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苏区精神!他们沿着红色足迹重温梅州丰顺“红色村”革命史

纪念东江苏维埃政府暨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成立90周年活动在丰顺县八乡山镇举行。

19至20日,纪念东江苏维埃政府暨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成立90周年活动在丰顺县八乡山镇举行。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杨建伟,红军老战士,革命后代代表,我市及周边市、县(区)党史部门相关领导,丰顺县相关领导等150多人参加活动。

与会人员参观陈列馆。

期间,活动举行了东江革命根据地史料陈列馆开馆揭幕仪式。与会领导嘉宾还参观了东江革命根据地史料陈列馆、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军部旧址和八乡山镇滩良村“红色村”建设,参加党史知识讲座。此次活动由中共梅州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共丰顺县委、丰顺县人民政府主办。

东江革命根据地史料陈列馆。

杨建伟在活动中表示,梅州是东江革命根据地的重要区域,全域属于原中央苏区范围,历史地位突出。回顾东江苏维埃的光辉历史,弘扬苏区精神,对推动老区苏区振兴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他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的优良革命传统。省市县党史部门要紧密配合,继续深化东江苏维埃政府和红十一军历史的研究,从历史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切实发挥党史工作围绕中心、服务现实的功能。要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切实发挥好革命先辈英雄事迹资政育人的作用。要强化对东江革命根据地红色资源的保护工作,切实开发好利用好广东党组织带领东江人民浴血奋斗的历史史迹,把党史工作做得更扎实更充分。

“我当时是童子团成员,负责在路口站岗放哨。大会开幕那天,当地的革命群众兴高采烈,打锣鼓、放鞭炮,会场大门口悬挂着‘庆祝东江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胜利召开’的红布横额……”东江工农兵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见证者、童子团团员、原闽粤赣边纵队二支五团战士、百岁老人曾略指着活动会场说到。“这次回到村里,感觉乡村变化太大了,以前是没米下锅,现在人民生活奔小康,日子越过越好。”曾略感慨到。

东江工农兵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见证者、童子团团员、原闽粤赣边纵队二支五团战士、百岁老人曾略。

据了解,1930年5月1日,东江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丰顺县八乡山滩下庄屋坪胜利召开。大会正式宣布东江苏维埃政府成立,选举产生了东江苏维埃政府执行委员会,以陈魁亚为委员长,古大存、陈耀潮为副委员长,同时宣布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成立,军长为古大存。东江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和东江苏维埃政府、红十一军的成立,标志着统一的东江革命根据地正式形成,八乡山成为东江地区革命的中心和最大的赤色区域。红十一军是广东省区域内唯一一支列入中央红军序列的军级建制部队。

相关链接:

2018年,八乡山镇滩良村被广东省委组织部列为第二批省定“红色村”。县、镇两级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决策部署,主动作为,克服困难,整合资源,扎实推进“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项目建设。今年,滩良村完成了东江苏维埃政府暨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军部、政治部旧址的修缮和东江革命根据地史料陈列馆建设及布展,建设了党建阵地“滩良村党群综合服务中心”等项目,全力推进总投资1.17亿元,全长12.794公里的小溪至滩良红军路工程。

百年奋斗史,故里展新貌。近年来,丰顺县八乡山镇立足生态发展区定位,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传承红色基因,依托绿色生态资源,推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通过政策引导、示范带动、加强服务等措施,规划八乡旅游黄金圈,创建全域旅游示范镇,打造五星级的旅游名镇,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以绿色产业拓宽老区的奔康之路,努力打造生态经济发展新标杆。目前,八乡山镇党委、政府按照省、市、县的决策部署,抢抓省委、省政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滩良村省级“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建设等政策倾斜和资金补助机遇,充分保护和挖掘红色文化资源、优美生态资源,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乡村旅游,把旅游产业与精准帮扶结合起来,通过发展旅游产业,推动红色文化和绿色生态融合发展,打造有特色、有品位的红色旅游景区,实现自我“造血”,精准长效脱贫,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梅州日报记者:林玉莹

