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疫情下的龙凤山庙会//空空般若

真的不记得自己有没有逛过龙凤山上的庙会,但是我知道庙会日期在每年农历的三月初三。也确信曾经去过那里,大约在初建的那几年,可能不是适逢庙会。

通往小庙的路口有专人值班,劝说来此的人们返回

今年三月三,在家。却由于疫情未除,人们不能聚集,庙会就被取消了。看来想赶这个热闹,还真是不容易呢。

我时常诧异于小小的铁炉塬,偏寄一隅,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竟然起了个“龙凤山”这么大气的名子。而且龙凤山之前并没有庙,当然也不存在什么庙会。

这个几间瓦房伸进窑洞的小庙,是后来才盖起的,应该在我读高中的时候吧。具体的日子就记不清,可我清楚地记得建庙的原因。从我记事起,一直到初中那些年,斜韩水库每年都要淹死人:有放羊娃不慎落水,还有活不下去的女人跳水溺亡,最多的就是翘课或者放假不会游泳的学生——东西走向的斜韩水库属于方圆几十里最大,还比较干净的水库,故而极富吸引力,只是尾部拐了个直弯,因此有懂行的人指点:在正对着坝尾的龙凤山上建庙,就能够镇住。

天色尚好的时刻,很远处的山峦都能够望到

龙凤山上的小庙建成之后,我就再也不曾听说过斜韩水库淹死人的事情发生。从此幻变成了小庙里的神灵如何灵验,譬如某某经年累月地在那里义务修路,然后如愿以偿生了个儿子;又或者谁谁给庙里扛去几根木椽等传说。而且这些年,小庙的香火是越来越旺了。自然,铁炉这个地方也越来越红火:好比说,那个聪明人把铁炉油馍注册成商标发了财;有人以姓氏命名凉皮售卖或者在自家院子里弄好农家乐,生意都不错;甚至连我们村人开创出“铁炉红”石榴已然形成品牌效应,真是红红火火地畅销四方……

哎呀,想起来我还得纠正一下铁炉这地方,也不能说“没什么特别之处”。相传,铁炉这个地名的来源是秦始皇当年将六国的兵器收缴之后,在这里搭炉融消,铸就十二铜人——那个时候,兵器都是青铜打造的。可为何并没有称为“铜炉”?难道是怕误会为铜质的火炉,还是其它?不得而知。

时隔久远,有人便说属于谣传。

然而近几年,这事另外一件佐证就是:在铁炉乡镇所在地的邓家庄发现了焚书遗迹。对!焚书坑儒,其实是两件事:坑儒的坑,还在临潼县城旁距离兵马俑没多远;焚书就在我们这边。那个时候传阅知识的书籍,不像如今用纸张,而是捆竹简,所以烧掉全国的“禁书”的那个灰坑遗迹应该还是蛮明显的。不管是焚书,还是融消兵器,反正都是放火,集聚在同一个地方,方便管理,还真是极有可能的。只可惜,我从未去看过——人世间那些邪乎丑陋的勾当,光是想就已经够恶心了,哪里还要专门跑去加深印记呢。

青天白日之下,积聚的村落密集且莹然夺目

秦始皇当年焚书坑儒,唯一的原因就是不想别人知道得太多。反观现在的人,知道的似乎太多了,可是最终和古人一样,依然不懂如何把握人生。由于唯物主义无神论的思想灌输,对于命运更加难以捉摸,甚至比起古人,更可怜

人们不信有神灵存在,失去了依怙,只剩下徒有虚名的道德感来约束行为规范(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最好别跟我扯什么法制好吗)。更有那些疯狂的人,进而失去敬畏之心,在肆无忌惮地奔忙劳碌的同时,又提心吊胆、惶惶不可终日地活着——所以现在的人,其实更加悲哀可怜。

庙子里是否有神灵,就像人生是否有命运主宰,这种晦涩难懂的事情,绝不是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所能够解释得通的。但是庙子的存在,好比人觉得命运有正直的神灵在主持公道,然后就能安心地过活平淡却极为珍贵的生活。

