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栅街道综合文化站 街子镇综合文化站
1. 街子镇综合文化站
通镇距成都市区40公里,距崇州市区11公里,地处东经103°7′,北纬30°44′。镇域东西长6公里,南北宽5.5公里,省道怀华路穿镇而过,距成青快速3公里,世界自然文化遗产—都江堰、青城山20km。元通镇作为北部崇州的门户口岸,是元通、怀远、街子古镇“金三角”错位发展的第一站。 全镇呈蝴蝶状,幅员面积23.12平方公里,全镇辖7个行政村、2个社区,9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为23142人,总户数6681户。场镇已建成面积1.9平方公里,2020年规划空间3平方公里。2010年全镇实现工商税收43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588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30元。元通历史上是著名的铸管之乡,土陶之乡。 元通镇是四川省历史文化名镇之一,有着“千年小成都,清明上河图”的美誉,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家,成都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家,崇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家,古镇核心区建筑主要以清末民国初期的川西民居为主,呈南北走向的带状分布,建筑总面积达10万多平方米。同时古镇地处文井江、味江、泊江三江汇合处,历史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是待字闺中的瑰宝。
镇域主要对外交通有怀华路、元安路、街安路,另外还有一条从怀华路至无根山生态观光区的旅游专线。在此基础上还建有数条村道,连接各个行政村,形成了方便和快捷的交通道路网络。
元通镇有着悠久的历史。在麒麟街、双凤街、长寿街、半边街等老街上,一些古建筑保存较好,雕砖,雕花尚存,更为珍贵的是,元通镇域内现存古楠木、皂桷、银杏共80多棵,集镇中心有一棵最大的宋代的夫妻银杏树,枝茂叶盛,覆盖面积300多平方米,树高30多米。
元通现有文物保护单位:陈家大院、永利桥、黄氏故居、黄氏宗祠、天主堂、罗氏故居、王国英故居。此外还有古当铺、广东会馆、江西会馆遗址,张家大院,夏家走马转角楼,汇江桥等景观。
2. 建设街文化站
从 长春站 出发到 红旗街 的公交线路 有:Y362路 362路 25路 362路(夜间通宵车) 80路方案1:在 长春站 坐 25路(约12站) 到 红旗街去程:长春站 - 太阳城 - 西三条 - 西五条 - 菊路 - 崇智路 - 建设街 - 德惠路 - 南昌路 - 西朝阳路 - 建设广场 - 公交医院 - 红旗街 - 百脑汇- 中医学院 - 省中研院 - 新民广场 - 市九十中学 - 牡丹街 - 桂林路 - 人民大街 - 东北师范大学 - 动植物公园 - 体育场方案2:在 长春站 坐 Y362路(约17站) 到 红旗街去程:长春站 - 长江路 - 胜利公园 - 上海路 - 五马路 - 百祥鞋城 - 人民大街 - 西安大路 - 锦水路 - 东朝阳路 - 解放大路 - 清华路 - 同光路 -桂林路 - 新民广场(东口) - 省中研院 - 百脑汇 - 红旗街 - 公交医院方案3:在 长春站 坐 362路(约17站) 到 红旗街去程:太阳城 - 西二条 - 长春站 - 长江路 - 胜利公园 - 上海路 - 五马路 - 百祥鞋城 - 人民大街 - 西安大路 - 锦水路 - 东朝阳路 - 解放大路 -清华路 - 同光路 - 桂林路 - 新民广场(东口) - 省中研院 - 百脑汇 - 红旗街 - 公交医院方案4:在 长春站 坐 362路(夜间通宵车)(约20站) 到 红旗街去程:长春站 - 西广场 - 胜利公园 - 上海路 - 五马路 - 百祥鞋城 - 亚泰富苑 - 文化街 - 西安大路 - 锦水路 - 东朝阳路 - 解放大路 - 清华路 -同光路 - 桂林路 - 明水路 - 南湖公园 - 新民广场 - 省中研院 - 百脑汇 - 红旗街 - 公交医院方案5:在 长春站 坐 80路(约25站) 到 红旗街去程:体育场 - 东岭街 - 临河街 - 北方市场 - 自由大路 - 经纬路 - 公平路 - 岭东路 - 东盛大街 - 和顺街 - 临河街 - 吉林街 - 东二道街 - 东三道街 - 二马路 - 东四马路 - 光复路 - 东广场(黑水路批发) - 东三条 - 长春站(长白口) - 长春站 - 胜利公园 - 上海路 - 北安路 - 重庆路 - 人民广场 - 西安大路 - 康平街 - 建设街 - 普庆路 - 南昌路 - 西朝阳路 - 朝阳桥 - 皓月大路 - 丰盛园 - 市政协 - 交通指挥中心 - 市政务中心 - 正阳街 - 汽车文化园 - 宽平大桥 - 宽平大路 - 长久路 - 湖西路 - 长影 - 红旗街 - 百脑汇 - 中医学院 - 新民广场(东口) - 同志街 - 百汇街 - 东北师范大学 - 体育场
3. 街子文化站电话
你可以打114问下,他们会告诉你那个宾馆的电话,你再打电话过去咨询具体价格就行了。
4. 街子古镇文化站
建议先去青城山再去街子,照你说的你在动车站下车,那边有专门的车到青城后山的,爬的时候不要太慢4个小时差不多就可以上去了,然后坐缆车下来,体力好你女朋友愿意还是可以走下来的,只不过多花些时间,缆车好像35一个人,记不太清楚了,下来之后坐车回动车站,就是来 的那种车,然后坐102,直接到街子,晚上街子住的地方有很多,100左右的条件都还可以,然后原路返回。
5. 街子镇综合文化站电话
1、崇州市崇阳街道城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电话:028-82205119
2、崇州市廖家镇崇平卫生院
地址:四川省崇州市廖家镇崇平府西路11号
电话:028-82259798
3、崇州市白头镇卫生院
地址:四川省崇州市白头镇白头东街56号
电话:028-82235985
4、崇州市元通镇公议卫生院
地址:四川省崇州市元通镇公议中元街218号
电话:028-61041500
5、崇州市观胜镇卫生院
地址:四川省崇州市观胜镇天裕路104号
电话:028-82260133
6、崇州市怀远镇卫生院
地址:四川省崇州市怀远镇正东街81号
电话:028-82283316
7、崇州市隆兴镇集贤卫生院
地址:四川省崇州市隆兴镇集贤五龙街27号
电话:18181901052
8、崇州市江源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地址:四川省崇州市江源街道唐兴东街207号
电话:028-82271440
9、崇州市金鸡卫生院
地址:四川省崇州市崇庆街道金鸡彭庙上街198号
电话:028-82390230
10、崇州市白头镇燎原卫生院
地址:四川省崇州市白头镇燎原聚心西路28号
电话:028-82227169
11、崇州市三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地址:四川省崇州市三江街道胜利路540号
电话:028-82243276
12、崇州市白头镇王场卫生院
地址:四川省崇州市白头镇王场义兴东路74号
电话:028-82232120
13、崇州市元通镇卫生院
地址:四川省崇州市元通镇汇江西街34号
电话:028-82263050
14、崇州市文井江镇卫生院
地址:四川省崇州市文井江镇中山路31号
