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阿拉斯加,来自北极圈的呼唤

因为看到有还算便宜的机票,我临时决定去阿拉斯加走一趟。

今年是阿拉斯加“由俄转美”150周年。1867年,俄罗斯以白菜价把阿拉斯加卖给了美国,近172万平方公里,比新疆还大一点,只卖了720万美元,差不多一平方公里四美元。估计美国人梦里都会笑醒。

俄罗斯为什么要贱卖?据说是因为输了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后,俄罗斯非常担心据守在加拿大的英军会夺取阿拉斯加,进而越过白令海峡,侵犯其亚洲领土,觉得不如把阿拉斯加卖给美国,好有个屏障。

美国人当年也没觉得占了便宜。相反,操持这桩买卖的时任国务卿 William H. Seward 惨遭讥讽和嘲笑。那荒蛮之地要了干嘛?当冰箱用?直到阿拉斯加发现金矿(杰克·伦敦的小说有描绘)、北冰洋发现油田,美国人才欣喜若狂。

今天,该油田仍然是美国最重要的原油供给之一。从阿拉斯加北部靠北冰洋的死马(Deadhorse),到南部瓦尔迪兹(Valdez),一条输油管道贯穿南北。如果你自驾旅游,一路都会看到。

位于北极圈附近的输油管道

瓦尔迪兹通海,是各路油轮运走阿拉斯加石油海港。但这里也是一个不可错过的景点。附近有哥伦比亚冰川(Columbia Glacier),就位于楚加奇国家森林(Chugach National Forest)中。在这里,可以看到冰川断裂入海的壮观景象。

让俄罗斯更加心塞的或许还在于,若没有阿拉斯加,美国跟北极半毛钱关系都没有,俄罗斯如今在北极地区的开发,理论上就可以少掉一大竞争对手。

不过历史不能重来,否则就成了我们国社笔下的“历史虚无主义”。

如今的阿拉斯加不仅渔业发达、石油丰富,其绽放出的原生态之美,以及极地风光的魅力,更是吸引了一大帮旅游探索者。

挪威冰岛相比,这里开发程度低得多,而雪山、峡湾、冰川一样不少,全都大气磅礴。与此同时,这里的气候又比西伯利亚宜人。

如果你爱雪山、爱冰川、爱极光,爱海鲜,爱各种海上和雪上运动,你一定会爱上阿拉斯加。

我对阿拉斯加一直充满兴趣。但夏天去阿拉斯加,我有一百个疑问。比如要不要带羽绒服和雪地护目镜?进入北极圈是不是只能坐小飞机?当地WiFi信号如何?道路交通怎么样?和爱斯基摩人相处有什么礼数?

所有这些问题都环环相扣,决定了我怎么租车,怎么安排行程。

我是一个自驾游狂热分子,尤其在美国这种火车既慢且贵、地铁又不普及的地方,开车不是选择,而是必须。

以往游美国,我只要想好玩哪几个国家公园,然后把它们串成线,就是自驾游线路了,完全不用提前预订任何东西。

但阿拉斯加不同。不在美国本土,地理位置特殊,我担心以往经验也许派不上用场。事实证明,阿拉斯加的确不一样。

首先,这里加油站、汽车旅馆都比美国本土少很多。

其次,阿拉斯加的路既好走又不好走。

好走是因为它就一条路,走上主干道,通常就是一路到底,没有GPS都没问题。不好走在于它的道路经常呈S形,得翻山越岭,而且地面高低起伏,限速在35至65mph间不停变化。一天下来,挺累。

因为是夏天,非冰天雪地,我这次只租了辆日产 Versa,实践下来够用。

阿拉斯加虽是美国最大州,但大片土地未开发,能走的路很少,也就下图黑线部分。

我此行,从陆路能通的最南部城市荷马(Homer),到最北端的巴罗(Barrow),也算是把阿拉斯加从南到北走了一遍,前后历时12天,行程较赶,属辛苦游。但一路充满惊奇和发现,内心愉悦。

