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中轴线上——应县文化旅游紫禁之巅推介展纪实

景山公园,绮望楼前,老北京中轴线最高点

7月14日开始,为期10天的以“千年木塔、文旅圣地”为主题的应县文化旅游紫禁之巅推介展顺利举行。这10天,来自天南海北的过客认识了撩起面纱的美丽应县;这10天,敞开胸怀的应县收获了建设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的满满信心。

从木塔之巅到紫禁之巅去

2019年初春,应县县委、政府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进行重新审视,提出“围绕六大目标、实施六项工程”的新思路,把其中的“围绕建设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实施文旅融合发展工程”放在重中之重。

县委、县政府认为:用新理念、新举措加速发展文化旅游朝阳产业,是激活后发优势、带动全域发展的首选战略。

如何牵一发动全身,打通长期制约文旅产业发展的经脉?县委、县政府认准了,必须把应县木塔作为核心“卖点”。于是,一次大手笔的尝试开始酝酿。中华文化促进会的专家来了,中农联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学者来了,把脉定位,分析研判,形成一个共识:到景山公园、到老北京中轴线紫禁之巅去!

3月5日至24日,为期20天的《塔乡记忆·醉美金城,助力乡村振兴应县国际旅游摄影艺术展》在景山公园文化艺术长廊展成功举办,奏响了应县踏上紫禁之巅的序曲。

随之,应县文化旅游局与北京景山公园管理处联手运作,开始了“应县文化旅游紫禁之巅推介展”的紧张筹备。

一场大剧,呼之欲出。

盛大开幕式轰动京华

7月14日,景山公园微风送爽。“应县文化旅游紫禁之巅推介展”如期而至。

从故宫正北门隔路对望,就是景山公园正南门。门前广场正中央到绮望楼前,一条长度14.63米的《老北京中轴线主要建筑一览》铜板腐蚀地标,赫然镶筑着北京中轴线上永定门、正阳门天安门、故宫太和殿、景山、地安门、钟楼、鼓楼等主要建筑的手绘图。这里是紫禁城的最高点,也是过去北京城中心的最高点,是景山皇家园林绝佳位置和特殊身份的标志。而应县文化旅游紫禁之巅推介展主展区就在这条线上的绮望楼内。

绮望楼殿前正中央,竖立一块主题形象牌,“紫禁之巅”与“千年木塔,文旅圣地”扑面而来。殿前阳台两侧是连体巨型展板,全方位展现了应县的历史文化、山川面貌、风土人情、旅游资源、特色农产、发展战略、前景展望等。

绮望楼殿内一层正中央,置一尊1/ 30硕大木塔模型,款款正对老北京中轴线;四周殿壁,铺设灯光展板,逐一揭示应县木塔的构架、造像、牌匾、佛牙舍利、经卷石刻、传奇故事等文化内涵。

绮望楼殿内二层,展列43件应县木塔馆藏文物,均为辽金珍品,包括神农采药图、释迦说法相、称赞大乘功德经等,首次亮相京城。

绮望楼后殿,设立应县名优特产展示专区,“应州绿”蔬菜、“应县紫皮大蒜”、应县“正北芪”、“梨花春”养生酒、“德福园”面点、“小大姐”凉粉、“张子儒家拌醋”、“柴沟黑猪肉”,以及剪纸、印画等文旅产品熠熠生辉,各显风采。

上午10时,应县文化旅游紫禁之巅推介展正式开始。北京电视台、人民网、中青网、爱奇艺、山西电视台等30多家国内主流媒体现场采访报道。

这一刻,应县同时收获了一份惊喜大礼包。开展式现场,政府副县长张继文和天津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签约应县石柱山生态观光文化旅游开发项目,政府副县长翟云丰和中控京朔天然气有限公司签约应县经济技术开发区北区天然气管网配套工程项目。两个项目总投资5.2亿元。

情系故乡

应县有应县的骄傲,应县人奋斗的足迹遍布世界。粗略统计,仅在北京工作创业的应县籍老乡就达近万人,其中名声响亮的上千人,有院士,有将军,有专家,有教授,有老板,有高管……县委书记句爱云说:应商应才是我们应县无法估量的财富!

