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遗产长城的介绍
长城是古代中国在不同时期为抵御塞北游牧民族侵袭而修筑的大规模的军事防御工程,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防御体系。自公元前7-8世纪开始,延续不断修筑2000多年。分布于中国北部和中部的广大土地上,总计长度达2万多千米。世界文化遗产长城的介绍长城是由城墙、敌楼、关城、墩堡、营城、卫所、镇城烽火台等多种防御工事组成的完整的防御工程体系。长城资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等。其中明代修建的长城东起辽宁省丹东市的虎山,西至内陆甘肃省的嘉峪关。
三明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值得珍惜和保护? 遗产
每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宝贵的财富,每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值得珍惜和保护。那么三明市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呢?一起来瞧瞧~
三明市,拥有多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包括大家比较熟悉的永安大腔戏、泰宁梅林戏、竹纸制作技艺(将乐县)、石壁客家祭祖习俗(宁化县)、大田板灯龙等。
另外,三明市还拥有多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及多个方面,包括表演艺术(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曲艺、杂技等)、传统手工技艺和民俗等。
在表演艺术方面,有宁化客家山歌、尤溪南芹小腔戏、永安大腔傀儡戏、清流李家五经魁、清流长校十番锣鼓、龙角舞(永安市)、泰宁大源赤膊灯、宁化古游傩、永安“唱花”、闽派古琴(永安)、泰宁上青古乐、杂剧作场戏(大田、永安)、将乐食闹音乐、闽北南词(将乐)等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传统手工技艺方面,有明溪肉脯干制作工艺、沙县小吃制作工艺、福建客家擂茶制作工艺(将乐擂茶制作工艺)、永安贡席制作工艺、建宁通心白莲制作技艺(建宁县)、嵩溪豆腐皮传统制作技艺(清流县)、尤溪桂峰黄酒酿造技艺、将乐大南坑陶瓷烧制技艺、宝剑锻造技艺(明溪)、木活字印刷术(宁化)、将乐民间龙池古砚制作工艺、将乐西山造纸技术等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民俗方面,有永安安贞旌鼓、宁化石壁客家祖地祭典、伏虎禅师信俗(宁化)、罗岩太保信俗(沙县)、朱熹祭典(尤溪)、定光佛信俗(沙县)、惠利夫人信俗(明溪)等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闽南网 连培煌)
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油纸伞的历史及文化有哪些?
一提起油纸伞,我就想到小时候看过的《白蛇传》,许仙在西湖的断桥边,手里拿 把红纸伞送给了白娘子,白娘子又以伞为媒,联系许仙嫁给许仙;故事曲折美丽,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
我国的伞据专家考证,已有3500年的历史。始于周和春秋,从宋始普遍起来。据说伞是鲁班的妻子云氏发明。鲁班是春秋时鲁国人,姬姓,人称公输般,尊称公输子,生于公元前507年,卒于公元前444年左右。一天鲁班夫妻二人无事,坐在门口,天下着小雨,人们来回奔跑,有的人穿着衰衣,有的用衣袖挡雨。妻子云氏对鲁班说:“咱们俩比赛,想办法让百姓有躲雨的地方,怎么样?”鲁班听后说:“好啊!定为五天行吗?”云氏一口答应。第二天,鲁班就上山砍木材,并五里一亭,共建了五个亭,雨天供百姓躲雨用。到了第四天,鲁班偷偷的回家,看看云氏建的怎样了;看到云氏自己在劈竹子,鲁班心说,云氏非输不可,就又回去建了一座亭子。到了第六天鲁班洋洋得意的,领着云氏看自己建的躲雨亭;接着问云氏:“你建了什么?”云氏不慌不忙,从门后拿出一物,看似是一块兽皮,包一个棍子,云氏把它撑开,就像现在的伞。鲁班楞住了:“这是什么?”云氏随口道:“簦.是随身携带的雨亭。”(有记载:“云氏劈竹为条,蒙以兽皮,收拢如棍,张开如盖。”)鲁班认输了。《国语~吴》中有记载:“簦笠备雨器。”《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也记载:虞卿“蹑轿担簦”,当时将伞叫“簦”。
到了后魏时期,将簦用于官仪,只不过大了,顶盖为黄色,用于皇帝出行,遮阳,挡风,避雨,称谓“罗伞,”表示“荫庇百姓”。民间用的“簦”,也渐渐的称为伞了。
我在查找资料时,发现宋以前记载伞的很少,唐朝一首,白居易的《忆江南》:
江南雨,古巷韵绸缪。
油纸伞中凝怨黛,
丁香花下湿清眸,
幽梦一帘收。
宋朝开始,以后描写伞的越来越多,如:宋苏泂《金陵杂兴二百首其四十九》,陆游《项里观杨梅四首》,曾极《蜀海棠》,欧阳修的《渔家傲~叶有清风花有露》等等。像南宋杨万里的《舟过安仁》: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他在《宛陵道中》写道:
溪缭双衣带,桥深百足虫;
伞声松径雨,巢影柳塘风。
宋曹勋写的更妙,在《戏妙德二偈》里写道:
稳得身心常坦坦,此事从来高着眼;
山河大地遍游行,只是雨下不借伞。
伞的文化寓意很丰富,很美好;伞的繁体字是“傘”一个大人罩四个坐着的小人,寓意“五子登科”和“庇护人民”;伞骨为竹,竹代表长寿,又意为节节高升之意。伞顶为圆形,又寓意为美满团圆,平安,还代表恩爱之意;还有消灾避邪等等,寓意非常广泛。福建的客家人,男子16岁行成人礼时,父母会赠送一把油纸伞,希冀支撑门户。女子出嫁,娘家也会赠送2把油纸伞,意为:圆圆 满满,子孙满堂,二人相亲相爱,平安吉祥。聪明的中国人,又在伞面上画上画,写上字,使伞又增加了多层文化含义,使伞更加漂亮。
中国的油纸伞寓意深,质量好,样式美。在1915年巴拿马举行的万国博览会上,福建省的杨常利制作的“双喜牌”油纸伞,在会上作了实验,承受1170次反复收撑,五级逆风吹20分钟伞柄不折,长时间泡在沸水中,纸不烂,不脱骨,获得了优胜奖的殊荣;油纸伞当时在福州又称“包袱伞”,被称“福州三宝”之一,还有漆器和牛角梳。
宋朝时丞相马廷鸾的女婿,到甲路闲游,从京城随身带了把油纸伞,并被有心人买下;油纸伞在心灵手巧的甲路人改进下,成为天下闻名的油纸伞。1936年江西省婺源市的甲路镇的油纸伞,获国际博览会金奖,当时有民谣唱道:“景德镇的瓷器,甲路的油纸伞,杭州的丝绸不用拣。”
解放后油纸伞成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不断的翻新改进。目前油纸伞只剩下泸州市江阳区分水纸伞厂生产纸伞了!
