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旅天下败寇成王千年铁律,惊世英雄又如何,我为沔阳陈友谅鸣不服!

摩旅天下:败寇成王千年铁律,惊世英雄又如何,我为沔阳陈友谅鸣不服!

早上9点出发,今天计划下榻目的地是湖北随州市。

神奇长江改变了两岸的气候特征。仅一江之隔,两岸景色、风致竟然差别甚大。江南还是春意未消的时节,江北已经是秋色潇潇了。

出发不远,也就90公里左右,就来到设定第一站:仙桃市。

之所以要专程来沔阳,市因为这里有个著名传奇英雄陈友谅,还有吃货们都连连叫好的湖北招牌菜“沔阳三蒸”。

今日的仙桃市可没有古名称沔阳有名。古城沔阳,也简称沔城,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古城,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从南北朝西魏至建国初期,一直是郡、道、府、州、县的治地,为昔日沔阳政治、经济、文化的中枢。

但最吸引我的还是这里历史上有个响当当的人物----陈友谅。

陈友谅何许人也?

陈友谅是元末农民起义领袖,出生在沔阳(今湖北省仙桃市)。元朝的腐败,引起人民的不满,陈友谅率众起义,先是攻下沔阳城,接着又取汉阳、克襄阳、战池州,一路东进。陈友谅对水军很重视,大造战船,使之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水军。1360年,陈友谅建都江州(今九江市),国号大汉,自称为大汉王。此后,他一方面继续进行反元战争,一方面把军事重点放在与邻境朱元璋的战争上。1363年与朱元璋决战鄱阳湖,历时40余天,陈友谅在指挥战斗时,不幸身中流矢而亡,魂断鄱阳湖。

对陈友谅,历来褒贬不一,有人把他说成是"反贼"、"流寇"。《元史》《明史》中的"陈友谅传",对朱元璋极尽褒扬之词,对陈友谅大加贬损。

在陈友谅身上,再次体现了“成则为王,败则为寇”的统治者哲学论调。

著名历史学家吴晗曾评价说:“陈友谅是反对蒙汉地主阶级统治的英雄人物。”

然而在我看来,英雄就是英雄,胜利者不承认恰说明其度量太小而已。

沔城素有“四十八古井、四十八牌坊、四十八石桥、四十八寺庙”之称和闻名遐迩的“沔阳八景”,今日已经很难见到。沔阳古城遗址上尚存明清石刻、孔子石雕像、陈友谅故居以及数座古庙。

位于沔街的陈友谅纪念馆为三层仿古式建筑。展览内容以陈友谅反抗元代统治暴政为主要线索,包括“起义反元”、“逐鹿江南”、“推行屯田”、“历史记忆”和“后裔觅踪”等五个部分。沔阳三蒸是湖北沔阳(今仙桃市)的汉族传统名菜之一,属于湖北菜系,此菜鲜嫩软糯;原汁原味;清淡;绵软。是湖北美食中的一颗明珠,在中国名菜系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沔阳人民爱吃蒸菜,有"无菜不蒸"的食俗,被称为蒸菜之乡。所谓“沔阳三蒸”,即蒸畜禽、蒸水产、蒸蔬菜(可随意选择青菜、苋菜、芋头、豆角、南瓜、萝卜、茼蒿、藕等数十种),颇为符合荤素搭配营养均衡,粉蒸菜都裹着捣细的米粉,菜的本香配上大米的清香,回味深长。

说到蒸法,所谓的“三”,就成了概数了,粉蒸、清蒸、炮蒸、汤蒸、扣蒸、酿蒸、包蒸、封蒸、花样造型蒸、旱蒸,蒸的技法就不下九、十种。2010年,“沔阳三蒸及其蒸菜技艺”已经被湖北省政府列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8年9月“中国菜”在河南省正式发布,“沔阳三蒸“被评为“中国菜”之湖北十大经典名菜。