路途遥远或者行走不便,现在的人都是车来车往(许多人还是不相信,自己亲自打探过后才肯原路返回)

龙凤山原先没有小庙,现在有了。与此相反的,以前我们铁炉这个地方,村村都有小庙。在那些荒诞不经的岁月里,所有小庙全被拆除,以致于后来的孩子直到长大为人父母都不知道“我们村也有庙”……曾经,那些村里的小庙,不只是敬奉神灵,也可能还是氏族祠堂,我只知道最重要的功能是孩子们读书的学堂(过去的社会,只有富贵人家请得起先生来教书,所以才叫私塾)。普通家庭和穷人就可以把娃送到大家一起念书的地方,有乡绅掏钱,知书达理造就整个社会秩序井然,中华民族因此也就被称为礼仪之邦。

在这个瘟疫盛行的时刻,如何活下去才是最最最重要的,“彬彬有礼”地闲谈,未免太过于虚伪了些——晨早昏黄的天空仿似远处扬起了沙尘暴一样,到了早饭那个配上阴沉青色的大降温持续到午后,傍晚竟然淅淅沥沥地落起了小雨。

今天,农历三月三日,我们都没有机会去龙凤山的庙会。

晨早灰蒙蒙天空下的龙凤山

2019年9月28-10月5日,《般若禅修》走进二祖禅寺 般若

禅七的起源,源于佛陀在菩提树下,七日证道。佛陀在菩提树下自誓:若不成道誓不离金刚宝座,实为七日成佛的滥觞。

——般若禅修

佛教从东汉传至中国后,西域传道的高僧,源源而来。达摩祖师西来,传佛心印的禅宗法门,便是中国初有禅宗的开始。

传至六祖以后,四方学者群集,禅宗一派,如日东升,光茫万丈。

其中以江西洪州百丈怀海禅师,首称趐楚。马祖建丛林,百丈创立丛林清规,主张以自耕自食为主,以募化所得为辅的丛林生活制度。

2019年9月28—10月5日,终生国学传播者康华兰老师将带领各位信德同修前往岳西司空山二祖禅寺修“禅七”。大道由心,静坐习禅,从而外享修身,内感禅心……

01、司 空 山

古称“司空原”的司空山,在安徽西城西四十公里的店前冶溪两镇交界区。据《太湖县志》记载:世传周朝“淳于司空居此”,山因之得名。山上有传衣石,为释教二祖慧可传衣处,并有“二祖禅堂”。司空山二祖慧可大师传衣钵于三祖,即天柱山僧璨大师。依佛教禅宗思想论说:“潜山天柱山是三祖僧璨的‘合掌立化’之地,岳西的司空山是二祖慧可‘遁迹修禅’之所”。据此可知,司空山的地位在佛家心中似高过遥相对峙的天柱山。

2、二 祖 禅 寺

二祖寺又名无相寺,位于中华禅宗第一山--安徽岳西司空山,它是中华禅宗二祖慧可大师传衣法予三祖僧璨的道场,是千古禅宗祖庭,在佛教界享有崇高地位。

二祖慧可道场,位于安徽省岳西县司空山,司空山方圆约60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227.8米,拔地而起,如擎天一柱。是皖西重镇,安庆形胜,称之"司空扼蕲黄,天柱蔽英霍"。上有平坦之地数里,世称周朝"淳于司空居此,而得名",又名"四空山"和"思空山"。据明代《广舆图》所载"其间产恒春藤,崖深谷邃,别有洞天,称东吴第一峰。"

3、禅宗二祖慧可大师

慧可(487~593),又名僧可,俗姓姬,名光,号神光,洛阳虎牢(又作武牢,今河南荥阳西北)人,是汉传佛教禅宗的二祖。他少为儒生时,博览群书,通达老庄易学。出家以后,精研三藏内典。年约四十岁时,遇天竺沙门菩提达摩在嵩洛(今河南嵩山-洛阳)游化,即礼他为师,得达摩衣钵真传,禅宗代表性人物之一。