14日下午3时,“应商应才助力家乡经济社会发展恳谈会”在北京歌华开元大酒店国际新闻大厅举行。

与会应商应才代表纷纷发言,大家对近年来家乡应县的显著变化表示由衷高兴。

中科院院士高福说,我们应县要发展,就要抓住自己的特点。比如应县木塔模型,能不能把木匠这个活做到极致,发展一批像样的工匠,往这个方向发展,做出一些不可替代的东西。

农业部发展中心主任曹居中认为:我们要注重挖掘地方特色文化,把生产项目转化为旅游项目,比如正北黄芪是怎么种出来的,长在地里是什么样子,可以搞旅游参观,让游客对应县地域有一定的文化认同,让他们不由自主留下来。

中国铁塔公司副总高步文说,应县有人才资源优势,比如高福院士可以帮助引进制药业、生物业,把他的影响力带回去。如果有两个院士待在应县,那么产业的品牌、产品的价值一下就提升起来了。

国家信息产业中心张福说,关于农产品,提个建议,大力发展电商,把应县的土特产销售出去。在北京,人们吃得大多是山东大蒜,我们老家的紫皮大蒜那么好,还没有很好地打开市场,需要大力推广。

北大经济学院副院长窦文章说,我们来北京搞推介展,社会影响非常好。如果能带我们本地的企业家及领导到南方去学习一个阶段,效果会更好,这就是开阔眼界,看多了见多了,自然就会去做……

万千目光关注应县

7月18日下午6时,景山公园南门电子显示屏滚动着一组数字:今日入园人流量32538人。

参与推介展全程工作的景山公园管理人员说,据观察,每天有接近60%的入园游客进入应县主展区,平均逗留时间在30分钟左右。也就是说,7月14日至24日,应县文化旅游紫禁之巅推介展接待各地游客突破了20万人次。

来自江西的刘先生一家四口,在应县主展区转了又转,一致决定说:我们原准备下一站到东北的辽城去,看了应县的展区,我们改变行程了,到应县去,亲眼看看木塔。

老北京鲍女士非常认真地打听应县的房价和康养产业发展状况,她希望自己在应县的跑马梁有一处居所,每年夏秋的季节,去住上三个月也好。

成群结队的外国游客迷上了木塔结构,他们在斗拱模型组装区玩起了垒木塔。来自英国的大卫先生不停地伸出舌头赞叹:不用一根铁钉,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年届八十的新加坡李居士说,2007年,我到应县瞻礼过佛牙舍利,今年计划再去一次。我希望,应县的佛牙舍利能到东南亚去巡回展出。

在新发地市场从事农产品零售的河北蔚县小伙子陈雷说,好几年前我就想在北京开一个应县农产品实体店,专门销售应县的黄芪、大蒜,现在这个想法更强烈了。

应县文化旅游紫禁之巅推介展,用一种文化征服的力量,获取了广泛的赞赏、认同和向往。不止吸引了广大观展游客,同时得到了一批国内文旅开发企业的关注。

7月21日上午,应县文化旅游项目推荐交流会召开。魅力中国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张进强、投资人周妤,优山美地(北京)国际城市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超、董事长助理吴相礼,心宿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任江杰,中国建筑研究院文旅中心艺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郭艳明等齐聚交流会现场,纷纷表示尽快到应县实地考察,推进项目合作

7月24日,应县文化旅游紫禁之巅推介展大幕落下,但应县建设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的脚步不会停下。紫禁之巅推介展的影响正在持续发酵、扩大,春天播下种子,秋天一定会收获沉甸甸的果实。 (张仙文)

它是北京中轴线最南端的城门,却被一座火车站给“拖累”了 北京中轴线

永定门是北京外城南垣中门,也是北京中轴线的最南端。

永定门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明嘉靖年间北京城开始修建外城城墙。那时候,北京城南商业很发达,再加之天坛、山川坛(先农坛)都在城南,因此明政府决定先修建南边的外城城墙和城门。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永定门瓮城建成。

北京外城城墙原计划也要围成一圈,建成“回”字形。规划外城周围将近80里,辟11门,南墙20里。遗憾的是工程量太大,建到一半没钱了,只好匆匆收尾。最后南垣也仅建成13里,东西两面包砌于京城东南角楼、西南角楼处,外城总长度为28里,辟有7座城门。于是,北京城成了独一无二的“凸”字形。

外城城墙建的没有内城高大厚实,城门也马马虎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清政府提高规制、重建瓮城、加盖箭楼。这才有了后来保持了二百年的典型式样。