阿拉斯加的南部和北部,无论是气候和风情,都截然不同。

出发

乘飞机前往阿拉斯加通常会去两个城市

·安克雷奇(Anchorage): 阿拉斯加最大的城市,位于阿拉斯加中南部,夏季看国家公园。

·费尔班克斯(Fairbanks):阿拉斯加第二大城市,靠近北极圈,曾因淘金而兴,冬季可看极光。

安克雷奇机场

南线:安克雷奇-Seward-Homer

夏季在安克雷奇中转,是非常合适之举。因为仅以油价为例,安克雷奇是全州最便宜的地方。

都说阿拉斯加是免税州,但其实除了安克雷奇,其余城市都有消费税。

虽然安克雷奇市中心最繁华的第五大道仍显简单朴素,但这里已经是该州物资最丰富的地方。而且夏季的安克雷奇十分美丽,费尔班克斯则乏善可陈,它要冬季才散发魅力。

从安克雷奇出发,拐上 Seward Highway,行驶三个多小时,就到了海港小镇Seward。该镇以当年购买阿拉斯加的国务卿名字命名,算是纪念他远见之举。

Seward Highway 被誉为“全美景观最壮阔的公路”,它首先要经过一个叫 Turnagain Arm 的峡湾。这个峡湾的确值得一再回头

阿拉斯加为此建了一段观光铁路。但频次太少,我只看到铁轨,没见火车。想来沿海行驶的火车全世界也没几列(图片来自网络)。

从安克雷奇去费尔班克斯路上也有观光列车,叫 Denali Star,车厢全透明, 便于观景。不过自驾游租车有延续性,观光列车只能放弃。

Seward 有名,因为这里有个基奈峡湾国家公园(Kenai Fjord National Park),是看冰川和海洋动物的好地方。

Seward小镇

但这个国家公园的陆地部分大多被冰川覆盖,无法修路。好在它靠海,可以坐邮轮游览。

不过,与挪威峡湾邮轮不同,这里的邮轮时间动辄8小时,早上出发,一般下午一点就停止售票了。

所以想坐邮轮,必须早起。如果你下午才抵达 Seward,也没关系,可以先去徒步参观冰川。住一晚,第二天再安排邮轮游览。

这里有个Exit Glacier Ranger-Led Walks,是公园内唯一通公路的景点。来回大概90分钟的徒步路线,最后会到达冰川观景点

这条徒步路线较平坦,一般人都没问题。但喜欢挑战的还可以沿冰川边缘继续往上走,这是一条往返约8小时的陡峭路线,其终点是公园冰川源头、面积达777平方公里的哈丁冰原(Harding Icefield)。这也是美国境内最大的冰原。

在“出口冰川”脚下,你能看到许多书写着年份的牌子。这张照片里的2005,表示冰川在2005年时的边界位置。短短12年,冰川缩小后退了不少。

而这块介绍牌是1998年冰川的位置。

10年后,眼前这一冰川不知又会后退到哪里。是不是终有一天,它会消融于大海?说气候变暖是谎言,阿拉斯加可能第一个不答应。

荷马 Homer

Seward 再往南就是荷马小镇,这也是阿拉斯加陆路能到的最南小城了。

虽然阿拉斯加的首府朱诺电影《假结婚》里的 Sitka 更南,但都得坐飞机前往。顺便说一下,因为陆路所及之处有限,阿拉斯加的小机场很多,这是阿拉斯加不同于新疆的地方。

地图上看,Seward 到荷马并不远,但实际上,你必须先从 Seward 往北走至 Copper Landing,转到另一条路再往南开到底,才是荷马。没有4小时到不了。

