得一提的是,宋代大散文家欧阳修的传世之作《醉翁亭记》,写的就是此亭。

据记载:北宋庆历七年(1047年),琅琊寺住持为了招待时任滁州知州的欧阳修来琅琊山游玩,特意在山脚下峻峭的山壁旁建造了一座具有江南特色的小亭。此后,欧阳修常与友人到亭中饮酒赋诗,因其年龄最高,故自号“醉翁”,“醉翁亭”也由此得名。

悬挂在斗拱下的“醉翁亭”三字匾额为苏轼亲笔题写,亭内立柱上还有数幅楹联,其中最著名的一幅:“饮既不多缘何能醉,年犹未迈奚自称翁”。上联是欧阳修暗示自己虽有才华但朝廷不重用,所以就算喝不多也想醉,下联是欧阳修自嘲自己已经老了无法为国效力。

相传,当年欧阳修就是在醉翁亭里创作了传世之作《醉翁亭记》。这篇格调清丽、富有诗情画意的散文,主要写了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重点写“亭”;第二部分,重点写“游”,而贯穿全篇的却是“乐”字。尤其是那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更是家喻户晓、令人神往。

醉翁亭因《醉翁亭记》一文闻名遐迩,而“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山水”,指的正是滁州琅琊山。醉翁亭也因此成为滁州的旅游名片,与杭州湖心亭北京陶然亭,长沙爱晚亭共同入选了全国四大名亭,号称“天下第一亭”。

依山傍水的醉翁亭,在宋代初建时只有一座亭子,到了明代,建筑群已扩建到九院七亭,至今亭园内还有醉翁亭、宝宋斋、冯公祠、古梅亭、影香亭、意在亭、怡亭、览余亭等九处风格迥异、互不雷同的景点,人称“醉翁九景”。

滁州在历史上除了欧阳修,还另有一位贤能的太守,他就是一生刚直敢言的宋初文学家王禹偁,当地民众为纪念他们两位,于北宋绍圣二年(公元1095年)在醉翁亭北面修建了肃穆典雅的二贤堂。二贤堂内供奉着王禹偁与欧阳修的塑像,以及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和《朋党论》木刻条屏。

出“醉翁亭”,穿过“醉翁行乐处”,便到了“古梅亭”。始建于明嘉靖十四年(公元1535年)的古梅亭,原名梅瑞堂,是时任滁州判官的张明道,为欣赏欧阳修亲手种植的一株梅树而建。生长于亭前的“欧阳修手植梅”,又称“欧梅”,历经数百年风霜雨雪,仍枝茁叶茂,是全国“四大梅寿星”之一。

除了《醉翁亭记》,欧阳修还创作了赞美琅琊山胜景的诗文一百多首(篇),其中最为著名的《醉翁亭记》和《丰乐亭记》由苏轼亲自书碑。而随着《醉翁亭记》的名扬天下,琅琊山也渐成人文荟萃之地,包括王安石、苏轼、辛弃疾、陆游、王阳明等历代文人都曾到此观光并题写了大量诗文。至今山上还能看到300余块摩崖石刻及碑刻,成为琅琊山人文历史的宝贵见证。

Hash:85eb1a23bb694843cbdbfa52882fc89e77cfe8d7

声明:此文由 乱码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