清末,为了修建铁路,永定门城墙被扒出了一个豁口。

火车上看城墙豁口。

1899年前后,永定门瓮城外西面城根的有轨电车站,北京最早的有轨电车永定门脸儿通往马家堡火车站。

1900年,永定门西南面。

遥望永定门城楼和箭楼。

1902年,永定门东南面瓮城外,护城河、石桥。庚子之变后,正在修复城楼和箭楼。

1902年至1905年,永定门西南面,瓮城外护城河。

永定门最早称为“正阳外门”,明嘉靖四十三年正式命名为永定门,又因永定门为皇都最外边的门,且门外有一元大都时南方之镇的土皋(燕墩),固又称之为“郭门”或“皋门”。

外城建成之后,北京城的中轴线由正阳门延伸至永定门,北距钟楼16里。至今仍是世界上现存最长的城市中轴线。永定门是外城最重要的城门,是从正阳门一直延伸下来的笔直通衢的终点。

由城楼上北望,晴朗的天空下,大街东西两侧分列的是天坛和山川坛(先农坛)的坛墙,再北则是鳞次栉比的店铺,一直延伸到正阳桥五牌楼,一派繁华街市的瑰丽景象。极目远眺,正阳门雄峙北端,与永定门南北呼应,天街的壮丽画面,给时人的观感会是何等的震撼。

1920年前后,在永定门箭楼南面瓮城外,进出城歇脚的老少爷们。

瑞典学者喜龙仁拍摄的永定门城楼。

1921年,永定门护城河桥及对面街市。

1921年,永定门箭楼北面(瓮城内)。

在永定门外护城河玩耍的孩子。

永定门外护城河。

遥望永定门城楼。

冬天在永定门护城河上滑冰的人们。

1933年,永定门外城墙根儿。

中国成立后,遵照周恩来总理关于保护古建筑的指示精神,北京市对北京的城门、城墙做过一次初步调查。在《关于城楼等古建筑状况调查报告》中写道:永定门城楼和箭楼基本完整,室内外木桩漆皮尚好,地面及宇墙完整。二层楼板的中间部位只有龙骨而无木地板,屋面及各层挑檐基本完整,有杂草,楼顶未发现漏雨。箭楼的楼门封堵,外墙完整,楼顶上面有少量杂草。

可以看出,当时永定门城楼、箭楼保存完好,但是为解决交通问题,还是难逃被拆除的命运。1950年,北京掀起了在城墙上开豁口的热潮,当年就开了6个豁口。体会到豁口的便利,拆除城楼的呼声更加高涨。1951年冬,有关部门决定拆除永定门瓮城,同时在城门东侧又开了一个豁口。

1957年,永定门外修建了永定门火车站,永定门城门内外交通流量剧增。有关部门决定扩建永定门内大街。永定门内大街从10米扩宽至35米。路扩宽了,人流车流更加集中,永定门城楼成为阻碍交通的一个“障碍物”。1958年,永定门城楼、箭楼被拆除。

1956年,永定门粮食仓库之一角。李祖慧摄

1957年,永定门外蒲黄榆新建的职工宿舍 。李祖慧摄

1959年,永定门火车站装卸物资货场的一角。

新建永定门火车站正在修建风雨棚。摄于1957年。

1962年,永定门外清真食堂的职工坚持食具消毒。 冯文冈摄

1960年,永定门外郭公庄的居民在打扫卫生。 冯文冈摄

来源:旧京图说

图片陶然野佬、京报集团图文数据库

这条河穿越了北京中轴线,却一直鲜为人知 北京中轴线

本文转载自微信:北京范儿

玉河是哪条河?即便是地道的老北京,多半也答不上来。这条位于京城核心区域的古老河道,对现在的北京人来说,久远而陌生。

什刹海南锣鼓巷之间,有一段宽20余米、长800米左右的河堤,河岸南段的一块石头上写着:通惠河玉河遗址

图片来源/吴超英 汪媛

图片来源/吴超英 汪媛

如今呈现在眼前的这条水系,只是古老玉河的一小部分。在历史上,这条玉河是什刹海前海之水东流,穿过今天地安门大街上的万宁桥,沿着弧形的河道奔着东南一路扎下去,再穿过东不压桥和地安门东大街进入皇城。然后一直奔南,经过今天的北河沿、南河沿大街,再过东长安街,沿正义路出城墙水关注入护城河。明清两代,因为这条河水源自玉泉山,系皇家御用,因此称为玉河。

如今在玉河遗址公园的南端,还矗立着历史考古学家徐苹芳题写的“通惠河玉河遗址”石碑。原来除了皇家御用,这条河另一个显赫身份是皇家元代通惠河的北段,距今已有近八百年历史。别看修复后的玉河只有三四米宽,其实在元代,这里是可以行走粮船的河道。两岸绿树成荫,河水潺潺,绵延数里,绝对是达官显贵夏季消暑的好去处。