这是在阿拉斯加自驾游累的地方——你只有一条道可走,总是得原路返回。好在一路都是美景,往返看到的往往不一样,所以没有抱怨。

前往荷马的路景色超美。一路上我停了无数次车,就为了拍照。

荷马没有Seward 有名,但它给了我很大的惊喜。

这里有一条北美最长的spit road,超过4英里,直接入海。这条路也是海鲜市场和海上运动集散地。

我在这里先坐船去了一个海岛,然后在那里玩了5小时皮划艇,很享受。人在海中央,四周是雪山,远处是冰川,偶尔传来鸟叫声,感觉非常peaceful。

玩皮划艇会有指导,划另一条皮划艇伴你左右。我的指导是个美国姑娘,独立、强壮、热情、还很会聊天,非常招人喜欢。

阿拉斯加的男女跟美国本土有些不同,这种不同一时很难言语,但能明显感觉到。

荷马标志性一景"海中大象

有时不由想,人为什么要困在一个只有6000人远离尘世的小镇上呢?但转念一想,别人也许也奇怪,生活在喧嚣的大城市有什么好。

荷马人要么不旅游,一旦出发,就是三个月起计。他们并不闭塞。有个船长告诉我,他蜜月游跑去亚洲兜了一圈。我的指导则喜欢去南美,她会说西班牙语。

除了美景,阿拉斯加南部还有美食。如果你是海鲜爱好者,南部绝不能错过,这里有北部享受不到的美味

事实上,我在这里甚至改变了对美国食物的看法。这里的生蚝真是又大又鲜美,三文鱼的口感也与我们习惯的稍有不同,比目鱼超级好吃,帝王蟹更是每餐必点。

感谢阿拉斯加,这次我只吃了一次汉堡包,而且是金枪鱼汉堡包。

北线:安克雷奇——费尔班克斯——北极圈

离开荷马回到安克雷奇,再一路向北,前往阿拉斯加第二大城市费尔班克斯。从安克雷奇到费尔班克斯,大约有500多公里,路上会经过迪纳利国家公园(Denali National Park),这条路也因此被称作 Park Highway。

迪纳利国家公园是阿拉斯加最负盛名的公园,这里有北美最高峰、海拔6190米的迪纳利山(曾叫麦金利山)。

不过,因为云雾缭绕,要见到它的完整模样并不容易。这是美国国家公园官网上的图片。

公园内只有入口往西一条公路,还是死路。这条路只允许乘坐公园巴士游览。单程长达90英里(145公里),一次往返需13个小时!

没办法,阿拉斯加的美景都是大尺度,需要大时间。

不过,你也可以坐到66英里处的 Eielson Visitor Center,迪纳利山无需徒步即可目睹的美景,基本上就在这前66公里的路上(往返约8小时)。

私家车可以开一小段到 Savage River,我在这里小小徒步了一下。

除了北美最高峰,迪纳利国家公园还以各种动物闻名。阿拉斯加是棕熊的主要家园,驼鹿也很常见。有时在路边就能看见它们。

不过,棕熊和驼鹿以及之后要提到的北极熊,看上去蠢萌可爱,实际上很有攻击性。

就在上个月父亲节,安克雷奇附近著名的观熊之地 Girdwood 就发生了棕熊袭人事件,一名少年不幸身亡。

当地人跟我总结,看到棕熊,1千万别跑;2 唱歌聊天大声说话,最好摇个铃铛,棕熊会自动走开;3 随身备棕熊喷雾。一名阿拉斯加女士告诉我,她女儿就被棕熊袭击过,幸存,但头颅受伤严重。

而遇到北极熊,应对方法则是:赶紧跑!跑向汽车或最近的房屋里。如果周围什么都没有,身边也没枪,那就完了。北极熊一旦上岸,就是觅食来着。

还有驼鹿,一旦你离它太近,或对它猛拍照,它发起怒来,你也是斗不过的。阿拉斯加也发生过驼鹿致死人事件。

阿拉斯加的机场与别地最大的区别就是有动物原型

费尔班克斯——北极圈

从迪纳利国家公园出来,前往费尔班克斯,这是景色相对平凡的一段路。

费尔班克斯适合冬季,是欣赏极光的最佳去处,尤其是一个叫 Chena hot spring 的地方,好几个美国人都向我推荐。它距离费尔班克斯约60英里。我特意开车去看了下,那里有很多玩的项目,狗拉雪橇、雪地摩托、坐直升机看雪地日落,当然也能泡温泉。但夏天没雪,就只有 Dog cart ride 等少数项目,不过瘾。

