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桃花旅游景点「绵阳市桃花山」

绵阳哪的龙家乐有桃花可以赏,也好耍?

绵阳老农山那么多桃花满山都是,我们年年都去,上面的农家乐很多,到时根据自己爱好选就是了,我们去年去时院子里还有琵琶随便吃,相信你也是绵阳的吧。3路到游仙,走十几分钟就到了,祝你玩得快乐。

绵阳桃花岛对面什么寺院

圣岩寺。

桃花岛简介:项目位于绵阳城南新区(绵阳市经开区),地处涪江、安昌河、芙蓉溪汇口下游约800m的三江江心。东邻三江大坝,西邻涪江三桥,南邻绵阳南山路,北邻绵阳绵盐路。

桃花岛平面呈三角形,四周环水,视野开阔,风景优美,与富乐山笔架山南山遥相对望。

阳江油青林口古镇怎么样?你会去旅游吗?

绵阳江油青林口古镇非常棒,我选择这个地方去旅游的。

青林口古镇,位于四川江油市东部,地处蜀道剑门关的南端,古镇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这里,革命战争年代红四方面军还留下了可歌可泣的故事。青林口古镇以其独特的人文自然景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红色教育基地。这个古镇平时人不是很多挺安静,里面都是原住民,卖些当地的土特产比如艾草,干笋子干豇豆还有皮蛋豆腐干之类的!整个古镇不是很长,但是里面保留着非常古老的明清建筑,还有青石板路,非常古朴原汁原味!

里面还有广东会馆,万年老戏台,红军桥等以前的老建筑,这些建筑都没有过多的修缮,非常不错!不仅如此,青林口古镇保持着真正的古老乡镇的原始建筑,街道和人文风貌,我们走进古镇被它那古朴、纯粹、安然、自然的历史沉淀震撼了。古镇上大多是老年人驻留,平时时栽种一些当地土特产廉价卖给游客,让游客对青林口留下一种念想;在这样周而复始的时光中默默地守护着自己的古镇。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大山里的青林口古镇也顺应时代显山露水了,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青林口逐渐名声在外;如今已成为江油,绵阳乃至全川的目标旅游地。青林口古镇不大也不小,两小时游玩最合适!吃罢豆腐宴、喝一碗盖碗茶,短暂休息后驱车返程,不慌不忙不累的返回自己的城市很方便顺利惬意!

这里几乎没有商业化都是原住民,这里的豆腐皮蛋豆腐干之类的非常的出名!三月份桃花盛开也比较好看!古镇最有名的要数一种古老的戏种——高抬戏,总的来说这个小镇非常适合旅游,推荐!

绵阳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太多了,这里我把我知道的说几个啊!北川等特重灾区就不说了,等建好后再说吧!

有: 科学城

绵阳科学城即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学技术馆。说起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很多人也许很陌生。其实,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便凝聚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学家们的心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享有“国宝”的盛誉,绵阳便因有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而被称之为“科学城”。

占地4平方公里的中国物理工程研究院是一座建筑规模宏大、设施齐全而又美丽的“科学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学技术馆———全国惟一的核科学技术馆 。这座在1998年10月27日才正式对外开放的科技馆,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游人参观。在科技馆第二展厅———主题为我国核武器的发展历程中,我看到了一个已摔扁了的铝锅,一件破旧的蓝布棉大衣,这些都是60年代初期科学家们在偏远的青海基地使用过的。

1958年7月13日,一个平常的日子诞生了一个不平常的科研机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前身北京第九研究所。中国一场意义空前的向核武器进军的伟大战役悄悄地打响了。朱光亚、邓稼祥、郭永怀等蜚声中外的科学家开始了充满艰辛而极富挑战的秘密历程。1962年底,科学家们从长城脚下的旧炮场迁移到自然条件和生活条件十分恶劣的空旷之地———青海之后,又在7年后将试验基地搬迁到四川的山沟里。1983年9月,国家将“中物院人”集中到绵阳,建起了一座现代化的科学城。

交通:

城区里可坐到科学城的专路车,也可坐公共汽车

渔父村森林公园

渔父村位于市区东北部沈家坝东端富乐山麓涪江岸边。涪江水平如镜,岸上竹木繁茂,春日桃花盛开,仿佛桃源仙境。涪江岸边有一长约7米宽约3米颜色微黄的巨石名“黄斑石”,相传为涪翁垂钓处。石上刻有杜甫《东津观打鱼歌》二首和明代绵州籍进士高简撰写的《大石醉歌》,后记明世宗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季冬刻。崖壁间有摩崖石刻造像。

渔父村森林公园亦是正在规划建设中的一处公园,位于市区北郊约5公里游仙镇境芙蓉南岸,占地0.35平方公里。此处东、南、西三面环山,北面临水。因系由林场规划改建,树木多达120余种,森林覆盖率达70%以上,富有浓郁的山林野趣。渔父村故址在富乐山前涪江岸边,故址建筑解放后已改作民居,不宜在原址重建。1988年规划改林场建公园时,依“渔樵相伴”的意思定名为渔父村森林公园以纪念涪翁。并在公园内规划为渔父故村、水月清和、苍林野踪、天地同春、丹峰西霞、远人别业等6个景区,逐步进行各具特色的规划建设。

芙蓉溪指富乐山西麓芙蓉溪下游约2公里长的河段。这里溪水水深波平,清澈似镜,古代两岸遍植芙蓉,芙蓉溪因此得名。溪东岸边唐代建有治平院(即杜甫诗中之“左绵公馆”),宋、明两代均在其遗址上建春酣亭,清末又在遗址上建李杜祠。自唐代开始,芙蓉溪即为绵州城外的风景游乐区。

住宿:

如果资金允许得话,富乐山国际大酒店自然是最佳选择,此外,绵州酒店,桃源大酒店也是不错得选择

交通:

可以从成都做汽车到绵阳,下车后坐3路,54路公共汽车都可以到,也可以打的,绵阳的的不算贵

富乐山

富乐山景区位于绵阳市城东两公里处,汉建安十六年,刘备入蜀,刘璋延至此山,饮酒乐甚,刘备叹道:“富哉! 今日之乐乎!”山因此得名。

富乐山公园内主要有豫州园、昭烈园、富乐园、绵州碑林、富乐阁等景区。其中富乐阁通高46米,共五层,楼阁构架与建筑风格均与武汉黄鹤楼相媲美;而富乐阁下的绵州碑林中的巨形浮雕“涪城会”上辉煌的宫阙、行进的车马和以刘备、刘璋为中心的上百人物则把三国的历史风云一一再现。

富乐堂是为纪念刘备与刘璋涪城相会的殿堂、庭院与园林相结合的景区。已建成富乐堂正大门、涪城会馆、冷源洞、桃源洞、大小瀑布、雷溪、玄德湖、碧云岩、十丈长碑等景区,共有殿、亭、廊、楼、厅、榭、戏台、湖、桥、飞泉、小溪、大小草坪植物园等16处景点

富乐山松柏茂密,山秀花明,溪壑清幽,景色极佳,古迹众多,自古以来便是极具魁力的游览之地,历代文人墨客多有作诗称颁。因山上碑石、岩刻、造像及诗词众多,被誉为“川西北书法艺术宝库”。

