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 | 老上海的老书店

每年的八月,夏日的热气还没完全退去,一年一度的上海书展为申城带来了一股书香热潮。上海是一座爱书的城市,这与其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不无关系。

01

上海的出版业可谓源远流长。宋、元时代,时属江浙的松江金山地区官府、私家和书坊都有刻本流传。元至元年间,上海设县,在县城已有坊刻出现。至明、清,刻本问世者甚众。

南宋绍熙四年(1193年),松江杨潜修《云间志》3卷,此为上海地区较早成书者,原刊本已佚,有明、清时抄本传世。南宋宁宗庆元六年(1200年)华亭县学徐民瞻刻《陆士龙文集》10卷,为现在流传下来的极其有限的宋刻之一,且为现存上海最早的刻本。

官刻有宋代庆元六年(1200年)华亭的县学,明代嘉定的县署,清代上海道署、上海榷署、金山县署等,均曾刻书。清康熙两次檄州县修志后,上海各县先后建编纂和出版本县县志。有的县还刊行了镇里志,有嘉定的《南翔镇志》《马陆里志》《真如里志》《安亭志》等。

明万历年间苏州的扫叶山房清末设分店于上海,后总店迁来上海,成为近代很有影响的书坊之一。

1879年7月31日《申报》刊登的扫叶山房新书发兑告示,落款地址有两处分别为“苏州阊门内中市街”“上海大东彩衣街老扫叶山房”

上海出版最早的城市年鉴 Shanghai Almanac for 1852 and Commercial Guide 中记录的墨海书馆基本情况,当时的负责人是伟烈亚力(Alexander Wylie)

1873年10月14日《申报》刊登的墨海书馆出售《中西见闻录》(The Peking Magazine)新书的告示。对于墨海书馆的停业时间一直存在争议,从这则消息来推断,19世纪70年代初期该机构仍在运营

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上海正式开埠。12月23日,英国传教士麦都思(Walter Henry Medhurst)来上海创办墨海书馆。以后,1860年(咸丰十年),美华书馆迁来上海;1864年(同治三年),土山湾印书馆创立;1876年(光绪二年),英国人美查的点石斋石印局开业;接着,日本商人也来上海创办了修文书局和乐善堂书局。这批外国人办的出版机构带来了新的印刷设备、新的技术和新的生产方式,出版各种图书期刊,也带来了西方文化。这些外国人办的出版机构标志着中国出版现代化的开始,刺激了上海出版业的发展,各类书店、书局层出不穷。

02

1862—1908年,上海出现80多家新书店。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上海成立了以出版雕版书、石印书、翻印古书为主的书坊同业组织上海书业公所,同年又建立了以出版新书为主的书店同业组织上海书业商会,形成了上海的出版界。1940年,改组为上海书业同业工会。

在此期间,上海棋盘街逐渐成了书店林立的文化街。自此,凡大书局必于此设立营业窗口,书店越开越多,后来延伸到了福州路。人们称之为“福州路文化街”。

注:棋盘街。现今对应位置在延安东路与福州路之间的河南中路两侧。由于商业兴衰等原因,区片范围时大时小。以街道纵横排列形似棋盘而得名。

民国二年(1913年)商务印书馆实测上海城厢租界地图中标注的棋盘街

清末的棋盘街影像。图中可见一些中外文的书号书店招牌

1879年4月14日《申报》头版刊登的点石斋新印书籍碑帖的告示

这个时期影响最大的出版机构是:江南制造局翻译馆(雕版书为主)、申报馆(铅印书)、点石斋石印局(石印书)、广学会(铅印书)和商务印书馆(铅印书)。其时商务印书馆的崛起,尤为世人瞩目。该馆不断引进技术,到1932年前后,拥有职工4500人,全国各地分馆有85处,成为中国最大的文化出版企业。

1904年3月29日《申报》刊登的商务印书馆大幅售书广告

民国初年,商务印书馆编译所部分员工合影

20世纪30年代,位于福州路上的商务印书馆

中华书局,1916年迁至棋盘街,与河南路以东的五洲大药房相望,与商务印书馆为邻。今福州路河南路西南转角,曾是上海科技书店,现已经改为一家商务酒店

| 图片来源:University of Bristol HISTORICAL PHOTOGRAPHS OF CHINA

1947年《老上海百业指南》中标注的福州路河南路以西各类信息。其中可见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大东书局及开明书店等

| 图片来源:《老上海百业指南》 2008年上海社科院出版社重印

辛亥以后,中华书局、亚东图书馆、世界书局、大东书局等书局陆续开业。自此,中国出版业十之八九集中在上海。石印、铅印逐步代替雕版。私营出版业在数量上、影响上远远超过早期的教会书馆和官办的出版机构。

03

五四运动以后,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上海的新书店层出不穷,新期刊如雨后春笋。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先后创立了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无产阶级书店、华兴书局等革命的出版机构,出版马克思主义和革命书刊,传播革命的种子。一些知识分子创立了昆仑书店、大江书铺、光华书店、北新书局、创造社出版部、春野书店、开明书店、现代书局、南强书局、良友图书印刷公司、湖风书店、新月书店、文化生活出版社等中小型出版业,出版了许多有价值的社会科学和新文学的书刊。