电话:028-82292512
15、崇州市廖家镇卫生院
地址:四川省崇州市廖家镇通平街13号
电话:028-82290592
16、崇州市隆兴镇桤泉卫生院
地址:四川省崇州市隆兴镇桤泉永康西路1号
电话:028-82229776
17、崇州市观胜镇梓潼卫生院
地址:四川省崇州市观胜镇梓潼裕民街1号
电话:028-82268042
18、崇州市道明镇锦江卫生院
地址:四川省崇州市道明镇锦江军民路65号
电话:028-82212120
19、崇州市崇阳街道城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地址:四川省崇州市崇阳街道大北街32号
电话:028-82203212
20、崇州市街子镇三郎卫生院
地址:四川省崇州市街子镇三郎政广路78号
电话:028-82296028 028-82283132
21、崇州市道明镇济协卫生院
地址:四川省崇州市济协乡协和社区川兴街156号
电话:028-82395033
22、崇州市羊马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地址:四川省崇州市羊马街道君安街44号
电话:028-82254547
23、崇州市街子镇卫生院
地址:四川省崇州市街子镇朝阳路129号
电话:13084418845
24、崇州市道明镇卫生院
地址:四川省崇州市道明镇三龙村八组(庆道路34 5号)
电话:028-82230557
25、崇州市大划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地址:四川省崇州市大划街道画江大道430号
电话:028-82247439
26、崇州市上元卫生院
地址:四川省崇州市街子镇上元元街北路62-70号
电话:13882002028
27、崇州市安阜卫生院
地址:四川省崇州市羊马街道安阜安盛街西段33号
电话:028-82250351
28、崇州市隆兴镇卫生院
地址:四川省崇州市隆兴镇兴隆街58号
电话:17394986605
29、崇州人工智能康复医院
地址:四川省崇州市崇阳街道永安东路1054-1072号
电话:028-82207359
6. 街子镇综合文化站地址
你所说的街道是指街道办级行政区划吗? 绵阳市区包括游仙区和涪城区,以及一个江油市。
. 游仙区:1个省级综合经济开发区(游仙经济试验区),2个街道(涪江、富乐)、11个镇(游仙、石马、忠兴、新桥、柏林、刘家、玉河、石板、魏城、徐家、小枧沟)、11个乡(太平、云凤、观太、白蝉、建华、东林、凤凰、朝真、街子、东宣、梓绵);涪城区:9个街道(城厢、城北、工区、南山、朝阳、高新区、园艺、创业园、经开区城南)、14个镇(石塘、丰谷、塘汛、永兴、金峰、关帝、龙门、吴家、杨家、青义、河边、新皂、磨家、玉皇)、2个乡(城郊、石洞);江油市:4个街道、21个镇、19个乡:长钢街道、武都街道、含增街道、华平街道、中坝镇、太平镇、三合镇、含增镇、青莲镇、彰明镇、龙凤镇、武都镇、大康镇、新安镇、战旗镇、双河镇、永胜镇、小溪坝镇、河口镇、重华镇、厚坝镇、二郎庙镇、马角镇、雁门镇、九岭镇、八一乡、方水乡、西屏乡、香水乡、大堰乡、东兴乡、义新乡、贯山乡、新兴乡、新春乡、东安乡、铜星乡、文胜乡、重兴乡、云集乡、石元乡、敬元乡、六合乡、枫顺乡。7. 街道综合文化站
基本区里有的部门都会有对应的。党政办、组织办、宣统办、妇联工会、团委科协、老龄老干、武装部、城建办、园林所、环卫所、环保所、城管办、统计站、审计办、安监办、财政所、民政办、劳保所、农业办、信访办、综治办、计划生育、商务办、服务业办公室……条线都是一样的,但是名称上可能有出入的,我所在的街道办事处就 :党政办(党委办
8. 街道综合文化站职能
1、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贯彻执行党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负责街辖区内的地区性、群众性、公益性、社会性工作。
2、负责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积极组织以提高市民质素为目的的活动,树立文明新风。
3、按照职责范围,负责街辖区内的城市建设和管理、市容环境卫生、园林绿化、环境保护、市政、房地产等监督、管理、服务工作。
4、负责街辖区内的维护稳定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依照有关规定做好出租屋和外来暂住人员的管理工作;负责民事调解,法律服务工作,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
5、负责社区建设和管理,积极开展社区服务工作,大力兴办社区福利事业,发动和组织社区成员开展各类社区公益活动;负责拥军优属、优抚安置、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区文化、科普、体育、教育等工作。
6、发展街道经济,管理街道自有国有资产和集体资产,为街道经济组织提供人才、科技、信息和各种服务,以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推动街道经济发展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7、负责计划生育、劳动就业、安全生产管理、初级卫生保健、民兵、兵役、侨务等工作;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保障少数民族的权益。
8、指导和帮助居民委员会搞好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发挥居委会的群众自治组织作用。
9、配合有关部门做好防汛、防风、防火、防震、防灾和抢险工作。
10、向区人民政府反映居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办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事项。
11、承办区委、区政府和上级部门交办的其他事项。
9. 依托街道综合文化站
1.四川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
(2021年9月29日四川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
2.目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设施规划建设与管理
第三章 公共文化服务提供
第四章 社会参与
第五章 保障措施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3.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强省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四川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公共文化服务及其保障活动。