据《三国志·蜀志》记载,建安十六年(211年),刘备应益州牧刘璋之请由荆州入益至清(今绵阳市),刘璋从成都赶来亲迎,设宴于此山宝盖峰,望见全局之富庶,二人欢乐畅饮,故得此名。山麓原有石盆山、迎真观、卧佛院、洞灵观诸景点。今仅存有唐乾符年间(874一879)的《王助碑》。碑文中有:“西绝涪水,有山曰拍下,诸葛公营垒在焉。而乔木婆娑者,蒋公琰万秋之宅,钟士李之所尝致敬也。”可见在唐代,附近的柏山下还有诸葛亮的营垒和蒋瑰的住宅遗址。在山麓的芙蓉溪畔还有著名的平阳府君闭和纪念唐代诗人李白和杜甫的李杜祠。富 山环境幽美,古迹众多,已辟为东山公园

从成都到绵阳富乐山、科学城、西蜀子云亭等旅游点,在昭觉寺汽车总站每日6:30-20:00每10分钟一班,豪华大巴运载,票价29元,1.5小时到达。

西山

西山又名凤凰山,离城六里许。山上有仙云观,相传为尔朱仙修炼之所。观下有盘石,传为杨雄读书台,清代建有一亭曰“子云亭",亭下有杨雄像和杨雄传碑。山顶有巍峨壮观的蜀汉名臣蒋琬祠墓。山占地400余亩。风景迷人,为历代文人骚客游览题咏之处。主要景观、景点有:子云亭、蒋恭祠、玉女泉蒋琬墓、凤尾湖、仙云观、玉女湖等。

住宿:

西山酒店即绵阳市宣传干部培训中心,位于西山公园风景区内子云亭旁,集餐饮、住宿、娱乐、会议于一体,风景秀丽,适合疗养,培训。

交通:

西山风景区在市区西面6里处,城内有公交车直达景区,票价1元。

宋哲元墓

位于绵阳市东2.5公里的宫乐山宝盖峰下。坐北向南,占地约2000平方米。宋哲元(1885一1940),著名抗日将领,原国民党二十九军军长,1940年5月病逝于绵阳城。

墓地曾受毁坏,1978年重建、整修,1979年对外开放。由园林和墓莹两大区域组成,园内筑有高4米余的石质方柱形神道碑,碑的正面系冯玉祥亲题碑文“故上将宋哲元之神道碑”,背镌国民政府对宋哲元的加褒抚恤令和追认上将之令。碑后是一座高6.5米的石亭,名为八德亭,亭呈八柱半球状顶,亭柱内外刻多副挽联,其中,朱德彭德怀所赠者全文是:“一战一和当年发生瞬间可大白于天下,再接再励后起大有人在可无忧于九泉。”原国民党要员的题词、挽联亦被修整恢复。园林后的土坡上为墓冢区,墓前是占地约800平方米的祭坛,陈置石桌凳和石香炉等,坛后即坟茔,冢底周长约25米,底边砌青石,坟顶为圆形,高约3米,墓室由石砌成,停放宋哲元灵枢。陵墓环境幽雅,依山作势,园内松柏翠郁,绿草如茵,布局谐调,气氛庄肃。

交通:

宋哲元墓位于富乐山景区内,在绵阳市内达12路车即到;坐出租车也很便宜。

南湖公园

南湖公园位于市区以南约四公里的石糖镇文武村。占地0.28平方公里,在原小水库基础上扩建而成。大坝长500米,坝顶已形成葡萄长廊,并修建有一系列面向湖面的观湖亭,坝前建有翠竹园、游泳池和儿童戏水池;湖面21万平方米,沿湖西岸建有滑草场、小花园、七曲楼和湖心亭,并设有垂钓场所和游湖小舟;环湖四周长满各种大乔木,浓荫蔽天。

看点六一堂 南湖东岸山坡建有纪念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的六一堂。

南湖公园交通:乘862、218、179、296等公共汽车可达

西蜀子云亭蒋琬墓祠

古墓葬古建筑,位于绵阳市区西山风景区。

西山,一名凤凰山,紧邻绵阳火车货运站。山上有仙云观,相传为尔朱仙修炼之所。西蜀子云亭是纪念西汉文学家扬雄在绵读书而建,大始建于唐,1978年重建。亭为六角方亭,红柱青瓦,雄伟古朴。1989年, 在亭东300米处又建了一座新子云亭, 是由阙门、过厅、阁亭组成的仿古建筑, 气势恢宏, 造型新颖, 阁土重亭, 高达23米, 蓝色硫璃瓦的屋顶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 显得十分凝重雄伟。亭下院中有一座用红色花岗岩雕塑的扬雄像, 表现了这位文学家、思想家的渊博和深邃。唐代刘禹锡陋室铭中“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句使这里极负盛名。

蒋琬墓祠为市区重要的三国蜀汉遗迹之一。西山占地400余亩。风景迷人,为历代文人骚客游览题咏之处。主要景观、景点有:子云亭、蒋恭祠、玉女泉、蒋琬墓、凤尾湖、仙云观、玉女湖等。

西蜀子云亭蒋琬墓祠交通:有48路公交车直通景区。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馆

即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学技术馆。说起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很多人也许很陌生。其实,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便凝聚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学家们的心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享有“国宝”的盛誉,绵阳便因有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而被称之为“科学城”。

占地4平方公里的中国物理工程研究院是一座建筑规模宏大、设施齐全而又美丽的“科学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学技术馆———全国惟一的核科学技术馆 。这座在1998年10月27日正式对外开放的科技馆,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游人参观。1958年7月13日,一个平常的日子诞生了一个不平常的科研机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前身北京第九研究所。中国一场意义空前的向核武器进军的伟大战役悄悄地打响了。朱光亚、邓稼祥、郭永怀等蜚声中外的科学家开始了充满艰辛而极富挑战的秘密历程。1962年底,科学家们从长城脚下的旧炮场迁移到自然条件和生活条件十分恶劣的空旷之地———青海之后,又在7年后将试验基地搬迁到四川的山沟里。1983年9月,国家将“中物院人”集中到绵阳,建起了一座现代化的科学城。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馆门票:30元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馆交通: 54路、905路

圣水寺

民国版《绵阳县志》载:“圣水寺:治西十五里。建自前明,雍正时重修”。寺庙于山平坝,解放后改建为小学。

新建的圣水寺位于西北部宝成铁路西侧山岗。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恢宏于90年代。开始系群众自发修建的一座主要供奉观音菩萨的小庙(即后来的观音殿)。其后果忍和尚自成都昭觉寺到绵阳弘扬佛法,得到人民政府和广大佛教信徒的支持,采取“政府划拨土地,民间乐捐资金”的办法,逐步扩大寺庙规模。 殿堂内众多佛像塑造精美,庄严肃穆;玉佛殿内的三尊大玉佛均为缅甸佛教徒所赠送。圣水寺是绵阳开放的佛教活动场所。

圣水寺门票价格: 5元

圣水寺交通:27路

绵阳桃花岛景区好玩吗?这个季节可以怎么玩(只有一天时间够吗?)

