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图)诗情画意新会理 让人放松的懒游目的地

会理古城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彝族自治州正南端,西连攀枝花,南与云南昆明市和楚雄州相邻,扼川滇要冲,自古以来就是川西南与滇西及南亚商贸往来周转重地,为古丝绸路必经要塞,从地图上来看,像一把巨大的钥匙插入云南境内,素有川滇锁匙之称。

在古代彝语中,会理被称为“涅底”,会理城为“涅底尔库”,系由古代彝族涅理部落居住区域而得名,其意为“春天长驻的地方”。会理之美,美在阳光,这里盛产阳光,年均2400小时日照,一天四季分明,一年四季不分明。气候宜人,四季如春。在这里生活,是外地人的梦想,是会理人的福气。

会理给游人这样一种感觉:经过苦不堪言的山路险峻和盘旋,一旦走进去必然会大惊,有些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艳,感觉不到自己是身处于某个偏远蔽塞的边陲小县城,也不像那些繁华喧嚣的旅游地,倒像回到久别的家里一样,有归属感和宁静之心,让人不由自主地停顿脚步,沉淀下来。

从元末明初开始修建的会理古城南北狭长,东西较窄,形如一艘扬帆远行的航船。会理古城在建筑群体的布局上所体现出的功能分区也是格局井然:文化区成一线偏于城西一侧;以北关、西成巷为中心,是全城旅店、商号的集中分布区;商业类建筑则主要分布于南北街两侧;官署衙门集中在钟鼓楼以南地区。这也体现了当年构建城市的统治者天人合一,尊卑有序的理念。

会理之美,美在古屋。这些古屋,满屋沉香,飘的都是记忆的气息。你若溜达在街上,在现代的脚步声中,隐隐听见传统的回声,它们静水深流,引人深思,中国民间传统的温馨精神,也许就隐藏在这陈砖旧瓦之中。不经意间顾盼回眸,总会在街边某一扇门后瞥见老屋的身影,你再进去,锅锅碗瓢盆,晾晒的衣物随处挂着,人间的烟火与这老屋相得益彰,一派市井的温馨气息,别有一种情致。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会理,始建于西汉,至今保存了大量的明清建筑,尤以古四合院钟楼白塔山文塔最为著名,是一座悠久的历史文化名城。会理的古屋是一棵棵根深叶茂的老树,他们的根一直通向历史的深处,逢年过节或办喜事,满城则张灯结彩,贴春联、喜联、门画,极富古老的民俗文化情趣。

漫步城中,发探古思幽之豪情,寻觅古城翰墨琴韵。鼓楼城墙,大街小巷,文塔笔峭,书院墨香,石阶苔痕斑斓,晨钟暮鼓悠扬。俯仰所及,方寸之间,无不显示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城内的科甲巷里翰墨氤氲,书香盈门,充满了深厚的文化气息。深深的大宅门内,还是那些睿智从容的老人在安详地端坐,侍花弄草,修身养性,坚持守护着那段祖辈的荣耀与传统。西城巷内,青石板厚重斑驳,记载着岁月的沧桑与回忆,这里仿佛还有马帮的蹄声踏过,一直通向那充满神秘和艰险的南方丝绸古路。进士、大夫和官宦名流们曾在这里衣锦荣归,造福桑梓,探寻着格物、致知、诚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也留下了这些深谙明清之风的深宅大院,深藏在这些长长的街巷里,仿佛一块埋藏的璞玉,等待人们来探幽访古。

时至今日,这些古老的文化遗产依然保持它的原始风貌,仿佛几百年来都没有任何的粉饰和改变,呈现出最为真实的一面。不是所有的文化都能够保留并传承历史,留存在博物馆玻璃柜里的文物,只能够说是一个展品。但到了会理城里随意闲逛,那些古老的大院、巷子、钟鼓楼时时刻刻包围着你,冷不防就会撞见一个个刻满岁月痕迹的古老历史遗存,然后忍不住想要去了解它,触摸它,随时随地都可以牵出一个故事,一段传说,一个佳话。

翻开历史,会理曾有着远比今天更显赫的身世。在古代南方丝绸之路上,会理曾是非常重要的一处要津重镇,它被称为“川滇锁钥”,一直是扼川滇咽喉的军事要冲,南丝绸之路古道由北向南纵贯会理县全境,成为商旅联结川滇转往印缅的一条商贸要道。从蚕丛及鱼凫的花团锦簇再到大理和南诏的箫嘀剑鸣,蜀云滇月于此地风云际会,彝汉风情在这里水乳交融。海纳百川,兼收并蓄,这就是会理独具特色的多元文化个性。

会理是个典型的少数民族散杂居县,以彝族傣族最为独特。它区别于别的城市,地方特色浓郁,古建筑都保留得相当完好。它有着厚重,古朴,大气,凝重的容颜。悠闲的生活方式,淳朴的民风和悠久的历史背景赋予了它动人的情怀,与这样的城市相逢,并能读懂它独特的韵味,不能不说是我的幸运。(部分图文由会理县宣传部提供)

Hash:aa47866e605230a9c67d66e4b1ab5d22bf5ebccd

声明:此文由 网罗四川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