到新中国成立前夕,因为长期战乱,年久失修,玉河已基本断流。两岸杂草丛生,蚊蝇滋生,当年风光的水乡,成了一条臭沟。1954年,北京市政府将这段玉河完全变成暗沟,万宁桥也一起被埋进地下。所以大部分北京人都没有见过这条神秘的河流。直到2009年,这段玉河通过暗渠改明沟的方式,才得以再次与世人见面。

这次重修,著名的东不压桥再次出现在玉河之上。这座桥位于地安门东大街的北侧,是一座东西走向的单孔石拱桥。因为位于地安门以东,且皇城墙没有从其上跨过,因此得了这么个奇怪的名字。这座桥与通惠河同龄,也是建于元代。此次挖掘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东不压桥桥面虽为元代砖石,但桥基却为一水儿的明代城砖。专家推测,应该是明朝时,这座桥梁曾大修,换过基石,才会出现如今这样明显的混搭特点。据附近老住户说,东不压桥桥孔龙门券上石雕的龙首十分精美,20世纪50年代拆除时,不少老百姓都来围观。这次修缮,也专门增修了券脸,桥上还加装了精美的玉石栏杆,成为玉河上一道重要风景

东不压桥路北,还有一座小巧别致的四合院。这便是清代古刹玉河庵。从《北京寺庙历史资料》中看,庵建于清嘉庆八年(1803),曾经有房十五间,佛像六十余尊,是一座小庙。据老人说,新中国成立前,这里出售治疗风湿的药膏,不少来玉河游玩消夏的人,都会进庙求药。如今小庙保存完好,山门西侧还立着青石碑一座,两进院落均有正殿三间和东西配殿。

玉河本是皇家水系之一,明清两代是达官显贵专用的消夏场所。但随着清朝的灭亡,玉河失去了至尊无上的政治地位。进入民国后,逐渐荒废。但在它的上游,却有一处消夏场所,如火如荼发展起来,这便是什刹海畔的荷花市场

每年农历五到七月,正是北京酷暑之时,但同时也是什刹海畔荷花盛开的时候。片片荷叶,阵阵清香,引得无数百姓到此消遣。一些有头脑的小商贩,利用什刹海出产的莲藕莲子菱角等河鲜,做成冰镇甜品,推车贩卖,渐渐形成一个热闹的消夏市场。到了清末,荷花市场已逐渐成型。

那时候老北京人消夏纳凉的好去处,主要集中在荷花市场、葡萄园、菱角坑和二闸,这几个地方也被合称为“四胜”,其中又以荷花市场最出名。曾任北洋政府大理院院长、修订法律馆总裁的余棨昌,在《古都变迁纪略》中写道:“十刹前海,万柳沿堤,风景绝胜,昔为夏日游客载酒嬉游之地”“昔日荷花最盛,为消夏第一胜地”。由此可见,当时的荷花市场,还是人气颇高的商圈。

不光是平民,当年来荷花市场消夏的大人物也不在少数。比如住在什刹海畔的前清摄政王载沣,常到荷花市场的小西湖茶馆喝茶;京剧名票溥侗、国画家溥心畬都是前清宗室,但也常到荷花市场转转,与民同乐。至于孔祥熙、梅兰芳、王瑶卿等各界要人,更是经常出入这里。直到1950年,荷花市场彻底停办。如今的荷花市场,贩卖吃食的小贩早被各种特色餐厅和酒吧代替,但在水边修建雅座的习惯,却保留至今。

玉河、荷花市场一直等静静看着这座古老的北京、有趣的人们......

图片来源/吴超英 汪媛

今天,《这里是北京》为您讲述这条穿越中轴线的河水故事。

这里是北京

水乡北京,我们一等七百年。

逆水而行,造就京城小秦淮

中轴线,为何紧贴一片水?

什刹海,到底是一座庙还是十座庙?

《这里是北京》特别节目

《穿越龙脉》之《水上中轴线》

《这里是北京》

播出时间:10月6日 22:40

联系我们!