一天时间应该够了,桃花岛风景优美,面积广阔,前几天好像在举办风筝节,现在应该是没有了,个人建议外地的来绵阳最好不要去桃花岛,那里也没什么大型的游乐设施,就是锻炼锻炼身体,看看涪江,观赏风景。

四川绵阳万亩梅花绽放,这个景象有多美?

平通梅林,位于平通镇桅杆村, 距离江油市38公里,道路状况良好;可从平通镇林家坝上场口零桩处(原205省道上山口)或响岩镇三桥道班处沿着原205省道上山观景。平通梅林总面积1.1万余亩 ,包括黄泥坝坪、老印象梅林、古梅园三大区域。其中,“黄泥巴坪”新品种梅花与各种果花、油菜花交相辉映,相互点缀,风格独特。“老印象梅林”连片梅花壮观美艳,区内大毛坪地势平坦、视野开阔,还有成片的松林。“古梅园”树龄百年以上的梅树比比皆是、造型奇特,美不胜收。每年2月初至3月底是平通梅林赏梅的最佳季节,截至目前,平通镇政府已成功举办了三届梅花节活动,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赏梅游玩;除此之外,平通梅林还被评为 “绵阳十大赏花地”之一。

四川绵阳平武县平通镇是梅子之乡,每到三月,梅子花开,白的像雪,粉的像霞,十分漂亮。3月中旬是青梅花开得最旺的时候,花期差不多半个多月时间,能持续到3月下旬。最妙的是,青梅花开后,漫山遍野的杜鹃花又将开放,届时成片的火红色又形成另外一片别致的美景

每年的1-3月份这里梅花正艳,漫山遍野的一树树梅花灿烂地开放着,这时候带上孩子走在梅林中,陶醉于山水间,何尝不是件快事?

绵阳市游仙区游仙镇老龙山生态农业旅游风景区的桃花时节是最好看的。不仅有大片桃花欣赏,还有餐饮、娱乐,最适合休假时来这里闭目眼神,扫除一切烦恼。

辛夷花雨是药王谷最壮观的景致之一,此处花枝蔽空、花瓣覆地,漫步其中,花瓣随风飘落,扬起一阵阵的辛夷花雨、头发上衣服上处处都是鲜花。让人疑心误入了瑶池仙境

灵丘桃花山旅游攻略(灵丘桃花山景区门票) 桃花山

灵丘县景点

灵丘桃花山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平型关战役遗址灵丘古道觉山寺塔等。

1、灵丘桃花山:位于大同市灵丘县红石塄乡沙湖门一带,山下泉水奔涌,山上桃花烂漫,经过大自然千百万年的造化,形成了一系列天然溶洞群,主要有桃花洞蝙蝠洞

2、平型关大捷纪念馆:位于乔沟南侧约一公里的山坡阶地上,坐东面西,为建筑面积825平方米的两层建筑,由杨成武将军题写馆名。1986年8月10日,聂荣臻元帅为纪念平型关大捷赋诗一首。

3、平型关战役遗址:位于繁峙、灵丘县交界处平型关古名瓶形寨,为明代内长城关隘。北连恒山余脉,南接五台山,东通西冀北,西抵雁门关,地势险要,为兵家必争之地。

4、灵丘古道:古道峰回路转、河水弯弯、青山叠叠、风景迷人。僧寺、雄关、佛冢交相辉映。尤其是辽代营建的觉山寺,更有传奇色彩。寺内的白塔、古井与旁依的小山高度、深度都相同,号为一迷,称为一绝。

5、觉山寺塔:觉山寺砖塔共分为塔座和塔身两部分:塔座四壁刻有砖雕金刚力士威武雄壮,歌舞伎乐动作优美;塔身为八角十三级,塔内砌筑梯道可以攀登。内有木雕卧佛一尊,四壁留有壁画色彩鲜艳、形象逼真。

灵丘桃花山和花塔村哪个好

灵丘桃花山好。

灵丘桃花山为国家A级旅游景区,山内有一系列天然溶洞群,且山下泉水奔涌,山上桃花烂漫,更适合游玩,所以灵丘桃花山比较好。

而花塔村是大同市灵丘县独峪乡下辖的行政村,全年气候温热潮湿,号称塞外小江南

灵丘的旅游胜地有哪些?

灵丘历史文物丰富,革命遗址众多,自然风景优美,区域文化独特,历史人文遗迹自然景观星罗棋布。境内有国家、省、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自然景区50多得。其中以平型关战役遗址、赵武灵王墓北魏觉山寺、曲回寺唐代石佛冢群、桃花山天然溶洞、甸子梁空中草原最为著名

来灵路线

(1)京原方面的客人:可乘北京西开往太原的K601(目前此车灵丘不停车)次列车在灵丘下车;也可乘北京西开往运城的K603次列车,下午17:03发车,到站是当天21:50,非常方便。或乘太原开往北京的K602次列车,在灵丘下车,或乘坐太原——灵丘的豪华大巴抵达;原平五台山、繁峙等地的客人可乘坐6818、6820、K602次列车到达灵丘。19:03北京西--韩城1163次,灵丘到达时间0:10分。1164次韩城--北京西16:10分发车,04:42到达灵丘。 1172次(太原-哈尔宾)发车17:00 到达灵丘:21:50分 1171次(哈尔滨-太原)2:46分北京发车 到达灵丘早上8点05分。 (2)邻近市县:大同、浑源广灵石家庄保定涞源易县唐县徐水等地的游客可乘长途汽车到达。 二、

境内旅游路线

(1)觉山寺、桃花山、桃花洞、蝙蝠洞、平型关、圆通寺、赵武灵王墓、普渡寺二日游。 (2)平型关、桃花山、觉山寺、空中草原太白维山三日游。 三 、

出境旅游路线

(1)恒山、华严寺九龙壁、云岗石窟二日游。 (2)五台山二日游。 (3)涞源、西陵二日游。

名优特产

苦荞凉粉

荞凉粉为灵丘风味小吃,吃起来滑润爽口,略苦,具有特色,久负盛名。苦荞凉粉具有较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医收记载“荞麦可实肠胃、益气力、续精神…… 降气宽肠,磨积滞,消热肿风痛,除白浊、白带、脾积泄泻。”现代医学认为可调治高血压、微血管脆弱性血及羊毛疔,控制糖尿病等。还可以治噎食、风火、风眼以及肠疝气等疾病。

苦荞挂面

灵丘苦荞挂 面是集保健食疗于一身的多功能食品,芦丁、叶绿素及维生素E、B1、B6含量尤为丰富,还含有十几种微量元素,能降低血糖、尿糖,对治疗和控制糖尿病十分有效;对脑血管硬化、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等均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食用苦荞挂面还可抗衰老、开胃、健脾、清热解毒,是中老年人的理想食品。

黄烧饼

灵丘黄烧饼源于清期中叶,距今已有四百年的历史,形状美观、香甜酥脆、可口味美、油多不腻,日久存放,不变质味。1973年周恩来总理陪同法国总统蓬皮杜访问大同,黄烧饼作为特产招待了贵宾。在全省举办的首次糖业系统商办工业产品质量评比中,被评为省名特产品。