这使我想起了家乡的名吃“洛宁粉蒸肉”了。真可谓吃着“沔阳三蒸”,想着“洛宁粉蒸肉”的味道,感觉大有异曲同工之妙。

当今之中国,旧城改造如火如荼,古城开发风生水起。然而,多数古城开发的结局都只是有旧城而无旧市,变“旧城”为“鬼城”。沔阳古城开发却妙招连出,硬是在市区中心地带,沿河开发出了一条风景街“沔街”。古城开发与广大饮食文化产业发展一把抓,硬是做足了“沔阳三蒸”的饮食文化文章,让古城生生地活了起来!为当地文化带动古城开发点个赞!

1点游罢沔街,启程前往目的地随州。

一路无话,5点顺利到达。

文章敬请关注个人微信公众号:带上灵魂玩摩旅

企 鹅 号:摩旅独行品天下

今日头条号:带上灵魂玩摩旅

陈友谅麾下一员大将勇猛无敌,在百万军中差点取了朱元璋的首级 陈友谅

题目中提到的百万大军有点夸张,但在当时,朱元璋二十万大军还是有的,能在二十万大军中取主将首级,也是很不容易的,甚至可以说是,难于登天。当时,如果不是常遇春等将领救驾及时,说不定朱元璋的首级真的就被取走了。但历史没有如果,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下差点取了朱元璋首级的是何许人也?

此人名叫张定边

这个人名叫张定边,湖北沔阳(今湖北省仙桃市)人,跟老乡兼结拜兄弟的陈友谅一样,也是贫穷渔民家庭出身,属于元朝底层受压迫的人群。张定边自幼喜欢练习武艺,长大后更是威猛勇武,并且很讲义气,爱为朋友打抱不平。

张定边影视人物形象

聚众起义,反抗暴元

元朝末年,朝廷政治腐败,统治者利用各种苛捐杂税对底层人民进行残酷剥削,弄得天怒人怨。好多底层人民为了活下去,揭竿而起,反抗元朝廷。就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张定边与当地豪杰陈友谅、张必先在湖北黄蓬镇结拜为生死兄弟,打算共同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于是兄弟三人便带人聚众起义,正式开始起兵反抗腐朽的元朝廷。

陈友谅、张定边、张必先聚众起义

加入红巾军,辅助陈友谅成为元末割据枭雄

就在这时,湖北的红巾军领袖徐寿辉,派遣手下大将倪文俊率军攻占了沔阳城。于是陈友谅、张定边带人归附了徐寿辉,在将军倪文俊麾下做事。后来,因为陈友谅、张定边等人作战勇敢,屡立战功,不久陈友谅就被封为可以独立统兵作战的带兵元帅,张定边、张必达也成为了陈友谅麾下的大将。

元末枭雄陈友谅雕像

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倪文俊准备杀了徐寿辉,取代徐寿辉。九月,因计划实施失败,倪文俊孤身逃出汉阳(今武汉市汉阳区)。因为倪文俊对陈友谅、张定边等人有提拔之恩,于是倪文俊逃到了陈友谅、张定边驻守的黄州。陈友谅乘机杀了倪文俊,因此被徐寿辉提拔为平章政事,并奉命接管了倪文俊的军队,陈友谅的势力进一步扩大。到了元至正十九年 (1359年),陈友谅的势力已经非常强大了,成为长江以南最强的割据势力,徐寿辉成为其名义上的领导。元至正二十年(1360),陈友谅将徐寿辉杀害,自己登基称帝,国号为汉,封张必先为丞相,张定边为太尉。这个时候,陈友谅势力占据江西、湖广等地,实力达到鼎盛。