冬季狗拉雪橇(图片来自网络)

所以我在费尔班克斯并没逗留太久,而是继续北上,向北极圈进发。这也是我此行的重头戏之一。

阿拉斯加的气候非常令人着迷——南冷北热。在南部我穿一件薄款羽绒服还嫌冷,不得不买了一件加厚冲锋衣。但越往北走,穿得越少。到费尔班克斯已经短袖上阵,被晒得不行。

在前往北极圈的路上,因为不停地上山,我感觉离太阳越来越近,这真是奇妙感受。

从费尔班克斯去北极圈,要走著名的 Dalton Highway。这条山路在世界十大最危险公路中排名第三。

Dalton Highway 一直通到北极圈内、靠近北冰洋的死马,这也是阿拉斯加输油管道的起点。它全长约420英里。

这条路最初是为补给输油管道所建,路上几乎只有24个轮子以上的大卡车经过,一路并无服务设施。

不过随着旅游热,小车甚至摩托车也开始出现。

夏天走这条路,倒没传说中的危险。但是:

1, 这是一条石子路,又需要翻山越岭,普通小车开上去,噪音很大,感觉会散架,非常担心因此困在荒郊野外。

2, 从费尔班克斯出发,到进入道尔顿公路,再到北极圈,有几百公里,单程大约需要5、6个小时,但一路都没有加油站。想到还要回程,心里直发毛。

当然,有个解决办法,就是到了北极圈后,继续北上60英里至小镇冷足(cold foot)加油。好处是你能感受北极圈里外气候的变化,坏处是你得继续忍受这路况

行驶在Dalton Highway 上,看到有车子从对面过来都想欢呼,感觉多了点人气。一路上下坡和转弯特别多,可以想象在冰天雪地的冬天它有多难开,可能会刹不住车。

不过,这条路有一种粗旷之美。而且当我抵达第一个景点、杰克·伦敦笔下的育空河(Yukon river)时,简直惊喜——它比我想象的宽广得多。

我本来以为从高山上看河,河流大概会如同小溪般渺小,但当育空河突然出现在我眼前时,我所有的担心瞬间一扫而空。真不愧是阿拉斯加最长的河流啊,它一直通到加拿大。

过了育空河,再北上60英里,就是北极圈了。

长途跋涉,就为了看一眼这块牌子。

北极圈出乎意料的温暖。我猜过了冷足,翻过山,气候就会变化。但我没有再继续往前走,而是打道回府。回程的路感觉顺畅很多,也许是下坡的缘故,汽车噪音没那么大。

那时已经是半夜,但因为极昼的关系,你根本感觉不到时间,直到天空突然出现绚丽的日落景象。

我赶紧掏出手机看时间,时针指向6月24日凌晨0点40分。这是我见过的最惊心动魄的日落,其最高潮大约持续15分钟,此后仍绵延不断,直到日出开始。

那一夜,我一直仰望天空,没有睡。

我到现在都没太搞明白极昼下的日出日落。阿拉斯加南部多是阴天,几乎感觉不到日出日落,但到了北极圈附近,却如此艳丽,也算是极限体验。

费尔班克斯——瓦尔迪兹——安克雷奇

因为还要从安克雷奇坐飞机去巴罗,北极圈下来,就回程往安克雷奇开了。

这次我选择了一条不同的路,Richardson Highway,当地人把它简称“长路”(下图红线),相对之前从安克雷奇去费尔班克斯的“短路” Park Highway 而言。