第三条 公共文化服务应当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遵循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面向基层、共建共享的原则,促进优秀公共文化产品的提供和传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第四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应当将公共文化服务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产品供给和活动组织,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公共文化服务。
第五条 省、市(州)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公共文化服务工作 定期考核机制,加强对下一级人民政府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考核。
文化、体育、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电影等主管部门根据其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发展改革、经济和信息化、教育、科技、民族宗教、民政、司法行政、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住房和城乡建设、农业农村、退役军人事务等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公共文化服务相关工作。
工会、共青团、妇联和文联、作协、科协等团体应当结合工作实际,做好公共文化服务相关工作。
第六条 省、市(州)、县(市、区)建立公共文化服务综合协调机制,指导、协调、推动本行政区域内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加强跨部门、跨行业、跨领域的公共文化资源整合,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建共享。
第七条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辖区内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和其他公共文化设施的日常管理,组织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做好公共文化服务工作。
村(居)民委员会应当根据村(居)民的需求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协助当地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工作。
第八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统筹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服务提供、队伍建设、资金保障,均衡配置公共文化资源,促进区域内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远地区、欠发达地区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扶持力度。
第九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和流动人口等群体的特点与需求,提供相应的公共文化服务。
第十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鼓励和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公共文化服务。
对在公共文化服务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依规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十一条 协调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与新时代文明实践融合发展,发挥公共文化设施在资源、服务、组织体系等方面的优势,开展文明实践活动。
鼓励和支持公共文化服务与教育、科技等融合发展,实现资源共享,发挥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教育功能,提高公众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质。
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与旅游融合发展,促进公共文化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功能融合,发挥重大品牌节庆活动和公共文化设施的旅游服务功能,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影响力。
第十二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推动跨区域文化交流,创建区域公共文化品牌,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协同发展。
积极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发展。
第二章 设施规划建设与管理
第十三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纳入本级国土空间规划,根据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本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人口状况、环境条件、文化特色,合理确定公共文化设施的种类、数量、规模以及布局,形成场馆服务、流动服务和数字服务相结合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并及时向社会公布本行政区域内的公共文化设施目录等信息。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对公共文化设施的选址征求公众意见,选址应当符合公共文化设施的功能和特点,有利于发挥其作用。
第十四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结合当地实际,规划建设下列公共文化设施:
(一)市(州) 当建设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中心)、体育场(馆)、科技馆、工人文化宫、青少年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老年人活动中心、广播电视播出传输覆盖设施等公共文化设施。