特约记者:胡金辉 郑坤 叶思琪

通讯员:曾杏美

编辑:李舒宇

让跨越时空的苏区精神永放光芒 苏区精神

湘鄂西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湖北洪湖城区西南郊的湘鄂西苏区革命烈士陵园内。纪念碑正面镶嵌着“湘鄂西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十二个金色大字,碑座正方上镌刻着纪念湘鄂西人民伟大功绩和悼念英勇牺牲烈士的碑文,内容如下:  

湘鄂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湘鄂西特委领导下,于一九二七年冬一九二八年春,在全国秋收暴动和南昌暴动影响之下,反对豪绅地主和背叛革命的国民党政权,开展了武装斗争,建立了红色游击队。一九二九年在江、石、监、沔地区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在鹤、桑、慈、松、宜地区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在鄂北襄、枣、宜、房、谷、均、郧地区,鄂西兴、归、巴地区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一九三○年四、六军会合于公安,组成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由贺龙、周逸群同志统一领导指挥,形成了一支强大力量,配合全国红军攻势,威逼武汉,对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由于武装斗争的开展,开辟了湘鄂西广大的革命根据地,打倒了豪绅地主,分配了土地,建立了湘鄂西苏维埃政权。一九三一年国民党在帝国主义直接帮助之下,开始向苏区和红军进行了残酷的进攻,红军主力击退了五次围攻于一九三五年北上抗日,离开了湘鄂西根据地到达陕北。根据地的人民,在遭受了严重摧残之后转入地下,仍然坚持着英勇不屈的斗争。在抗日战争中,湘鄂西人民又在中国共产党鄂予边区党委领导下,展开了英勇的抗日战争,建立了襄南和襄西的抗日根据地。同时,党中央于一九四四年从延安又派来了八路军,加强了当地人民的革命斗争。一九四五年八月日寇投降后,国民党反动派发动了反共反人民的内战,新四军第五师主力被迫北上,根据地人民再次遭受了反动派的摧残。一九四七年刘邓大军南下后,湘鄂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江汉区党委领导下,部份的恢复了革命根据地,直至解放战争胜利。  

在几次伟大的革命战争中,湘鄂西的人民有成千上万的优秀儿女英勇地牺牲了。其中如周逸群、鲁易、柳克明、万涛、彭之玉、崔琪、刘绍南、彭国才、段德昌、段玉林、周小康、贺锦斋、王炳南、黄大鹏、吴先洲、李兆龙、刘革非、李福、戴补天、魏迟均、陈相波、屈阳春、朱立文、雷天明、许猛等先烈人物。  

为纪念湘鄂西人民的伟大功绩和悼念英勇牺牲的烈士,以立此碑。  

中华人民共和国务院  一九五七年十二月

湘鄂西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是除了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外,唯一由国务院题写碑文的地方革命烈士纪念碑,从而更显得弥足珍贵,意义非凡。  

(一)湘鄂西苏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割据范围最大的三块根据地之一,是参加长征的红军三大主力之一——红二方面军的发源地,为最终夺取全国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湘鄂西苏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影响和策应了全国革命斗争的开展,并积累了颇具特色的经验。毛泽东曾将其总结为“贺龙式”根据地,并高度评价“红军时代的洪湖游击战争支持了数年之久,都是河湖港汊地带能够发展游击战争并建立根据地的证据”。  

基于湘鄂西苏区的重要历史地位,国务院于1957年12月为洪湖革命烈士纪念碑撰写碑文,并拨专款立碑。1957年12月25日在洪湖新堤城区文泉大道光荣院内举行奠基典礼,占地面积约20亩左右,1958年1月纪念碑落成。当时碑高7.7米,碑的正面是“洪湖革命烈士纪念碑”九个隶书大字,右侧面是贺龙元帅的“革命烈士们的业绩鼓舞着我们永远前进”题词,左侧面为国务院撰写的碑文,背面是毛泽东高度评价洪湖游击战争的论述。纪念碑后面建有一座小型“革命文物陈列馆”。纪念碑雄伟肃穆,耸立于青松翠柏之中,是当时洪湖人民缅怀湘鄂西苏区革命先烈的主要纪念地。  