”长路“比“短路”更美。过了 Delta Junction,开始重现雪山、湖泊,但需翻山越岭。而且同样,一路几乎没加油站。

在阿拉斯加,满油上路绝对是准则,除非你只在市区转悠。

沿 Richardson Highway 开到 Glennallen,出现了交岔路口。继续直走,经过 Copper Center 可到瓦尔迪兹,大约还有100多英里路。

瓦尔迪兹之前已介绍过,是输油管道的终点,靠海,附近有楚加齐森林公园。它和 Seward 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不过前往瓦尔迪兹得翻过山,冬天据说会封路。

瓦尔迪兹东面一大片绿色,是全美最大的国家公园朗格-圣伊利亚斯国家公园,53321平方公里,面积是黄石公园的6倍。但该公园开发程度低,去程也要走一段石子路。

阿拉斯加是美国国家公园最多的州,但因为陆路不通,很多国家公园都去不了。能去的也就格外弥足珍贵。

如果不去瓦尔迪兹,到 Glennallen 转弯向西,就踏上了另一条公路 Glenn Highway,它的终点便是安克雷奇。

这条路也是山路,景色同样不错。有时上山,感觉就象要上天,离天空是这么近。

这条路会经过一个叫 Matanuska 的冰川。其与众不同在于,你可以走进去,用手触摸大自然。据说冬天走在冰湖上,能听着冰川因挤压发出的炸裂声,比坐船出海看冰川更震撼。

过了 Matanuska 冰川,再往前走一点,还有一个叫 Eklutna 的地方,距离安克雷奇约40分钟车程。那是一个俄罗斯村庄,还保留着当年一点俄罗斯痕迹,比如这栋老屋,称为历史建筑

还有这个墓地

巴罗(Barrow)

我此行的重头戏在巴罗。

巴罗位于北极圈内,紧邻北冰洋,是全美最北的城市,根据维基百科,也是全球第11北的城市。

巴罗水陆不通,只能坐小飞机前往。

如果你看过电影《假结婚》,以为小飞机都颠得厉害,乘客坐着晃啊晃的,你错了。但飞往巴罗的小飞机仍很特别。

飞巴罗的飞机前半段是没窗的

它一半用来运货,一半用来载人。满员也就72个位子。所以去巴罗一定要提前订机票。

飞巴罗的飞机中间有隔断

飞机去巴罗通常不会直达。我那架飞机在死马停留了50分钟,我不需要下飞机。

我的邻座为TSA(美国运输安全管理局)工作,是个专业人士。她要去死马工作两周。她告诉我,没人在死马生活,死马只有工作人员。

这一点与巴罗不同。

巴罗现有六七千人口,绝大多数是爱斯基摩人。爱斯基摩人又称因纽特人,是蒙古人种,一万年前冰河世纪时,从西伯利亚越过白令海峡,来到北美。

出于尊重爱斯基摩人的语言和文化,半年前,巴罗已改名为Utqiaġvik。

爱斯基摩人不怕冷,很热情

爱斯基摩人平时也不穿传统服装,但他们明显不怕冷。我抵达那天气温大概只有零度,我穿棉戴帽,上图这位爱斯基摩哥却只穿短裤。佩服。

爱斯基摩人喜欢吃鲸鱼肉。我去时恰逢他们传统的庆祝捕鲸活动。

爱斯基摩人庆祝捕鲸

生活在巴罗的白人大都是因为工作,而非喜欢这里。巴罗的确艰苦,而且昂贵,因为这里所有的物品都要空运过来。

以油价为例,巴罗是5.8美元一加仑,而在安克雷奇,只要2.65美元。

不过这里工资也高。很多派来这里工作的人执行做三周休三周的作息制度,一到休息,他们就立马离开巴罗回家与家人团聚。

巴罗的街道

整个巴罗看上去破破烂烂的。用阿拉斯加人的话说,至少落后25年。

因为冻土的关系,这里只有一条机场跑道是柏油路,其余全是泥土路。

也因为冻土,这里的房子都不着地,而是打地基抬高,以防融雪浸湿地板。

此外,由于垃圾处理成本高,很多废弃物件如汽车等都随便停放,使得巴罗看上去有些凌乱。

不过这里基本设施齐全。虽然巴罗没有红绿灯,但这里超市、医院、加油站一样不缺,此外还有一小型博物馆、一家名为 Top of the world 的宾馆、二三个餐馆(其中一家是韩国人开的日本餐馆),这里没有麦当劳。

