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三月 春游横峰】三清媚女作家走进横峰秀美乡村
春日乡村秀,暖风花草香。3月16日,在迷人的早春时节,上饶三清女子文学研究会的30余名作家、摄影家走进横峰秀美乡村,探访横峰秀美乡村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同时用他们的妙笔和镜头,宣传横峰,助推横峰乡村旅游发展。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戈竹武陪同参观。
“我认为横峰的秀美乡村建设很好,看了那么多景点,我一点都没有感到累,因为横峰的乡村村村不同,每个村都有自己的风格特色,有自己的文化底蕴。幸福的一切必将汇合,这是我对幸福新横峰最大的感受。”年轻的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三清媚》文学杂志主编杨怡如是说。
当天,三清媚作家们先后来到夏阳阳光牧场、药植园、铺前煤矿火车小镇、好客王家等地,亲眼观看横峰春色中的乡村,欣赏春花烂漫的美景,亲身感受春天里的欢乐时光。
正值周末,各个秀美乡村景点到处都挤满来自各地的游客。在夏阳阳光牧场,女作家们徜徉草地,行走在田间阡陌,亲密在与羊驼、奶牛、香猪等动物亲密合影,体验久违的乡村生活;在药植园,近千种药用植物激发了她们热爱自然的兴趣,她们详细了解各种奇花异草,还有人拿笔记下植物名称和特性,用手机拍下植物的作品。
在铺前煤矿火车小镇,女作家们欣赏了优美的歌舞节目,并登上“幸福新横峰”号怀旧蒸汽火车。火车缓缓开动,沿途美景尽收眼底。随着观光火车先后驶入春、冬、夏、秋四个不同的车站,四季的变幻,仿佛时空穿越,带给大家耳目一新的视觉感受,引起女作家们欣喜的欢呼。
来自湖北武汉的旅游摄影家“清风视界”说:“我一直想拍蒸汽火车,在许多地方都找不到,这次终于如愿了,感谢组织方。一趟车感受四季,火车上外演实景剧场……我在国内坐过很多旅游小火车,但是这么短的旅程能够欣赏到这么多的内容,确实还是第一次。”
沿途油菜花吐露金黄的花蕊,一个个村庄掩映在花丛中,处处是一幅明媚的春光图。
下午,女作家们在好客王家礼堂与县工信局、铺前煤矿火车小镇有关人员、好客王家旅游公司负责人、横峰本县部分文友欢聚一堂,就火车小镇项目的创意与实施、好客王家村民自治和乡村旅游发展、采风的目的等进行交流。大家对火车小镇项目以铺前煤矿留守人员为主力,把废弃矿区和废弃火车重新利用起来发展火车旅游项目,不仅安置下岗工人就业,还带动周边地区相关产业发展的做法留下深刻印象,对在横峰县工信局的带领下打造出来的一个奇迹般的特色小镇赞叹不已,对他们在“拼命大干100天,春天火车跑起来”的理念带动下,克服困难、善谋实干的作风感动由衷佩服。
“横峰的火车旅游小镇项目给游客留下非常新鲜奇特的印象,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与众不同,我认为项目建成后势必成为全国一个旅游热点!”三清女子文学研究会会员、上饶师院外语系教授彭永春赞叹道。
“横峰不仅景色美,而且处处洋溢着一股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横峰之行我们感动,我们回去后,将会用自己的笔和镜头宣传横峰,分享我们的感动和收获。”当天想下午,在行程即将结束之际,三清女子文学研究会会长毛素珍对记者说。(刘向东)
编辑:马倩玲 李志聪
审核:宋林峰
潜江有一座博物馆,是为了纪念著名作家曹禺,你对他熟悉吗? 作家
#什么是潜江#曹禺文化旅游城市潜江人民为纪念祖籍潜江的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曹禺先生而斥巨资修建,整座旅游成依马昌湖湿地建造,主要有要与公园和梅苑两部分构成,今天我们要介绍的是其中一重要景点-----曹禺故居博物馆。
我家世居马昌湖,荷花深处是吾庐。
翠叶悦目连天碧,红白花开上万株。