(二)县(市、区)应当建设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体育场(馆)、科普活动场所、工人文化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老年人活动中心、公共阅报栏(屏)、广播电视播出传输覆盖设施等公共文化设施;有条件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建设博物馆、美术馆、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展示场所)、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
(三)乡镇(街道)应当依托文化站、农家书屋、广播站等整合建设乡镇(街道)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并配建室内外体育健身设施。
(四)村(社区)应当整合宣传文化、科技普及、普法教育、体育健身等公共文化资源,建设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
车站、机场、城市广场、商业楼宇、集贸市场、旅游集散中心等人员流动量较大的公共场所,开发区(园区)、农牧民聚居点等人员较为集中的区域,以及留守妇女儿童较为集中的农村地区,应当配备必要的设施,采取多种形式,提供便利可及的公共文化服务。
第十五条新建、改建、扩建居民住宅区,应当按照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标准,规划和建设配套的公共文化设施。
居民住宅区配套建设的公共文化设施,应当与居民住宅区的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第十六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可以采取新建、改建、扩建、合建、租赁、利用现有公共设施等多种方式,加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推动基层有关公共设施的统一管理、综合利用,并保障其正常运行。
第十七条 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配置和更新必需的服务内容和设备,加强公共文化设施经常性维护管理工作,保障公共文化设施的正常使用和运转。
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开展公共文化设施及公众活动的安全评价,依法配备安全保护设备和人员,保障公共文化设施和公众活动安全。鼓励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单位投保公众责任险。
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单位应当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制定应急预案并定期开展演练;在突发事件发生时,依法采取限制使用或者停止服务等措施。
第十八条 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服务规范,建立公共文化设施资产统计报告制度和公共文化服务开展情况的年报制度。
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单位应当在每年的第一季度,向社会公布上一年度的活动项目、服务效能、经费使用等公共文化服务开展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第十九条 推动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等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单位根据功能定位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吸收有关方面代表、专业人士和公众参与管理。
第二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用地或者擅自改变其用途。因特殊情况需要调整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用地的,应当按法定程序重新确定建设用地。调整后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用地不得少于原有面积。
第二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拆除公共文化设施,不得擅 改变其功能、用途或者妨碍正常运行,不得侵占、挪用公共文化设施,不得将其用于与公共文化服务无关的商业经营活动。
因城乡建设确需拆除公共文化设施或者改变其功能、用途的,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在作出决定前,应当组织专家论证,并征得上一级人民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同意,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涉及大型公共文化设施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在批准前,应当举行听证会,听取公众意见。
经批准拆除公共文化设施,或者改变其功能、用途的,应当依法依规重建、改建,并坚持先建设后拆除或者建设拆除同时进行的原则。建设拆除同时进行的,应当安排过渡的公共文化设施,确保公共文化服务不间断。重建、改建公共文化设施不得降低原有的配置标准、建筑面积等,并符合国家和本省规定的标准。
第二十二条 新建、改建和扩建公共文化设施,应当根据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的实际需要,同步建设符合国家和本省有关工程建设标准的无障碍设施、便利设施。
第二十三条 公众在使用公共文化设施时,应当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遵守公共秩序和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单位的管理制度,爱护公共文化设施,不得损坏公共文化设施设备和物品。
第三章 公共文化服务提供
第二十四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充分利用公共文化设施和特色文化资源,促进优秀公共文化产品的提供和传播,支持开展全民阅读、全民普法、全民健身、全民科普和艺术普及、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活动。
第二十五条 省人民政府根据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制定公布、适时调整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并组织实施。
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根据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和本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结合当地实际需求、财政能力和文化特色,制定公布、适时调整本行政区域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目录并组织实施。