随着洪湖市政建设的不断发展,1977年经湖北省政府批准,决定新辟陵园,建“湘鄂西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并沿用国务院撰写的原碑文。可见,湘鄂西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是从洪湖革命烈士纪念碑演变而来,两者一脉相承。建两块碑的目的都是为了纪念革命先烈,勿忘新中国成立的来之不易,及教育子孙后代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  

(二)1978年10月,在洪湖城区西南郊长江之滨动工兴建湘鄂西苏区革命烈士陵园,1984年11月10日正式落成。陵园主体建筑有贺龙元帅铜像、四柱牌坊、烈士纪念碑、革命历史馆、革命烈士馆、将军墓等,占地面积606亩,四周长度6300米。位于陵园中心的纪念碑,在园内其他建筑的衬托下,显得更加巍峨壮观、高大挺拔。  

纪念碑重达4200余吨,碑高27.6米,代表着湘鄂西苏区革命斗争是1927年6月开始的。碑身为花岗岩砌成,正面向北,碑名主要是仿鲁迅先生字体临摹而成;背面向南刻着贺龙元帅生前题词“革命烈士们的业绩鼓舞着我们永远前进”。碑身东西两侧刻有五星、稻穗、红旗、党徽组成的装饰图案,图案为金色,代表着希望;金色稻穗环绕在党徽四周,左右两边还有红旗,象征着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三)湘鄂西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碑文,概述了湘鄂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碑文共计800余字,主要有三层含义。  

首先,回顾了湘鄂西苏区的创建、发展到最后丧失的历史。湘鄂西苏区创建于1927年底,后不断发展壮大,在鼎盛时期人口约370万,拥有主力红军3万人、地方武装20万人及50余县的红色政权,自1931年起先后打破了国民党五次围攻。1935年打着北上抗日的旗帜撤离根据地,经长征最终到达陕北。  

其次,勾勒了主要割据区域和主力红军概况。湘鄂西苏区以洪湖地区为中心,由湘鄂边、洪湖、巴兴归、鄂北、鄂西北、荆当远、松枝宜和洞庭湖特区等八块根据地所组成,主力红军是贺龙、周逸群领导的由红四、红六军组成的红二军团。  

最后,列出了25位主要烈士的名单。湘鄂西苏区走出了元帅贺龙、大将许光达、上将贺炳炎等67位开国将帅,也牺牲了近20万革命先烈。在此特别写出周逸群等25位革命烈士的名字,极为罕见,告诫后人要缅怀革命英烈,发人深省。  

在贺龙、周逸群等的领导下,不仅在创建苏区的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的斗争经验,而且带领广大军民践行了伟大的苏区精神,如表现出威武不屈、临死不惧的革命气概;根据实际情况,较早实行了正确的经济政策,有力打破了敌人的经济封锁;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工作,制定了“做个好党员”的“十条标准”,注意发挥廉政歌谣对反腐倡廉的引导作用;主要领导人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贺龙谢绝做新衣,周逸群不动一块银圆;在中国革命史上开创了水上游击战争的光辉范例,并成为全国唯一一块建立在河湖港汊地带上的水上革命根据地等。苏区精神“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铸就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革命精神。这些伟大革命精神跨越时空、永不过时,是砥砺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不竭精神动力”。

苏区精神是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和精神特质的集中体现 | 永远的精神坐标⑱ 苏区精神

苏区精神是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和精神特质的集中体现 | 永远的精神坐标⑱

苏区精神是指土地革命战争中由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央革命根据地中央苏区)人民和革命战士,在党领导创建、发展和保卫苏区革命实践中培育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

大革命失败后,进入民主革命阶段最长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起义如火如荼,遍及全国12个省、约150个县的广大地区,建立了一个又一个革命根据地,即苏区。

