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资1.3亿元,中国重金打造的“末日堡垒”为啥最终成为旅游景点

【军武次位面】:风满楼

近日,随着美国疫情持续爆发,一些"末日堡垒"的说法在国外传的微乎其神,有说美国军方指挥部搬进了能够避免世界末日到来的地下坑道,也有说一些富豪花10亿美元打造属于自己的末日堡垒。

▲美国修建众多"官方版本"末日堡垒

▲美国民间修建私人"末日堡垒"

传说归传说,但这些所谓的"末日堡垒"确实存在。冷战期间,美苏双方随时可能爆发核战争,在核武器打击下,地表生物几乎都难以幸存,美国为了保护民众安全,兴建了不少避难防空洞。那么,美国有所谓的能够避免核战争爆发的"末日堡垒",中国有吗?答案毫无疑问是肯定的。

1969年中苏关系持续恶化,3月份中苏在乌苏里江畔的珍宝岛发生战争,苏联在中国北部边境陈兵百万,虎视眈眈。面对战争威胁,国家领导人开始考虑,一旦发生核战争,如果北方失守,就必须在江南修建一个既隐蔽又坚固的防核战争地下指挥部。

几经勘察,最终决定把地址建在华中地区腹部——湖北咸宁市高桥镇澄水洞村。这里山石坚硬,周围群山环抱林木葱茏,位置十分隐蔽,即使飞机低空侦察也很难发现,的确是一个修建军事设施的最佳地方。

▲湖北省咸宁市高桥镇澄水洞村鸟瞰图

1969年8月28日,为应对战争突然爆发,将最高指挥机关转移到远离北京的地下防核工程中继续指挥,国家下达紧急修建防核地下工程战备命令。1970年1月31日,在选定地点开始动工兴建,代号以动工日期为准,定为"131"工程。从此澄水洞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一时被解放军最高机关所瞩目,由此拉开秘密建设"131"工程的序幕。

▲"131"工程大门入口处

澄水洞村建设"131"工程是当时国家最高机密,必须在绝密的情况下开展。首先要对周边环境进行清理,国家征用了许多农庄村地,在方圆3公里的山谷四周拉起铁丝网,建起哨所,搭起军用帐篷,架通军用专线电话,竖起了大大的红色:"军事禁区、严禁入内"禁示牌。

▲"131"工程战略作用图

"131"工程对外界实施最严格的保密措施,工地上看不到红旗、听不到歌声,整个工程在绝密状况下进行。进山施工部队乘坐的车辆捂的严严实实,当兵的根本不知道自己去了哪里。附近村庄中有解放军驻守,山头上、山沟里、平地中的军用帐篷里也有解放军驻守,当地老百姓形容"漫山遍野都是解放军"。所有进入施工区的官兵均需出示证件,施工官兵一律不许请假离队,家属来了一律不许进入工地,通信联系一律只称"咸宁驻军",官兵一律不许在工地上拍照留影。从外地开车运送物资的司机也是分段转驾,谁都不知道目的地,最后一站在4公里外就得停车卸货,所有东西再由施工部队运到施工区内。施工车辆进出必须经过三道哨卡,换三趟司机。

▲工程山洞主通道

工程从开始建设到最后竣工前前后后共花了不到3年时间,耗资1.3亿元,于1973年彻底完工。兴建、安装完毕后的"131"地下工程,分为指挥区和生活区,装修豪华,功能齐全,可垂直电梯井式通往直升机停机场,也可快速抵达高速公路路口,洞内所有路口都采用三道悬摇式活门,并装有片式消声器,各进出洞口均采用防冲击波、防炸弹、防毒气"三防"设备。

▲坑道不同时间换用不同灯盏照明

▲圆盘转动可改变车辆行驶方向

即使在战时封闭状况下,也能确保同时容纳200多人地下作战指挥运转一年之久。但随着冷战结束,世界趋于和平,这项工程没有真正发挥效用,武汉军区某部警卫连驻守数年后,1981年7月交于地方咸宁地区管理,逐渐有限制的对外开放。

▲地下核心指挥部

地方政府为充分保护好国防工程,并有效发挥其效用,在经过设备设施维修、调试等先期后,原咸宁地委、行署通过争取中央、省有关部门拨入专用经费,添置了大量的旅游服务设备设施将其开发成旅游服务窗口。

现在,澄水洞宾馆已经开发成为独具军事特色的国家AAA级旅游区。这个特色旅游景点,多年来在媒体上仍没有公开报道,对外称为澄水洞旅游区,本地人仍习惯称为"131"工程。

虽然当时的"末日堡垒"如今已经成为旅游景点,但是如果不搞这个工程,中国就没有应对核战争的防范力,也就没有对敌对国的威慑力,这也是一种观念的更新交替。

Hash:9ea826e94e3da996ea5c3f81bb52eb79885394d5

声明:此文由 军武次位面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