第二十六条 公益性文化单位应当完善服务项目,规范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向公众免费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并为公众开展文化活动提供支持和帮助。
第二十七条 公共文化设施应当按照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向公众免费或者优惠开放。
公共文化设施开放收取费用的,应当报经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批准;收取的费用,应当用于公共文化设施的维护、管理和事业发展,不得挪作他用。
公共文化设施开放收取费用的,应当每月定期向中小学生免费开放,并按照有关规定对未成年人、老年人、现役军人、消防救援人员、残疾人等群体免费或者优惠开放。
机关、学校、科研机构和其他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根据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在确保正常工作、教学、生产秩序的前提下,确定并公布向社会开放的文化体育设施、场所和时间。县(市、区)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公布机关、学校、科研机构和其他企业事业单位文化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的情况。
第二十八条 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单位应当建立服务公示制度,向社会公开服务项目、服务内容、服务标准、开放时间等服务信息;临时停止开放的,应当及时公告。
公共文化设施开放时间应当与公众工作、学习时间适当错开,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和学生寒暑假期间应当适当延长开放时间。
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单位应当根据公共文化设施规模和服务能力,采取预约、错峰、分流等措施,提升管理水平和< /a>服务效能。
文化等主管部门应当汇集公共文化设施和机构的服务信息,纳入本省“一网通办”等政务服务平台,为公众提供服务。
第二十九条 乡镇(街道)、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应当充分发挥统筹服务功能,为公众提供阅读服务、影视观赏、戏曲表演、普法教育、艺术普及、科学普及、广播播送、互联网上网和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等公共文化服务,并根据其功能特点,因地制宜提供其他相关公共服务。
第三十条 省人民政府按照国家标准,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建设全省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依托全省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体系,实现全省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共建共享。
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的数字化和网络建设,加大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力度。
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单位应当丰富公共数字文化资源供给,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进数字文化服务,提高数字化和网络服务能力。
第三十一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通过流动文化车、流动图书车、应急广播车、流动博物馆、流动演出队、电影放映队等形式开展流动文化服务。
第三十二条 县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建立以县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为总馆,乡镇(街道)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为分馆、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等为服务点的总分馆制度,提高总馆的供给配送能力和分馆的综合服务能力,促进优质文化资源向基层延伸。
鼓励县级总馆在文化街区、旅游景区等人口密集地建设分馆和服务点。
鼓励和支持机关、学校、科研机构和其他企业事业单位参与分馆建设。
第三十三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挖掘和利用本地红色资源优势,将红色文化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鼓励、支持红色文化研究阐释、展览展示、宣传出版、文艺创作、主题教育等活动,完善红色文化传承、创新、传播、开发体系,发挥红色文化铸魂育人的社会功能。
鼓励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纪念馆、方志馆、美术馆等研究整理和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开展专题展览、公益讲座、媒体宣传、阅读推广、艺术普及等活动。
第三十四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因地制宜,加强世界文化遗产、文物、古籍、考古遗址公园、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保护利用,推动古蜀文明、巴蜀文化、藏羌彝文化等研究、阐释、展示与宣传。
第三十五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传统节庆活动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内容。
文化等主管部门应当挖掘传统文化价值、民族文化特色,依托春节、端午、中秋等重要传统节日以及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组织开展群众性节庆活动。
第三十六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完善乡村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和服务运行机制,鼓励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民群众性文化体育、节日民俗等活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视听网络和书籍报刊,拓展乡村文化服务渠道,提供便利可及的公共文化服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保护农业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优秀农业文化深厚内涵,传承和发展乡村优秀传统文化。