南山大核桃

灵丘南山核桃以个大、皮薄、油大、香甜而闻名,年总产量25万公斤,一公斤核桃营养价值相当于五公斤鸡蛋或九公斤牛奶,现代医学认为对肾亏、腰痛、气喘、便秘、身体虚弱均有较好疗效,经常食用可延年益寿。

灵丘的旅游胜地有哪些

1、灵丘桃花山,位于大同市灵丘县,主要有桃花洞、蝙蝠洞等景点。桃花洞内钟乳林立,形态各异,有的如白玉般的大幅珠帘,有的如百折织锦垂慢,有的如披着盔甲的将军,有的像一丛丛新鲜的蘑菇,层层叠叠,生气勃勃。蝙蝠洞高大,四通八达,洞内数以千计的蝙蝠密密麻麻地倒吊在洞顶,像一串串黑色的精灵,昼伏夜行,十分有趣,是休闲旅游胜地。

2、灵丘古道,位于灵丘县东南部,古道峰回路转,河水弯弯,青山叠叠,风景迷人,僧寺、雄关、佛冢交相辉映。尤其是辽代营建的觉山寺,更有传奇色彩。寺内的白塔、古井与旁依的小山高度、深度都相同,号为一迷,称为一绝,是观光旅游的好去处。

3、曲回寺石像冢,位于灵丘县三楼乡曲回寺村,是一处珍贵的唐代石雕组群遗址。曲回寺属五台山的下院,是一座曾拥有百余名众僧的佛教寺院,宋、元、明、清各代均有修葺。以曲回寺寺院为中心,周围依山势分布,总面积约20余平方公里,是旅游参观胜地。

更多关于灵丘的旅游胜地有哪些,进入:查看更多内容

大同旅游景点

1、大同古城墙

古城墙历史悠久,早在北魏拓跋氏的都城时候,就已经修筑了规模非常大的城池,之后到明朝,在原旧址上增筑,形成了现如今的大同镇城。游玩时间四季皆宜。

2、华严寺

华严寺位于大同古城内的西南部,是中国现存保存比较完整的一座辽金寺庙建筑群。在1961年的时候,它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被批准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这里的主要景点包括上华严寺、下华严寺和华严宝塔

3、云冈石窟

去大同旅游时,一定要记得去云冈石窟云冈石窟可以说是山西省的一个重要名片,这里现存的有主要洞窑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多个,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是古泉之一。

而且,云冈石窟还和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来到云冈石窟,我们能够感受到的就是气势雄伟。

4、悬空寺

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的峭壁间,它是山西省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称为恒山十八景中的“第一胜景”。

因为整座寺院就像是悬挂在悬崖上一样,所以取名为“悬空寺”。据了解,悬空寺最高处距离地面有78米。也正是因为悬空寺的险峻、奇特,所以也是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目光。

5、善化寺

善化寺,位于大同市区西南方,始建于唐代,后毁于战火,辽、金时期开始重建。如今的善化寺是我国现存最为完整的辽金寺院。寺中的主要建筑天王殿三圣殿大雄宝殿等,都位于南北方向的中轴线上。

大同灵丘有哪些旅游景点,有什么好玩的介绍推荐(

灵丘县旅游景点

◆平型关战役遗址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距县城30公里,主景区规划面积4.8万亩,包括平型关关口、战役纪念馆、主战场乔沟、老爷庙、邓峰寺五个主要景点。平型关是明代内长城上一个重要关隘,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1937年9月25日,林彪、聂荣臻率八路军115师在此歼灭日寇1000余人,沉重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大大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现在的平型关景区松柏苍翠、杨柳挺拔、山峦叠嶂、气势雄伟。每次登临都仿佛令人置身于硝烟弥漫的战场,目睹当年八路军奋勇杀敌的壮烈场面。

◆赵武灵王墓

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县城中心地带,占地6000平方米。战国时期赵国第六代国君赵武灵王葬于此。墓冢周长220米,高10米。经重修牌楼、墓丘后,武灵墓更显得气势宏伟,巍峨壮观。

◆北魏觉山寺

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县城南15公里处108线旁,占地面积8100平方米,始建于北魏太和七年,清代以后屡次重修。主要景点包括:塔井山奇、13层辽代密檐式砖塔、翠云洞、山西境内的最小砖塔及30余座殿宇建筑等。景区内峰峦叠秀、唐水环绕、晨钟暮鼓、风景如画,是远近闻名的佛教圣地,一年四季游客络绎不绝。

◆桃花山天然系列溶洞

位于红石塄乡沙湖门村。主要景点:桃花山,山势险峻奇特,草木葱郁;瀑布群,各具特色,瑰丽壮观;溶洞,距今已有170万年历史仍处于生长期(北方唯一),洞内钟乳石林立,如白玉珠帘,如织锦垂幔,如丛丛蘑菇,如桃花仙子,千姿百态,蔚为壮观;蝙蝠洞,主洞深70多米,有6个出口,高大宽阔,四通八达,数以万计的蝙蝠倒吊洞顶,昼伏夜行,十分有趣,洞顶、洞壁的天然壁画,栩栩如生,吸引着四方游人。

◆曲回寺唐代石佛冢群

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开元二十一年,为五台山佛寺的下院,建寺十年后雕刻了大批花岗石佛像,修筑360座佛塔,按照顺序埋于曲回寺方圆几十里的地下。其石佛像艺术水平之高,规模之大为全国罕见,为研究唐代石雕艺术和佛学发展史,提供了宝贵丰富的实物资料。

◆甸子梁空中大草原

全省七大绿地之一,地处晋冀边界,海拔2151米,景区面积60平方公里。顶部面积达3万亩,平坦广阔,无边无际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草木葱笼,坦荡如砥。夏季气候凉爽,野鸡成群,牛羊满山,一派典型的草原风景,现已开设了蒙古包骑马等服务项目,成为娱乐、游览、避暑胜地。

◆南山自然风景区

包括6个乡镇,总面积1000多平方公里。景区内无山不奇、无水不秀、空气新鲜、风景迷人,很多山村还深留着小桥流水的古朴风韵。主要景点:明代内长城,修筑于明代万历年间,绵延100公里,大部分屯兵古堡仍保存完好,古战场遗风犹 存;北魏古栈道,修建于北魏,凿修于唐河东岸石崖绝壁之上,唐代称之为“飞狐道”;花塔青檀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54万亩,青檀树林区面积0.9万亩,是大同市海拔最低的地方(558米),四面环山,景色秀丽,有“塞外江南”之称;邓峰寺,“松柏不乱”,“日落山红”,蔚为奇观,为灵丘“九景”之一;唐河沿岸风光,在灵丘境内唐河长58公里,所经之处,形成流水、绿树、草滩、野花、蓝天为一体的幽静自然风景,举世闻名目远眺,大地如织,唐如带,风景如画。

华容南山乡旅游景点介绍「湖南华容桃花山风景」 桃花山

华容县那条巷子有好玩的

章华台

宋乾道初年,知县胡绾按杜预《左传注》所记:认为章华台在华容县,并考迹、集资,修台于状元街南岗岭上,成“一邑之望”。乾道六年(1170)台成作记,极赞当时景观。元以后,台毁于兵燹。到孙羽侯编修明万历《华容县志》时,山上台基犹存。