1937年4月3日《申报》广告版面刊登有大量进步书籍的出版信息。其中有一则人民出版社《列宁画传》的内容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国民党在上海等地立即建立一批官方出版机构。1932年,邹韬奋创办了新型的生活书店,几年后,黄洛峰、徐雪寒等又建立了读书生活社和新知书店,三家书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广大作者,十多年间,创办《生活》周刊等近30种期刊,出版各类图书1000多种。抗日战争时期,更得到蓬勃的发展,仅生活书店一家在全国各地就设立了55家分店,形成了全国的发行网,成为在国民党统治区的一个革命文化堡垒

上海“孤岛”时期,胡愈之等利用上海租界的特殊条件,创立复社,一个月内翻译出版了斯诺的《西行漫记》,介绍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陕甘宁边区,风行一时。接着,在毫无资金的条件下,四个月内出版了600万字的《鲁迅全集》,创造奇迹。

抗战胜利后,原来上海出版社陆续迁回上海,重整旗鼓。生活书店等进步书店以一二三线的巧妙部署,坚持革命的出版工作,直到国民党政权垮台前夕。这时,抗战期间在内地创立的海燕书店、群益出版社、大孚出版社、文光书店等也迁来上海;新办的上海出版公司、晨光出版公司等先后开业,上海出版界又呈现短暂的活跃局面。

20世纪40年代的福州路街景。可见儿童书局、三童书局等店面

| 图片来源:Pinterest.com

上海解放前夕,出版机构有250家左右,其中资本在500万元的一家(商务印书馆);400万元的一家(中华书局);30万元以上的4家(世界、大东、开明、正中);10万元以上的4家(北新、现代、华通、儿童);2万元以上的16家(广益、群益、锦章、有正、中原、校经山房、大众、新中国、会文堂新记、太平洋、佛学、中央、生活、铸记、南强、法学),其余都是万元以下的小书店。大书店多附设有发行部和印刷厂,中小书店除出书外兼营发行。

1949年之前,全国出版的图书十分之七八是由上海出版机构完成的。上海出版业对中国文化建设作出重大贡献。

以下列表基本囊括上海开埠之后至1949年间上海的主要出版机构,供各位读者参考查阅。

后记

1951年1月,根据国家关于出版分工专业化的决定,原来集出版、印刷、发行于一体的华东新华书店分成3个单位:即华东(上海)人民出版社、华东印刷管理处和新华书店总分店。与此同时,共青团华东团委建立华东青年出版社,市总工会建立劳动出版社。1952年,又建立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1956年,建立上海卫生出版社,教育图片出版社。1958年,建立中华辞海编辑所、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后改组为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

1949年5月上海解放,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国民党办的正中书局、中国文化服务社等单位。6月5日,新华书店第一、二门市部在福州路和河南中路开始营业。9月1日新华书店上海分店正式成立,到1956年从事经营新书业务的私营书店全部划归新华书店。

解放初期,上海私营书店有205家左右。1952年前后,发展到391家,其中除少数书店,如平明出版社外,大多机构不健全。1952年政府开始对私营书店整顿,开展营业许可证的登记注册工作。1953年底,从321家减到252家。

1959年,位于石门南京路口西北角德义大楼底层的少年儿童书店

20世纪80年代,南京东路新华书店,为当时上海营业面积最大的书店。该建筑是建于1932年的大陆商场

| 图片摄影:陆杰

1986年,福州路上海书店外景

| 图片摄影:陆杰

1986年,福州路外文书店外景

| 图片摄影:陆杰

1986年上海书市9月6—20日举行。由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上海电视台和上海新华书店联合举办,租借上海展览中心东一馆5000多平方米开展,该届书市在陈列上开辟10个专业馆、制作160块出版社宣传广告牌、70只陈列橱、供应3万种图书。组织教师、大学生、军人、老干部、驻沪人士6个专场,有3000多家企事业单位派员到书市选书,整个展期接待读者20万人次,零售图书250万册、340万元,被称为“金秋文化盛会”

20世纪90年代福州路山东路口(西北角)。图中可见一座宝塔式样建筑。这是1921年建成的时报馆新楼。此后曾作为大东书局办公场所,1949年之后为外文图书销售点和艺术书店用房。20世纪90年代后期拆除

此后,国有书店得到进一步发展,1965年有网点90个,1980年增加到149个,1988年有240个,1995年有291个。在网点发展中,专业书店增加较快,1965年仅有7个,到1988年发展到18个,1995年有26个。

1978年1月,中共上海市委决定,上海出版系统恢复原来编制,撤销大社,重建上海市出版局以及10个专业出版社。到1996年底,上海有出版单位36家。出版社的经济实力有了壮大,年产值超过亿元以上的出版社有10家。

20世纪90年代,分别位于淮海中路上的教育书店和武宁路上的新华书店沪西展销厅

| 图片摄影:陆杰

据《上海年鉴》最新数据,2018年底,上海拥有图书出版机构40家,全年新出版图书3万种,图书定价总额134.62亿元。全市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的发行单位2367家,全年出版物销售额178.16亿元。END

参考

图文资料:《上海通志》《上海出版志》历年《上海年鉴》等;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申报》资源:爱如生申报数据库

“申知沪志”小组 诚意奉献

来源:方志上海

合作请加微信号:shanghaiezu

Hash:b583de03f8d87852f70c3246b6cc0afb3b9ae12d

声明:此文由 上海1族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