跟随陈友谅与朱元璋争雄失利

陈友谅称帝后,仗着自己兵强马壮,便带着张定边等人攻打东边的邻居朱元璋。朱元璋也不是等闲之辈,在谋士刘伯温的建议下,首先派将军胡大海带兵占领了广信府(今江西上饶),隔断了陈友谅的退路。然后又让与陈友谅有旧交情的大将康茂才,写诈降信给陈友谅,告诉陈友谅自己镇守的是江东木桥,可以作为内应,帮助陈友谅通过江东木桥,直接攻打南京城。在确认陈友谅收到诈降信后,朱元璋派人将木桥改修成了石桥

朱元璋影视剧形象

因为康茂才以前和陈友谅关系不错,所以陈友谅收到康茂才的诈降信后,深信不疑,并开始调兵遣将,准备通过康茂才驻守的江东木桥直接攻打南京城。张定边极力劝说陈友谅,让他调查清楚后再行动,但陈友谅认为机会难得,再加上自己兵强马壮,根本不把朱元璋放在眼里,不听张定边的劝阻,一意孤行。

不久,陈友谅率军来到江东木桥,却发现不是“木桥”,而是“石桥”,这才发现自己上当了,连忙命令军队撤退。陈友谅军队撤退到龙湾时,朱元璋布下的伏兵四面杀出,陈友谅军大败,伤亡惨重,陈友谅也是坐着小船才得以逃脱。朱元璋派遣大军乘胜攻占了长三角门户城市安庆

第二年, 张定边带军攻打安庆,并很快再次占领了安庆。在张定边攻占安庆后不长时间,朱元璋率大军讨伐陈友谅,陈友谅率军抵挡,被朱元璋军队打败,幸亏张定边从安庆带兵冒死救援,陈友谅才得以逃出重围,逃回武昌。这场战役后,朱元璋乘胜攻占了江州(今重庆)、安庆等战略要地。

经过之前的几次失败,陈友谅彻底的愤怒了,他命人制造了数百艘高数丈的楼船,准备再次攻击朱元璋。张定边再三劝阻陈友谅,向他建议说,目前首要的任务是休养生息,以防为攻,等待好的时机再报仇不迟。但陈友谅已经被愤怒冲昏了头脑,依然一意孤行,不听劝阻,集结了举国之兵(号称六十万大军),打算跟朱元璋一决雌雄。张定边看到陈友谅已经下定决心,就再也没有劝阻,而是建议陈友谅兵分两路,一路直接攻打朱元璋的首府南京,一路攻打军事重镇洪都(今南昌),这样可使朱元璋首尾不能兼顾。但陈友谅没有采纳他的建议,而是认为应该集中兵力攻打洪都,然后再攻打南京,一步步吞并朱元璋的地盘。

跟随陈友谅与朱元璋决战,差点取了朱元璋的首级

元朝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陈友谅统领大军进攻朱元璋军事重镇洪都,大军浩浩荡荡,军旗遮天蔽日,用“投鞭断流”形容最合适不过。此时镇守洪都城的主将是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最擅长防守作战,守城副将更是家喻户晓的名将邓愈。朱文正和邓愈通过他们优秀的军事指挥和惊人的意志力,硬生生地率领洪都守军坚守85天,等来了朱元璋的援军。

陈友谅得知朱元璋率领的援军到了,便主动率领大军撤离洪都,前往鄱阳湖与朱元璋决战。战斗前期,双方互有胜负,陷入僵持状态。张定边认为,己方六十万大军如果不尽早取胜,必然会生大乱,于是,在没有告诉陈友谅的情况下,便开始实施自己的计划。

一天,双方又开始了不痛不痒的试探性攻击,张定边率领手下兵士,驾驶战船突然冲出己方船队,朝敌方船队奔去,搞得己方和敌方都一头雾水。在双方都还没有反应过来时,张定边的战船已经靠近敌方船队。张定边命令手下兵士驾船直接朝朱元璋的旗舰冲,大家这次恍然大悟,原来张定边的目标是朱元璋的旗舰和朱元璋的首级。张定边手持大刀站在船头,一连斩杀朱元璋几员大将,手下兵士的斗志也被激发,更是英勇无畏。朱元璋也被这突袭震惊了,不知所措,就在张定边即将靠近朱元璋旗舰时,朱元璋麾下大将常遇春驾船赶来,一箭射中张定边,然后朱元璋麾下大将俞通海用自己的战船将张定边的战船撞偏,这才将张定边阻止住。张定边一看自己受伤,已无心再战,便率领手下兵士驾船撤离,途中竟无人敢阻拦。自此,张定边天下第一猛将的威名传遍天下。

