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周边二日游

导读:云南周边二日游 昆明的传说故事和风俗习惯,急!

云南好玩的地方很多!
著名的旅游景点昆明大理丽江香格里拉西双版纳
具体的:
昆明:石林大观楼、金马坊、翠湖西山森林公园云南民族村金殿
大理:苍山洱海蝴蝶泉、大理古城、天龙洞喜洲严家大院(一个很典型的白族民居)、鸡足山巍宝山
丽江:丽江古城束河古镇、玉水寨、玉龙雪山虎跳峡、拉市海、长江第一湾、泸沽湖
香格里拉:小中甸草原松赞林寺、普达措国家公园、碧塔海纳帕海碧沽天池等。
西双版纳:中科院植物园、、勐泐大佛寺、曼听公园、橄榄坝傣族园望天树景区等。
腾冲火山热海北海湿地

昆明的传说故事和风俗习惯,急!

传说故事:
1、《金马碧鸡》的传说。《金马碧鸡》传说源远流长。据史料记载,汉武636fa686964616f帝认为,云岭南麓有神鸡绿羽,是西汉时期的民间流传。他们可以带着破碎的石头飞过天空,他们的声音又长又亮。汉代宣帝赞扬皇帝访问云南。王宝因故没有来。他还写了《移金马碧鸡颂》献祭。
东晋长兵在《华阳国志》中说,滇池里有龙和马,他们交配生产一匹好马,可以“一天得到500里”。北魏地理学家多道元(公元472-527年)在《水经》注释中还提到大瑶、玉山有金马、绿鸡。唐宋以后,佛教徒们就使用了这个奇妙的传说,传说金马是佛教阿育王的“神”。唐代以来,昆明东西两山都建了金马青鸡祠,人们把它当作神来崇拜,历代文人歌咏的诗文很多。
2、圆通寺的传说。相传,明朝嘉靖年间,昆明市一夜下起大雨。第二天早上,一个和尚走出和尚的房子,看到树叶落在院 里,掉进大厅里烧香,却看到两条泥龙在木柱上浸水,仿佛刚从水里回来。和尚大吃一惊,转身跑去向方丈报告。方丈很可疑。于是他带领一群僧侣进了大厅。他看到龙身上沾满了水,苔藓(藻类等)粘在它们的鳞片上。
龙的胸部上下并拢。当僧侣们看到这一幕时,他们吓了一跳,不敢发泄自己的愤怒。在他们中间,一个小沙米好奇地左右望着。他走出大厅,看到地上有一个巨大的水印。水标沿着绕在柱子上的泥龙伸展开来。小沙米向僧侣们指出。他们似乎理解了这一点,并沿着水道爬行寻找水源。一群人来到了金翠湖九龙潭(金元通街西北角)。
原来昨晚下大雨的时候,很多人都听到了龙的咆哮声,战斗声持续了一整夜。另一些人在岸边发现了几只带着大碗的龙鳞。僧侣们突然明白,寺庙里的两条泥龙冲进了大海(翠湖,原名蔬菜海子),并驱逐了一条占据九龙池的龙。在此之前,昆明经常被蛟龙淹没,淹没了城市的一半街道,人们无休止地抱怨。战后,蛟龙消失了,人民安居乐业
元通寺大厅后,有一座诅咒台。据说,很久以前,这是蛟龙藏匿的大石洞。蛟龙占据了主要的地形,经常滋生怪兽,危害人民。昆明城南约40公里处,有一座盘龙寺,和尚名叫阿扎里。他知道崎岖的经文(古夏经文),详细记录了大禹治水的过程。其中之一就是投降蛟龙的魔法。为了收获蛟龙,在这里建了蛟台。我恭敬地邀请阿扎里在舞台上日夜朗诵经文。几天后,魔法的效果就显现出来了。地上的蛟龙洞乞怜。阿扎利挥手示意走。从那以后,蛟龙的洪灾就消失了。
3、阿诗玛的传说。从前,在阿着底地方,贫苦的格路日明家生了个美丽的姑娘,爹妈希望女儿像金子一样珍贵闪光,便给她取名叫“阿诗玛”。阿诗玛姑娘不仅长得漂亮,也能歌善舞,许多小伙子都喜欢她。她爱上了青梅竹马的孤儿阿黑,立誓非他不嫁。
一年的火把节,她和聪明勇敢的阿黑订了亲。财主热布巴拉的儿子阿支也看上了美丽的阿诗玛,便请媒人去说亲,但不管怎样威胁利诱,都无济于事。热布巴拉家乘阿黑到远方放羊之机,派人抢走了阿诗玛并强迫她与阿支成亲,阿诗玛誓死不从,被鞭打后关进了黑牢。阿黑闻讯,日夜兼程赶来救阿诗玛,他和阿支比赛对歌、砍树、接树、撒种,全都赢了阿支。
热布巴拉恼羞成怒,指使家丁放出三只猛虎扑向阿黑,阿黑三箭将猛虎射死,并救出了阿诗玛。狠毒的热布巴拉父子不肯罢休,勾结崖神,乘阿诗玛和阿黑过河时,放洪水卷走了阿诗玛。十二崖子的应山歌姑娘,救出阿诗玛并使她变成了石峰,变成了回声神。
从此,你怎样喊她,她就怎样回答你。她的声音,她的影子永远留在了人间。阿诗玛不屈不挠地同强权势力作斗争的故事,揭示了光明终将代替黑暗、善美终将代替丑恶、自由终将代替压迫与禁锢的人类理想,反映了彝族撒尼人“断得弯不得”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
风俗 习惯:
1、不能随意摸小孩、小和尚和少女的头和头饰。
2、进傣族寺庙的大殿或上傣家竹楼须脱鞋。
3、在傣家竹楼留宿,头不能对着主人家房门,而要把脚向着主人房门,也不能从妇女的脚上跨过去。
4、别人给你盛饭,应双手接;你给别人盛饭菜,不能盛满,也不能只添一勺。
5、到回族地区或进清真饭店时,忌谈猪肉。忌说肥字,一般是用壮代替肥。
扩展资料
昆明是一个多民族汇集的城市,世居26个民族,形成聚居村或混居村街的有汉、彝、回、白、苗、哈尼、壮、傣、傈僳等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各民族既相互影响,融会贯通,同时又保持各自的民族传统,延续着许多独特的生活方式、民俗习惯和文化艺术。生活在昆明地区的各民族同胞热情好客,能歌善舞,民风淳朴,无论是其待人接物的礼仪、风味独特的饮食、绚丽多彩的服饰,还是风格各异的民居建筑、妙趣横生的婚嫁,都能使人感受到鲜明的民族特色。
在众多的民族节日中,彝族的“火把节”,白族的“三月街”、“绕三灵”,傣族的“泼水节”,苗族的“踩花山”,傈僳族的“刀杆节”等久负盛名,节日活动丰富多彩。每逢节日,各民族群众都会穿上自己手工刺绣染制的民族盛装,从四面八方汇聚到一起,举行摔跤、斗牛、对歌等活动。按照岁时节令,农历三月初三的西山调子盛会、正月初九的金殿踏春、九九重阳的螺峰登高、中秋之夜的大观赏月等许多习俗在民间十分流行。
昆明地方文艺种类繁多,滇剧、花灯戏、民歌小调以及少数民族剧种、民间叙事长诗、民间传说等,历经数百年的发展和传颂,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昆明

Hash:00d7014d32b242d0f670be6ad2c3ef06076b9267

声明:此文由 Scarlett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