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洋楼丨卢景贵旧居 “中国核能之父”的家

卢景贵旧居位于和平区贵州吉安别墅1号。

卢景贵旧居原为典型西班牙式风格建筑,砖木结构两层楼房,坡顶,红瓦黄墙。1976年唐山地震中受损,修复后成为平顶。

卢景贵,字介卿。祖籍山东莱州市。1913年被选送美国留学。1918年回国任教。1923年后,先后任铁路局局长、路政主任委员、技术处长等职。七七事变后,避居天津专心著书。1937年发起并成立了中国文学会。著有《高等天文学》(上下卷)《曹氏八卦掌谱》,译著《月理初编》,撰写了《卢氏汉字声韵之研究》《汤伐桀武王伐纣之岁考》等专著。他寓居津门三十余年,天津不仅是他的第二故乡,同样也是他勤奋治学、著书立传的地方。卢氏旧居内不仅孕育了许多著述,也养育了像卢鹤绂这样举世瞩目的科学家。

卢景贵的夫人崔可言常常对儿女们说:“你爸爸是‘少年得志’,年纪轻轻就受重用,所以脾气大。” 从27岁回国,卢景贵作为重要的“技术人才”,就迅速在张作霖的东北政府里崭露头角。1925年兼任洮昂铁路工程局长兼黑龙江军务督办公署顾问。铁路基本完成后,工程局改为四洮铁路管理局,任局长,同时执行四洮铁路局督办职权。这一年,卢景贵刚刚34岁。

“父母在教育子女的目标上是一致的,但父亲脾气不好,相对更加严厉。”卢景贵的儿子卢鹤纹回忆,幼年时家中有一把不常用到的“戒尺”,兄弟姐妹中如果有考试成绩不合格的,就会受到惩罚。“父亲就用戒尺打手心,很疼,真的会打肿。母亲看管教得差不多了,就来劝一劝,所以我们兄弟姐妹都很注重学习成绩。学不好,要挨打”。

虽然卢景贵的学识未得充分施展,但卢景贵还是从心里尊重知识,向往知识。他对每一个子女严格要求,希望把他们都培养成有文化的人,卢家九个子女全部考上名牌大学,其长子卢鹤绂更成为蜚声海内外的著名科学家,被誉为“中国核能之父”,这是令卢景贵最为欣慰的一件事。

135编辑器

卢景贵凭借技术在军队中崭露头角,所以对知识十分重视和尊敬,所以他能培养出卢鹤绂这样举世瞩目的科学家也就不足为奇了。

来源|搜狐网、北方网、综合网络

图片来源|搜狐网、北方网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告知

Hash:e1f3bf0b94fae8901cc4ac08771bf80ef60bacbd

声明:此文由 和平文化旅游局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