4、绍云法师

绍云法师,俗名黄德泉,含山县张公人,1938年10月出生,于1955年在江西云居山真如寺出家受戒,是虚云老和尚的关门弟子,曾任江西云居山真如寺首座,其著作有《虚云老和尚在云居山》、《云居仪规》、《绍云法师开示录》等,现任安徽省含山褒禅寺住持、含山县佛慧寺住持、岳西县司空山二祖禅寺住持、云居山真如寺禅堂以及少林寺禅堂首座,巢湖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市政协第二届委员。

5、精彩花絮

6、课程详情

活动时间:

2019年9月28-10月5日(七天七夜)

报到时间:

2019年9月28日(14:00之前)

报到地点:

安徽省合肥蜀山区望江西路99号安高广场写字楼1204室

活动地点:

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司空山二祖禅寺

咨询热线:

13381286963(秦老师)

13966722558(吴老师)

18326618078(江老师)

18256622077(马老师)

供养布施:

由于二祖寺正在大兴土木建设,修建二祖舍利塔,供养费每人最低3000元,上不封顶,阿弥陀佛。

公众号ID:khl1001

连江宝林禅寺|般若苑听禅 般若

般若苑听禅

作者:陈国明

曾刊载于菲律宾《世界日报》2015.03.24日

春天来了,熬过寒冬的连江丹阳宝林山泛一片淡淡的新绿。座落在雄伟宝林山下的宝林禅院,一大清早就传出了宏亮钟声,显示出了勃勃生气。和暖的春风轻轻地摇曳着般若苑前墨绿的桂花树,飘出了一阵阵沁人心脾的清香。

这是一个美丽的早晨,从山林中飘出的冉雾,流连在般若苑前,飘飘缈缈,悠悠荡荡,似一只大手轻轻地掀开了透明的窗帘。细朦朦的雾珠无声地洒落,没有发出任何声音,带着湿润,含着清甜,让人感觉到了一阵舒适和清爽。我静静地坐在般若苑楼下的茶室细细地品着悟演法师亲手泡出的“大红袍”,聆听法师说禅。

这是悟演法师的会客室,也是远道而来的弟子们问禅、听禅的场所,室内布置得十分幽雅,客厅上摆着一张根雕茶几和几张凳子,古色古香。两旁墙壁上,悬挂着名人书法,对着大门的正中间是一尊木头雕刻南传佛教形像的观音大士,大士的脚下,一缕藏香随着十几盏明亮酥油灯光悠悠向室内扩散。

宝林禅寺是一座久经风霜的千年古刹,始建于唐文宗大和五年(公元837年),原名宝林庵。唐宣宗大中六年(公元852年)屡经扩建,乡宦张莹,官居礼部尚书,请旨改封宝林禅寺。鼎盛时期,全寺建筑总面积达30余亩,僧众千人。清康熙之后惨遭回禄,乾隆十年,全寺化为灰烬。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宝林禅寺与鼓山涌泉寺同时蒙康熙皇帝玄烨龙笔御书:“敕赐大中宝林禅寺”,字体方正遒劲、雍容厚重,后由住持道远禅师刻成石碑,立于山门。石碑不语,自成威严,静静地向世人展示她千岁沧桑。

“踏破千林黄叶堆,林间台殿郁崔嵬。谷泉喷薄秋逾响,山翠空蒙昼不开。一壑只今藏胜概,三生畴昔记曾来,解衣正作连宵计,未许仙灵便却回。”自古以来,宝林禅寺吸引了多少前来寻幽的文人雅士,并留下了许多名句和墨宝。以上这首儒学大师朱熹挥笔题在寺内的七律诗,淋漓尽致地描绘了古时寺院的庄严和环境的清幽,留给后人对古刹的悠悠遐想。作为寺院住持,悟演法师时时在品味意境深邃、让人回味无穷的诗句,心中酝酿着如何重铸千年古刹的辉煌。

