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上海 上海县衙门的建立与发展
元至元二十九年,即公元1292年上海由原来的上海镇升格为上海县,上海建城已经七百余年,一个县必定有县衙门,那么,上海的县衙门设在哪里,是否有过搬迁,还留下什么遗迹,这是许多对上海历史感兴趣的人经常会问的问题。 元朝上海建县后,一直到明初的洪武年间才有了第一部《上海县志》,不过,这部《上海县志》可能未刊印就丢失了,后人只在其他的著录中见到一些片言只语,现存的上海第一部县志是明《弘治上海县志》,该《志》卷五“公署”中是这样讲的: 县署,元市舶司也。至正(应是“元”之误)二十九年闰六月,始立上海县,以旧榷场为之。至大德戊戌,适有并舶司归四明之命,遂移县署于司,今县是也。 这段文字比较简洁,当时人可能看得懂,今人理解会有困难。
唐时措是元朝上海绅士,他不仅出资建立上海镇的“镇学”,还直接参与上海县的筹建,还写了一篇上海《建县治记》,《弘治上海县志》抄录全文,文章太长,摘录部分如下: (元)至元壬辰春,圣天子以华亭地广,民众难理,命分高昌、长人、北亭、海隅、新江五乡,凡二十六保立县,上海因以名……初,主簿郗将仕首至,是年闰六月二十二日卜廨莅事,惟旧榷场听(厅)宇为镇守总管府、运粮千户所因之,居不安焉,且庭宇湫隘,藏椟无庋,系囚无圉。大德戊戌秋,方议迁,十月,适有并海舶归四明之命,官吏例革,衙宇空闲,是造物者以遗县而莫克专问之。……己亥四月,劄下,俾移置厅堂两庑,较旧衙门倍宽。”但是,元朝时吴淞江淤塞严重,今黄浦江的下游河段还没形成,从外洋进入中国的商船均为深水船,难以经内河进入上海,而大多数蕃舶直接驶抵四明(即宁波),于是在大德戊戌(1298年)撤销上海市舶司,并入四明市舶司。上海市舶司撤销后,官吏被调任或裁减,衙门就空置了,于是上海县打报告,申请把市舶市衙门建筑改为上海县衙门,第二年,报告获批准,上海县衙门就迁到原上海市舶司衙门,《弘治上海县志》又讲: 明年,为海潮所坏,达鲁花赤雅合雅率僚佐新之。洪武二十五年,知县林廷瑾建鼓楼。二十九年,知县张守约建穿堂。正统四年,巡抚、侍郎周公忱巡历至县,颇陋其制,乃命知县张祯、丞蒋文凯修建仪门及穿堂、后堂,焕乎有可观者焉。后,鼓楼坏,成化间知县刘宇复改建之,整整翼翼,与邑称矣。
《弘治上海县志》中附有“上海县图”,传统的中国界画往往只是“示意图”,但尚能看清明弘治年间上海县衙门的布局和形式。清《同治上海县志·卷二·建置·衙署》在记上海县衙门时,前段基本抄《弘治上海县志》,接着说: 正德七年,知县黄希英新厅事:面厅为戒石亭,厅东为銮架、库厅,西为典史厅、架阁库,两庑为六房,仪门东为土地祠,西为狱舍。嘉靖元年,鼓楼毁,知县郑洛书即其地立弦歌坊。十六年,知县梅凌云重建鼓楼。十九年,知县张秉壶立牧爱坊在仪门内。三十二年,倭寇突至,厅宇悉烬。三十三年,知县刘克学重建:门、庑、堂、寝、库、狱及东西衙署。四十二年,知县黄文炜于仪门西置迎宾馆今废,重建土地祠。万历五年,同知郑重亨于大门内建东、西,南三坊。十年,知县邓炳开西偏马道,与东称。二十六年,知县许汝魁重立戒石亭,并立亲民坊。三十六年,知县李继周重建内衙厅事及丞、尉衙舍,改造狱舍。四十年,知县徐日久建可堂于中堂之右。四十六年,知县吕浚重修内外,改建大门,设左右榜廊,易民居余地,恢廓旧规,重建二坊,曰“洁爱”、“廉平”。国朝顺治十七年,知县涂贽各加修葺。康熙九年,知县朱光辉建堂于内衙之西,后知县任辰旦题曰“介和”。
十二年,知县陈之佐建二亭,在东、西坊外,为民有事于县者憩息所今废。二十年,知县史彩改建内衙,额曰“问心堂”。雍正九年,知县张涛重修大堂。乾隆十三年,知县王侹筑月台,重建吏舍及皂役班房。五十二年,知县周云翮重修内外堂屋。嘉庆二年,知县汤焘于署之正西重建自新所。四年,复增修衙署。十七年,知县王大同改葺大堂及勤补堂。道光十五年,知县黄冕就署东箭道建问耕亭。道光二十四年,西人入城,半遭毁坏,署知县蔡维新重修。咸丰三年八月,闽广会匪作乱,署知县袁祖德死亡,县署及僚佐署俱被毁。五年春,城复,署知县孙丰重建。六年,知县黄芳增修。 这段引文有点长,以流水账的方式记录了上海县衙门历年修建的情况,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从元大德三年上海县衙门迁到原市舶司址后,将近六百年没有搬迁过。《光绪上海县续志》是续《同治上海县志》的,文说: 知县署,光绪三年,知县莫祥芝详准重建三堂及慕寮,增建监狱围墙……宣统二年七月,知县田宝荣就旧监狱地址改建改良监狱,计大小房屋一百十五间,糜银三万三千七百三十余两……
中国的知县是“父母官”,其主要的职责,一是保证上海县衙门被沪军都督府司法署占用后,必须另建县衙门,今天的蓬莱路本来是一条叫作“半段泾”的小河,今蓬莱路与文庙路之间有一条叫“半泾园弄”的小路,即以半段泾的叉河而得名,据《同治上海县志》中讲,在半段泾的北岸有一“广安会馆”,是广东旅沪同乡人团体,1853年小刀会起义时,广东三合会的成员就潜伏在广安会馆,等号令一下就出击进攻相邻的清军兵营,当小刀会被镇压后,广安会馆的产业即被充公,1906年后上海填半段泾筑路,以边上有蓬莱道院而取名蓬莱路,民国肇始,就在广安会馆旧址另建上海县衙门,约1915年迁入新址办公。1927年成立上海特别市,原来上海县东部的面积大部分划入上海特别市,仅剩西部的农村属上海县,使上海县署不在上海县的土地上,于是,1933年又将上海县治迁北桥镇,蓬莱路的旧县治改为上海市警察局址,后改为上海市警察局蓬莱分局,解放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为上海市公安局南市区分局址,址为蓬莱路171号。今建筑保存完整,并已公布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上海县的建置在民国后变化很大,县治也几经搬迁,1954年县治迁闵行、1960年划出闵行镇及吴泾地区置闵行区,次年,上海县治又迁莘庄镇。1981—1984年,又将上海县毗连上海市区的漕河泾、龙华、北新泾三镇及八乡的部分分别划入长宁、徐汇和闵行区,1992年,撤销上海县和闵行区,建立新的闵行区,上海县的建置从此结束。
Hash:485ef4e3db40a09dd490de4863157f4358b028c3
声明:此文由 悦读城市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