禹庙

位于离县城15公里的南山主峰(禹山),创建年月无考。相传大禹治水曾登此山。庙宇宏伟,前后三进。庙东月文昌阁民国以前历代都有国祭。民国初,山上仍古柏苍松,为华容县八景之一。民国32年(1943),日军纵火焚庙,占作据点,后未修复。

范蠡墓

1957年前,县城西半里外田家湖边的范蠡石墓及石雕翁仲、灵兽郡像犹存。对此史籍记载不一。晋代王隐《晋书·地道记》载:“陶朱冢在华容县,树碑云:是越之范蠡。”郦道元《水经注》说是“故西令范君之墓”。明、清两届县志否认王说,以为是郦所指之范西墓。民国4年曾维修并刊碑。1958年《湖南省志·文物志》说:“(范蠡墓)现属华容护城乡,尚完好”。

宝慈观

旧县记谓:城东15公里桃花山之石门山下有宝兹观。传为仙人孔升保在此炼道飞升,晋人张惊喜隐于峰下,学道仙去。宋代“三门道士”蒋程龟、孙雪聪化募重修。后经历代加修,有飞升台、炼丹池、凌空亭、家冠冢、仙人洞等古迹。1958年修建水库,撤去残构,原址为库水所淹。

刘大夏墓

距县城约10公里,在胜峰乡话岗村6组。墓由花岗石砌成,呈八方须弥座形,各方均宽1.2米,墓顶已毁,

华容县桃花山

残高1.6米。南北向,墓周有石围,正南有甬道,两侧各有方形石墩一个。甬道正前方12米处有明弘治御制汉白玉石碑,下有龟趺,通高2.45米,碑额篆“奉天诰命”四字。碑文楷书直排,共313字。墓前山下原有享堂,为封建时代官方和刘姓子孙祭祀之所。

仙鹅寺

位于县城东北25公里之东山乡仙鹅寺村石龙山下。隆庆《岳州府志》载:“宋创……洪武省入西禅,后复创”。寺庙经明、清和民国多次修葺,其中大雄宝殿文昌阁为清代雍正年间建,前后殿为民国初重建。1972年修东山水库后,遗址没入库中。

烈士陵园

位于东城区边的陡岗山。1961年开始建设,中经1988、1989 扩建,已具相当规模,被列为湖南省民政厅直接管理的三大县级陵园之一。陵园内建有烈士墓群(单墓24座、合冢3座)、将军墓区(已安放朱绍清、方之中将军和何长工的骨灰,1990年又塑有何长工像)、纪念馆(陈列先烈遗像、遗像、革命史料及党和国家领导领导人题词)、纪念碑(碑高22米,钢筋混凝土捣制、通体花岗石板装饰,济南青石刻碑文)、纪念亭,还有旱冰场、花园、荷池等建筑

明碧山革命纪念池

明碧山是“马日事变”后中央华容县委驻地。明碧山地区在革命战争年代先后有411名烈士为革命献身于此。1979年,政府在此修建一座高5米的烈士纪念碑和一个占地12平方米纪念亭、一座90平方米纪念室。纪念碑镌贺龙题词:“革命先烈士们的业绩,永远鼓励我们奋勇前进!”[11]

华容分别有哪几个乡镇

华容乡镇简介

华容县城:位于县境中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2°33′56〃,北纬29°31′46〃。三国吴太帝黄龙元年(229)于今县东二里是置安南县。隋炀帝大业十年(614)县城迁河西,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迁今城东紫港口,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年)因避水患,复迁河西故址。民国以前,县、城同名,通称华容;民国元年(1912年)称章台镇,1950年称城关镇。县城得名来源于春秋时楚所筑章华台、容城。2000年,县城建成区面积11平方千米,常住人口8万人。规划面积25平方千米,其范围:东起胜峰乡石伏村,西抵马鞍山,南达护城乡麻里泗集镇,北至万庾镇石山矶。

万庾镇:位于县城北7.5千米处。建国前属万庾乡。建国后为第4区区辖镇,1956年撤区并乡时为万庾乡。1958年属护城公社,1961年从护城公社划出,成立万庾公社,1984年改为建制镇。面积96.7平方千米,10495户,总人口40289人。原辖29个行政村,275个村民小组。现辖26个村,2个渔场,1个居委会,264个村民小组。

宋家嘴镇:据史籍记载,隋代全县版图为十都,宋家嘴即为都埠之一。初为宋姓人户聚居地,故名。原址在今镇区下游2里许的藕池河堤上。1953年整修大堤时移于今地。建国前属清凉乡,解放初属3区,后改隶鲇鱼须区,1956年撤区并乡,定名宋市乡,1958年隶属护城公社,1959年改鲇鱼须公社,1961年从鲇鱼须公社划出建宋市公社,1983年2月社改乡,随后改为建制镇。面积40.4平方千米,总人口21230人。辖13个村、2个场、1个居委会、153个村(居)民小组。

鲇鱼须镇:建国前属清凉乡。解放后,今镇域范围建为准里、时家、保安、黄洋、普贤5乡及鲇鱼须镇,隶3区,后改为鲇鱼须区,1956年撤区并乡,改为时家圻乡,鲇鱼须镇升为县属镇。1958年公社化时属护城公社,1959年分为鲇鱼须公社,1961年再与宋市公社分开,建为鲇市公社。1966年镇区复为县属镇。1969年镇区并入鲇鱼须公社,1980年镇、社分家,镇区复为县属镇。1984年,镇、乡合为鲇鱼须镇。普贤冈集镇。

北景港镇:位于华容县南部。辖区旧名禹甸垸,原为牛氏湖、西湖及藕池河滩涂、淤洲。1902年前后由各地流入县境的移民组织开垦。取《诗经》“自古南山,神禹甸之”之义,名禹甸垸。建国前属景港乡,建国后划为景港、横洲、中岭、北岭、禹九等乡,属2区;1956年撤区并乡为景港乡;1958年与新河乡合并成立新景人民公社,1961年规模缩小,定为景港公社。1984年,为北景港镇。面积75.7平方千米,总人口39227人。辖27个村、两个渔场、1个林场、2个街道居委会。镇区北景港,早期街道建于藕池河堤上,1953年为整修河堤迁入堤内;1951年即建为2区区属镇,1956年为县属镇,1958年改为社属镇,1966年再度为县属镇,1969年复为社属镇,1980年恢复为县属镇,1984年与景港公社合并,为北景港镇镇区。

治河渡镇:位于县城东南。建国前属板桥乡,建国后建 有润德、黄蓬、紫南、登瀛、方城5乡,隶1区。1956年撤区并乡为潘家渡乡,乡政府设潘家渡。1958年隶华一公社,1961年规模缩小,建为潘家公社。1983年改名潘家乡,1993年乡政府移驻治河渡,由乡改镇,名治河渡镇。面积45.72平方千米,总人口26597人。辖14个农业村,2个居委会,2个渔场。