据载,宝林禅寺古有“宝林十景”之称,其中著名的“虎刨泉”与杭州西湖“虎跑泉”齐名。千余年来,正是这股虎跑泉滋养了古刹的万物和历代僧人。为此,当年朱熹题云“天下第二虎跑泉”,并撰一联句:“建自唐朝,虎跑雷移肇始皈入法界”,并亲书木板,下联留给后人应对。可惜此联板毁于十年动乱,至今无人对上。悟演法师对难以再现古刹的昔日旧貌表示感叹,唯历史的记载和寺内留下的文物仍在继续诠释它不朽的文化而让他感到慰藉……

柔和的春阳把一缕红光射进了室内,室内顿时显得更加亮堂。伫立般若苑的门前,四周碧绿青山、连绵的田畴一览无余。山下一株株苏醒的花树在徐徐的春风中婆娑起舞,把一股春的气息送进了般若苑,让人感受到了春天带来的惬意。悟演法师双腿盘坐在椅子上,向我娓娓叙述了出家的缘起,脸上的笑容融进了春阳的柔光……

他俗姓胡名仲洪,湖南长沙市人,大学毕业后曾在省机关就职,因立志研究佛教而发心出家,由广东大和尚明生长老为其剃度,并赐法号:悟演,从此开始了侍奉青灯古佛的佛门生活。1998年,得戒上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上人,2000年法嗣浙江金华市佛教协会会长圣修上人,为临济宗46代慧教堂上第二代传人。一路走来,有喜在忧,有苦有乐,留在大地上的脚印如同春日洒在漫山遍野的花雨。

宝林山上,猗猗绿竹、浪漫山花,如云似霞。泛着红光、吐着春天气息的般若苑内,悟演法师正在为我深入浅出地解说禅理。眼前这位爱国爱教的儒僧,谈起出家后所经受的的生活历练微微激起了心底的波浪。身为佛子,他深感佛恩浩大、佛法博大精深,当为佛事,利国利民,为佛化人生和服务社会努力实践,他的宗旨是做一名“合格的出家人”。

学禅、谈禅、修禅,禅机奥妙,禅理深邃。“禅能让一个人的精神升华到一个更高的境界。”这是悟演法师禅修的心得,为研究博大精深的佛教,他曾多次进藏闭关修行,他留学斯里兰卡学习南传佛教,并成为科伦坡圣菩提王寺希瓦里长老的传人,他也为此获得了斯里兰卡僧团公认的大奖,获“圣妙法音”荣誉称号。

这些年来,悟演法师的佛门生涯坎坷而艰辛,自2003年他应福建连江县佛教部门之聘,从广东来到福建出任宝林禅寺住持后,他带领僧众挥洒血汗,在一片废墟上重新矗立起一座座古色古香的殿宇,一步一个脚印重铸千年古刹的辉煌。他现在是福州市佛教协会副秘书长、连江县政协常委和连江县佛教协会副会长、连江宝林禅寺住持。

眼前这位博学多才且有修为的高僧,禅、艺兼修,他推崇人间佛教,推进人性佛教,在民间具有非凡的亲和力。住持宝林禅寺期间,他敞开宝林山一样宽阔的胸怀,向人间普洒慈悲和大爱的法雨,让多少内心充满悲苦的人从他的禅说中得到了心灵的解脱,让那些曾经做过坏事、迷茫在人生十字路口的人,弃恶从善。他不仅带领四众弟子扶助贫困和残疾,让那些尚未脱贫的穷人感受佛家的温情,而且让许多家庭贫困学子重返校园。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在般若苑听禅,让人感受到禅学的博大精深,让人感受到每一寸光阴的消耗都很值得。面对社会物质生活奢侈浮华,但有不少人却感到生活空虚、精神焦虑、苦痛倍增的现实,悟演法师认为,能解决生命问题并能提高生命境界的只有禅学,为此禅学在世界各地引起知识份子和社会人士的高度重视.。自出家以来,悟演法师一直致力推动中国传统佛教艺术文化,提倡音乐禅修,祈愿“梵呗妙韵净化心灵”。他希望让现代佛教音乐为现代人打开进入佛门的大门,以现代佛教音乐祥和的声音,将佛的甘露滋养人们的心灵;以美妙的现代佛教音乐,共建人类和谐社会。他指出,“禅”可以开拓人们的心灵,启发人们的智能,引导人们进入更超脱的自由世界,禅合乎真善美的条件。为此,打开他的播客、微信,观赏他的佛艺,读他的禅语,无不体现出浓浓禅意。