《这里是北京》

北京中轴线自由行旅游攻略

  • 在北京中轴线上——应县文化旅游紫禁之巅推介展纪实

    景山公园,绮望楼前,老北京中轴线最高点。7月14日开始,为期10天的以“千年木塔、文旅圣地”为主题的应县文化旅游紫禁之巅推介展顺利举行。这10天,来自天南海北的过客认识了撩起面纱的美丽应县;这10天,敞开胸怀的应县收获了建设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的满满信心。从木塔之巅到紫禁之巅去2019年初春,应县县委、政府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进行重新审视,提出“围绕六大目标、实施六项工程”的新思路,把其中


    2022-04-19
    1089 41
  • 它是北京中轴线最南端的城门,却被一座火车站给“拖累”了

    永定门是北京外城南垣中门,也是北京中轴线的最南端。永定门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明嘉靖年间北京城开始修建外城城墙。那时候,北京城南商业很发达,再加之天坛、山川坛(先农坛)都在城南,因此明政府决定先修建南边的外城城墙和城门。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永定门瓮城建成。北京外城城墙原计划也要围成一圈,建成“回”字形。规划外城周围将近80里,辟11门

    2022-03-17
    1032 53
  • 这条河穿越了北京中轴线,却一直鲜为人知

    本文转载自微信:北京范儿玉河是哪条河?即便是地道的老北京,多半也答不上来。这条位于京城核心区域的古老河道,对现在的北京人来说,久远而陌生。在什刹海和南锣鼓巷之间,有一段宽20余米、长800米左右的河堤,河岸南段的一块石头上写着:通惠河玉河遗址。图片来源/吴超英汪媛图片来源/吴超英汪媛如今呈现在眼前的这条水系,只是古老玉河的一小部分。在历史上,这条玉河是什刹海前海之水


    2022-02-06
    1899 75
  • 北京中轴线北段的建筑节点与文化遗存

    位于北京什刹海东岸的金锭桥。“金锭桥”三字系侯仁之手迹。资料图片北京万宁桥边的镇水石兽王彬摄北京鼓楼王彬摄以历史上的皇城为中心点,北京的中轴线大体可分为三段,皇城内部是中段,从永定门到天安门是南段,从地安门到钟鼓楼是北段,北段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节点有地安门、万宁桥、火神庙与钟鼓楼。古往今来,多少文人游走其间,留下他们的屐痕与吟哦。那些人、那些事、那些诗、那些文,共

    2022-01-30
    1650 20
  • 单霁翔谈北京中轴线:不仅要保护,还要“活起来”

    中新网北京12月20日电近日,在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大讲堂,中国文物学会会长、中央文史研究馆特约研究员、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单霁翔以《留住城市文化的根与魂》为题,为公众展示中轴线上的古老建筑群,讲述其背后蕴含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礼制文化、以及中轴线申遗保护的长远意义。单霁翔。主办方供图从文物保护走向文化遗产保护单霁翔谈到,北京就建都来说是五朝古都,从辽南京城、京中都城、元大都

    2022-01-24
    1289 87
  • 北京中轴线之颠——景山

    景山主峰上的万春亭,与故宫的角楼一样,虽然只是一个小建筑,反映的是一个小侧面,却常常被视作北京皇城的象征。究其原因,一是因为其建筑造型独特,二是因为其所处位置重要。景山是北京中轴线上的制高点,又是老北京城对角线的交叉点,万春亭位于景山的最高峰,登临其上,可俯瞰全北京城,因而享有“京华览胜第一处”的美誉。在万春亭上俯视故宫说起景山,更广为人知的故事,应是崇桢皇帝吊死在煤山的事情。明朝

    2022-01-17
    647 48
  • 探索丨首都博物馆“读城——“探秘北京中轴线”上的多彩古迹

    古代北京城市建设中最突出的成就,是北京以宫城为中心的向心式格局和自永定门到钟楼长7.8公里的城市中轴线,这是世界城市建设历史上最杰出的城市设计范例之一。6月初,首都博物馆地下一层恢复开放,“读城——探秘北京中轴线”展览再次亮相,观众在1000平方米展厅内,移步换景,领略中轴线百年风姿。该展是继一期“追寻历史上的北京城池”和二期“发现北京四合院之美”之后,首博最新推出的为青少年量身定制、

    2021-12-30
    904 81
  • 北京中轴线的传承与发展

    作者:章永俊,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北京中轴线,历经元、明、清、民国,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七百多年的规划、建设、改造,体现了北京城市发展的历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顺应时代变迁,北京传统中轴线建筑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出现了政治文化广场、博物馆、文化宫、城市人民公园、体育场馆等公共场所和文化场所,不但规划、格局发生变化,更重要的是政治功能和文化内涵随之改变。在新时代,北京中轴线将在传


    2021-12-29
    700 18
  •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