三封寺镇:位于华容县东部。建国前属板桥乡。建国后,先后划属4区和1区。1956撤区并乡,改为三封寺乡。1958年成立全县第一个人民公社,取名华一公社,1961年公社规模缩小,置三封公社。1984年设三封寺镇。面积75.8平方千米,人口31136人。辖20个村、1个渔场、1个林场、1个居委会。镇区三封寺。

注滋口镇:位于县境南端,北距县城32千米。原属洞庭湖洲,建国初属华容县第9区,1956年撤区并乡后称隆西乡。1958年隶属幸福公社。1961年从幸福公社独立出来成立隆西公社。1983年恢复乡建制,1984年隆西乡与县属建制镇注市镇合并为注滋口镇。面积61.12平方千米,总人口38827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3000多人。辖34个村(居)民委员会,247个村(居)民小组。镇人民政府驻注滋口镇区国庆路。

塔市驿镇:位于长江中游南岸、华容县境东北。建国前为塔市乡,建国后为5区所辖,1956年仍为塔市乡,1958年属东山公社,1961年从东山公社分出,置塔市公社,1980年将镇域东境部分村划出建江洲公社,1983年社改乡,6月建塔市驿镇,1995年江洲乡并入塔市驿镇。镇域辖22个村(场)、2个居委会。面积108.3平方千米,总人口31000人。新沙洲集镇原称江洲墟场,1976年前为塔市公社青泥大队所辖,尚为一片荒洲;1980年建江洲公社,公社机关驻此,聚居人户开始增多;1995年江洲乡与塔市驿镇合并,镇政府仍驻此。

东山镇:位于华容县境东北部。镇域明清时为文宣乡,民国时期设三郎乡。建国后建为继林、祖光、焕荣、先金、锡、栋、红烈乡,隶5区。1956年撤区并乡为三郎堰乡。1958年成立东山人民公社,范围包括今洪山头、塔市驿、东山全境,1961年公社缩小,复称东山公社。1970年将桃花山区划出,设桃花山公社,1995年复并入东山。2000年设东山镇。面积98.6平方千米,总人口28241人。镇政府驻地三郎堰。

胜峰乡:位于华容县境北部。建国前属板桥乡,建国初建为板桥、梅伍、栗树、黄湖等乡,初属4区,后属1区。1956的撤区并乡为胜峰乡。1958年属华一公社,1961年缩小至现在规模。面积67平方千米,人口22829人,5846户。辖19个村、场。乡政府驻地毛家巷。

新河乡:位于华容县境西南部。建国前,为沟通赤眼湖进入牛氏湖,在乡境新开一条河道,接通了华容县城和北景港之间的水上运输,故名新河口。建国前属五合、三宝2乡,后划属景港乡。解放后建为开化、县河、移灵、十三等8乡,隶2区。1956年置新河乡,1958年隶新景公社,1961年成现在规模。面积70.5平方千米,总人 口3.934万人。辖27个村、1个居委会。乡政府驻新河口。

团洲乡:位于华容县境东南部。旧时属洞庭湖洲。1977年冬,以消灭血吸虫病相号召,设灭螺指挥部,组织全县数万民工围垸灭螺,实际目的是围湖扩田。1980年由指挥部转为公社建制,名团洲人民公社,1983年更名为团洲乡。面积50.9平方千米,总人口23180人。辖15个村、4场、1个居委会;15个自然村取名依次以团字为头,配“结、东、南、西、北、洲、建设、农、福、新、华、容”15字为村名。乡政府驻团洲村。

护城乡:位于华容县城之南。因地势环绕县城,旧时置护城大垸,因以名乡。乡域建国前曾分属章台镇、万庾乡。建国后隶1区,后隶4区,1956年为护城乡,1958年与万庾、宋市、时家圻等乡合建为护城公社,1961年缩小至现在规模,名护城公社。1983年恢复乡建制。面积50.9平方千米,人口30284人。乡政府驻地麻里泗,1993年成立麻里泗居委会。

新建乡:位于华容县西境。建国前属梅市乡,建国后建为保合、团城、西来等乡。1956年为西来乡,1958年属东风人民公社,1959年改名操军公社。1961年从操军公社划出,隶梅田公社,1972年从梅田划出,建为新建公社,1983年更名为新建乡。面积43.62平方千米。2000年全乡总人口22713人。新建乡政府驻迎祥垸。

南山乡:位于华容县中南部,距县城13千米处。因旧时以县境南部诸山通称“南山”而得名。建国前为大乘乡。建国后隶2区,1956年建为南山乡,1958年为南山公社,1983年改为乡。面积82.30平方千米,总人口22267人。辖27个村、场。乡政府驻大乘寺。

终南乡:位于华容县南部。建国前属大乘寺乡,建国后建为鱼口、夏家等6乡。1956年名为终南乡。后或称公社、或称乡。面积55平方千米,人口2.2万人。辖23个村、场,2个居委会。乡政府驻地原为鱼口,1991迁终南山

幸福乡:位于华容县南部。建国前分属岳阳县仁义乡和华容县的东庆乡。1952年划岳阳县部分区域属华容,建为坝合、昭福、团山3乡,隶9区。1956年建团山乡,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因辖区内幸福高级社而得名。面积63.84平方千米,人口3.2万。辖28个村场。乡政府驻坝上。1970年建新洲农场,1980年改为新洲公社,驻地为新洲集镇;1995年新洲乡并入幸福乡。

南华容县一共有几个乡镇?分别都是什么镇?

华容县城:位于县境中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2°33′56〃,北纬29°31′46〃。三国吴太帝黄龙元年(229)于今县东二里是置安南县。隋炀帝大业十年(614)县城迁河西,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迁今城东紫港口,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年)因避水患,复迁河西故址。民国以前,县、城同名,通称华容;民国元年(1912年)称章台镇,1950年称城关镇。县城得名来源于春秋时楚所筑章华台、容城。2000年,县城建成区面积11平方千米,常住人口8万人。规划面积25平方千米,其范围:东起胜峰乡石伏村,西抵马鞍山,南达护城乡麻里泗集镇,北至万庾镇石山矶。

万庾镇:位于县城北7.5千米处。建国前属万庾乡。建国后为第4区区辖镇,1956年撤区并乡时为万庾乡。1958年属护城公社,1961年从护城公社划出,成立万庾公社,1984年改为建制镇。面积96.7平方千米,10495户,总人口40289人。原辖29个行政村,275个村民小组。现辖26个村,2个渔场,1个居委会,264个村民小组。

宋家嘴镇:据史籍记载,隋代全县版图为十都,宋家嘴即为都埠之一。初为宋姓人户聚居地,故名。原址在今镇区下游2里许的藕池河堤上。1953年整修大堤时移于今地。建国前属清凉乡,解放初属3区,后改隶鲇鱼须区,1956年撤区并乡,定名宋市乡,1958年隶属护城公社,1959年改鲇鱼须公社,1961年从鲇鱼须公社划出建宋市公社,1983年2月社改乡,随后改为建制镇。面积40.4平方千米,总人口21230人。辖13个村、2个场、1个居委会、153个村(居)民小组。