佛家禅语主要指从佛门中传出的精华语句,话语平朴,含意深远,对人生思想等方面有着精神食粮的作用。由于禅语的文雅和隽永,常在文学艺术作品中得到应用。“不争就是慈悲,不辩就是智慧,不闻就是清净,不看就是自在,不贪就是布施,断恶就是行善,改过就是忏悔,谦卑就是礼佛,守礼就是持戒,原谅就是解脱,知足就是放下,利人就是利己。”悟演法师的禅语,字里行间以深入浅出的科学道理,让学禅者懂得“禅”的真正含意。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和暖的春阳下,让宝林山显出了万紫千红的烂漫和朝气。住持宝林禅寺10年有余的悟演法师,在盎然春意中的禅院运筹帷幄发展寺院的宏伟规划,提倡“音乐禅修”, 倡导佛教走进人间的独特修行理念。他不定期组织四众弟子举行托钵活动,让四众弟子感受古佛教真谛;他还在寺院里为一对恋人举办了隆重而简洁的佛教婚礼,让俗家感受佛陀的恩典;他还在寺内举行佛教音乐夏令营,让小营员在夏令营中体验了佛教音乐的魅力。

佛教音乐和佛教舞蹈是在佛教经文以至清规戒律之基础上而复演开来的,是一个赏心悦目、利益众生,传播法音的一个很有力的手段。2010年秋天,由悟演法师一手策划主导的宝林禅寺“盛世梵呗,菩提秋韵”佛教音乐晚会,这是福建省有史以来举行的首场佛教音乐会,600余名来自海内外的各界人士,与宝林禅寺四众弟子一起走进了佛教梵呗之夜。之后,他又应邀赴德国举办“妙音禅韵”佛教音乐会及一系列别开生面的文化交流活动,让莱茵河畔德国诗人海因里希·海涅的出生地,弥漫着浓浓的中国味……

三国诗人曹植山东东阿鱼山创作汉语系第一首佛教歌曲至今的2000余年中,中国佛教寺庙仍然保存这最古老的音声。梵呗作为僧侣日常修行生活中的重要部分,它承载着教义传承、宗教情操的陶养、供养诸佛菩萨的功能与使命,也反映出修行人外在的柔和及内心的庄严。

盎然的春意就像一池墨水倒进了大地这张巨大的宣纸上,让大江南北都染上了绿色。水绿了,风绿了,天绿了,地绿了,山环水绕的宝林禅寺也被染绿了。悟演法师说禅,禅意融入了满山绿色。

禅与人生有不解之缘,人生中充满禅意,禅的精神、禅者的心态使人生在艰难中升华,在平淡中精彩。古代的名流智者,如白居易的乐天知天命、苏东坡的洒脱坚韧、王安石的出入自在……以及现代名人如林清玄散文的飘逸空灵、蔡志忠漫画的幽默灵动,都是因为有了禅。禅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精粹,在当代物流欲横流、精神空虚、生态失衡的背景下,只有禅能使人生少一些苦涩,多一些欢乐;少一些焦虑,多一些潇洒;少一些冲突,多一些和谐……

般若苑听禅,是多少人的愿望和梦想。般若苑的禅机,让人感受到“禅”的无穷魅力。于是,临离开般若苑时,我留下了一首《春到宝林》的诗:

一夜春讯洒江南,

霏霏细雨碧如蓝。

宝林山下般若苑,

罗汉驾虹来听禅。

般若自由行旅游攻略

  • ​三月三,疫情下的龙凤山庙会//空空般若

    真的不记得自己有没有逛过龙凤山上的庙会,但是我知道庙会日期在每年农历的三月初三。也确信曾经去过那里,大约在初建的那几年,可能不是适逢庙会。通往小庙的路口有专人值班,劝说来此的人们返回今年三月三,在家。却由于疫情未除,人们不能聚集,庙会就被取消了。看来想赶这个热闹,还真是不容易呢。我时常诧异于小小的铁炉塬,偏寄一隅,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竟然起了个“龙凤山”这么大气的名子。而且龙凤山

    2022-03-27
    1816 94
  • 2019年9月28-10月5日,《般若禅修》走进二祖禅寺

    禅七的起源,源于佛陀在菩提树下,七日证道。佛陀在菩提树下自誓:若不成道誓不离金刚宝座,实为七日成佛的滥觞。——般若禅修佛教从东汉传至中国后,西域传道的高僧,源源而来。达摩祖师西来,传佛心印的禅宗法门,便是中国初有禅宗的开始。传至六祖以后,四方学者群集,禅宗一派,如日东升,光茫万丈。其中以江西洪州百丈怀海禅师,首称趐楚。马祖建丛林,百丈创立丛林清规,主张以自耕自食为主,以募化

    2022-03-12
    570 30
  • 连江宝林禅寺|般若苑听禅

    般若苑听禅作者:陈国明曾刊载于菲律宾《世界日报》2015.03.24日春天来了,熬过寒冬的连江丹阳镇宝林山泛一片淡淡的新绿。座落在雄伟宝林山下的宝林禅院,一大清早就传出了宏亮钟声,显示出了勃勃生气。和暖的春风轻轻地摇曳着般若苑前墨绿的桂花树,飘出了一阵阵沁人心脾的清香。这是一个美丽的早晨,从山林中飘出的冉雾,流连在般若苑前,飘飘缈缈,悠悠荡荡,似一只大手轻轻地掀开了透明

    2022-03-03
    881 34
  • 走进哈尔滨极乐寺——游走极乐境,心悟般若禅

    我们习惯把风景放在远方,总是忽略身边的特色景观,我的硬盘里也存有一些随手拍下的城市记录,但不知为什么,却要把它们束之高阁。阅读哈尔滨,阅读身边的历史,以一份阅读的心情去看我们的城市,去了解我们生活的城市,你会发现这座熟视无睹的城市里有着很多让你惊喜、让你新奇、让你深思的地方。走进哈尔滨极乐寺是在一月中旬哈尔滨最冷的日子。曾经几次来过极乐寺,完全是以一个游人的身

    2022-02-10
    1476 45
  • 郑燕兴 倪保川长春“般若寺”寻“般若”

    近日,央视知名导演郑燕兴在挚友禅学文化传播者倪倪保川的陪同下,来到位于吉林省长春市长春大街377号,人民广场东北侧的“护国般若寺”,拜访了吉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张海忠居士、般若寺正宗法师。郑燕兴导演、倪保川先生与张海忠居士、正宗法师进行了亲切交谈。(从左至右:倪保川、张海忠、正宗、郑燕兴)在与正宗法师的交谈中,郑燕兴导演获悉了”护国般若寺“的由来。早在1922年,因长春市佛教界迎请佛

    2022-02-08
    1095 24
  • 龙降般若寺

    "137龙降般若寺原创/温孝林大荔县般若寺文殊宝塔在我国南北朝时期,当时为魏国的大荔县城北有一座规模宏大的寺院一一般若寺。史书记载隋文帝杨坚于公元541年在该寺降生。隋文帝的先祖是陕西华阴人,而文帝缘何生于大荔?这里面有着一个神奇的历史故事。公元534年,北魏关西大都督宇文泰将魏帝元修接入长安后,自为大丞相,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总揽了朝政。隋文帝之父杨忠自关西起义

    2022-02-07
    244 81
  •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