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至“猿人”揭开神秘面纱

在华龙洞第三次考古中,考古队员发掘直立人头骨化石现场。(资料图片)

近日,东至华龙洞第三次考古发掘出直立人头骨化石,成为我国第五处发现直立人头骨化石的地方,这对研究中国以及整个东亚地区人类演化具有重要科学价值——

三次考古发掘发现头骨化石

东至县尧渡镇汪村庞汪组,北枕浩浩长江,南临绵绵山峦,青山绿水、景色秀丽。2004年,村民庞金木挖地修羊圈时,发现泥土中有些石头像是动物的骨头,曾做根雕的他,有一点文物知识。随后,他向东至县文物管理所报告了这一情况。正是庞金木这一无意之举,开启了东至县华龙洞古人类遗址考古的序幕。

2006年7月中旬至9月底,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韩立刚带领考古队员来到华龙洞进行了第一次发掘。考古队员发现了1枚人类牙齿、1件人类额骨残片化石以及一些哺乳动物化石。韩立刚推测这里是一个坍塌的洞穴,具有古人类存在的重要线索,有重大考古价值,便将这个地点命名为“华龙洞”。

此后,因为韩立刚先生的身体原因,华龙洞发掘暂时停了下来。 2014年10月至11月,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宫希成研究员领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联合东至县文物管理所,对华龙洞进行了第二次发掘,发掘出3枚牙齿、1件颞骨、1件额骨片和4件头骨碎片。初步的挖掘,呈现出来丰富的化石遗存,让考古工作者十分兴奋,这里是一处不可多得的古人类学研究场所。

今年10月初至11月,联合考古队对华龙洞进行了第三次发掘,发掘出1件保存有眼眶上缘(眉脊部分)的头骨残片、3件下颌骨残段(附带4枚牙齿)、1件上颌骨残段(附带1枚牙齿)、3枚单个牙齿、若干头骨碎片,以及古人类制作使用的石器、大量具有人工切割或砍砸痕迹的动物骨片。更令考古专家兴奋不已的是,华龙洞出土了1件保存有眼眶和部分面部的头骨。这件头骨目前尚包裹在胶结中,已经暴露出来的部分包括几乎完整的眼眶部分、大部分额骨和部分面骨,尚未清理的胶结内部可能还有头骨其余部分。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吴秀杰说:“他的额骨非常低,最重要的特征就是眶上圆枕,我们的眼眶上部是平的,而他是鼓出来的。 ”

“根据对发现的古人类化石形态的初步观察并结合对动物群组成的分析,可以确定在华龙洞发现的古人类化石属于直立人,俗称‘猿人’。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刘武说。头骨的出土,意味着华龙洞成为继周口店、蓝田和县南京之后,我国第五处发现直立人头骨化石的地方。

“能找到这样一个完整的头骨化石,是我们考古学家一辈子的追求。 ”中科院院士、国际古生物学会主席、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周忠和这样评价此次考古发掘的成果。

复原远古生活洞穴或为“屠宰场”

前后三次考古发掘,考古专家发现并采集了数量和种类丰富的脊椎动物化石。经整理鉴定,专家初步确定,华龙洞动物群有20余种动物,目前已确定的灭绝种类有剑齿象、巨貘、巴氏大熊猫、谷氏大额牛、肿骨鹿等。根据动物群组成及古人类化石的一些原始性状特征,华龙洞古人类生存时代在更新世中期,与安徽和县直立人年代接近或更早。由于具体的实验室测年工作正在进行,专家大致推测华龙洞古人类生存时代距今30万至50万年

“从出土的动物化石种类来看,数十万年前华龙洞周围应该是一片茂密的原始森林,这里栖息着数量众多的野猪东方剑齿象、棕熊、巴氏大熊猫、鹿、貘、水牛等动物。 ”参加最近两次考古发掘的省文物考古所助理馆员董哲说。

华龙洞出土的一些动物骨骼呈现非自然性的断裂,大量动物骨骼表面具有切割、砍砸、破碎等痕迹。由于发现的动物骨骼大部分非常破碎,专家推测这些骨骼不太可能完全是自然形成。加之地层中发现了若干古人类加工使用过的石器,专家推断这可能是古人类宰杀食用动物的证据。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裴树文说:“从动物骨骼出现大量砍砸等人为痕迹上,能够想见华龙洞古人类猎捕动物、敲骨吸髓的生活场景,可以说这里是古人类的‘屠宰场’,这些动物都曾进入古人类的‘食谱’。 ”

专家大致还原了华龙洞的历史脉络:大约30万至50万年前,华龙洞附近丛林密布、动物成群,一群古人类在洞里生活,他们用石头做成的简单工具猎杀动物,然后带回洞中食肉寝皮、敲骨吸髓。斗转星移,沧海桑田,这群古人类迁移或者进化,大量动物残骸、石器工具和稀少的人类遗骨却长埋地下。

命名“东至人”佐证“独立起源说”

在11月20日举行的华龙洞第三次考古发布会上,与会专家正式将东至华龙洞发现的直立人命名为“东至人”。刘武介绍,我国先后发现多处古人类化石遗址,为方便辨识,大多以发掘地命名,此次发现的东至直立人的命名也是遵照此惯例。 “华龙洞的考古发掘目前只是一个开始,就取得了重大的成果,接下来,可能还要进行5年至10年的考古发掘,我们还将会同地质、古气候等多学科专家,研究中国及整个东亚地区人类演化的过程。 ”

“华龙洞古人类头骨的出土,是考古界的一件盛事,是安徽乃至中国古人类考古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83岁高龄的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黄万波,曾是35年前和县猿人的发现者。在华龙洞发掘过程中,他不辞辛苦爬山考察,并亲自参与了野外发掘。

“安徽在上世纪80年代初先后发现了和县和巢湖两个古人类遗址,都没有发现古文化遗物,华龙洞是安徽首次发现的既有人类化石又有石器的遗址。 ”作为现代人起源“多地区进化说”的支持者,中科院院士、古人类学家吴新智认为,“东至人”的发现进一步证明中国的现代人是由居住在中国的直立人进化而来,“‘东至人’头骨颜面上部和额骨的形态分别为中国古人类连续进化和不同地区古人类之间形态差异提供了新的证据,也为中国古人类网状连续进化增添新的物证”。

华龙洞三次考古发掘,打开了古人类遗址研究的一扇窗。 “东至人”的发现进一步证实安徽是我国古人类演化、扩散的重要地区,对于探讨中国直立人的分布、演化、变异具有重要价值。周忠和院士说:“华龙洞保存了丰富的含化石地层堆积,具有良好的发掘前景,不排除‘东至人’成为第二个‘周口店人’的可能。 ”

Hash:f66f699fddb662b1a15338d5ee0b86dafb64c34b

声明:此文由 合肥在线_discard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