第三十七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结合本地特点,推进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支持具有地域、民族、革命文化特色的公共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和群众性文化体 育活动开展,打造有影响力的公共文化品牌。
第三十八条 鼓励公民主动参与公共文化服务,自主开展健康文明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给予必要的指导、支持和帮助。
国家机关、人民团体、社会组织、企业事业单位应当结合自身特点和需要,组织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丰富职工文化生活。
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组织者应当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制定活动安全预案,确保活动安全有序。
第三十九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公众文化需求征询反馈制度。
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单位应当定期组织开展公众文化需求征询,并将征询反馈情况作为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提供的依据,提高公共文化服务针对性、精准度。
第四十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面向在校学生的公共文化服务,支持学校开展适合在校学生特点的文化体育活动。
鼓励学校结合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利用公共文化设施,开展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教育教学活动。
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单位应当充分发挥社会教育功能,对学校开展各类教育教学活动提供支持和帮助。学校寒暑假期间,应当增设适合未成年人特点的文化活动。
第四十一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依托老年人活动中心、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开展适合老年人的群众性文化、体育、娱乐活动,提供适宜老年人的公共文化服务。
公共图书馆等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单位应当考虑老年人群体的特点,积极创造条件,提供适合其需要的文献信息和服务。
鼓励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开设面向老年人的专栏,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
第四十二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和扶持不同类别残疾人开展或者参加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举办特殊艺术演出和残疾人体育运动会。
公共图书馆、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单位应当积极创造条件,提供适合残疾人需要的文献信息和服务。
鼓励在电视节目、影视作品中加配手语或者字幕,开办残疾人专题广播栏目;鼓励有条件的电影院、剧院开设无障碍电影专场,举办无障碍电影日活动。
第四十三条 支持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单位挖掘整理利用古蜀文明、巴蜀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文化等资源,开发文化创意产品。
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单位开发文化创意产品取得的收益,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使用管理。
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单位的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活动,不得妨碍其提供公共文化服务。
第四十四条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公共文化设施、文化产品、文化活动以及其他相关服务,从事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其他违反法律法规的活动。
第四章 社会参与
第四十五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可以采取政府购买、项目补贴、定向资助、贷款贴息等方式,鼓励和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兴办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体育场(馆)等文化设施,提供免费或者优惠的公益性文化服务。
省人民政府文化及其他有关部门在国家规定范围内编制省级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性目录,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文化及其他有关部门应当根据省级目录,结合实际情况,确定购买的具体项目和内容,并按规定及时向社会公布。
第四十六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吸纳专业艺 术工作者、专业运动员、社会体育指导员等,常态化开展对未成年人、老年人等群体的专业文化体育培训、指导等服务。
鼓励符合条件的社会文化体育组织为学校文化体育活动提供指导,普及艺术、体育运动技能等。有条件的地区,可以通过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等方式,为中小学校提供公益性文化体育服务。
第四十七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鼓励和支持文化志愿服务,建立健全文化志愿服务网络体系。