鲇鱼须镇:建国前属清凉乡。解放后,今镇域范围建为准里、时家、保安、黄洋、普贤5乡及鲇鱼须镇,隶3区,后改为鲇鱼须区,1956年撤区并乡,改为时家圻乡,鲇鱼须镇升为县属镇。1958年公社化时属护城公社,1959年分为鲇鱼须公社,1961年再与宋市公社分开,建为鲇市公社。1966年镇区复为县属镇。1969年镇区并入鲇鱼须公社,1980年镇、社分家,镇区复为县属镇。1984年,镇、乡合为鲇鱼须镇。普贤冈集镇。

北景港镇:位于华容县南部。辖区旧名禹甸垸,原为牛氏湖、西湖及藕池河滩涂、淤洲。1902年前后由各地流入县境的移民组织开垦。取《诗经》“自古南山,神禹甸之”之义,名禹甸垸。建国前属景港乡,建国后划为景港、横洲、中岭、北岭、禹九等乡,属2区;1956年撤区并乡为景港乡;1958年与新河乡合并成立新景人民公社,1961年规模缩小,定为景港公社。1984年,为北景港镇。面积75.7平方千米,总人口39227人。辖27个村、两个渔场、1个林场、2个街道居委会。镇区北景港,早期街道建于藕池河堤上,1953年为整修河堤迁入堤内;1951年即建为2区区属镇,1956年为县属镇,1958年改为社属镇,1966年再度为县属镇,1969年复为社属镇,1980年恢复为县属镇,1984年与景港公社合并,为北景港镇镇区。

治河渡镇:位于县城东南。建国前属板桥乡,建国后建有润德、黄蓬、紫南、登瀛、方城5乡,隶1区。1956年撤区并乡为潘家渡乡,乡政府设潘家渡。1958年隶华一公社,1961年规模缩小,建为潘家公社。1983年改名潘家乡,1993年乡政府移驻治河渡,由乡改镇,名治河渡镇。面积45.72平方千米,总人口26597人。辖14个农业村,2个居委会,2个渔场。

三封寺镇:位于华容县东部。建国前属板桥乡。建国后,先后划属4区和1区。1956撤区并乡,改为三封寺乡。1958年成立全县第一个人民公社,取名华一公社,1961年公社规模缩小,置三封公社。1984年设三封寺镇。面积75.8平方千米 人口31136人。辖20个村、1个渔场、1个林场、1个居委会。镇区三封寺。

注滋口镇:位于县境南端,北距县城32千米。原属洞庭湖洲,建国初属华容县第9区,1956年撤区并乡后称隆西乡。1958年隶属幸福公社。1961年从幸福公社独立出来成立隆西公社。1983年恢复乡建制,1984年隆西乡与县属建制镇注市镇合并为注滋口镇。面积61.12平方千米,总人口38827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3000多人。辖34个村(居)民委员会,247个村(居)民小组。镇人民政府驻注滋口镇区国庆路。

塔市驿镇:位于长江中游南岸、华容县境东北。建国前为塔市乡,建国后为5区所辖,1956年仍为塔市乡,1958年属东山公社,1961年从东山公社分出,置塔市公社,1980年将镇域东境部分村划出建江洲公社,1983年社改乡,6月建塔市驿镇,1995年江洲乡并入塔市驿镇。镇域辖22个村(场)、2个居委会。面积108.3平方千米,总人口31000人。新沙洲集镇原称江洲墟场,1976年前为塔市公社青泥大队所辖,尚为一片荒洲;1980年建江洲公社,公社机关驻此,聚居人户开始增多;1995年江洲乡与塔市驿镇合并,镇政府仍驻此。

东山镇:位于华容县境东北部。镇域明清时为文宣乡,民国时期设三郎乡。建国后建为继林、祖光、焕荣、先金、锡、栋、红烈乡,隶5区。1956年撤区并乡为三郎堰乡。1958年成立东山人民公社,范围包括今洪山头、塔市驿、东山全境,1961年公社缩小,复称东山公社。1970年将桃花山区划出,设桃花山公社,1995年复并入东山。2000年设东山镇。面积98.6平方千米,总人口28241人。镇政府驻地三郎堰。

胜峰乡:位于华容县境北部。建国前属板桥乡,建国初建为板桥、梅伍、栗树、黄湖等乡,初属4区,后属1区。1956的撤区并乡为胜峰乡。1958年属华一公社,1961年缩小至现在规模。面积67平方千米,人口22829人,5846户。辖19个村、场。乡政府驻地毛家巷。

新河乡:位于华容县境西南部。建国前,为沟通赤眼湖进入牛氏湖,在乡境新开一条河道,接通了华容县城和北景港之间的水上运输,故名新河口。建国前属五合、三宝2乡,后划属景港乡。解放后建为开化、县河、移灵、十三等8乡,隶2区。1956年置新河乡,1958年隶新景公社,1961年成现在规模。面积70.5平方千米,总人口3.934万人。辖27个村、1个居委会。乡政府驻新河口。

团洲乡:位于华容县境东南部。旧时属洞庭湖洲。1977年冬,以消灭血吸虫病相号召,设灭螺指挥部,组织全县数万民工围垸灭螺,实际目的是围湖扩田。1980年由指挥部转为公社建制,名团洲人民公社,1983年更名为团洲乡。面积50.9平方千米,总人口23180人。辖15个村、4场、1个居委会;15个自然村取名依次以团字为头,配“结、东、南、西、北、洲、建设、农、福、新、华、容”15字为村名。乡政府驻团洲村。

护城乡:位于华容县城之南。因地势环绕县城,旧时置护城大垸,因以名乡。乡域建国前曾分属章台镇、万庾乡。建国后隶1区,后隶4区,1956年为护城乡,1958年与万庾、宋市、时家圻等乡合建为护城公社,1961年缩小至现在规模,名护城公社。1983年恢复乡建制。面积50.9平方千米,人口30284人。乡政府驻地麻里泗,1993年成立麻里泗居委会。

新建乡:位于华容县西境。建国前属梅市乡,建国后建为保合、团城、西来等乡。1956年为西来乡,1958年属东风人民公社,1959年改名操军公社。1961年从操军公社划出,隶梅田公社,1972年从梅田划出,建为新建公社,1983年更名为新建乡。面积43.62平方千米。2000年全乡总人口22713人。新建乡政府驻迎祥垸。

南山乡: 位于华容县中南部,距县城13千米处。因旧时以县境南部诸山通称“南山”而得名。建国前为大乘乡。建国后隶2区,1956年建为南山乡,1958年为南山公社,1983年改为乡。面积82.30平方千米,总人口22267人。辖27个村、场。乡政府驻大乘寺。

终南乡:位于华容县南部。建国前属大乘寺乡,建国后建为鱼口、夏家等6乡。1956年名为终南乡。后或称公社、或称乡。面积55平方千米,人口2.2万人。辖23个村、场,2个居委会。乡政府驻地原为鱼口,1991迁终南山。

幸福乡:位于华容县南部。建国前分属岳阳县仁义乡和华容县的东庆乡。1952年划岳阳县部分区域属华容,建为坝合、昭福、团山3乡,隶9区。1956年建团山乡,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因辖区内幸福高级社而得名。面积63.84平方千米,人口3.2万。辖28个村场。乡政府驻坝上。1970年建新洲农场,1980年改为新洲公社,驻地为新洲集镇;1995年新洲乡并入幸福乡。

华容的终南山好玩吗?