至上个世纪30年代前期,影响甚大的苏区达13个,其鼎盛时期的面积共约40余万平方公里、辖人口3000万,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

1934年1月21日,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瑞金沙洲坝大礼堂隆重开幕,693名正式代表和83名候补代表,以及1500余名旁听代表齐聚沙洲坝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图为“二苏大会”旧址。江西省人大常委会供图

苏区精神,就是党在领导创建、发展和保卫苏区革命实践中培育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它是各个苏区的广大红军指战员和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的强大精神力量,是表现党领导的民主革命历程“精神”系列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的文脉来说,它是井冈山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是长征精神的直接源泉。

“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走山路访贫农。”一首耳熟能详的苏区红歌,不仅是苏区干部艰苦奋斗、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的真实写照,更表达了苏区人民对苏区干部好作风发自肺腑的赞颂之情。

瑞金各界群众集会庆祝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成立。新华

几十年来,在苏区时期形成的光荣传统、优良作风和精神品格,已经深深铭刻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色基因里。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苏区精神“既蕴涵了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共性,又显示了苏区时期的特色和个性,是中国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和精神特质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精神新的升华,也是我们今天正在建设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来源”。

东方网联合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

推出《永远的精神坐标》。

聚焦中国共产党

孕育、发起、诞生、出征过程中,

凝结的那些共产党人精神,

一起走进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联合出品:东方网 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

本期资料来源:中央苏区(闽西)历史博物馆 “党史镜报”微信公众号

苏区精神自由行旅游攻略

  • 弘扬苏区精神!他们沿着红色足迹重温梅州丰顺“红色村”革命史

    纪念东江苏维埃政府暨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成立90周年活动在丰顺县八乡山镇举行。19至20日,纪念东江苏维埃政府暨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成立90周年活动在丰顺县八乡山镇举行。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杨建伟,红军老战士,革命后代代表,我市及周边市、县(区)党史部门相关领导,丰顺县相关领导等150多人参加活动。与会人员参观陈列馆。期间,活动举行了东江革命根据地史料陈列馆开馆揭幕仪式。与会领导嘉宾

    2022-01-19
    1777 51
  • 让跨越时空的苏区精神永放光芒

    湘鄂西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湖北省洪湖市城区西南郊的湘鄂西苏区革命烈士陵园内。纪念碑正面镶嵌着“湘鄂西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十二个金色大字,碑座正方上镌刻着纪念湘鄂西人民伟大功绩和悼念英勇牺牲烈士的碑文,内容如下:湘鄂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湘鄂西特委领导下,于一九二七年冬一九二八年春,在全国秋收暴动和南昌暴动影响之下,反对豪绅地主和背叛革命的国民党政权,开展了武装斗争,建立了红色游击队。一

    2022-01-14
    1253 96
  • 苏区精神是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和精神特质的集中体现 | 永远的精神坐标⑱

    苏区精神是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和精神特质的集中体现|永远的精神坐标⑱苏区精神是指土地革命战争中由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央革命根据地(中央苏区)人民和革命战士,在党领导创建、发展和保卫苏区革命实践中培育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大革命失败后,进入民主革命阶段最长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起义如火如荼,遍及全国12个省、约150个县的广大地区,建立了一个又一个革命根

    2022-01-03
    437 48
  • 赣州市积极传承创新苏区精神 铸就红色文化发展脊梁

    赣州市通过百万群众缅怀革命先烈清明祭奠活动,缅怀革命先烈丰功伟绩,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的红色情怀。少先队员在兴国县将军公园内的模范兴国雕塑前重温入队誓词,增强光荣感和使命感。兴国革命烈士纪念馆通过遗物、塑像、图片和多媒体等,立体展现先烈的革命精神。2014年10月25日江西省第十四届运动会开幕式上,百岁长征老红军王承登将采自红都瑞金、走过了赣鄱千山万水的圣火传递给少先队员。

    2021-12-29
    814 75
  • 点击查看更多