文化主管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文化志愿服务的指导,培育和发展文化志愿服务组织,建立志愿者招募、管理评价、教育培训和激励保障等机制,规范和促进文化志愿服务活动,保障文化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的合法权益。
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单位应当建立公共文化服务志愿者队伍,组织开展公共文化志愿服务活动,通过服务记录、质量评价、激励回馈等方式,提高公共文化志愿服务质量。
第四十八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社区公共文化设施提升改造纳入城市改造范畴,整合各类资源,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设施运营、活动项目组织、服务资源配送等,打造具有鲜明特色和人文品质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
第四十九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完善全民阅读设施和服务体系,加强阅读指导和优秀读物推荐,组织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提升公众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推动书香社会建设。
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鼓励相关组织和个人为企业、学校、乡村、社区等提供公益性阅读推广服务。
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应当结合自身特点开展阅读活动。
第五十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支持法治文化产品创作和推广,开展多种形式的普法宣传、以案释法等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促进法治文化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军营、进网络等,推动全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第五十一条 鼓励和支持文艺工作者、文艺表演团体、演出场所经营单位、艺术院校等开展面向大众的文艺展演、艺术培训、文艺创作等全民艺术普及活动。
文化馆、美术馆等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联合艺术院校、文艺行业组织、社会艺术培训机构等开展全民艺术普及活动。
第五十二条 鼓励社区文化体育组织、基层群众性健身团队等组织居(村)民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并遵守相关规定和公序良俗,不得影响他人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活动开展地所在县(市、区)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以及公共场所管理单位,应当加强组织协调,督促活动组织者落实安全保障、噪声污染防治等措施。
第五十三条 鼓励和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运营和管理。
鼓励和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通过兴办实体、资助项目、赞助活动、提供设施、捐赠产品等方式,参与提供公共文化服务。
鼓励和引导新的文艺组织和文艺群体参与提供公共文化服务。
鼓励经营性文化单位提供免费或者优惠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文化活动。
第五章 保障措施
第五十四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公共文化服务的事权和支出责任,将公共文化服务经费纳入本级预算,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运行、维护和活动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经费支出应当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省人民政府应当通过转移支付等方式,重点扶助革命老区、民 族地区、边远地区、欠发达地区开展公共文化服务,鼓励和支持经济发达地区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远地区、欠发达地区提供援助。
第五十五条 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根据乡镇(街道)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承担的职能、任务及服务人口规模,采取县招乡用、派出制等形式,为其配备专业工作人员。
县(市、区)、乡镇人民政府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利用民间文化团队、文化人才等资源,提高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服务能力。
鼓励文化专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和志愿者等到基层从事公共文化服务工作。
第五十六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培训上岗制度,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人才引进、培养和激励机制,通过专业培训、委托培养、挂职交流、招聘选拔、定期服务、项目合作等方式,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支持民营文化企业、民间文化团体的人才队伍建设,对其在学习培训、职称评定、项目申报、表彰奖励等方面与国有文化单位同等对待。
第五十七条 鼓励和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成立公共文化领域的社会组织,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专业化发展。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公共文化领域社会组织的引导、扶持和管理,促进其规范有序发展。
第五十八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通过公益性社会组织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捐赠财产用于公共文化服务的,依法享受税收优惠。
捐赠人单独捐赠或者主要由捐赠人出资建设的公共文化设施,可以由捐赠人提出公共文化设施名称,按程序报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