终南山 又名太一山、地肺山、中南山、周南山,简称南山,是秦岭山脉的一段,西起武功东至蓝田,千峰叠翠,景色幽美,素有“仙都”、“洞天之冠”和“天下第一福地”的美称。主峰位于周至县境内,海拔2604米。

终南山为道教发祥地之一。据传,周康王时,天文星象学家尹喜为函谷关关令,于终南山中结草为楼,每日登草楼观星望气。一日忽见紫气东来,吉星西行,他预感必有圣人经过此关,于是守候关中。不久一位老者身披五彩云衣,骑青牛而至,原来是老子西游入秦。尹喜忙把老子请到楼观,执弟子礼,请其讲经著书。老子在楼南的高岗上为尹喜讲授《道德经》五千言,然后飘然而去。传说今天楼观台的说经台就是当年老子讲经之处。道教产生后,尊老子为道祖,尹喜为文始真人,奉《道德经》为根本经典。于是楼观成了“天下道林张本之地”。

自尹喜草创楼观后,历朝于终南山皆有所修建。秦始皇曾在楼观之南筑庙祀老子,汉武帝则于说经台北建老子祠。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名道云集楼观,增修殿宇,开创了楼观道派。

进入唐代,因唐宗室认道教始祖老子为圣祖,大力尊崇道教,特别是因楼观道士岐晖曾赞助李渊起义,故李渊当了皇帝后,对楼观道特予青睐。武德(618-26年)初,修建了规模宏大的宗圣宫。当时主要建筑有文始、三清、玄门等列祖殿,还有紫云衍庆楼和景阳楼等,成为古楼观的中心。以后历代虽时有修葺,但屡遭兵燹,至清末,宗圣宫仅存残垣断壁 ,一片废墟。此后,楼观的中心便转移到了说经台。新中国成立后,对古楼观进行了多次修葺,形成了以说经台为中心的建筑群。

说经台主要殿堂有四,即老子祠、斗姥殿、救苦殿和灵官殿。配殿有二,即太白殿和四圣殿。山门两侧有钟、鼓二楼,对峙相望。山门前,有石阶盘道,蜿蜒而至台顶。山门西侧不远处有一石砌泉池,名为上善池,内有一石雕龙头终年吐水不断。相传元至元二年(1283年),周至地区发生瘟疫,无药可医,死者无数。当时楼观台的监院张志坚,晚上作了个梦,梦见太上老君告诉他说:“山门前有块石板,石板下有泉水一眼,泉内有吾炼就之丹药,可治民疫。”张监院醒来后觉得很奇怪,就命小道士在山门前寻找,果然在西边的石板下,挖出一泉。张监院忙令人取水给患时疫的道士饮用,两个时辰后疫病神奇地痊愈了。消息传出后,远近百姓都来取水治病,时疫遂退。三年后翰林学士赵孟瞓来此游览,闻听此事十分惊奇,遂索纸笔大书“上善池”三字,取《道德经》“上善若水”之意。如今每逢庙会,香客仍争饮此水以祛病延年。

说经台南面峻峰上,有一座八卦形的炼丹炉,传为老子当年炼丹所用。台的东南方有一个“仰天池”,传为老子当年打铁淬火的水池。池的附近有老子修真养性的“栖真亭”。台的西边有化女泉,是老子教训弟子徐甲之处。传说老子西游途中将一具白骨点化成英俊少年徐甲,抵达函谷关后,老子将七香草点化成美女考验他,徐甲经不住诱惑,刚要有所动作,被老子用手一指,立即现出白骨原形。幸有尹喜为其求情,老子方又点化白骨为徐甲,并用拐杖怒触地面,美女遂化成一眼清澈的泉水。此泉清洌,至今尚可饮用。台的东北方有一座老子墓,墓为椭圆形,冢方四米,占地二十平方米,墓前有清代毕沅书“老子墓”碑石。

说经台北二里处为宗圣宫遗址。临观遗址,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9株历经千年仍然蓊郁青翠、苍劲挺拔的古柏。当地群众尊称为“楼观九老”。其中有一棵树传为老子当年系牛所用,被称为“系牛柏”。树下留有元代所刻石牛一头。西南隅有三棵树,树上结瘿酷似三只昂首展翅、活灵活现的苍鹰,人们被之为“三鹰柏”。

楼观台留存有不少珍贵的碑刻,如唐代欧阳询撰书《大唐宗圣观记碑》、载隶书《灵应颂》、苏灵芝行书《唐老君显见碑》、员半千隶书《唐宗圣观主尹文操碑》,宋米芾行书《第一山》、苏轼行书《游楼观台题字》;元赵孟瞓隶书“上善池”碑等。当然,最有名的还是高文举所书《道德经》碑两通。其字体介于石鼓文和大篆之间,书法劲力苍古,风格绚丽,近看是字,远看如花,字字珠玑,如梅花初放,被后人誉为“梅花篆字碑”。两通碑侧各有七个冷僻的字,为一般《字典》所不载,据称为老君十四字养生诀,其意为“玉炉烧炼延年药,正道行修益气丹”。

古人云:“关中河山百二,以终南为最胜;终南千里茸翠,以楼观为最佳。”终南山楼观台以其悠久的道教历史、动人的神话传说和众多的文物遗迹,吸引着古往今来的信士游客。

。终南山峻拔秀丽,如锦绣画屏、耸立在西安市之西南。翠华山距西安市30公里,以奇峰异洞、清池古庙著称。因西汉元封二年(前109年)曾于山口(大峪口)建太乙官,故又称大乙山。主要景点有太乙池、风洞、冰洞、翠华庙等。

太乙池为山间湖泊,传为唐天宝年间地震造成,四周高峰环列,池面碧波荡漾,山光水影,风景十分优美,如泛舟湖上,可穿行于峰巅之间,尽情地享受着大自然的情趣,其乐无穷。 太乙池之西的风洞,高15米,深40米,由两大花岗岩夹峙而成。洞内清风习习,凉气飕飕,故称风洞。风洞之北的冰洞,虽盛夏亦有坚冰,寒气逼人。 现在,山中有一正岔水库,泻水时飞瀑倾流。由山下望去,素练悬空, 势磅礴,亦成一景。 每年农历六月初一至初三,翠华庙前皆有庙会。这时,游人如潮,十分热闹。

五台青翠峭拔,富产药材,古人称它为终南神秀之最。山顶有观音、文殊、清凉、舍身、灵应5峰,俗称南五台,以观音台最著名。 宝泉位于山腰,形如美玉,味似甜蔗,为品茗休憩之佳地。独松阁亦位于山腰,因阁中有一株古松,故得此名。阁周鸟语花香,景色如画,为览胜之佳地。 观音台又称大台,位于独松阁之上,有隋国光寺遗址。此台视角开阔,北眺八百里秦川,令人胸襟为之一开,心旷神怡。

桃花山自由行旅游攻略

  •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