这首诗是曹禺先生的先祖—万徽在明代万历年间所作,马昌湖畔的万氏家族,经过400年的生衍不息,聚族而居。
历经风雨,战火的老宅,早已湮没在岁月硝烟中,如今的曹禺祖居博物馆是在祖居遗址的建筑群上,秉承历史以江南园林的风格为基础,融合水乡穿堂院落的民居特色,最大程度上展现了源远流长的江汉平原上楚文化的韵味。
曹禺故居博物馆位于梅苑深处的人工岛上,俯瞰整座人工岛,形状酷似梅花。馆前立着由著名雕塑家刘鑫创作的曹禺先生半身铜像,铜像像高1.2米,生动的刻画了大师的容貌风采。
梅苑是以展示中国戏曲文化为主题建造的,而曹禺先生是我国伟大的话剧剧作家,他的名号与小学课本上经常出现的老舍,郭沫若,鲁迅,矛盾等大文豪其名。
仙人已去,功过好坏后世评说,曹禺先生虽然是中国现代戏曲界的泰山北斗,但是个人感情生活却不见得是个好丈夫,好父亲。曹禺先生此生有三段婚姻,第一段是他与的结发妻子郑秀女士,也是被他伤害辜负最深的一个女人,二人是大学同学,在大学期间郑秀女士担任话剧女主角,曹禺先生展开了对郑秀女士的猛烈追求,那时的郑秀女士美丽,优秀,经过几次拒绝终于在曹禺先生大病一场的时候接受了他的追求,三年后结婚但是婚后不久曹禺先生出轨,和方瑞进行了长达十年的婚外恋,并多次在已经育有两个女儿的情况下提出离婚,郑秀女士没有同意,二人婚姻名存实亡,最终郑秀女士在痛苦中选择离婚,因爱而嫁给他,更是因为爱而成全他,即便已经遍体鳞伤。
此后曹禺先生于方瑞成婚,在曹禺先生被下放劳改的时候方瑞病逝,此后曹禺先生开始了他的第三段婚姻,与李玉茹结婚直到生命的最后。
虽然闲谈亡者的情事并不尊重,但是穿梭在这白墙黑顶,木窗古门的曹禺故居中,想到郑秀女士的青春年华,风华正茂,在满是哀伤和孤寂的岁月中消磨殆尽,总是令人不禁唏嘘。
“红二代”与名作家携手来滨挖掘渤海革命老区红色文学富矿 作家
2021年7月12日滨州日报专版。
7月10日,渤海革命老区红色作品创作采风启动仪式举行。
他们来了!“红二代”与名作家齐聚滨州,让历史与文学在这握手——7月10日,渤海革命老区红色作品创作采风活动在滨州启动了。
7月10日晚,《渤海魂》《纪念碑》创作座谈会举办。
渤海区领导人后代,他们是滨州的“亲人、家人”——原渤海区党委书记兼军区政委景晓村之子景新海、景东海,原渤海军区司令员杨国夫之子杨凯,原冀鲁边区党委书记兼军区政委王卓如之女王小豫。他们的父辈记忆,甚至是身材样貌,都与滨州的革命故事息息相关。
省内外著名作家,他们是滨州的老友。如中国作家协会办公厅主任李一鸣是滨州走出去的作家,省作协副主席姬德君多次来滨指导,苗长水、许晨两位山东作家多次在滨连续采风,正创作渤海革命题材的文学作品……
景新海(右一)向嘉宾们介绍他向渤海革命老区纪念园捐赠的物品。
王小豫(右一)向渤海革命老区纪念园捐赠了父亲使用过的毛毯。
展板上一张张“青年人”的老照片,前面是噙着眼泪的老人。渤海革命老区纪念园、渤海革命老区机关旧址,景新海、景东海、杨凯、王小豫都已来过多次,并捐赠过资料、文物,有着家一样的感情。
在渤海革命老区纪念园,景新海指着他捐赠的《景晓村日记》说,“这里面有非常多的信息,能够呈现丰富的视角,希望它成为这里的镇馆之宝。”
在渤海革命老区机关旧址,站在父亲的光荣榜下,杨凯泪珠在眼眶里打转,他哽咽着说,“我在父亲的回忆录中看到这样一句话:清河渤海平原,我的第二故乡。”
与会嘉宾到渤海革命老区纪念园参观。
在渤海革命老区纪念园,王小豫瞧着父亲当年抱着孩子的老照片出神,她说:“这孩子,肯定不是我的哥哥姐姐。但老渤海的孩子,都是他的孩子。”
有眼泪,更有欢笑。
在渤海革命老区纪念园,指着母亲与战友们在大连时的老照片,景新海笑说:“我妈妈是个大美女吧!就是脾气大了点。”
在7月10日晚举办的《渤海魂》《纪念碑》创作座谈会上,大家妙语频出——
“老渤海地跨鲁中、鲁北、冀南,既有齐鲁底蕴,也有燕赵雄风。”
“苦海沿边,我们的日子难,也让日本鬼子痛苦——这里淡水缺乏,这的盐碱滩涂一望无垠,经常让人产生幻觉,走不出去……”
“景晓村、杨国夫、刘其人、李人凤的妻子家世、性格各有不同,但都特别值得钦佩,堪称当年的‘四大女神’!”