巴罗最摩登的建筑是医院,玻璃结构

巴罗地方小,但有三所学校,小学、初中、高中各一所。

据当地人介绍,在巴罗,孩子一出生就享有超市的股份,如果考上名牌大学,费用也全由公家出。可惜爱斯基摩人不爱读书,他们更喜欢捕鱼等更接近大自然的生活方式,而生活在这里的白人通常会把孩子送到美国本土就读。

巴罗小学

到了巴罗,自然要看巴罗角(Point Barrow)和北冰洋。

夏天的北冰洋到处是浮冰,不远处还能看到小黑点在移动,那是海豹。当地人提醒我别走太远,小心北极熊。除非你手里有枪,否则你跑不过它。

巴罗角是楚科齐海和博福特海(Beaufort Sea) 的分界线,这里曾为重要的北极飞行基地,附近还建有美国海军军事基地。如今到处可见鲸鱼骨。

在巴罗,城市标志就是鲸鱼骨,随处可见。

巴罗的房子看着破,但走进屋内,往往别有洞天,温暖而舒适。尤其是生活在这里的白人(爱斯基摩人更愿意把钱花在捕鱼买船上),相当重视内部居住环境。“外面又冷又没啥好看,室内环境便很重要。” 他们这么说。

这种“不能苟且”的生活态度,令人感动。

巴罗的博物馆

当地人告诉我,巴罗的水费曾经巨贵,马桶冲一次水,就是2美元。但引用新系统后便宜多了,天然气也不贵,一栋大房子,做饭+全天候暖气,每月200美元。

巴罗的机场也算是当地一景。候机厅非常小,托运行李还用人工开包检查。虽然乘客也要脱鞋安检,但不用双手举起过X光机。

当然,这里登机只有一道门。

巴罗机场候机厅就这么大

很多人初抵巴罗会脱口而出:我为什么要来这里?这有什么好看的?

但每多待一分钟,便多一分好奇和乐趣。它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文化传统,令它别具一格。

离开阿拉斯加回国,当飞机降落在浦东机场时,已是晚上。在经历了250多个小时不间断的白昼后,猛然看到夜色,我的第一反应是困惑:天怎么黑了?

我已经习惯了极昼下的阿拉斯加……

Tips

1 阿拉斯加许多国家公园的公共设施(如tour guide,bus tours等等)开放时间都在5月-9月左右。想两者兼顾的同学可选择8月底9月初前去,这时国家公园活动进入尾声,而极光正式开幕。

2 在阿拉斯加旅游,最好租房车,因为好停也好住。阿拉斯加 motel 很少,还往往客满。但房车也有局限,象北极圈这种景点就去不了。

3 在阿拉斯加自驾游,一定要满油上路。

4 阿拉斯加信号较差,出发前请仔细选择租用移动Wifi。我租的那家声称覆盖阿拉斯加,但除了安克雷奇和费尔班克斯外,其余地方全无信号。

5 夏天去阿拉斯加,无需带雪地护目镜,但薄款羽绒服必备。

6 冬天去阿拉斯加,晚上要把车插上电源,以防夜间电池冻住。酒店一般都有这样的充电柱或室外墙上的插座。

7 如果你喜欢大胡子男人,阿拉斯加有的是。

最后卖弄下,知道阿拉斯加人如何称呼美国本土?Low 48 !

Hash:2f8d761f12862940a7e8d7376090217630b0fbec

声明:此文由 赫本不会做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