油纸伞是一代人的记忆和印记!它是一个为人们遮风挡雨不可或缺的物件。油纸伞顾名思义是用植物油刷过的,而且是上好的绵纸和纯天然桐子油刷成的伞面!
油纸伞也是福州三宝、脱胎漆器、牛角梳之一。
油纸伞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初时,王审知率兵入闽中原,江浙一带人,把制伞工艺传入闽城(福州)。
福州的油纸伞制作工艺比较复杂、工序流程较多;它选用的是上好的材料,如深山老林中的优质竹料,不老不嫩、韧性、弹性适中。做油纸伞骨架最为合适、抗摔打、皮实耐。
油纸伞也是客家女性出嫁的必备用品。新娘走入男方家之前 ,必用纸伞遮挡撑盖,意思是能够去除晦气和避邪、还能带来喜气。因为“油子”和“有子”谐声,这对古代传承子嗣后代相当看重的社会,自然是受人青睐和举足轻重的物件。
因此油纸伞也变成了寻常百姓的家用必备品。除了福州油纸伞结实耐用外,每个地方的油纸伞都有一大亮点和特色的不同。
老家的油纸伞在我心中也是一个难以忘怀的物件。每当下雨天的时候走在上学或回家的路上,都要必备或用到、撑起那一把小小的油纸伞。
因为小孩子好动甚至是调皮捣蛋的。每人手上的油纸伞都会成了打架斗殴的“武器”。直到把纸伞弄坏了,才慌了神。因为回到家中必定要被责罚,会被家长痛揍一顿。
有的时候拿着手中的油纸伞,大家还会比谁漂亮。
小小的油纸伞,还衬托出一种纸伞文化,因为纸伞的纸面上绘制了各种山水花鸟虫鱼等各种图画,是那样的精美、形象、逼真的栩栩如生。
男式用伞男士用油纸伞来的粗犷、结实、经折、耐用,拿在手上分量也要重点,所用的材料也是加厚、加重的,拿在手上也比较沉甸甸的;它最少 抗风、挡雨、遮阳。
女式用伞女士用午和男士用伞相对来说又有所不同和区别。女士用伞来的比较轻巧灵便,拿着手上也比男士伞来的比较轻。所用的材料自然比较轻薄。主要起遮挡阳光的作用,因风雨天女性外出一般也少。
这就是女士用伞和男士用伞的不同之处,但是虽然两种用伞有所区别。但他们的用途却是一样的,只要拿在手上都能起到遮风挡雨和遮阳的作用。
如今油纸伞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 ,它的作用和样式也被现代雨伞所替代。但是它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技术艺法又是现代雨伞(各种材料)无法比拟的。
保护文化遗产的建议有哪些? 遗产
保护文化遗产的建议有:健全机制、突出保护,确保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正确轨道、鼓励传承,充分发挥民间自身力量、扩大宣传,给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个展示场所。
1.健全机制,落实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政策法规。建议制订一系列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政策措施,并确保这些政策措施能够有效实施。
比如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金的安排,一定要专款专用,并对一些濒危的和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优先提供支援;对一些具有地方特色传统文化,要提供具有操作性的政策支持,开发和引导其市场需求。
2.突出保护,确保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正确轨道。要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指导方针,确保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切实有力有效的保护和抢救。
对于一些有市场效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走保护与市场开发相结合的道路,但走市场开发之路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和传承,不能片面强调市场开发,否则一方面会使没有市场效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无人问津,最终得不到保护和走向消亡;另一方面会因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而导致过度开发利用,使原生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变异和萎缩。
3.鼓励传承,充分发挥民间自身力量。非物质文化遗产完全依赖政府出资保护是不现实的,积极开拓其他保护渠道显得尤为重要。既然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自民间,那么最好的保护和传承方法就是还原于民间,通过民间艺人和民间组织世代相传。
4.扩大宣传,给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个展示场所。非物质文化遗产要让群众了解和接受,就应该“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群众中、在实践中不断发扬光大。利用集市、庙会、节庆活动,繁荣、活跃民间传统文化;加强宣传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艺术培训活动。
保护文化遗产的必要性:
要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广大未成年人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公共文化机构的传播和展示作用,发挥新闻媒介、互联网的宣传作用,普及保护知识,培养保护意识,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共识,营造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