“杨国夫将军被称为中国夏伯阳。”
“刘其人将军是个胶东美男子!”
“渤海人民用小推车推出了共和国的黎明!”
“景晓村做渤海区一把手时,只有27岁,周围是一群老红军啊。景晓村如果没有真本事、高水平,他能干得了这个活吗?”
“在鬼子大扫荡时,李人凤的妻子带着老二生了老五,也就是说是二姐为五弟接生的……”
与会嘉宾参观魏桥国科沙盘并观看宣传片。
与会嘉宾参观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
与会嘉宾参观杨柳雪“不忘初心”党性教育基地。
杨凯回忆:“我妈妈不光是个贤妻良母,还被称为‘军中女侠’,一直跟着我父亲在司令部工作,要给他读报纸啊。老家传说她骑大马、使双枪,我问她是不是这样,她回答说‘是有枪有马,但用的是单枪’。”
作家苗长水说,“马耀南是个高级知识分子,和一般人尿不到一个壶里。但是,杨国夫就成!他不认字,就靠脑子记,把作战训练要点背出来,马耀南再写下来。他就能让马耀南兄弟这些知识分子服气。他俩人配合的特别好。”可见,这一对搭档有点像《亮剑》中的李云龙与赵刚的组合。
提到抗日沟,景东海说:“我父亲多次被警卫员一下推到抗日沟里,才没受伤。有一次,他在抗日沟里躲了一天一夜,他的大青马愣是一声没吭。这说明啥?人家喂马的马夫厉害,训练得真好!”
“面对老渤海的后人、滨州的党史研究者,我们作家马上变成了一个录音机!好故事太多了,任何一个小细节,我都不想放过!你们多说,我们多听!”苗长水说。
作家许晨说:“我父亲是德州陵县人,他曾经是渤海干校学员。我从小就听他讲土改、参军、支前的故事。因而,写老渤海,也是在写我父亲。”他介绍,因为此前采风顺利,他积累了大量素材,已经在山东文学第七期发表了新作《潮涌渤海湾》,在解放军报发表了新作《渤海湾的浪花》。
“在惠民,我看到一张借据,让我特别感动:华东局借渤海区军粮一万万斤。这也就是一亿斤,可见渤海区的老百姓贡献有多大!我们支前的物资不光军粮,还有海盐、鱼虾、大豆等。真是战略区起到了战略作用!”作家陈谨之说。
作家们说,曾经的苦海沿边,滨州已经有了“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这些产业在世界上都有重要影响。很多第一次来滨州的作家,对这座城市的规模、品质深感震撼。他们感到,从昨日的荣光到今天的创造,老渤海、新滨州是一处珍贵的文学富矿。
在写作方法上,中国作家杂志社主编程绍武建议,纪实文学创作注意文学性与纪实性、写人与写事、细节与宏观架构的结合,长篇小说的撰写注意结构、叙事者、叙事主线、叙事角度。在一张张老照片背后,要看到革命者鲜活的一生,更要拥抱当下沸腾的现实生活,创作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的文学精品。
正如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阎晶明所说,这次创作采风活动是一堂别开生面的历史课堂,让作家们感受到老渤海在中国革命史上分量重、贡献大,希望作家们尽快调动创作热情、凝聚共识,将老渤海精神与精彩的人物故事做好结合,形成更强的传播力。
记者 李默 刘清春 李前军 郭文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