张定边动漫形象

陈友谅兵败被杀,张定边重伤逃回

后来,朱元璋借助东北风,对陈友谅的船队发动了火攻。因为陈友谅的战船几乎都是巨舰,并且各个巨舰之间都是用铁索相连,不能自由进退,导致陈友谅水寨内大火连天,成为人间地狱,陈友谅的弟弟陈友仁等都被大火烧死,陈友谅大军损失过半。在后面的撤退中,陈友谅被飞箭射中头颅死去,太子陈善儿被俘虏,张定边也身受重伤。

身受重伤的张定边,趁着夜色,带着陈友谅的次子陈理等人,用小船载着陈友谅的尸体逃回武昌。到武昌后,张定边等人拥立陈理为帝,做好了防守武昌城的准备。朱元璋乘胜派遣军队围攻武昌城,这个时候张必先率岳州的军队赶来支援,被朱元璋麾下大将常遇春半路袭击,张必先也被俘虏,陈理见大势已去,便出城投降了朱元璋。

解甲归田,混迹江湖

但张定边不愿做朱元璋的降将,于是率领自己的亲信部下,冒死突围出去,准备东山再起。后来,张定边觉得自己已无东山再起的可能,便解散了手下的兵士,并劝说他们解甲归田,好好生活。此后,张定边改名换姓,带着儿女混迹江湖。后来为了避嫌,削发为僧,自号沐讲禅师,活到了九十九岁。

个别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评论区畅所欲言,让我们一起走进文史世界,不断探索真的过去!

武汉市陈友谅墓、胜像宝塔、黄鹤楼公园、岳飞亭 陈友谅

走下武汉长江大桥、上蛇山前,在武昌区老年活动中心旁就是陈友谅墓。1363年,陈友谅在与朱元璋鄱阳湖大战中中箭阵亡,归葬武昌山东端脚下。次年朱元璋攻克武昌,曾到墓前祭奠,并题“人修天定”四字于墓前。后墓园渐荒,民国元年湖北省内务司议请修治,建成现有规模。墓的前方向南,有巍峨的石牌坊,正面横书“江汉先英”,背面横书“三楚雄风”。由此经过16级石阶,就是呈红色的圆形墓冢,墓冢前有2米多高“大汉陈友谅墓”的墓碑。

陈友谅墓1

陈友谅墓2

陈友谅墓3

陈友谅墓4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胜像宝塔, 位于黄鹤楼公园西大门入口处内,是1343年由元朝威顺王建于黄鹤楼故址前的黄鹄矶头,1955年修建武汉长江大桥时迁至目前位置。该塔是黄鹤楼故址建筑群保存最古老、最完整的单体建筑。塔型属于佛教密宗佛塔。塔的外观分作座、瓶、相轮、伞盖、宝顶5部分。宝顶为合金材料制成。1955年在拆迁时,发现塔的南面有石坊门柱础;塔内部为中空式,没有地宫。在封闭的塔心内发现一个雕刻精致的石幢,高1米余,下为圆座,幢身为八角形,顶部刻有各种莲花装饰。塔室内还发现一个瓶盖密封的铜宝瓶,摇动时瓶内沙沙作响,瓶底为凹形,平面刻双勾字两行,内容为:“洪武二十七年岁在甲戍九月乙卯谨志”,瓶腹刻有“如来宝塔,奉安舍利。国宁民安,永承佛庇”。由此可见,此塔的密封室于明洪武二十七年九月十八日(1394年10月13日)前曾经被打开过或进行过修复。匾额上横书“胜像宝塔”,上款题“威顺王太子建”,下款为“大元至正三年”。