第五十九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资金管理、使用的监督和统计公告制度,加强资金绩效管理,提升资金使用效益。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挪用公共文化服务资金。
审计机关应当依法加强对公共文化服务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审计监督。
第六十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监督检查,建立有公众参与的公共文化设施使用效能和公共文化服务工作考核评价制度,考核评价结果应当向社会公开,并作为确定补贴或者奖励的依据。
加强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监督管理,健全由购买主体、公共文化服务对象以及第三方共同参与的评价约束机制,提升购买服务质量。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六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法律、行政法规已有法律责任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六十二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违反本条例规定的,由其上级机关责令限期改正;造成不良后果或者影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任免机关、单位或者监察机关依法给予处理。
第六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五条规定,新建、改建、扩建居民住宅区,未按照规定建设配套公共文化设施的,由有关主管部门依据各自职责依法处理。
第六十四条 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单位违反本条例第十七条、第十八条规定的,由其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理。
第六十五条 对破坏公共文化设施或者扰乱公共文化设施管理秩序的行为,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单位有权予以劝阻、制止;劝阻、制止无效的,可以拒绝提供服务。
破坏公共文化设施或者扰乱公共文化设施管理秩序,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 责任;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六十六条 本条例所称公共文化服务,是指由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以满足公民基本文化需求为主要目的而提供的公共文化设施、文化体育产品、文化体育活动以及其他相关服务。
本条例所称公共文化设施,是指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建筑物、场地和设备,主要包括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站)、美术馆、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中心、展示场所)、科技馆、纪念馆、体育场(馆)、工人文化宫、青少年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老年人活动中心、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农家(职工)书屋、公共阅报栏(屏)、广播电视播出传输覆盖设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点等。
第六十七条 本条例自2021年12月1日起施行。
商洛建设30个数字文化站、60个数字文化驿站!商南人看看有没有你的家乡? 文化站
陕西省文化厅配送商洛30个提档升级乡镇文化站和60个数字文化驿站文化共享工程设备已基本到位,这在商洛以及全省都属于首批,以文化助力了商洛脱贫攻坚步伐。
经过省文化厅严格审批并集中招标采购,2017年6月由供货商开始陆续配送器材设备到各县区,截至目前,已基本配送调试安装到位,投入使用。乡镇文化站提档升级及数字文化驿站设置是中央实施中西部贫困地区公共数字文化“互联网+”优势,精准施策,丰富网络技能培训、创业帮扶、电商对接、惠民服务等功能,提供数字文化精准扶贫服务,增强贫困地区数字文化服务能力的文化惠民项目,为当地群众提供查阅资料信息、观看学习视频、阅读电子图书、学习致富技术等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用文化助力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受到当地群众的普遍欢迎和广泛赞誉,群众称这是“我们的千里眼,顺风耳”。
乡镇文化站名单(30个)
商州区北宽坪镇文化站
商州区板桥镇文化站
商州区杨斜镇文化站
洛南县麻坪镇文化站
洛南县保安镇文化站
洛南县高耀镇文化站
洛南县柏峪寺镇文化站
洛南县三要镇文化站
洛南县永丰镇文化站
洛南县石坡镇文化站
洛南县灵口镇文化站
洛南县景村镇文化站
洛南县古城镇文化站
丹凤县寺坪镇文化站
商南县金丝峡镇文化站
山阳县户家垣镇文化站
山阳县南宽坪镇文化站
山阳县中村镇文化站
山阳县色河铺镇文化站
镇安县铁厂镇文化站
镇安县西口镇文化站
镇安县永乐街道办文化站
镇安县大坪镇文化站
柞水县乾佑镇文化站
柞水县小岭镇文化站
数字文化驿站名单(60个)
商州区沙河子镇红光村
商州区板桥镇板桥村
商州区杨斜镇松云村
洛南县麻坪镇麻坪街村
洛南县麻坪镇云蒙山村
洛南县麻坪镇孤山村
洛南县保安镇文峪村
洛南县保安镇眉底村
洛南县石门镇桥河村
洛南县石门镇刘家村
洛南县石门镇下铺村
洛南县高耀镇西塬村
洛南县高耀镇双关村
洛南县高耀镇杨河村
洛南县柏峪寺镇柏峪寺街村
洛南县柏峪寺镇关帝庙村
洛南县柏峪寺镇王塬村
洛南县三要镇龙山村
洛南县三要镇北司村
洛南县三要镇罗村
洛南县永丰镇李村
洛南县永丰镇刘村
洛南县石坡镇桑坪村
洛南县石坡镇罗窑村
洛南县石坡镇新华村
洛南县灵口镇宋川村
洛南县灵口镇岭底村
洛南县景村镇八一村
洛南县景村镇御史村
洛南县景村镇丰中村
洛南县古城镇李庙村
洛南县古城镇何村
洛南县古城镇四联村
丹凤县龙驹寨镇何家店村
丹凤县寺坪镇甘沟村
商南县金丝峡镇姚楼村
商南县金丝峡镇江西沟村
商南县金丝峡镇冀家湾村
山阳县漫川关镇小河口村
山阳县漫川关镇水码头村
山阳县漫川关镇前店子村
山阳县户家塬镇党家塬村
山阳县南宽坪镇上坪村
山阳县中村镇上湾村
山阳县中村镇下湾村
山阳县色河铺镇陆家湾
山阳县色河铺镇赵家垣村
山阳县色河铺镇太山村
镇安县云盖寺镇云镇村
镇安县云盖寺镇金钟村
镇安县铁厂镇铁厂村
镇安县铁厂镇新民村
镇安县大坪镇红旗村
镇安县大坪镇庙沟村
镇安县永乐街道办太平村
镇安县永乐街道办安山村
镇安县永乐街道办孙家砭村
镇安县西口镇聂家沟村
柞水县乾佑镇马房子村
柞水县小岭镇常湾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