胜像宝塔1

胜像宝塔2

黄鹤楼是武汉市标志性建筑,与晴川阁古琴台并称武汉三大名胜。黄鹤楼原址在蛇山黄鹤矶头,始建于三国时代东吴黄武二年(223年)。唐永泰元年(765年)黄鹤楼已具规模,使不少江夏名士“游必于是,宴必于是”。诗人崔颢一首“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已成为千古绝唱,更使黄鹤楼名声大噪。而李白的《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更是为武汉“江城”的美誉奠定了基础。然而兵火频繁,黄鹤楼屡建屡废,仅在明清两代,就被毁7次,重建和维修了10次。有“国运昌则楼运盛”之说。最后一座建于同治七年(1868年),毁于光绪十年(1884年)。遗址上只剩下清代黄鹤楼毁灭后唯一遗留下来的一个黄鹤楼铜铸楼顶。1981年10月,黄鹤楼重修工程破土开工,1985年6月落成,主楼以清同治楼为蓝本,但更高大雄伟。

唐代黄鹤楼

宋代黄鹤楼

元代黄鹤楼

明代黄鹤楼

清代黄鹤楼

现代黄鹤楼1

现代黄鹤楼2

现代黄鹤楼3

现代黄鹤楼4

山西部是黄鹤楼公园,东部首义公园,交界处有一座岳飞亭。民族英雄岳飞,在鄂州(今武昌)屯兵达七年,从这里率军四次北伐,取得抗金重大胜利。他还在这里写下《满江红·怒发冲冠》和《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岳飞蒙冤遇害、平反昭雪后,被追封为鄂王。当地人民建岳武穆遗像亭以兹纪念。亭中有一画像碑,罩着玻璃看不清。亭旁,又新建了岳飞铜像与《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浮雕墙。

岳飞亭1

岳飞亭2

岳飞亭3

岳飞亭4

岳飞亭5

陈友谅自由行旅游攻略

  • 摩旅天下败寇成王千年铁律,惊世英雄又如何,我为沔阳陈友谅鸣不服!

    摩旅天下:败寇成王千年铁律,惊世英雄又如何,我为沔阳陈友谅鸣不服!早上9点出发,今天计划下榻目的地是湖北随州市。神奇长江改变了两岸的气候特征。仅一江之隔,两岸景色、风致竟然差别甚大。江南还是春意未消的时节,江北已经是秋色潇潇了。出发不远,也就90公里左右,就来到设定第一站:仙桃市。之所以要专程来沔阳,市因为这里有个著名传奇英雄陈友谅,还有吃货们都连连叫好的湖北招

    2022-03-29
    955 49
  • 陈友谅麾下一员大将勇猛无敌,在百万军中差点取了朱元璋的首级

    题目中提到的百万大军有点夸张,但在当时,朱元璋二十万大军还是有的,能在二十万大军中取主将首级,也是很不容易的,甚至可以说是,难于登天。当时,如果不是常遇春等将领救驾及时,说不定朱元璋的首级真的就被取走了。但历史没有如果,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下差点取了朱元璋首级的是何许人也?此人名叫张定边这个人名叫张定边,湖北沔阳(今湖北省仙桃市)人,跟老乡兼结拜兄弟的陈友谅一样,也是贫穷

    2022-02-19
    831 47
  • 武汉市陈友谅墓、胜像宝塔、黄鹤楼公园、岳飞亭

    走下武汉长江大桥、上蛇山前,在武昌区老年活动中心旁就是陈友谅墓。1363年,陈友谅在与朱元璋的鄱阳湖大战中中箭阵亡,归葬武昌蛇山东端脚下。次年朱元璋攻克武昌,曾到墓前祭奠,并题“人修天定”四字于墓前。后墓园渐荒,民国元年湖北省内务司议请修治,建成现有规模。墓的前方向南,有巍峨的石牌坊,正面横书“江汉先英”,背面横书“三楚雄风”。由此经过16级石阶,就是呈红色的圆形墓冢,墓冢前有2米多高“大汉陈友谅

    2022-02-17
    1420 36
  • 陈友谅60万大军围攻洪都,为何朱文正能凭借数万人坚守85天?

    老话这么说歪萝卜填坑他就是对了眼了。您要打朱文正平时做人出事去看,这人压根就不是啥好人,更加瞅不出来有啥军事才能。毕竟什么爱兵如子,什么与民同乐,什么勤劳勇敢貌似都扣不到这朱文正的身上。而朱元璋老朱偏偏就给他了一个洪都,也就是现在的武昌当守门员,把门看好了,他老朱出去搂草打兔子,抢地盘去。老朱一走,好吗?这朱文正天天的喝酒吃肉,醉生梦死就差将自己泡酒缸里头把自己给淹死了,这还不算吃饱了喝足了,

    2022-02-09
    1140 12
  • 陈友谅墓地在哪?据说朱元璋来祭祀过,今孤坟一座

    元朝末年,元顺帝统治下的中国,农民生活苦不堪言,百姓实在走投无路,于是纷纷揭竿而起,加入当时最大的农民起义军组织——红巾军,史称红巾军起义。蒙古族的元朝统治者立即对红巾军进行打压,经过多年的争战之后,元末统治势力土崩瓦解,而红巾军也逐渐分成多个势力,其中两个最大的势力组织当属朱元璋和陈友谅,而论这双方势力大小,陈友谅的势力稍强过朱元璋。红巾军起义从历史上对朱元璋和陈友谅的描述得知,朱元

    2022-01-28
    71 30
  • 黄鹤楼旁的陈友谅墓,武汉市区唯一一座皇帝陵墓

    来源:头条号-xiaoyao游天下从武汉长江大桥东桥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纪念碑下面的黄鹤楼故址沿着一条东西方向的曲折小道一路向东,步行约300米处有一座三门的石牌坊,石牌坊的正面刻有“江汉先英”四个金色大字,背面刻有“三楚雄风”四个大字。石牌坊北侧是一座高约两米、由赭红色花岗岩覆盖的墓冢,墓冢前方有一块墓碑,上面刻写着“大汉陈友谅墓”六个隶书大字。长眠于此的正是元朝末年陈汉政权的开国皇帝陈友

    2022-01-28
    1598 18
  • 临高惊现元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大汉皇帝陈友谅墓!是真的吗?

    海南岛发现元末明初农民起义军领袖大汉皇帝陈友谅墓;从海南省海口市城区出发,沿着海南西线高速公路一路向西,车行96公里,约一个小时就到了临高县东英镇居留村,这是便是解放海南岛渡海登陆战主要登陆之一,这里有一座古墓,墓主是600年前大汉皇帝陈友谅墓,墓坐南朝北,背依青山,面向两公里外大海,除墓后的流璃瓦牌坊,近年修建外,其他墓碑、墓基、墓围墙、全部是一番古朴庄严的景象。墓地东侧16米处,一棵古

    2022-01-21
    812 16
  • 陈友谅自毁祖坟风水“罗汉晒肚”千古之憾

    风水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一门玄术,也称青乌术、青囊术,较为学术性的说法叫做堪舆。堪舆本为相地之术,即临场校察地理的方法,早期的风水主要关乎宫殿、住宅、村落、墓地的选址、座向、建设等方法及原则,从古至今有关各种风水的故事,数不胜数,而和名人有关的风水桥段,更是令人津津乐道。今天就谈谈陈友谅的祖坟风水——罗汉晒肚。元朝末年,陈友谅、陈友杰兄弟与朱元璋逐鹿天下,问鼎中原,也算是位风云人物

    2022-01-09
    1860 68
  •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